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12500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9 、訪客IP:18.119.122.106
姓名 蔡佳玲(Jia-Ling Tsa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清初正統觀的運作——順治朝殿試之研究
(The Establishment of Legitimation in Early Qing Dynasty: A Study of the Palace Examinations in the Shunzhi Period)
相關論文
★ 俞正燮婦女思想之研究★ 石達開與太平天國之研究(1831-1863)
★ 《民報》歷史觀之研究★ 太平天國婦女地位之研究
★ 論蔣李內爭與國共內戰之挫敗(1945-1949)★ 明末樞輔孫承宗之研究
★ 《大公報》在國共內戰初期立場之研究(1945.12-1947.1)★ 葉公超與中華民國外交(1949-1961)
★ 國共內戰之書寫—以《巨流河》等五本文藝作品為例★ 石門水庫教會之研究
★ 兩岸基督教詩歌創作之探討—以天韻合唱團及呂小敏為例★ 雍正能臣李衛之研究
★ 清世祖理漢政策(1651-1661)★ 清代徽州鹽商子弟教育研究(1644~1840)
★ 三元宰相--商輅之研究★ 賢媛之冠-商景蘭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旨在探討清朝入關後的順治朝如何運用科舉中的殿試策題與狀元策傳遞其正統觀。科舉考試的入仕管道受到歷代士子的肯定,也是朝廷官僚系統的重要支柱。而科舉制度在清朝入主中原以後長期的執行與延續,可見為重要的統治政策。殿試作為科舉制度中的最後一道策試,有其特殊的重要性。本文以殿試策題與狀元策為中心,討論多爾袞攝政與順治親政兩個時期如何藉由科舉來彰顯它的統治正當性,進而穩定清初的統治。
摘要(英) The main point of 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how the Qing government applied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to convey its legitimacy during the Shunzhi period. The entrance to the officialdom through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has been approved by Chinese scholars and has become a major pillar of the bureaucratic system in China.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has been long conducted by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uling policy. As the last stage of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palace examination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is examination system.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question of the essay to illustrate how Regent Dorgon and Emperor Shunzhi demonstrated the legitimacy of the Qing Dynasty. Their efforts in this regard helped to consolidate Qing’s rule in China.

Keywords: Qing dynasty, Shunzhi period, legitimacy, palace examination, essay on national affairs
關鍵字(中) ★ 清朝
★ 順治朝
★ 正統
★ 殿試
★ 策論
關鍵字(英) ★ Qing dynasty
★ Shunzhi period
★ legitimacy
★ palace examination
★ essay on national affairs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辭 iii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史料分析 8
第二章 殿試策特性 10
第一節 清朝的殿試制度 10
第二節 印刷業與科考用書的發展 12
第三節 殿試策的正統作用 17
第三章 從殿試策看多爾袞攝政時期的正統觀 25
第一節 清初採用科舉的背景 25
第二節 分析策題與狀元策 33
第四章 從殿試策看順治親政時期的正統觀 62
第一節 親政後維持科舉的背景 62
第二節 分析策題與狀元策 65
第五章 結論 79
參考書目 83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書目
(一) 官書
1. 《皇清奏議》,北京:愛如生數位化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基本古籍庫,2001。
2. 《大清會典事例》,光緒二十五年刊本,1899。
3. 《清太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4. 《清世祖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5. 脫脫等編,《宋史》,臺北市 : 臺灣商務,2010。
6. 脫脫等編,《金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

(二) 檔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檔案概述》,北京:檔案出版,1985。

(一) 典籍
1. 《清史編年順治朝》,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 王夫之,《讀通鑑論》,北京,中華書局,1975。
3. 宋濂,〈科舉志〉,卷31,《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

