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魏智群(CHIH-CHUN WEI)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土木工程學系在職專班 |
論文名稱 |
臺北市現行災防體系之研究-以地震災害為例 (The research of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system of Taipei City-Take Earthquake Disaster as an example.)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根據研究指出,2007年全球有近2億人受天災影響,較2006年的1億3500萬人大幅增加;而經濟損失達625億美元,超越2006年的340億美元(約台幣1兆1千億元)。但幸運的是,死亡總數1萬6517人是低於2006年的2萬1342人,而在這數據中,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全球死亡人數最高的前10大天災有8起正是發生在亞洲,以日本新潟縣的芮氏規模6.8強震,造成125億美元(約台幣4045億元)損失最為慘重。由此可見,建立一個完整的重大災害防救體系顯得相當重要。
通常災害發生後,根據學術界、政府與民間的檢討發現,災害防救體系中的心臟組織:災害應變中心(Emergency Operation Center,EOC),無法發揮領導統御、靈活機動的功能將是整個防救災體系無法順利運作的主要原因。
而臺北市政府為了有效降低災害帶來的影響,亦致力建構完善災害防救體系及推動指揮系統區域化,更於2007年2月12日頒布「臺北市各級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內容已詳細考量災害應變中心的建立與運作上,有效的與災害事故指揮體系(Incident Command System,ICS)進行互動,減少相關問題的發生,並建立一互動機制與模式化的架構及標準化的處理原則,以提昇防救災效能。
有鑑於災害應變中心的重要性,乃特別選擇以ICS精神編組建制臺北市EOC這個題目進行研究,希望透過舊有相關數據跟現行新制做比較探討,期盼能夠找出相關缺點及問題所在,檢討其運作方式,提供政策建議,以強化救災組織,發揮功能。 |
摘要(英) |
According to 2007 statistic data, it reports the number of affected people by natural disasters is close to 0.2 billion with an obvious increase than 2006, 0.135 billion. Direct economic loss, in 2007, reached $62.5 billion USD exceeding $34 billion USD a year ago. Fortunately, the death toll of 2007 is 15,517 lower than 21,342 in 2006. Among disaster events, eight of 10 most severe events were in Asia and Niigata Earthquake in Japan with 6.8-magnitude claimed the damages over $12.5 billion USD. As consequence, it is a demanding requirement to build up a comprehensive system for disaster reduct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After a major disaster happening, the core organization of emergency response will fall on Emergency Operation Center, EOC, which dominates leadership, mobility, functionality and operation of emergency relief and rescue. From the review of research reports and practical case studies, all results emphasize on the importance of EOC.
For establishing competent mechanism of emergency response and decentralizing commanding system to reduce impacts from disaster in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the city government issued “Operation Guidelines of Emergency Operation Center in Taipei City “on Feb. 12, 2007, which well defines the operation procedures related to collaboration and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ss among agencies in EOC. Furthermore,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Incident Command System, ICS, the Taipei City shows its ambition to improve operation efficiency in EOC.
Focal point of the study i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ICS introduction for identify where should be modified and enhanced. By the comparison of new and old commanding systems in the EOC of Taipei City, suggestions and comments are proposed through case studies of emergency operation of typhoon and earthquake. |
關鍵字(中) |
★ 災害應變中心 ★ 災害事故指揮體系 ★ 防救災體系 |
關鍵字(英) |
★ Emergency Operation Center(EOC) ★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system ★ Incident Command System(ICS) |
論文目次 |
摘 要i
Abstractii
誌 謝iii
圖 目 錄vi
