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2119689 線上人數 : 153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CUIR
工學院
土木工程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CUIR
‧
管理
N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工學院
>
土木工程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794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794
題名:
台灣中部河川生態棲地分佈特性及時空變化之研究
作者:
溫博文
;
Po-Wen Wen
貢獻者:
土木工程研究所
關鍵詞:
棲地
;
生態基流量
;
instream flow
;
habitat
日期:
2005-06-13
上傳時間:
2009-09-18 17:12:36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本研究針對流速、水深二因子進行研究,利用HEC-RAS3.0、RHABSIM2.2、岐異度指數、碎形等相關方法並以烏溪為研究案例,分別探討標的魚種之流量與棲地可使用面積之關係、水域環境潭瀨類型分佈。並利用隨機機率探討在不同流量下水中生物遷移至其他棲地類型所需距離及其呈現之特性與意義。再以碎形幾何的觀念分析河川面積、棲地面積與碎形維度之間的關連性,歸納出烏溪研究區段合適之生態基流量範圍,分析歷年河川生態變化及其優劣趨勢以及河川棲地空間上的變化。研究結果得知在流量200cms以下時,有深潭可供水中生物避難與棲息,而棲地阻隔的情形多在低流量(Q≦10cms)的情況下產生,並以編號66號斷面為主。 再者,無論克服流速水深的影響與否,平均碎形維度值、面積加權平均碎形維度值二者數值均接近1,顯示河川棲地邊緣型態因為受到河川形狀為長條型影響而降低平均碎形維度值與面積加權平均碎形維度值。而找尋其他潭瀨類型所需最短移動距離之主要因素在於斷面形狀以及坡度變化,而流量的大小則相對影響較小,在不考量移動方向的條件下,本研究河段水中生物如要遷移至深潭棲地,無論考量克服流速與水深的影響與否,要移動較遠的距離且是不容易找到的。 國內外研究顯示生態基流量多以一單一值來表示,但對於生物而言,應有可以接受之變化範圍,故本研究考量棲地多樣性、棲地邊緣複雜度、水中生物遷移難易程度以及深潭之影響,訂定研究區段生態基流量範圍,以維護該河段之生態環境棲地多樣化之要求。以石 為例,本研究河段之生態基流量範圍應在10?40cms之間最適合於石 生存,並與國內外常用之歷史流量延時曲線百分比所推估生態基流量推估結果相比較,此生態基流量之範圍應屬合理。而以此結果可推求出1987年至2001年間以石 為標的魚種時,1991年生態環境最佳,而1994與1997年則為生態環境較差之年份。 最後以空間因素對棲地的影響發現一場降雨所造成的流量變化,可造成河川棲地型態在空間上明顯改變,且相同位置的棲地型態變化並無規則可言,並且其相鄰位置的棲地變化亦無規則可循,因此對於本研究河段中的水中生物而言,其本身需具備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或忍受能力)以及遷移能力要求較高,以適應本研究河段之水文及棲地特性。
顯示於類別:
[土木工程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