(二) 專書
1. 王健文,《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臺北:東大圖書,1995。
2. 王道成,《科舉史話》,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
3. 王德昭,《清代科舉制度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
4. 古鴻廷,《清代官制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5。
5. 史梅岑,《中國印刷發展史》,臺北:臺灣商務,1966。
6. 艾永明,《清朝文官制度》,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7. 艾爾曼(Benjamin A. Elman),《經學.科舉.文化史:艾爾曼自選集》,北京:中華書局,2010。
8. 何炳棣,《明清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社,2013。
9. 吳敬梓,《儒林外史》,臺北:聯經出版社,1991。
10. 呂元驄、葛榮晉,《清代社會與實學》,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
11. 李弘祺,《學以為己:傳統中國的教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2。
12. 李新達,《中國科舉制度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
13. 李潤強,《清代進士群體與學術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14.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2005。
15. 沈俊平,《舉業津梁:明中葉以後坊刻制舉用書的生產與流通》,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出版,2009。
16. 周紹明(Joseph P. McDermott)著、何朝暉譯,《書籍的社會史:中華帝國晚期的書籍與士人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17. 周遠廉,《清帝列傳˙順治帝》,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18. 周遠廉,《清朝興起史》,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19. 周遠廉、趙世瑜,《清帝列傳˙皇父攝政王多爾袞》,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20. 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
21. 常建華,《清代的國家與社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2. 張杰,《清代科舉家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23. 陳文新主編,《欽定學政全書校注˙歷代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24. 陳永明,《清代前期的政治認同與歷史書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5. 陳捷先,《明清史》,臺北:三民書局,1990。
26. 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27. 黃進興,《優入聖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臺北:允晨文化出版社,1994。
28. 楊珍,《清朝皇位繼承制度》,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29. 葉高樹,《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臺北:稻鄉出版社,2002。
30. 賈志揚(John W. Chaffee),《宋代科舉》,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
31. 鄧洪波、龔抗云,《中國狀元殿試卷大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2. 鄭天挺,《清史》,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02。
33. 蕭一山,《清代通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3。
34. 錢存訓,《中國書籍、紙墨及印刷史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2。
35. 錢存訓《中國古代書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1。
36. 謝國禎,《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北京:中華書局,1982。
37. 謝國禎,《南明史略》,長春:吉林出版社,2009。
38. 魏秀梅,《清代之迴避制度》,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39.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洪業——清朝開國史》,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92。
40. 藺德生、趙萍,《策文:時評的鼻祖》,北京:語文出版社,2013。

(三) 期刊論文
1. 王思治,〈多爾袞攝政後滿洲貴族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中國史研究》,4期,北京:1985.12。
2. 葛保羅(Paul Fredrick Cressey)著,雷震譯,〈科舉制度在中國文化發展上之影響〉,收入陳文新主編《歷代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3. 黃超、向安強,清朝科舉考試舞弊要案的計量歷史學分析,《廣東教育學院學報》,第1期,2001。
4. 李世愉,〈清朝在土司地區推行科舉制度述略〉,《青海民族研究》,卷27期4,2016.06。
5. 李弘祺,〈中國科舉制度的歷史意義及解釋:從艾耳曼(Benjamin Elman)對明清考試制度的研究談起〉,32期《台大歷史學報》。
6. 李宗侗,〈清代中央政權型態的演變〉,37期《史語所集刊》,臺北:1967。
7. 沈俊平,〈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中國文化研究學報》,54期,2012.01。
8. 胡凡,〈明代洪武永樂時期殿試制策之背景因素初探〉,《求是學刊》,卷38期5,哈爾濱,2011.09。
9. 徐凱,〈清初攝政、輔政體制與皇權政治〉,《史學集刊》,4期,長春:2006.7。
10. 張杰,〈順治帝福臨繼位原因新析〉,《故宮博物院院刊》,6期,北京,2001.12。
11. 曾婧,〈清初題本中體現出的科舉制度——以順治年間科舉題本為例〉,卷18《文教資料》,南京:2010.未提供月份 。
12. 陳文石,〈清代的筆帖式〉,《食貨月刊》,4卷3期,臺北:1974.06。
13. 葉高樹,〈滿洲親貴與清初政治:都英額地方赫舍里家的個案研究〉,《臺師大歷史學報》,43期,臺北:2010.06。
14. 趙維平,〈清代殿試策對的僵腐文化批判〉《殷都學刊》,第1期,河南:2003。
15. 劉海峰,〈策學與科舉學〉,《教育學報》,5卷6期,2009.12。
16. 劉海峰,〈科舉文獻與「科舉學」〉,《臺大歷史學報》,32期,2003.12。
17. 劉祥光,〈宋代的時文刊本與考試文化〉,《臺大文史哲學報》,75期,臺北:2011.11。
18. 劉祥光〈印刷與考試﹕宋代考試用參考書初探〉,《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期17,2000.05。
19. 謝景芳、張會會,〈清前期殿試策問與時政關係探論〉,《遼寧師範大學學報》,卷32期3,大連,2009.05。
20. 魏希德(Hilde De Weerdt),〈重塑中國政治史〉,《漢學研究通訊》,34卷2期,臺北:2015.05。

