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0882564      線上人數 : 2583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5318


    題名: 東亞地區降水氣候的特徵分析
    作者: 彭于珈;Yu-Chia Peng
    貢獻者: 水文所
    關鍵詞: 波譜分析;奇譜分析;經驗正交函數;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Power Spectral Analysis;Singular Spectral Analysis
    日期: 2004-06-14
    上傳時間: 2009-09-22 09:51:26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本研究分析東亞地區降雨的氣候變化時空特徵。使用資料主要包括:1)台灣20個主要氣象測站52年(1951 ~ 2002年)的月降水紀錄;2)中國境內160個測站50年(1951 ~ 2000年)的月降水紀錄;3) 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空間解析度0.5經緯度的月資料。 在做分析之前,首先將各變量每年同月的值相加平均求其各自的月氣候值(climatology),再將各月的變量資料減去各自的月氣候值,求得月變異值(anomaly)。 從近50年的溫度線性變化趨勢來看,中國及東亞地區的溫度變化皆為明顯上升的趨勢。降雨的趨勢分析顯示,雖大部分地區的趨勢未滿足統計信心度檢定,但大致上來說,中國地區的降水,在暖季減少,冷季增加。台灣地區剛好相反,暖季增加,冷季減少。 分析及比較其氣候年週期循環(annual cycle)。以中國160個測站為基準,與其最為接近的是CRU,其次為CPC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CMAP),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GPCP)最差。其年循環的特徵為:一、二月時中國的降水主要在東南近海地區,從三月開始降雨往內陸增加,五月時東北地區的降雨也開始增加,直至八月,除中國西北地區降雨仍不足50公釐之外,大部分地區都有100公釐以上,到了九月降水開始往回退,直到十二月,其雨量可說是全年最少的一個月,大部分地區,其月降雨皆不足50公釐。 利用經驗正交函數(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析其年際間氣候變異特徵,得到的結果顯示,此地區主要的變化是以中國東南為主。進一步將測站資料及主要的EOF特徵模的時間序列進行波譜分析(Power Spectral Analysis)及奇譜分析(Singular Spectral Analysis,SSA)。資料分析顯示,台灣及中國降雨的變化有準兩年(1.5 ~ 2.5)、3.5年及年代際(12 ~ 17年)振盪。台灣的年代際振盪存在著近雨年振盪,其與中國的年代際振盪在1978年之前有明顯相差,台灣地區發生早於中國的變化,但是1978年之後兩者相位一致。2002年之後,台灣與中國地區的年代際振盪進入負相位。
    顯示於類別:[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