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1042401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90 、訪客IP:3.129.194.182
姓名 李姿蓉(Tzu-Jung Lee)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產業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論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更生與清算程序聲請量之變化——兼論個人屬性對程序選擇之實證分析
(Analysis of Changes in the Application Volume for Rehabilitation and Liquidation Processes under the Consumer Debt Clearance Statute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Attributes on Process Selection.)
相關論文
★ 論企業重整運作機制---兼論公司重整治理及新資金取得★ 評析我國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之規範—以美國立法例為借鏡
★ 不動產投資信託之研究- 以投資人保護為中心★ 婚姻制度之過去、現在及未來-以兩岸為研討對象
★ 論我國公司治理規範-兼論公司內部稽核制度完善★ 論銀行保證制度之研究
★ 非常規交易稅制問題之研究★ 中國銀行產業分析—兼論台資銀行西進策略
★ 網路購物標價錯誤法律效果之研究★ 股東表決權-論公開發行公司董事設質股票之表決權限制
★ 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對區域房市價格之影響--以桃園縣為例★ 土壤液化公告對區域房價影響之研究 -以板橋及新莊為例
★ 論我國消費者債務清理機制的更新與新設-以個人重整程序為核心★ 網路數位化商品之消費者保護-以郵購買賣為核心
★ 論公司股份回籠與內線交易★ 內線交易的法律與經濟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經濟與社會的高度發展使債務清理制度成為現代法治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制度,毫無節制的消費將使消費者有負擔債務卻無法償還欠款之可能,最終衍生更多社會問題,《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便是在此情況下誕生,在保障消費者有經濟重建機會之同時,亦維護整體社會經濟之穩定。
清算程序在執行與時長皆較更生程序簡單與迅速,然而實施至今卻呈現更生程序聲請量佔大宗之情形,本文相當不解。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我國消費者有債務清理需求時,為何多數人傾向以更生程序進行經濟重建,造成更生聲請量明顯高於清算聲請量,且與美國呈現相反情況。期望透過本研究能在公平對待債務人與債權人之前提下,提升清算程序聲請量,使更生與清算程序之聲請量達到平衡,對目前之法規與實務運作提出有用之建議。
本文將以美國聯邦破產法典第七章及第十三章之設計與運作,與我國制度進行比較;再透過問卷調查,瞭解我國民眾對於消債條例之認識程度,更以羅吉斯迴歸進行數據分析獲得影響程序選擇之顯著個人屬性;最後以消費者債務清理制度專家、學者之期刊論文等相關評論對清算程序進行觀察與分析,並綜合我國國情後,對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提出修法建議。
透過以上方法,本文得出債務人之性別、年齡層及就業狀態皆會對債務人進行程序選擇時帶來顯著影響,更發現我國清算程序在設計與實務運作上,對債務人有許多不利益之處,因而降低了清算程序之聲請意願,縱使清算程序為最簡易快速之債務清理方法,但為了能確實有效的獲得債務之免責,債務人最終仍會傾向以更生程序進行經濟重建。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為我國債務清理制度中使用量極為龐大之法規,在更生與清算程序之二元自由選擇之下,應給予債務人真正的選擇自由,而非因制度之設計缺失被迫選擇另一程序適用的妥協。期望能透過本文之分析與探討對我國消費者債務清條例迎來新氣象,實現債務人、債權人和整體經濟社會三贏之美好未來。
摘要(英) The highly developed economy and society have made the debt clearance system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modern legal societies. Unrestrained consumption may burden consumers with debts that they are unable to repay, ultimately leading to more social problems. The ′Consumer Debt Clearance Statute′ was born in response to this situation, aiming to safeguard consumers by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while maintaining overall social and economic stability.
The liquidation process is simpler and quicker in execution and duration compared to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However, despite this, there is a substantial trend where th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process outweighs those for liquidation, which is a matter of considerable puzzlement in this paper.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y the majority of consumers in our country tend to opt for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when facing debt clearance needs, causing a significant imbalance between the number of rehabilitation and liquidation process applications, contrary to the situ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this research, the aim is to propose useful suggestions for the current regulations and operational practices, ensuring fair treatment of debtors and creditors while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for the liquidation process, balancing th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between rehabilitation and liquidation processes.
This paper will compare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Bankruptcy Code Chapter 7 and Chapter 13 with our country′s system.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aim is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awareness among our citizens regarding debt relief laws,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to analyze significant personal attributes affecting the choice of processes. Finally, by observing and analyzing the liquidation process through comments from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consumer debt clearance systems and considering our nation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will propose legislative amendments to the Consumer Debt Clearance Statute.
