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76531/76531 (100%)
Visitors : 29726275      Online Users : 34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902


    Title: 東亞夏季季風活動與兩次高空西風噴流位置北跳關係之研究
    Authors: 林士哲;She-Zhe Lin
    Contributors: 大氣物理研究所
    Keywords: 兩次高空西風噴流位置北跳
    Date: 2001-07-04
    Issue Date: 2009-09-22 09:40:56 (UTC+8)
    Publisher: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Abstract: 本文是使用20年(1980-1999年)NCEP/NCAR再分析資料,來探討兩次東亞高空西風噴流北跳情形,以及南海地區夏季季風肇始,江淮地區梅雨的開始,與兩次東亞高空西風噴流北跳之間的關係。 分析結果顯示,第一次高空西風噴流北跳平均發生在5月8日左右,比南海地區夏季季風肇始日期(平均為5月14日左右)早6天;高空西風噴流位置的北跳,意味著中高緯度大氣環流系統的衰減與北退,同時也為熱帶大氣環流提供北進的條件,因而有利於南海地區夏季季風肇始。而第二次高空噴流明顯北跳平均發生在6月10日,比江淮梅雨開始日期(平均再6月18日左右)早8天,可視為是江淮梅雨開始的一個先期信號,江淮梅雨是發生在第二次噴流北跳之後而不是之前,在一定的意義上可以認為東亞高空西風噴流北跳所反應的大尺度環流形勢的改變,和噴流北跳後噴流位置的入區所產生的上升氣流,供應了梅雨的發展也同時為東亞夏季夏季風提供向北推進的大尺度環境條件。 另外也注意到梅雨期的長短與第二次高空西風噴流位置北跳的形式有一定的關係,如果第二次高空西風噴流北跳是明顯接連發生且其噴流中心位置有南北跳躍現象,則會出現梅雨期偏長或是二度梅雨的現象,而如果第二次噴流北跳的位置明顯偏北且穩定則梅雨期偏短。 東亞高空西風噴流的兩次北跳分別與青康藏高原南側中高對流層經向溫度梯度的兩次反轉有關,在由冬季轉變成夏季型大氣環流,由於陸地加熱較快,導致中高對流層大氣在5°N-25°N之間經向溫度梯度發生反轉,通過地轉調節使得風場向氣壓場(溫度場)調整,造成高空西風噴流位置北跳。另外由資料的分析還發現東亞高空西風噴流第一次北跳與南半球副熱帶高空西風噴流的加強和向北推進有關,尤其是對於第一次東亞高空西風噴流北跳日期早於第一階段經向溫度梯度反向時間的個案年。
    Appears in Collections:[大氣物理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All items in NC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