表 目 錄viii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2
1-2 研究方法3
1-3 研究架構4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二章 文獻回顧6
2-1 ICS與EOC簡介6
2-2 美國防救災體系概況9
2-2-1 美國聯邦、州、地方政府各層級EOC架構10
2-2-2 美國EOC與ICS關係18
2-3 日本防救災體系概況19
2-3-1 日本緊急應變中心EOC之架構21
2-3-2 日本緊急應變中心EOC之運作流程22
2-3-3 日本發展ICS概況24
2-4 中國災害防救體系25
2-4-1 中國緊急應變分級內容27
2-4-2 中國災害防救組織現況29
2-5 我國災害防救體系31
2-5-1 各級政府災害防救組織表31
2-5-2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開設規定33
2-6 小結35
第三章 臺北市政府新舊災防制度比較38
3-1 臺北市災防體系舊制(2007年2月12日以前)38
3-1-1 臺北市災害防救會報39
3-1-2 臺北市市、區級災害應變中心40
3-1-3 各單位應變小組48
3-2 臺北市災防體系新制(2007年2月12日以後)48
3-2-1 臺北市新制災防體系緣起及過程49
3-2-2 臺北市災害應變中心群組作業內容57
3-2-3 臺北市之災害應變中心新制與ICS原架構之差異62
3-3 小結63
第四章 EOC案例探討66
4-1 施行功能分組之臺北市應變中心作業要點後案例探討66
4-1-1 柯羅莎颱風案例66
4-2 臺北市災害應變中心運作之問題整理70
4-3 問題分析探討73
4-3-1 針對無預警害發生災害應變中心之運作模式進行探討73
4-3-2 市級與區級應變體系之待整合之部分80
4-3-3 宜強化專職單位來統合救災資源之調度指揮83
4-3-4 市級災害應變中心之編組探討88
第五章 災害應變中心作業情境模擬90
5-1 地震災害後可能引發的災害種類90
5-2 台北市工務局防救災人員配置與任務編組91
5-3 未施行功能分組前之臺北市應變中心作業要點案例探討92
5-3-1 九二一地震-東星大樓倒塌92
5-3-2 三三一地震-101大樓塔式吊車墜落98
5-4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原有防災作業流程問題整理101
5-5 改以ICS運作模式模擬本案例之作業流程102
5-6 重新擬訂臺北市政府工務局之「構造物塌陷之搶修、搶險」標準作業流程11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15
6-1 結論115
6-1-1 功能編組之防災制度須有完整之配套116
6-1-2 臺北市災害防救中心應有效發揮功能116
6-1-3 善用民間防救災資源來提昇防救災能量116
6-2 建議事項117
6-2-1 儘速整合市級與區級應變體系之整合介面117
6-2-2 審慎評估規劃市災害應變中心人員無法全員到齊時之運作方式117
6-2-3 制訂符合時宜之災害標準作業流程(SOP)118
6-2-4 推廣臺北市「防災社區」118
參 考 文 獻120 |
參考文獻 |
一、中文部分:
﹝1﹞丘昌泰,「災難管理學:地震篇」,元照出版公司,台北,民89。
﹝2﹞丘昌泰,「從美國經驗論我國災難管理體系的建構:九二一震災悲劇的省思」,元照出版公司,台北,民90。
﹝3﹞沈子勝、鄧子正,「災害現場指揮系統之建立-重大火災及建築物倒塌案」,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委託研究案,民92。
﹝4﹞施邦築、熊光華,「大規模災害救災標準作業系統之建立」,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委託研究案,民91。
﹝5﹞施邦築,「各級政府災害防救工作績效評估研究案」,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計畫,民92。
﹝6﹞李宗勳,「我國緊急救災體系整建及運作功能之探討-以九二一地震為研究對象」,公共行政學報,民89。
﹝7﹞鄧子正,「建置各級政府執行災害防救工作績效評估機制之研究案」,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民93。
﹝8﹞黃慶隆等,「災害防救專職人員制度之研究案」,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民93。
﹝9﹞謝禮丞等,「民間力量參與緊急應變之可能性及其運作機制之探討研究案」,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民94。
﹝10﹞張中勇等,「現行災害防救體系結合民防與全民防衛動員機制之相關研究案」,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民92。
﹝11﹞陳偉堯等,「地震初期動員應變機制之研究-以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開設為例」,內政部消防署委託研究報告,民92。
﹝12﹞黃正義,「臺北市政府防救災策略計畫及標準作業手冊期末總報告書」,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成果報告書,民89。
﹝13﹞鄧子正等,「編著建立臺北市以緊急事故現場指揮體系(ICS)為基礎的應變中心(EOC)架構與運作機制之研究」,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委託研究報告,民94。
﹝14﹞邱祈榮,「台北市災害應變中心(EOC)編組建置與教育訓練期中報告」,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委託研究報告,民96。
﹝15﹞呂克明,「提升災害應變作業效能之探討—以實際災害應變作業案例檢討」,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計畫,民94。
﹝16﹞邱展賢,「臺北市衛生局成立EOC以ICS架構運作疫災防治報告簡報資料」,民92
﹝17﹞楊靜維,「阪神、淡路大地震日本政府之調查、分析與因應之道」,社教
資料雜誌212 期,民85。
﹝18﹞熊光華,「臺北市防災作業手冊95年版」,臺北市消防局發行,民95。
﹝19﹞熊光華,「臺北市防災作業手冊96年版」,臺北市消防局發行,民96。
﹝20﹞行政院災害防救災委員會,「緊急事故指揮系統(Incident Command System-ICS)補充教材」,民91。
﹝21﹞臺北市政府,「臺北市331地震災害應變工作檢討報告」,民91。
﹝22﹞台北市政府消防局,「九二一大地震臺北市東星大樓搶救實錄」,台北市政府消防局編印,民89
﹝23﹞臺北市政府災害防救委員會,「臺北市地震災害緊急應變標準作業程序(共三冊)」,民94
﹝24﹞臺北市政府工務局,「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暨所屬各處災害防救作業執行計畫」,未出版,民95
﹝25﹞臺北市政府工務局,「95年水利工程處防汛作業手冊」,未出版,民95。