Through these method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gender, age group, and employment status of debtor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ir choice of processes. Furthermor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our country′s liquidation process has many disadvantages for debtors in terms of design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reducing the willingness to apply for the liquidation process. Even though the liquidation process is the simplest and fastest method of debt clearance, debtors still tend to choose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obtain debt relief.
The Consumer Debt Clearance Statute is a massively used regulation in our country′s debt clearance system. Under the dual freedom of choice between rehabilitation and liquidation processes, debtors should be given genuine freedom of choice rather than being forced to choose an alternative process due to flaws in the system′s design.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in this paper, a new perspective will emerge for our country′s Consumer Debt Clearance Statute, realizing a win-win-win situation for debtors, creditors, and the overall economic society.
關鍵字(中) ★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 更生程序
★ 清算程序
★ 個人債務清理制度
★ 美國破產法
關鍵字(英) ★ Consumer Debt Clearance Statute
★ Rehabilitation Processes
★ Liquidation Processes
★ Personal Debt Relief System
★ Bankruptcy Law in the United States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V
目錄 V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
第四節 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我國債務清理法制與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之發展 4
第一節 債務清理制度存在之意義 4
第二節 我國債務清理制度之誕生與概述 5
第三節 小結 13
第三章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之修法歷程與制度設計 14
第一節 修法歷程與近期發展 14
第二節 前置協商程序 16
第三節 更生程序 18
第四節 清算程序 23
第五節 小結——更生與清算程序之比較 28
第四章 我國更生∕清算程序之實際運作情形與我國民眾對債務清理制度之認識 30
第一節 更生∕清算聲請事件新收件數之變化 30
第二節 更生∕清算程序案件之終結比例與清償成數之變化 37
第三節 2022年消費者破產指數調查報告 44
第四節 小結 47
第五章 與美國聯邦破產法典第七章(Liquidation)∕第十三章(Reorganization)之比較 48
第一節 美國聯邦破產法典之沿革 48
第二節 第七章∕第十三章概述 51
第三節 第七章∕第十三章之聲請量變化 57
第四節 第七章∕第十三章之差異及影響 61
第五節 與我國債務清理條例之比較 63
第六章 現行制度對於程序選擇上之影響及改進發展 67
第一節 我國民眾對更生∕清算程序選擇之實證分析 67
第二節 清算程序現行實務運作產生之影響與相關建議與評價 75
第七章 結論 83
參考文獻 86
附錄 91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專書
1. 王澤鑑,債法原理:基本理論債之發生、契約、無因管理,王慕華,增訂三版,2012年3月。
2. 耿雲卿,破產法釋義,三版,五南,1989年4月。
3. 許士宦,債務清理法之基本構造,元照,2008年1月。
4. 陳廷献,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要義,六版,五南,2021年10月。
5. 陳宗榮,破產法,三版,三民,1988年10月。
6. 陳計男,破產法論,修訂四版,三民,2021年4月。
7.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增訂十六版,新學林,2021年9月。
8. 鄭有為,破產法學的美麗新世界,三版,元照,2012年9月。
9. 鄭有為,現代破產法,元照,2023年1月。
期刊論文
1. 吳淑如,臺灣破產法制之前世今生,法律扶助與社會,6期,2021年3月。
2. 沈冠伶,消費者債務清理制度之研究──從德國法之發展評析我國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臺北大學法學論叢,63期,2007年9月。
3. 研修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草案,司法院快馬加鞭,司法周刊,1279期,2006年3月。
4. 連志清,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及個案解析,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2009年7月。
5. 劉文瀚,公司重整制度探討,司法新聲,46期,2006年12月。
6. 鄭有為,兩顆太陽的昇起──從「公司重整」角度出發論司法院債務清理法草案未來的發展方向,月旦法學雜誌,150期,2007年11月。
7. 鄭有為,論不得免責的債務類型──兼論對2016年債務清理法草案之多層次再建構,42期,中原財經法學,2019年6月。
學位論文
1. 王佳宜,論我國破產免責制度——以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為研究核心,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所碩士論文,2023年1月。
2. 王溓安,論我國自然人重建行債務清理制度——以程序之選擇與合併為核心,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所碩士論文,2011年1月。
3. 章郁佳,企業重整法制之研究——從公司重整到法人重整之理論變遷,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12月。
4. 陳采婷,論破產和解前置主義—以債務清理法草案及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建立我國未來個人債務清理程序之機制,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所碩士論文,2012年6月。
