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78818/78818 (100%)
造訪人次 : 34469737      線上人數 : 225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981


    題名: 颱風季節台灣降雨量年際變化之研究
    作者: 范揚衡;Yang-Heng Fan
    貢獻者: 大氣物理研究所
    關鍵詞: 短波列;颱風;Short wave tran;Typhoo
    日期: 2005-07-07
    上傳時間: 2009-09-22 09:42:25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台灣本島地狹人稠、山坡陡峭、雨勢集中,再加上河川短促,所以大部分的雨水都迅速地流入海洋,蓄水不易。近年來隨著工業發展與都市化的結果,用水量大增,限水、休耕等似乎已不再是罕見的新聞,而是幾乎年年會經歷的事,於此討論有關於水的問題實為重要的課題。檢視台灣過去的降水特性發現,主要的降水貢獻有二:(1)5、6月的梅雨鋒面所帶來的第一個降水峰值,以及(2)7、8月由颱風所帶來的第二個降水峰值。對於梅雨鋒面的降水已有許多相關的研究,因此本篇的研究重點放在7、8月颱風降水特性的探討:包括了7、8月降水年際變化與颱風的關連,偏乾與偏濕事件的大氣環流特徵,颱風擾動場的特性與分析等。 分析中央氣象局(CWB)雨量資料的年際變化顯示,颱風降水與整體降水的相關係數明顯高於非颱風降水與整體降水的相關係數,這隱含了主導台灣7、8月降水的年際變化的主要原因,颱風降水的部分有佔有很大的貢獻量。更進一步的比較偏濕事件的擾動場與颱風事件的擾動場,我們發現兩者的型態非常類似;短波列在台灣附近均呈現一個氣旋式的環流,這也更進一步的加強了颱風降水與台灣7,8月降水年際變化的關係。在偏乾事件時,短波列呈現一個反相位的型態,也就是在台灣附近有個反氣旋式的環流結構,配合CMAP、OLR等氣象參數的合成分析發現,這個短波列擾動場的相位變化不但支配了台灣颱風季節降水的年際變化,更是直接提供了一個有利颱風侵襲台灣的一個重要因素。 利用流函數收支方程分析颱風擾動場的結果顯示,整個短波列的擾動場,即有可能是由一個輻合場的擾動所引發,再經由平流項的調節後所產生的結果。此外,由前、中、後期的比較,整個擾動場的下一階段變化趨勢,可以簡單的由地轉渦度輻散項的貢獻得知約略的結果。換言之,颱風擾動是短波列的擾動變化的一部分表現,得知短波列擾動變化的趨勢就能大致看出颱風變化的趨勢。就是說,地轉渦度輻散項的貢獻量值的變化,對颱風擾動變化的預測,提供一個簡單卻又重要的參考量。
    顯示於類別:[大氣物理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