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712101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52 、訪客IP:3.133.146.246
姓名 吳紘禎(WU,HONG-J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杜牧七言律詩格律研究
(The Study of Du Mu’s Seven-Character Regulated Verse)
相關論文
★ 王安石夢詩研究★ 「唐女詩人」詩之美感特質與經典化研究
★ 劉長卿七言律詩格律研究:兼論其與杜詩之異同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唐〕杜牧(803-853),晚唐著名詩人,七言律詩備受古今評論者讚譽。然而,諸家之說多是概述其風格,稍嫌簡略,未能深入闡述杜牧七律藝術表現之特色,而七律發展史研究中,學者也對杜牧選擇略而不談,或所談甚簡,使其七律價值面目模糊。
格律研究是古典詩的根本,尤其是七言律詩的必要條件,是檢視詩人此一體製詩藝表現的重要標準,因此,本文選擇從格律角度切入,期能解決上述問題。文中依據保存於唐人詩格著作中的大量格律主張,分從「平仄」、「用韻」、「對偶」三面向,深入分析杜牧七律的實際表現,以彰顯其特色與成價值。
此外,為避免見林不見樹,本文論述之際,還選擇七位與杜牧同時期且具有代表性詩人:姚合(777-842)、賈島(779-843)、許渾(788-860)、張祜(792-853)、溫庭筠(801-866)、趙嘏(806-852)、李商隱(812-858),分析其詩律,與杜牧對照,冀更有效彰顯杜牧七律格律表現的特殊之處,及其在晚唐甚至整個唐代七律史中的地位。
摘要(英) [Tang] Du Mu is famous poet in Late Tang. His seven - character regulated verse has been well received by the critics. However, critics generally focus on its style, the comment is slightly brief so they rarely explained the style of Du Mu′s seven - character regulated verse in depth. Scholars rarely talk about Du Mu in seven - character regulated verse research. So, we don′t know enough about Du Mu′s seven - character regulated verse.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forms is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seven - character regulated verse. It is Important standard so we can check the performance from it. This treatise will apply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forms”(格律)according to the Form of the Poetry of Tang Dynasty, analyzing the“Pingze”(平仄), “rhyme”(用韻) and “Duiou”(對偶) situations. I will analyze the actual performance of Du Mu′s seven - character regulated verse. I expect this treatise will express the feature and value of Du Mu′s seven - character regulated verse.
I avoid incomplete research so this treatise choose additional seven poets : Yao He(777-842), Jia Dao(779-843), XU HUN(779-843), Chang Huh(792-853), Wen Tingyun(801-866) and Li Shangyin(812-858). This treatise will analyze their seven - character regulated verse. I hope this method can express the feature of Du Mu′s seven - character regulated verse, and its status in Late Tang.
關鍵字(中) ★ 杜牧
★ 七言律詩
★ 平仄
★ 用韻
★ 對偶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摘要 i
英文目錄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iv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前人研究成果述評 6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方法 18

第二章逸離常規而又不違背常規的平仄表現 21
第一節單句平仄分析 24
第二節「聯」內平仄分析 34
第三節「聯」與「聯」之間平仄分析 56
第四節小結 64

第三章不連韻比率偏高且聲情豐富的押韻表現 67
第一節連韻與不連韻分析 68
第二節韻部分析 77
第三節韻字分析 87
第四節小結 103

第四章兼具工整與寬泛的對偶表現 105
第一節重義類節奏的對偶分析 106
第二節重文字奇巧的對偶分析 130
第三節重詩意經營的對偶分析 141
第四節小結 160

第五章結論 161
參考書目 163
參考文獻 一、古籍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長沙:嶽麓書社,2008年。
〔漢〕班固撰,〔清〕王先謙補注,上海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整理:《漢書補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唐〕姚合著,吳河清校注:《姚合詩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唐〕賈島撰,李建崑校注:《賈島詩集校注》,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
〔唐〕許渾撰,羅時進箋證:《丁卯集箋證》,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唐〕張祜撰,尹占華校注:《張祜詩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唐〕溫庭筠撰,劉學鍇:《溫庭筠全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唐〕杜牧撰,吳在慶校注:《杜牧集繫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唐〕趙嘏撰,譚優學注:《趙嘏詩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唐〕李商隱撰,劉學鍇、余恕誠:《李商隱詩歌集解》,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
限公司,1992年。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宋〕張舜民:《畫墁錄》,收入《叢書集成初編》1948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宋〕劉克莊撰,王蓉貴、向以鮮校點,刁忠民審訂:《後村先生大全集》,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年。
〔元〕方回選評,李慶甲集評校點:《瀛奎律髓彙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
〔明〕周履靖:《騷壇祕語》,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王驥德著,陳多、葉長海注釋;《曲律注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年)
〔清〕周濟輯,鄺利安箋注:《宋四家詞選箋注》,臺北:中華書局,2018年再版。
〔高麗〕釋子山夾注,查屏球整理:《夾注名賢十抄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
〔日〕遍照金剛,盧盛江校考:《文鏡秘府論彙校彙考》,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

