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78818/78818 (100%)
造訪人次 : 34661471      線上人數 : 1223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5388


    題名: 1999年集集地震序列強地動峰值隨方位角變動及以偏極化分析輔助地震定位方法之研究
    作者: 李偉頌;Wei-Sung Lee
    貢獻者: 地球物理研究所
    關鍵詞: 偏極化;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集集大地震;Polarization;PGA;PGV;Chi-Chi earthquake
    日期: 2001-07-19
    上傳時間: 2009-09-22 09:53:03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1999年9月21日在台灣中部地區發生規模ML 7.3的集集大地震,震源深度為八公里,是近百年來台灣最大的地震,也是台灣自由場強震網設立以來,記錄到最大的地震。 本研究主要採用中央氣象局自由場強震站記錄,針對集集大地震和其三個主要餘震以及1022嘉義地震的強震資料加以分析,內容包含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是將集集大地震主震和其餘震在各測站的強地動峰值依照震央距離分成九組,再依照各測站峰值對數值與該組幾何平均數對數值的差值,將測站峰值分為七類,利用地震之輻射圖形和測站場址分類,探討影響集集地震序列各類峰值分布的主要原因。第二個主題主要是以1022嘉義地震為例,利用地震波的偏極化分析,找出波的來向並取其交集區域為震央,來探討利用地震P波的偏極性在測站分布較少的地區用來輔助地震定位的可行性。 本研究結果獲得下列幾點結論: 1.集集主震各類測站峰值主要受到斷層破裂過程的影響,各組峰值較幾何平均數大的測站,分布的方位角主要包含桃園、新竹、苗栗、台北和宜蘭地區。與場址分類比較的結果顯示台北和宜蘭地區峰值較高的測站多在測站場址分類的E類場址上。而桃園、新竹、苗栗地區峰值分布則無法用場址分類得到合理的解釋,它們應是受到車籠埔斷層破裂、或另一個獨立地震的影響,震源效應大於場址效應的結果。 2.集集地震的餘震(EQ2、EQ3、EQ4),各組峰值較幾何平均數大的測站所分布的方位角主要包含台灣西部、西南部濱海平原和台北、宜蘭地區,此區域在場址分類上大都是E類場址,可見較大峰值的分布是受到場址效應的影響。 3.從集集地震的餘震各類場址與峰值的測站數統計資料如表4.3,可以明顯看出E類場址上的測站峰值都是比較大的,其次為D類場址,而B類場址則大多反應出峰值較小的測站。 4.以1022嘉義地震為例,利用P波偏極化分析法來輔助地震定位,呈現出在訊號不良的情況下,會造成偏極化分析的結果不佳,造成輔助定位的不準。但是在訊號良好的情況下,偏極化分析可以有很好的定位結果,可以定出合理的震央位置。
    顯示於類別:[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