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黃國豪(KUO-HAO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營建管理研究所 |
論文名稱 |
運用符號取代施工指令以提升工率之研究-以建築模板板施工為例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現今國內建築工程之工地現況,當以施工圖作為工班與工班間的輔助溝通工具,但由於施工圖是一個資訊密度非常高且為非常複雜的一個技術性文件,加上現今營造工人素質參差不齊以及勞工人力斷層問題,以致於未來有意願從事建築工程的工人無法容易上手,為了改善施工的過程中工班的溝通產生多於誤解以及新進到工程領域的工人理解施工圖上的困擾,本研究以建築模板為研究範圍,採用符號以提升施工效率,本研究以文獻回顧法大量收集文獻,針對問卷訪談選用合適的符號,設計一套屬於建築模板工程的符號系統,此符號模板在事前設計規劃階段就為每一塊模板嵌入符號,對於未來的施工者只需要學習符號所表達的基本概念,即可完成工作任務。 |
摘要(英) |
At the frontline of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work crews must rely on working drawings/shop drawings as th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mong them or within each of them. Upon the use of drawings as a communication tool, oral communications are also inevitably essential. This conventional communication approach may seem typical and natural, but it creates substantial “noise” in many aspects of technical and non-technical communication. Errors, confusions, incompletions in communication results in rework, slow pace, repetition and loss of morale in construction. These all amount to great loss of construction productivity.
This study commences with an innovative concept of communication by using symbols, numbers, and coloring for forming the technical elements of work order and planning. The purpose is to removing the need of oral communication outright, and commands a near-automatic assembly on site. The pre-requisite of this concept requires a re-thinking of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doing away all decision making for work crews on site. This study centers on formwork construction in contemplating this possibilit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clude a set of coding, which includes mostly symbols and numbers to be marked on each piece of the wooden form. The coding on each piece of wooden form is essentially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rew with regards to how and where the form should be placed, the logical sequencing of the preceding form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form, where and how the form should be placed once dismantled, and the like.
This set of coding was tested to a group of non-technical interviewe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heuristic and easy to comprehend on the site. The test points to a successful outcome.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study includes the production of a set of heuristic coding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replace the need for oral communication in formwork construction on site; and this innovation approach may enable non-technical workers to conduct more complex tasks, thus reducing the need for expensive and short supply technical workers.
|
關鍵字(中) |
★ 符號 ★ 建築模板 ★ 施工效率 ★ 建築模板 ★ 施工效率 |
關鍵字(英) |
★ Construction symbols ★ formwork construction ★ site management ★ construction communication. |
論文目次 |
總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4
1.3研究範疇與限制 5
1.3.1研究範疇 5
1.3.2研究限制 5
1.3.3精密模板意涵及研究限制 5
1.4 研究方法 7
1.4.1文獻分析 7
1.4.2開放式訪談 7
1.4.3運用情境模擬法實地驗證 8
1.5研究流程 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0
2.1生產力定義 10
2.1.1生產力研究之重要性 10
2.1.2影響生產力因素之文獻探討 11
2.2何謂符號學 12
2.2.1符號的功能 13
2.2.2 符號的類型 16
2.3建築模板作業的特性 18
2.3.1建築模板作業的種類 19
2.3.2建築模板作業的工法 20
2.3.3模板組立施作流程 21
2.3.4模板人力斷層缺工分析 22
2.3.5模板師傅工養成 22
2.4情境模擬分析法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25
3.1現況問題分析與建議 25
3.2符號模板用於現況可行性訪談 26
3.3符號名詞定義與符號模板基本編排邏輯 27
3.4編碼名詞定義與編碼模板基本編排邏輯 36
3.5 專家訪談與模擬驗證 41
第四章、 問卷訪談與實驗驗證結果分析 42
4.1實驗對象與問卷發放 42
4.1.1問卷訪談設計 42
4.1.2專業工程師問卷訪談 43
4.2第一階段實驗流程與步驟 44
4.2.1材料準備 45
4.2.2第一階段教育訓練 46
4.2.3第一階段實驗過程 49
4.3第一階段實驗結果分析 50
4.4第二階段實驗流程與步驟 53
4.4.1第二階段實驗設計 54
4.4.2第二階段教育訓練 56
4.4.3第二階段實驗過程 56
4.5第二階段實驗結果分析 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9
5.1結論 59
5.2建議 60
參考文獻 61
圖目錄
圖 1 土木工程範疇圖分類 5
圖 2 研究流程圖 9
圖 3 模板組立生命週期 21
圖 4 符號模板 柱示意圖 34
圖 5 符號模板 牆示意圖 35
圖 6 符號模板 樑示意圖 35
圖 7 編號模板 柱示意圖 39
圖 8 編號模板 牆示意圖 39
圖 9 編號模板 樑示意圖 40
圖 10 符號模板實驗流程 44
圖 11 符號模板組立示意圖 47
圖 12 編號模板組立示意圖 48
圖 13 第二階段實驗流程圖 53
圖 14 改良符號模板 柱示意圖 54
圖 15 改良符號模板 牆示意圖 55
圖 16 改良符號模板 樑示意圖 55
表目錄
表 1 精密模板分類表 6
表 2 生產力分配表 12
表 3 受訪者基本資料一 26
表 4 受訪者基本資料二 26
表 5 受訪者基本資料三 27
表 6 符號模板代碼 33
表 7 編號模板代碼 37
表 8 受訪者基本資料四 43
表 9 受訪者基本資料五 43
表 10 材料對照表 45
表 11 實驗步驟對照表 49
表 12 符號模板與編號模板 優缺點對照表 52
表 13 改良模板實驗流程實驗對照表 57
|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1﹞ 林順益,「模板工程人工物料搬運作業分析與改善研究」,中華大學,碩士論文,2001。
﹝2﹞ 張小娟,「模板工程工作重新設計」,國立台灣工業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3﹞ 周信良,「模板施工自動化之初步研究」,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碩士論文,1994。
﹝4﹞ 徐啟銘,「建築模板作業工率值預估模式之研究」,中華大學,碩士論文,2005。
﹝5﹞ 林俊成,「RC造高層集合住宅外牆模板改良工法個案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8。
﹝6﹞ 崔征國,「施工計畫─3.軀幹工程」,詹氏書局,1995。
﹝7﹞ 林勇,「模板工作法」,普大圖書,1979。
﹝8﹞ 古添洪,「記號詩學」,東大圖書,1984。
﹝9﹞ 周慶華,「中國符號學」,揚智文化,2000。
﹝10﹞ 羅蘭。巴特,「符號學要義」,南方叢書出版社,1986。
﹝11﹞ 李政憲∙洪國源∙楊瑞偉,「高層集合住宅複合化工法開發之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2000。
|
指導教授 |
謝定亞
|
審核日期 |
2015-7-17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