5. 論個人債務清理之免責制度——我國「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與美國聯邦破產法第五、七、十三章之比較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12月。
法規函釋與實務判決
1. 中華民國破產法草案初稿說明書
2. 公司法,2021年12月。
3. 司法院釋字第106號。
4. 律師法,2023年6月。
5.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2021年6月。
6. 破產法,2018年6月。
7. 新北地方法院10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8號民事裁定。
8. 會計師,2018年1月。
9. 臺北地方法院100年度消債清字第27號民事裁定。
10. 臺北地方法院99年度消債聲字第32號民事裁定。
11. 澎湖地方法院102年度消債抗字第1號民事裁定。
12. 辦理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應行注意事項,2019年1月。

網路文獻
1. 中央大學企業再生研究中心,本中心公布2021台灣消費者破產指數調查報告,2021年11月16日,https://crcb.mgt.ncu.edu.tw/media/cFhRHIfj9ifLwKRwKw9s。
2. 中央大學企業再生研究中心,本中心公布2022台灣消費者破產指數,2022年11月28日,https://crcb.mgt.ncu.edu.tw/news/7O5hNHwT3KXSI8WmbR5e。
3. 中華民國全民法律輔導關懷協會,更生、清算的差異?,2023年8月4日,https://www.pcps.org.tw/news_detail.php?item=34。
4. 中華民國全民法律關懷輔導協會,常見問答:清算程序的債務人不得擔任的121種職務,2019年7月17日,https://www.cda.com.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796。
5. 司法院統計處,消債統計,司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s://www.judicial.gov.tw/tw/lp-1758-1.html。
6. 司法院統計處,統計年報,司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s://www.judicial.gov.tw/tw/np-1260-1.html。
7. 司法最新動態,為媒體開講「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問答相關說明,司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s://jirs.judicial.gov.tw/GNNWS/NNWSS002.asp?id=16868。
8. 白廷奕,山寨法扶專題:消債條例的未竟之業,法律白話文運動,2022年3月4日,https://plainlaw.me/posts/fake-legal-aid-foundation-4。
9. 消債難度高!15年來僅助25萬人,民團提3修《消債修例》,菱傳媒,2023年4月13日,https://rwnews.tw/article.php?news=8346。
10. 破產法(草案更名為債務清理法)修正草案總說明暨條文對照表(105年4月29日本院與行政院送請立法院審議),司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s://jirs.judicial.gov.tw/GNNWS/NNWSS002.asp?id=224088。
11. 楚天,疫情衝擊下美國破產案為何不增反減?,阿波羅新聞網,2020年5月6日,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506/1447494.html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506/1447494.html。
12. 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112年臺灣省及福建省低/中低收入戶最低生活費、動產及不動產公告,衛生福利部,https://dep.mohw.gov.tw/dosaasw/cp-566-71666-103.html。
英文文獻
專書
1. BRIAN A. BLUM, BANKRUPTCY AND DEBTOR/CREDITOR: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237-238 (4TH ED. ASPEN, 2006).
2. DANIEL J. BUSSEL & DAVID A. SKEEL, JR., BANKRUPTCY (10TH ED. 2015).
3. DAVID A. SKEEL. JR, DEBT’S DOMINION: A HISTORY OF BANKRUPTCY LAW IN AMERICA (2001).
4. W. HOMER DRAKE & JR., HONORABLE PAUL W. BONAPFEL & ADAM M. GOODMAN, CHAPTER 13 PRACTICE & PROCEDURE (2023).
期刊論文
1. Angela Littwin, Adapting to BAPCPA, 90 Am. Bankr. L. J. 183 (2016).
2. Charles Jordan Tabb, The History of the Bankruptcy Laws in the United States, 3 Am. Bankr. Inst. L. Rev. (1995).
3. Gary Klein, Balancing the Bankruptcy Laws: High rate credit card lending leads to high bankruptcy filing rates, in Corporate Law and Practice Course Handbook Series PLI Order No. B009X (1991).
4. Robert J. Landry, III, The Means Test: Finding a Safe Harbor, Passing the Means Test, or Rebutting the Presumption of Abuse May Not Be Enough, 29 N. ILL. U. L. REV. (2009).
法規函釋
1. Title 11 of the United States Code (2005).
網路文獻
1. American Bankruptcy Institute, Bankruptcy Filing Trend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22), at https://abi-org.s3.amazonaws.com/Newsroom/State_Filing_Trends/2023/2022_TRENDS_NATIONAL.pdf.
2. American Bankruptcy Institute, Quarterly Non-business Filings by Chapter (1994-Present), at https://abi-org.s3.amazonaws.com/Newsroom/Bankruptcy_Statistics/Quarterlynonbusinessfilingsbychapter1994-Present.pdf.
3. Paul Kiel & Hannah Fresques, Data Analysis: Bankruptcy and Race in America, 09/27/2017, at https://projects.propublica.org/graphics/bankruptcy-data-analysis.
指導教授 鄭有為(Yu-Wei Cheng) 審核日期 2024-1-1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