﹝26﹞鄭問堂,「災害應變中心之研究--以納莉颱風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民90
﹝27﹞王志錚,「臺北市區及災害EOC運作檢討之研究-以納莉颱風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
﹝28﹞陳麗娟,「從跨域管理觀點論述災害防救組織-以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4。
﹝29﹞陳德奎,「我國災害防救體系中第三層級(鄉鎮市公所)運作機制之探析」,國立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
﹝30﹞徐忠賢,「我國消防機關水災防救整備力績效評估之研究-以北、北、桃三縣市為例」,國立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3
﹝31﹞顏振嘉,「縣市層級災害應變中心建構之研究」,國立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科學研究所,民90。
﹝32﹞蘇志恩,「縣市層級災害應變中心影像壓縮傳輸模式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
﹝33﹞馬士元,「整合性災害防救體系架構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民91。
﹝34﹞蘇楊模,「高雄縣災害防救體系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3。
﹝35﹞劉金驥,「直轄市政府之地震防救災策略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
﹝36﹞藍貴芳,「災變現場救災指揮體系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
﹝37﹞陳凱凌,「基層防救災體系緊急應變行動之剖析-以溫妮風災林肯大郡災變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7。
﹝38﹞吳光雄,「我國災害防救體系之研究:以社子島防颱執行過程為例」,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民87。
﹝39﹞張建興,「我國災害防救體系之研究─以地方政府核子事故緊急應變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
﹝40﹞黃媺雲,「臺北市區公所組織功能之研究-以信義區區級災害EOC為例」,淡江大學商管學院高階主管管理碩士論文,民91。
﹝41﹞許文章,「兩岸災害防救應變體系及運作之比較」,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95。
二、英文部分:
﹝42﹞FEMA, National Response Plan, 2004
﹝43﹞FEMA, Guide for All-Hazard Emergency Operations Planning, 1996.9
﹝44﹞City of Los Angeles Emergency Operations Organization, Emergency Operations Master Plan and Procedures Manual 1996.3
﹝45﹞Incident Command System,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Emergency Management Institute,January 1998。
﹝46﹞Dana Cole,The Incident Command System:A 25-Year Evaluation By California Practitioners,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orestry and Fire Protection St. Helena,California,February 2000。
﹝47﹞California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 San Luis Obispo,Campus Emergency Management Plan,Revised,2004。
﹝48﹞Mike Gordon,Incident Command System (ICS) and EOC Operations,WSEMD。
三、網站部份:
﹝49﹞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http://www.ndppc.nat.gov.tw.
﹝50﹞國家災害科技防救中心,http://ncdr.nat.gov.tw。
﹝51﹞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wb.gov.tw/
﹝52﹞內政部消防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nfa.gov.tw。
﹝53﹞臺北市政府消防局,http://www.tfd.gov.tw。
﹝54﹞臺北市政府防災資訊網,http://tdprc2.tfd.gov.tw/TaipeiCityEms1_public/Default3.aspx。
﹝55﹞日本內閣府災害情報網,http://www.bousai.go.jp/index.html。
﹝56﹞日本東京都官方網,http://www.metro.tokyo.jp/index.htm。
﹝57﹞日本京都市情報館,http://www.city.kyoto.lg.jp/。
﹝58﹞中國人民網日文版,http://tinyurl.com/8pfm6。
﹝59﹞中國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http://www.jianzai.gov.cn/index.html。
﹝60﹞中國民政部網頁,http://sdep.cei.gov.cn/ncrc3s11.htm。
﹝61﹞美國國土安全部網頁,http://www.dhs.gov/index.shtm。
﹝62﹞美國聯邦緊急事件管理總署網頁,http://www.fema.gov
﹝63﹞New York State Emergency Management Office,http://www.semo.state.ny.us/
﹝64﹞Pan Amerixcan Health Organization,www.disaster-info.net/carib。
﹝65﹞www.iccl.org/pressroom/icscommandpost_aapaisps2003.pdf
﹝66﹞www.roundtable.healthsafe.uab.edu/pdfs/eoc_model.ppt |
指導教授 |
李維森、林志棟 (Wei-Sen Li、Zhi-dong Lin)
|
審核日期 |
2008-7-13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