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932208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5 、訪客IP:18.117.8.62
姓名 陳翰瑩(Han-Ying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土木工程學系
論文名稱 搜尋週期為三年時台灣極淺層地殼的最強地震圓弧雙交叉分析:不同事件深度設定下的強震預測效果
(Analysis of the strongest double intersections of circular arcs of earthquakes in the very shallow crust of Taiwan searched in three year period:the efficiencies of strong earthquake prediction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choices of depths of events)
相關論文
★ 各種載重作用下neo-Hookean材料微孔動態分析★ 劉氏保群算法於高雷諾數Burgers方程之應用及探討
★ 彈性材料圓孔非對稱變形近似解研究★ HAF描述含圓孔橡膠材料三軸壓縮變形的誤差分析
★ 國立中央大學-HAF描述圓形微孔非對稱變形的誤差計算★ 多微孔橡膠材料受拉變形平面應力分析
★ 非線性彈性固體微孔變形特性★ 鋼絲網加勁高韌性纖維混凝土於RC梁構件剪力補強研究
★ 高韌性纖維混凝土(ECC)之材料配比及添加物對收縮及力學性質影響★ 材料組成比例對超高性能纖維混凝土之工作性與力學性質之影響
★ 搜尋週期為四年時使用SDICAE作強震預測的最佳精度設定★ 牛頓型疊代法二次項效應
★ GEH理論壓密量速算式★ 擴散管流量解析解
★ 宏觀收斂迭代法速度比較★ 二次項效應混合型牛頓疊代法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2025-10-1以後開放)
摘要(中) 本研究選取範圍為1980年至2016年, dY固定為3年,搜尋0~20公里至0~30公里之極淺層歷史地震事件,找出最強地震圓弧雙交叉進行芮氏規模5.7以上強震預測分析。
本研究發現不論是0~20公里深度或是0~30公里深度的分析中皆呈現出,保留半徑比極小的最強地震圓弧雙凸交叉,或是保留半徑比極大的最強地震圓弧凹凸交叉,皆使短天期的強震預測出現甚高的命中率。
摘要(英) The strongest double intersections of circular arcs of earthquakes are searched to predict strong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 over 5.7. The events that we study occurred from 1980 to 2016 and the seach period dY is set to be 3 years. Two types of very shallow events with maximum depths equal to 20 km and 30 km are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no matter the maximum depth of the events is 20 km or 30 km, the hit rates of the predictions of the strong earthquake within 70 days by using the strongest double convex intersections of circular arcs of earthquakes with very small radius ratios or by using the strongest concave convex intersections with very large radius ratios are rather high.
關鍵字(中) ★ 最強地震圓弧雙交叉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摘要 II
Abstract III
誌謝 IV
目錄 V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XIII
符號說明 XXII
第一章 導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1
1.3 研究背景 1
第二章 基礎理論簡介 4
2.1 地震圓弧 4
2.2 篩選有效雙交叉之規則 6
2.3 地震目錄 8
2.4 研究參數之選取 10
2-5 研究數據設定及流程 13
第三章 最強地震圓弧雙交叉分析 16
3.1 深度為0 ~ 20公里之分析 16
3.1.1 設TOLde=0.09,而且TOLRe=0.012~0.016之結果 16
3.1.2 設TOLde=0.1,而且TOLRe=0.012~0.016之結果 21
3.1.3 設TOLde=0.11,而且TOLRe=0.012~0.016之結果 26
3.1.4 設TOLde=0.12,而且TOLRe=0.012~0.016之結果 31
3.1.5 設TOLde=0.13,而且TOLRe=0.012~0.016之結果 35
3.1.6 設TOLde=0.14,而且TOLRe=0.012~0.016之結果 39
3.1.7 設TOLde=0.15,而且TOLRe=0.012~0.016之結果 44
3.2 深度為0 ~ 30公里之分析 49
3.2.1 設TOLde=0.09,而且TOLRe=0.012~0.016之結果 49
3.2.2 設TOLde=0.1,而且TOLRe=0.012~0.016之結果 54
3.2.3 設TOLde=0.11,而且TOLRe=0.012~0.016之結果 58
3.2.4 設TOLde=0.12,而且TOLRe=0.012~0.016之結果 61
3.2.5 設TOLde=0.13,而且TOLRe=0.012~0.016之結果 65
3.2.6 設TOLde=0.14,而且TOLRe=0.012~0.016之結果 67