(四) 專書論文
1. 王爾敏,〈滿清入主華夏及其文化承緒之統一政術〉,《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1995。
2. 王煒,〈《清實錄》科舉史料彙編〉,收入陳文新主編《歷代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3. 汪榮祖,〈三方風雨會京師-論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在甲申年的選擇〉,收入王成勉編,《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紀念牟復禮教授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
4. 錢存訓《紙和印刷》,收入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5. 姚念慈,〈多爾袞與皇權政治〉,收入《清史論叢》,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1996。
6. 陳文石,〈清代八旗漢軍蒙古政治參與之研究〉,《明清政治社會史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
7. 陳文石,〈清太宗時代的重要政治措施〉,《明清政治社會史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
8. 陳文石,〈清代滿人政治參與政治〉《明清政治社會史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
9. 陳永明,〈降清明臣與清初輿論〉,收於《清代前期的政治認同與歷史書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0. 黃進興,〈清初政權意識形態之探究:政治化的道統觀〉,收於《優入聖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臺北:允晨文化出版社,1994。
11. 葉高樹,〈滿洲君主塑造政權認同的描述〉,《基調與變奏:七至二十世紀的中國》,臺北:政治大歷史學系出版,2008。
12. 顧誠,〈順治十一年——明清相爭關鍵的一年〉,收於《清史論叢》,遼寧:遼寧古籍出版社,1993。

(五) 學位論文
1. 林書寧,〈製作滿洲:清初統治意象及其制度之形塑〉,嘉義: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2. 張振陽,〈天命靡常與夷夏之防—談清初支配正當性的建立〉,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3. 黃敬知,〈清代早期中央集權的演進(1615-1732)〉,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6。
4. 潘志群,〈清初的統治正當性問題〉,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2004。
5. 蔡松穎,〈皇太極時期的漢官(1627-1643)〉,臺北:臺師大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6. 鄭仲烜,〈清朝皇子教育研究〉,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二、英文參考書目
1. Benjamin A. Elman, A Cultural History of Civil Examination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2. Chen-Main Wang, “Claiming Dynastic Legitimacy: Qing Strategies During the Dorgon Era” in Perry Link (ed.), The Scholar′s Mind, Essays in Honor of Frederick W. Mote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2009)
3. Hilde de Weerdt, Competition over Content: Negotiating Standards for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in Imperial China (1127-1279)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4. Ping-ti Ho, 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 Aspects of Social Mobility, 1368-1911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2)
5. Kai-wing Chow(周啟榮), Publishing, Culture, and Power in Early Imperial China(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三、日文參考書目
甘利弘樹,〈從「密本檔」看順治十年的華南統治政策〉,《輔仁歷史學報》,期25(2010年7月),頁199-219

四、電子資料庫
1. 中日古籍全文資料庫,http://hunteq.com.ezproxy.lib.ncu.edu.tw
2.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明清檔案工作室,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index.htm
3.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4. 萌典,https://www.moedict.tw/%E7%B4%B9%E8%BF%B0
5. 漢典,http://www.zdic.net/z/21/xs/80DC.htm
指導教授 王成勉(Chen-Main Wang) 審核日期 2019-7-2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