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
Guck, Brain講、蔡紹南節譯,「全球退休金制度的變革」,勞工行政,第118期,87年2月,頁67-70。
Thomas Herzog著、朱柔若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85年初版。
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全總版勞工老年附加年今正式提出」,勞資關係月刊,第16卷第4期,86年8月,頁6-15。
王素琴,「我國勞工退休制度現況與未來趨勢」,勞工行政,第92期,84年12月,頁14。
王素琴,「勞工退休基金組織及運用概況 (上)」,勞資關係月刊,第17卷第6期,87年10月,頁44-55。
王素琴,「勞工退休基金組織及運用概況 (下)」,勞資關係月刊,第17卷第7期,87年11月,頁43-47。
王素琴,「改進當前勞工退休制度之探討」,勞工行政,第138期,88年10月,頁15-23。
王靜怡,「公共退休金提撥方式之論述」,勞工行政,第149期,89年9月,頁59-63。
王靜怡,「公共退休金制度之發展變遷暨其省思」,經社法制論叢,第27期,90年1月,頁33-52。
成之約,「中高齡勞工就業的障礙與突破兼論我國中高齡勞工就業促進政策」,勞工行政,第129期,88年1月,頁2-14。
朱言貴,「勞工退休新制之時代意義」,勞工之友季刊,第607期,93年8月,頁5-7。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勞退金改制對產業、就業市場與總體經濟影響之研究」期末報告,94年。
何金巡、蕭麗卿、周麗芳與林建甫,「開放經濟體系勞工退休制度之總體經濟計量分析」,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第34卷第2期,93年,頁73-128。
吳忠吉,「公積金與附加年金」,勞資關係月刊,第16卷第5期,86年9月,頁16-18。
呂宜霖,「勞退金三軌制的財務面分析」,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91年。
呂榮海,「勞動基準法實用1」,蔚理法律事務所,88年修訂版。
宋効剛,「退休金給付制度及強制退休時點與勞工互動之探討」,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90年。
李建慧,「個人預計退休年齡的決定」,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89年。
李章順,「改進勞工退休制度退勞動市場與勞工權益之影響」,勞工行政,第120期,87年4月,頁42。
辛炳隆,「勞工退休制度規劃的深度思考」,勞資關係月刊,第18卷第1期,88年5月,頁34-41。
林永裕,「日本勞工退休基金管理暨運用制度 (上)」,勞工行政,第132期,88年4月,頁48-59。
林永裕,「日本勞工退休基金管理暨運用制度 (下)」,勞工行政,第133期,88年5月,頁57-66。
林忠正,「我們對於勞工退休制度變革的一些看法」,勞資關係月刊,第16卷第4期,頁222-27。
林昕,「勞退金改制採多軌並行如何落實讓人猶如霧裡看花」,勞資關係月刊,第20卷第5期, 90年9月,頁42-45。
林炫秋,「臺灣、德國與美國企業退休給付法制之比較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90年。
柯木興,「社會保險」,中國社會保險學會,92年6月,頁200。
洪瑞清,「我國勞工退休制度之分析」,勞工行政,第142期,89年2月,頁8-18。
徐廣正,「從西歐社會保險制度之改革看我國勞工老年經濟保障」,勞資關係月刊,第20卷第9期,91年1月,頁7-24。
翁朝棟,「企業退休準備金提撥制度及人力資源運用策略」,勞工行政,第129期,88年1月,頁26-33。
郝充仁,「退休金制度與企業發展」,勞工行政第139期,88年11月,頁27-36。
郝鳳鳴,「勞工退休金條例規範基礎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12期,93年9月,頁170-86。
康長健主持、孟梅賢記錄整理,「勞工退休制度與基金運用管理問題座談會」,勞資關係月刊,第19卷第1期,89年5月,頁6-38。
張烽益,「建構台灣的勞動者職業年金體系」,勞資關係月刊,第20卷第12期,91年4月,頁14-19。
張熒真,「我國勞工退休金制度變革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90年。
張碧玲,「勞基法中退休金制度對勞工流動、工作報酬影響之探討」,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84年。
郭永雄,「勞基法退休金制度應速改制」,勞資關係月刊,第16卷第5期,86年9月,頁262-71。
郭永雄,「勞工退休金新制對資方之衝擊」,勞資關係月刊,第20卷第12期, 91年4月,頁7-13。
郭永雄,「勞退金條例之因應措施」,工業雜誌,93年7月號,頁14-23。
郭永雄,「勞退條例施行細則之研議」,工業雜誌,93年8月號,頁4-9。
郭明政,「一個充滿危險的策略-『對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採行個人帳戶制之疑慮與批評」,政策月刊,第48期, 86年7月,頁29-33。
郭明政,「勞工退休金個人帳戶制-從集錢到集權?」,勞資關係月刊,第18卷第5期,88年9月,頁280-82。
郭玲惠,「德國勞工退休金制度簡介」,勞資關係月刊,第18卷第4期,88年8月,頁18-33。
郭振昌譯,「加拿大年金制度:改革的抉擇」,勞工行政,第113期,86年9月,頁54-57。
陳月娥,「適用勞動基準法對企業之影響調查分析」,勞工行政,第125期,87年9月,頁71-74。
陳正良,「勞基法退休金改制的兩個基本前提及最適切的改制方向」,勞資關係月刊,第16卷第5期,86年9月,頁275-93。