3.2.7 設TOLde=0.15,而且TOLRe=0.012~0.016之結果 70
3.3 圖片命名標準 75
第四章 強震預測結果分析 76
4.1 深度為0 ~ 20公里之分析 77
4.1.1 TOLdePar=0.09 77
4.1.2 TOLdePar=0.1 78
4.1.3 TOLdePar=0.11 79
4.1.4 TOLdePar=0.12 80
4.1.5 TOLdePar=0.13 81
4.1.6 TOLdePar=0.14 82
4.1.7 TOLdePar=0.15 83
4.2 深度為0 ~ 30公里之分析 84
4.1.1 TOLdePar=0.09 84
4.1.2 TOLdePar=0.1 85
4.1.3 TOLdePar=0.11 86
4.1.4 TOLdePar=0.12 87
4.1.5 TOLdePar=0.13 88
4.1.6 TOLdePar=0.14 89
4.1.7 TOLdePar=0.15 90
第五章 圓弧半徑比對預測效率之影響 91
5.1 篩選半徑比之分析 91
5.1.1深度為0 ~ 20公里之分析 92
5.1.2 深度為0 ~ 30公里之分析 100
5.2 區間半徑比之分析 108
5.2.1 深度為0 ~ 20公里之分析 108
5.2.2 深度為0 ~ 30公里之分析 113
5.3半徑比相對應累積數量之分析 118
5.4 相對應搜尋規模Mmin之分析 12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9
6-1 結論 129
6.2 建議 131
參考文獻 132
附錄一、圖片命名整理 134
最強地震圓弧雙凸交叉 134
最強地震圓弧凹凸交叉 136
最強地震圓弧圓型交叉 139
圖片對應之參數組合 140
附錄二 案例圖 143
最強地震圓弧雙凸交叉案例圖 143
最強地震圓弧凹凸交叉案例圖 160
最強地震圓弧圓型交叉案例圖 179
附錄三 研究資料 185
參考文獻 1.H.C.Lei, “Strongest Double Intersections of Circular Arcs of Earthquakes around Taiwan,” The 23rd Forum on Land Use and Planning,Tainan,Taiwan,2019.
2.H.C.Lei, “Predic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around Taiwan by Intersection Point of SDCICAE Close to Evmax, ” The 2019 Taiwan-Japan Joint Symposium on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 Earthquake Hazard Mitigation Technology,Taoyuan,Taiwan, 2019.
3.H. C. Lei, ASICAE by HinChi Lei to find the strongest intersections of circular arcs of earthquakes. https://youtu.be/tvgYLpoH9T4, 2019.
4.范書源,「搜尋週期為三週年半時使用SDICAE作強震預測的最佳精度設定」,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10年。
5.范國豪,「搜尋週期為四年時使用SDICAE作強震預測的最佳精度設定」,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10年。
6.林亨學,「搜尋週期為三年時使用SDICAE作強震預測的最佳精度設定」,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10年。
7.郭家銘,謝育哲,「動物的地震第六感」,科學月刊,597期,民國108年。
8.Z.H. Shou,“Earthquake Clouds,a Reliable Precurser”,science & Utopia,vol.64,pp53-57,1999。
9.K.-F. Ma,Y.-Y. Lin, S.J. Lee,J. Mori,E.E. Brodsky,“Isoropic Events Observed with a Borehole Array in the Chelungpu Fault Zone,Taiwan”,science,vol.337,2012。
10.陳俊榕,「地磁擾動與日本東北外海地震之相關性探討」,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1年。
11.莊皓琨,「台灣地區地震前之電離層電子濃度異常」,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3年。
12.Y.Toya,K.F. Tiampo,J.B. Rundle,C.-C. Chen,H.-C. Li,and W. Klein,“Pattern Informatics Approach to Earthquake Forecasting in 3D”,Concurrency Computat.:Pract. Exper.,Vol. 22,1569-1592,2010。
13.許佑銓,「短搜尋週期的極淺層最強地震圓弧雙交叉與後續台灣地區強震之關聯(1982 年至 2012 年) 」,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9年。
14.劉怡鑫,「台灣淺層最強地震圓弧雙交叉之搜尋週期與後續強震之關聯」,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9年。
15.邱奕賢,「台灣最強地震圓弧雙交叉與後續強震之關聯(1982年至2012年)」,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9年。
16.李瑋育,「地震圓弧之精度對台灣地區最強地震圓弧雙交叉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9年。
指導教授 李顯智(Hin-Chi Lei) 審核日期 2022-9-2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