二、近人專著
王力:《漢語詩律學》,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1976年。
王達津:《唐詩叢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王夢鷗:《初唐詩學著述考》,臺北:臺灣商務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
朱碧蓮:《杜牧詩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余廼永:《新校互註宋本廣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吳在慶:《杜牧論稿》,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年。
吴文治主編:《明詩話全編》,南京:鳳凰出版社,1997年。
__:《宋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岑仲勉:《岑仲勉史學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5年。
洪榮寶撰;陳仲夫點校:《法言義疏》,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3月。
胡可先:《杜牧研究叢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
孫琴安:《唐七律詩精評》,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年。
徐俊纂輯:《敦煌詩集殘卷輯考》,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徐毅、陳俐:《盛唐七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彙考》,南京:鳳凰出版社,2002年。
張金海編:《杜牧資料彙编》,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張書豪:《漢書五行志疏證》,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17年。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陳靜:《唐宋律詩流變研究》,山東:齊魯書社,2009年。
程毅中:《中國詩體流變》,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馮海榮:《杜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楊天宇譯注:《禮記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葉嘉瑩:《杜甫秋興八首集說》,臺北:大塊文化出版社,2012年。
葛曉音:《先秦漢魏六朝詩歌體式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__:《杜詩藝術與辨體》,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熊桂芬:《從《切韻》到《廣韻》》,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
趙榮蔚:《晚唐士風與詩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趙謙:《唐七律藝術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蔡瑜:《唐詩學探索》,臺北:里仁書局,1998年。
鄭文惠:《杜牧詩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盧盛江:《文鏡秘府論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
錢志熙:《唐詩近體源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繆鉞:《繆鉞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謝錦桂毓:《杜牧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76年。
簡明勇:《律詩研究》,臺北:五洲出版社,1973年。
顏崑陽:《杜牧》,臺北:國家出版社,1990年。
羅時進:《杜牧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年。
__:《唐詩演進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
〔日〕古田敬一著,李淼譯:《中國文學的對句藝術》,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
〔日〕松原朗著,張渭濤譯:《晚唐詩之搖籃:張籍.姚合.賈島論》,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8年。
〔日〕松浦友久著,孫昌武、鄭天剛譯《中國詩歌原理》,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美〕S.I.早川、艾倫.R.早川著;林佩熹譯:《語言與人生》,臺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三、學位論文
文映霞:《語言學視野下的《文鏡秘府論》「二十九種對」》,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語言及文學課程哲學博士論文,2008年。
牛振:《唐代近體詩歌的聲律特徵與情感表達的關系》,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古代
文學碩士論文,2010年。
王和心:《從六朝聲病說到盛唐聲律格式之實踐–以五、七言詩為研究對象》,彰
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王洪湧:《自然語言藝術化的範例—杜牧詩歌語言藝術研究》,湖北:華中師範大
學漢語言文字碩士論文,2000年。
王鐿容:《知識生產與文化傳播 : 新論楊慎》,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
士論文,2014年。
朱光:《杜牧詩歌藝術研究》,江蘇: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7
年。
李世前:《試論七律的定型與成熟》,河北:河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 2004
年。
李俊:《初盛唐七言律詩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1
年。
李添富:《晚唐律體詩用韻通轉之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1971年。
李嘉瑜:《杜牧詩與形象在元代之接受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
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7年。
孟向榮:《七律:從初唐到杜甫》,北京: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
1999年。
林宜臻:《清詩話中的杜牧及其詩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
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
洪如薇:《從唐人詩文別集認識唐人律詩觀》,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
文,2001年。
耿志堅:《唐代近體詩用韻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
文,1983年。
張嘉玲:《杜牧七言律詩語言風格研究-以音韻和詞彙為範圍》,臺北:臺北市立師
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彭笑遠:《唐宋詩學轉型視野下的杜牧詩歌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2006年。
楊靜芬:《杜牧近體詩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廖怡雅:《宋人論杜牧詩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2012年。
廖繼莉:《唐詩聲律研究》,湖北:華中科技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
2005年。
管靜儀:《近體詩形成之過程探索》,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8年。
顏孟儀:《杜牧詩評論研究─以風格、體裁、詠史翻案、詩學主張為考述方向》,
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09年。