陳玉豐,「中高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分析」,勞工行政,第147期,89年7月,頁67-75。
陳新立,「勞工退休金制度改革之社會性分析-從企業福利到社會保障?」,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89年。
單驥,「勞基法中退休準備金提撥率之調查及研究」,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專論(110),76年5月。
單驥,「勞基法中退休制度的改進-兼論退休、資遣與失業保險制度之整合」,經社法制論叢,第10期,81年7月,頁5。
單驥,「勞工附加年金制 恍若鑿個無底洞」,工業雜誌,82年5月號,頁18-19。
單驥,「勞工老年附加年金制真的比較好嗎?」,經社法制論叢,第12期,82年7月,頁43-76。
單驥,「『個人退休金專戶』制優於勞委會版本」,工業雜誌,82年8月號,頁85-87。
單驥,「國民退休年金制度中確定提撥制與確定給付制之比較」,經社法制論叢,第17、18期合訂本,85年7月,頁65-80。
單驥,「開設個人退休金專戶是勞工的權利」,勞資關係月刊,第16卷第4期,86年8月,頁208-17。
單驥,「球在勞工這一邊了」,勞資關係月刊,第20卷第12期,91年4月,頁724-28。
單驥、宋効剛與陳怡如,「勞工退休新制的經濟分析」,勞退新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93年12月。
曾博泰,「強制性退休制度的經濟面分析」,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84年。
黃琴雀,「我國勞動基準法退休金制度調整之研究」,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85年。
黃雅如,「新制勞工退休金之投資模擬與探討」,逢甲大學統計與精算研究所碩士論文,91年。
楊忠政,「我國勞工退休準備金提撥之監督檢查執行現況檢討」,勞工行政,第一三一期,88年3月,頁24-31。
楊燕綏,「集權化公積金養老保險制度的利與弊」,勞資關係月刊,第18卷第4期,88年8月,頁6-17。
趙高,「勞退三軌制-多元選擇並未提供多重保障」,勞資關係月刊,第20卷第10期,91年2月,頁49-52。
鄢武誠,「我國勞動法上勞工退休制度的研究」,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88年。
潘世偉,「勞退金制度與政府角色」,工業雜誌,93年7月號,頁9-13。
潘珮玲,「退休制度的確定給付制與確定提撥制之比較研究─以中華電信公司釋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90年。
鄭月遂,「勞工退休金的提撥、計算與運用」,勞工行政,第111期,86年7月,頁19-24。
蕭麗卿,「年金制無分好壞重在管理」,工業雜誌,82年8月號,頁88-93。
鍾惠琪,「應用決策分析探討台灣勞工退休金制度轉換之影響」,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保險營運研究所碩士論文,89年。
龔文廣,「中高齡者就業問題分析」,勞工行政第118期,87年2月,頁43-50。
Allen, Steven G. and Robert I., Clark, Ann A., McDermed., ”Pension Bonding and Lifetime Jobs,”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Vol.28, No.3 (Summer), 1993, p 118-37.
Gustman, Alan L. and Steinmeier, Thomas L., “Pension Portability and Labor Mobility,”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50, 1993, p299-323.
Hughes, G. and McCormick, B., ”The Influence of Pension on Job Mobility,”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33, No.1, 1984, p 183-206.
Lazear, Edward P., “Retirement From the Labor Force,” 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 North-Holland, 1986, p305-55.
Mitchell, Olivia S.,”Fringe Benefits and Labor Mobility,”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Vol.17, No.2, 1982, p 286-98.
Murphy, Pablo L. and Musalem, Alberto R., “Pension Funds and National Saving,” 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No. 3410, 2004.9.
Schiller, Bradley R. and Weiss, Randall D., ”The Impact of Private Pension on Firm Attachment,”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61(3), 1979, p 369-80.
Xie, Yu.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or Ordinal Variables,” Sociological Methods&Research, Vol. 17, No. 4, 1989, p32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