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512600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98 、訪客IP:3.137.188.66
姓名 宋南萱(Nian-Xuan Hso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藝術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臺灣八景從清代到日據時期的轉變
相關論文
★ 清王炳仿趙伯駒桃源圖研究 兼論乾隆朝畫院設色山水創作★ 畫學復興思救國-論黃賓虹畫學中的救國思想與其晚年的北宋畫風
★ 傅抱石對<畫雲台山記>的詮釋與其國畫改革的關係★ 董希文之「油畫中國風」研究
★ 李日華繪畫鑑藏品味之研究★ 豐子愷文人抒情漫畫研究--以1937年以前畫作為例
★ 北宋墨竹繪畫研究★ 金農.羅聘.黃慎的神佛鬼魅像研究
★ 儒士.貳臣.收藏賞鑒家--孫承澤(1592-1676)之生活.繪畫品味與影響★ 郎靜山﹝1892-1995﹞中國畫意攝影研究
★ 梁鼎銘(1898-1959)大陸時期西畫創作研究★ 休寧貴公子,邗上大畫師-查士標生平與繪畫研究
★ 吳偉人物畫風格研究★ 梅清(1623-1697)的生平與藝術
★ 戴本孝生平與繪畫研究★ 乾隆宮廷製作之西湖圖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第一章說明清代的〈臺灣八景〉,由纂修方志的背景解釋八景的產生因素與背景,並由此推衍出八景的政治意義與文化觀。第二章說明日據時期〈臺灣新八景〉的產生,由於此時期台灣為日本所統治,文化上受其影響,故首先介紹〈日本新八景〉的產生因素與背景,並對照當時重要的風景論述。接著介紹〈臺灣新八景〉的產生因素與背景,並藉由與〈日本新八景〉的比較,彰顯出其作為殖民地風景與母國文化上的相似與相異之處。第三章探討與〈臺灣新八景〉相關的風景圖像,透過繪葉書(風景明信片)、雜誌封面設計、展覽作品、博覽會陳設等等呈現方式,呈現新八景圖像的流傳與多元,由此建構出台灣作為日本殖民地的圖像意涵。
本文試圖透過清代與日據時期〈臺灣新八景〉的比較,說明台灣由傳統進入現代化的過程,並由此說明其中文化與政治的互動。
摘要(英) Through the two hundred years, explain the way it forms and changes.
Chapter one is to discuss about the 「Taiwan Eight Views」 of Chi-Dynasty,
Due to the records written in the official documents, we see 「Taiwan Eight Views」 has its special meanings on politics and culture. Chapter two is to discuss about the「Taiwan New Eight Views」of Japan Occupied Period. Because of this period occupied by Japan, Japanese culture deeply influences Taiwan. In this background, first of all, introduce the「Japan New Eight Views」and at that time some famous discourses of Japanese landscape. Then
comes to 「Taiwan New Eight Views」,explain its meanings on culture and politics, also compare it with 「Japan New Eight Views」, try to look out the sameness and difference of them. Chapter Three’s contains the related images of 「Taiwan New Eight Views」.Through the postcards、designs of magazines、the art work of exhibitions、photoes of album on National Parks and etc., represent the images in all kinds of way and seems so popular. It figures out the way we look at the Taiwanese landscape in this period as the colonial image of Japan Empire.
In the whole, the thesis try to compare the 「Taiwan Eight Views」 of Chi-Dynasty and Japan Occupied Period, the results will be read as the process of Taiwan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za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of politics and culture.
關鍵字(中) ★ 臺灣八景
★ 臺灣府志
★ 台灣新八景
★ 繪葉書
★ 吉田初三郎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臺灣八景〉從清代到日據時期的轉變
中文提要
Abstract
研究動機與使用材料…………………………………………. 2
前言、〈臺灣八景〉的轉變概述………………………………4
第一章:清代〈臺灣八景〉的形成與其蘊涵意義……………5
第一節:〈臺灣八景〉的出現與形成背景……………………………5
第二節:〈臺灣八景〉的詩文與圖像解釋…………………………..8
第三節:〈臺灣八景〉所呈現的視覺觀與政治文化意涵……………16
第二章:〈臺灣新八景〉的產生及其意義……………………. 21
第一節:昭和二年〈日本新八景〉的產生…………………………21
第二節:從〈日本新八景〉看昭和時代的風景意義………………31
第三節:昭和二年〈臺灣新八景〉的產生與促成因素……………38
第四節:〈臺灣新八景〉的文化意義-兼談〈臺灣新八景〉與
〈日本新八景〉的比較………………………………….48
第三章:從〈臺灣新八景〉所衍生的風景圖像……………57
第一節:〈臺灣新八景〉與大眾文化-繪葉書的表現…………….57
第二節:〈臺灣新八景〉與展覽作品-以臺府展作品為例…………69
第三節:其他與〈臺灣新八景〉相關的風景圖像表現……………72
結論、從傳統到近代台灣風景的轉變意義………………80
參考書目……………………………………………………85
圖檔目錄
圖片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報紙部分:
《臺灣日日新報》,日日新報社出版。
二、書籍與畫冊:
Wen Fong ed.,Image of Mind: Selections from the Edward L.Elliott Family and John B. Elliott Collec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rinceton: The Art Museum, Princeton University,1984。
中文部分:
《台灣登山小史》,沼井鐵太郎原著,吳永華譯,台中:晨星出版社,1997年。
《台灣傳統版畫源流特展》,台北:文建會,1985年。
《見證台灣總督府(下)1895-1945》,臺北:立虹出版社,1996年。
《明清時代台灣書畫作品》,台北:文建會,1984年。
《海東札記、臺陽筆記》。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1996年。
《清史列傳》卷七十九,台北:明文書局,1975年。
《斯土繪影1895-1945》,臺北:立虹出版社,1996年。
《臺灣府志三種》(全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方豪,《方豪六十自定稿》上,自印,1969年。
王伯敏,《中國版畫史》,台北:蘭亭書局,1996年。
來新夏,《方志學概論》,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洪連文,《找尋老雞籠─舊地名探源》,基隆市政府,1993年。
胡道靜校證,沈括,《夢溪筆談校證》〈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范咸,《重修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1961年。
高文彬,《臺灣文獻解題:第一種 方志類》,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1987年。
高拱乾,《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 1960年。
莊永明,《台彎鳥瞰圖-1930年代台灣地誌繪集》。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年。
連橫,《雅言》,台北:台灣銀行,1963年。
連橫,《臺灣通史》下冊,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85年。
連橫,《臺灣詩乘》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1975年。
陳正祥,《中國歷史文化地理》上冊台北:南天書局,1995年。
陳玲蓉,《日據時期神道統治下的台灣宗教政策》,台北:自立晚報社,1992年。
陳培桂,《淡水廳志》第三冊,台北:台灣銀行,1963年。
陳捷先,《清代臺灣方志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
廖一瑾,《台灣詩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
謝森展、松本曉美編,《臺灣回想》,台北:創意力文化公司,1993年。
謝森展、松本曉美編,《臺灣懷舊》,台北:創意力文化公司,1990年。
顏娟英編著,《臺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台北:雄獅出版社,1998年。
三、日文部分:
《十九世紀日本の情報と社會變動》,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報告,1985年。
《每日新聞七十年》,大阪:每日新聞社,1952年。
《視覺の十九世紀-人間、技術、文明-京都大學人文科學所研究報告》,京都: 思文閣,1992年。
《環境イメ-ジ論-人間環境の重疊的風景》,東京:弘文堂,1996年。
千田稔,《風景の構圖》,京都:地人書房,1992年。
山田教彥、上田譽志美,《風景の成立-志賀重昂と「日本風景論」》,大阪:海風社,1997年。
內田芳明,《風景とは何か-構想力としての都市》東京:朝日新聞社,1992年。
半澤正時編,《橫濱繪葉書》,東京:有鄰堂,1996年。
白幡洋三郎,《旅行ノススメ》,東京:中央公論社,1996年。
西田正憲,《瀨戶內海の發見》,東京:中央公論新社,1999年。
佐藤健二,《風景の生產‧風景の解放》,東京:講談社,1994年。
佐藤道信,《〈日本美術〉誕生─近代日本「ことば」と戰略》,東京:講談社,1996年。
志賀重昂,《日本風景論》,東京:岩波書局,1995年。
河北倫明,《近代日本美術事典》,東京:講談社,1989年。
保田與重郎,《風景と歷史》,京都:天理出版社,1942年。
鹿又光雄編,《始政四十週年紀念台灣博覽會誌》,東京,1939年。
勝原文夫,《農の美學》東京:論創社,1979年。
オギュスタン‧ベルク著,條田勝英譯,《日本の風景‧西歐の景觀-そして造景の時代》,東京:講談社,1990年。
四、期刊與論文部分:
《台灣山岳》第二號(1927年8月),第三號(1928年7月)。
Afreda Murck(姜斐德),<畫可以怨否?《瀟湘八景》與北宋謫遷詩畫>,《美術史研究集刊》第四期,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1997年,頁59-89。
山縣三郎,〈台灣國立公園の指定〉,《台灣地方行政》第四卷一月號,昭和13年, 頁75-78。
石川欽一郎,〈台灣風景の鑑賞〉,《台灣時報》,1926年3月;林皎碧譯,《藝術家》252期,民國84年5月,頁290-293。
李進發〈日據時期官辦美展下台灣繪畫發展中的鄉土意識〉,《現代美術》第六十一期,民國八十四年八-九月,頁55-69。
林如薇,〈石川欽一郎第一次在台灣的活動〉,《藝術家》241期,民國84年6月,頁350-360。
邱琳婷,《1927年臺展研究-以《台灣日日新報》前後資料為主》,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研究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士論文,1997年12月。
陳漢光,〈八景與玉山〉,《台灣風物》第三卷第一期,1953年5月,頁16-22。
黃得時,〈八景の起源と臺灣八景〉《臺灣時報》1941年6月,頁25-27。
廖瑾瑗,〈畫家鄉原古統〉,《藝術家》296號,2000年1月,頁502-515。
鄭水萍,〈安平圖像的初探〉,《安平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文化中心,1995年,頁86-108。
鍾淑敏,〈館藏臺灣日日新報的史料價值與其利用〉,收錄於《慶祝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建館七十八週年暨改隸中央二十週年紀念館藏與臺灣史研究論文發表研討會彙編》,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推廣組,1994年,頁137-156。
顏娟英,〈殿堂中的美術-台灣早期現代美術與文化啟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第64本第2分,民國82年6月,頁469-578。
指導教授 周芳美(Fang-Mei Chou) 審核日期 2000-7-1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