四、期刊論文
王斌〈《杜牧集繫年校注》補闕正誤〉,《書品》總第121期(2010年1月),頁
82-88。
__:〈論明人對杜牧詩的忽視與批評〉,《求索》第8期(2013年8月),頁125-
127.
吳在慶:〈杜牧卒年再考〉,《人文雜志》第5期(1983年10月),頁121。
吳在慶,常鵬:〈趙嘏、杜牧卒年與《唐詩類選後序》作年考論〉,《福建師範大
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11年1月),頁61-68+109。
__:〈杜牧咸通元年卒說辨誤〉,《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11
年1月),頁64-67。
周杰:〈淺析杜牧詩歌的早期傳播〉,《時代文學》第2期(2009年3月),頁208。
林成偉:〈簡論金聖嘆對杜牧七律詩的選評〉,《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2002
年4月),頁32-33。
胡可先:〈杜牧詩文編年補正〉,《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83
年3月),頁55-60。
__:〈杜牧題池州弄水亭佚詩考〉,《文學遺產》2001年第六期(2001年11月),
頁130-131。
張再富:〈杜牧之年譜〉,《中華學苑》第7期(1971年3月),頁101-151。
張金海:〈樊川詩真偽補訂〉,《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1982年3月),
頁70-73。
張培陽:〈七律定型及其淵源新考〉,《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
1期(2017年1月),頁92-100。
曹瑞蘭,席道景:〈杜牧與許渾詩混同初探〉,《學術論壇》第1期(1989年1月),
頁62-64。
郭文鎬:〈《全唐詩外編》重收《全唐詩》杜牧詩之例〉,《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第1期(1985年4月),頁25。
陳尚君:〈杜牧卒年訂正〉,《文學遺產》第2期(1983年6月),頁100。
陳修武:〈全唐詩中所收的杜牧集和許渾集〉,《書目季刊》第1卷第3期(1966
年3月),頁3-14。
__:〈全唐詩杜牧許渾二家詩集互見詩篇考〉,《書目季刊》第2卷第2期(1967
年12月),頁21-45。
陳增杰:〈論唐人七律藝術的發展風貌〉,《浙江社會科學》第2期(1999年3月),
頁144-150。
彭笑遠:〈杜牧律詩變體及其詩學意義〉,《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第4期
第35卷(2017年),頁99-103。
彭國忠:〈《四庫全書》本《樊川文集》失誤偶拾〉,《古籍研究》第1期(1998年
2月),頁37-38。
景宏業:〈《全唐詩》數首杜牧、許渾詩甄辨〉,《文獻》第1期(2000年1月),
頁265-269。
黃國禎:〈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考辨〉,《仁德學報》第2期(2003年10月),
頁177-191。
楊晶晶:〈杜牧詩「拗峭」與「俊爽」風格的交融之美〉,《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
院學報》第24卷第4期(2015年7月),頁46-51。
趙昌平:〈初唐七律的成熟及其風格溯源〉:收於《趙昌平自選集》,桂林:廣西
師範大學,1997年,頁24-43。
劉京臣:〈論宋人對杜牧詩歌的消解〉,《銅仁學院學報》第17卷第6期2015年
11月,頁34-39。
劉雲霞:〈杜牧〈兵部尚書席上作〉新考——與吳企明先生商榷〉,《安康師專學
報》第18卷第1期(2006年2月),頁77-79。
劉順:〈唐代前期七言近體的韻律規則與句法機制分析——兼及杜詩「沉郁頓挫」
的生成〉,《文學遺產》第4期(2018年7月),頁48-61。
蔡瑜:〈唐代七言格律擬議〉,《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51期,(1992年12
月),頁31-53。
__:〈唐、宋詩歌格律對「下三字」規範的進程〉,《清華中文學報》第22期,
(2019年12月),頁117-172。
__:〈唐詩格律發展的關鍵進程--以日本詩格《作文大躰》為核心的探討〉,
《政大中文學報》第31期,(2019年6月),頁219-250。
簡錦松:〈唐初七律發展史跡新證──《全唐詩》王維卷以前七言律詩147首之
考察〉,《淡江中文學報》第27期(2012年12月),頁1-40。
羅時進:〈杜牧〈自撰墓志銘〉探微——兼論作者卒年問題〉,《人文雜志》第6期
(1988年12月),頁111-116+91。
蘇鐵生,陳建森:〈宋人對杜牧詩文的接受與傳播〉《北方論叢》第6期(2013年
11月),頁17-20。
蘇鐵生:〈試論杜牧詩文在明代的接受與傳播〉,《學術交流》第5期(2014年5
月),頁174-179。
龔祖培:〈漢語詩歌「拗救」說辨偽〉,《文史哲》第350期(2015年9月),頁
77-96。

五、電子資源
科技部補助「數位人文計畫」,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開發,「漢詩格律分析系
統」,網址:http://ppas.cl.ntu.edu.tw/hanshi 。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和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共同開發,「小學堂中古音資
料庫」,網址:https://xiaoxue.iis.sinica.edu.tw/zhongguyin 。
羅鳳珠主持計畫,「網路展書讀」之「全唐詩檢索系統」,網址:
http://cls.lib.ntu.edu.tw/tang/tangats/ Tang_ATS2012/SrchMain.aspx 。
指導教授 李宜學 審核日期 2021-10-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