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彭靖婷(Jing-Ting Peng)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藝術學研究所 |
論文名稱 |
當代藝術的動漫語境——以陳擎耀與陳怡潔作品為例 (Contemporary Art in the Context of Animation / Comics: A Study in the Works by Chen Ching-Yao and Chen Yi-Chieh)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過去如1990年代末日本村上隆的「超扁平」宣言,及臺灣陸蓉之於2000年初期的「動漫美學」,試圖為帶有動漫元素的藝術作品定義「正統性」的美學。然而,這類策展僅限於日本動漫角色的片面形式,忽略了動漫媒介的豐富敘事及美學,致使藝術作品的深刻意涵無法完全顯現。動漫與藝術的連結不應僅限於形式風格的細緻性,而應包括藝術家如何透過動漫語境來為大眾提供作品閱讀的豐富性。因此,本文試圖深入討論動漫符號的藝術表現及其意涵,並通過研究藝術家陳擎耀「寫實」與陳怡潔「抽象」的藝術手法,描述二者如何利用動漫元素反映我們對社會與文化的認知,並細膩地將媚俗的動漫藝術融入藝術世界,讓作品超越「動漫美學」的框架,為動漫語境的當代藝術提供新的閱讀視角。
本文共分為三章。第一章梳理臺灣動漫的歷史,概括1980至90年代藝術家陳擎耀和陳怡潔在動漫文化中成長的動漫歷史背景,接著探討2000年至2014年藝評家陸蓉之提出的「動漫美學」及相關展覽,透過其策展論述,描繪臺灣動漫美學的初始輪廓及其挑戰。第二章梳理陳擎耀「AK47少女」系列作品的製作,討論其個人創作脈絡及圖像分析。2015年發表的「AK47少女」系列運用「制服少女」和「戰鬥少女」符號,繪畫手法則模仿蘇俄「社會寫實主義」宣傳畫,讓寫實的年輕少女帶有動漫中的性感姿態,並在不同展場中與日治時期藝術家林玉山與陳進的戰爭作品相互映照,讓觀眾聯想臺灣的歷史及政治經驗。進一步,本論文探討「制服少女」的多種文化符旨,以羅蘭.巴特的「神話學」討論動漫符號如何成為神話,透過符號重新置換,擴大「AK47少女」對於「政治」、「規訓」、「消費文化」與「女體觀看」等討論。第三章梳理陳怡潔「函數色彩」作品概念,並著重2010年網路社群參與的《圈圈島》系列作品的創作歷程與概念,陳怡潔用抽象、跨媒材方式探討動漫角色的色彩資訊,以色彩同心圓做為角色的抽象肖像,這手法讓觀眾聯想到幾何抽象,整齊排列的肖像景觀又帶有普普藝術的視覺相似度,此抽象手法消除了動漫美學強調的「敘事性格」,此外,陳怡潔結合數位藝術的「資料庫」和「資料視覺化」手法,讓「函數色彩」展示了女性角色的色彩形象和動漫色彩的編年史。 |
摘要(英) |
In the past, Takashi Murakami′s "Superflat" manifesto in late 1990s Japan and Lu Yung-Chih′s "Animamix" in early 2000s Taiwan attempted to define the "orthodoxy" of aesthetics for art works incorporating animation / comics elements. However, these curations were limited to superficial forms of Japanese animation / comics characters, neglecting the rich narratives and aesthetics of the animation / comics medium, resulting in the profound meanings of the artworks not being fully reveal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nimation / comics and art should not be confined to the refinement of formal styles but should include how artists use the animation / comics context to provide rich interpretations of their works for the public.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delve into the artistic expressions and meanings of animation / comics symbols and, through studying the realistic art techniques of artist Chen Ching-Yao and the "abstract" technique of artist Chen Yi-Chieh, describe how they use anime elements to reflect our understanding of society and culture. By intricately integrating kitsch animation / comics art into the art world, the works transcend the framework of "Animamix," providing new perspectives for contemporary art within the animation / comics context.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aiwanese animation / comics, summarizing the animation / comics cultural background in which artists Chen Ching-Yao and Chen Yi-Chieh grew up during the 1980s and 90s. It then explores the "Animamix" proposed by art critic Lu Yung-Chih and related exhibitions from 2000 to 2014, outlining the initial contours and challenges of Taiwanese "Animamix" through her curatorial discourse. The second chapter reviews the production of Chen Ching-Yao’s "AK47 Girl" series, discussing his personal creative context and analyzing his pictorial imagery. The "AK47 Girl" series, exhibited in 2015, uses the symbols of "uniform girl" and "combat girl," with painting techniques mimicking Soviet "socialist realist" propaganda paintings. These realistic young girls are depicted with sexy poses from animation / comics, juxtaposed in different exhibitions with war-themed works by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rtists Lin Yu-Shan and Chen Chin, allowing viewers to associate Taiwan′s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experiences. Furthermore, the thesis explores the various cultural significances of the "uniform girl" and, using Roland Barthes′ "Mythologies," discusses how animation / comics symbols become myths, expanding the "AK47 Girl" discussions on "politics," "discipline," "consumer culture," and "gaze on the female body" through symbolic replacement. The third chapter reviews the concept of Chen Yi-Chieh′s "Function Color" works, focusing on 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concept of the 2010 online community-participated "Circle Island" series. Chen Yi-Chieh explores the color information of animation / comics characters using abstract, cross-media methods. Using color concentric circles as abstract portraits of characters, this approach reminds viewers of geometric abstraction, and the neatly arranged portrait format also visually resembles pop art. This abstract method eliminates the "narrative character" emphasized by "Animamix". Additionally, Chen Yi-Chieh combines the "database" and "data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of digital art, displaying the color images of female characters and the chronology of animation / comics colors in "Function Color." |
關鍵字(中) |
★ 動漫語境 ★ 當代藝術 ★ 陳擎耀 ★ 陳怡潔 ★ 臺灣動漫美學 ★ 符號 ★ 制服少女 ★ 惡搞 ★ 資料庫 ★ 資料視覺化 ★ 抽象肖像 |
關鍵字(英) |
★ animation / comics context ★ contemporary art ★ Chen Ching-Yao ★ Chen Yi-Chieh ★ Taiwanese Animamix ★ symbol ★ uniform girls ★ KUSO ★ database ★ data visualization ★ abstract portraits |
論文目次 |
目錄
緒論...1
一、研究動機...1
二、文獻回顧與探討...3
三、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11
四、章節架構...12
第一章 動漫文化與臺灣當代藝術的交會...14
第一節 臺灣大眾文化與藝術中的動漫樣貌...14
一、動漫文化在臺灣...14
二、動漫形式前進臺灣當代藝術...17
三、當代藝術品中的動漫應用...20
第二節 臺灣「動漫美學」的崛起與承續...25
一、虛擬經驗所構築的動漫美學樣貌...25
二、動漫美學之於臺灣的適用性...27
三、動漫美學的在地與多元探索...29
四、「動漫美學」的近況...31
小結...33
第二章 陳擎耀──翻轉的制服少女符號,虛假中的真實...35
第一節 「AK47少女」的創作精神...35
一、回應1990年代臺灣哈日現象的藝術作品...35
二、日常的轉譯──悍圖社在不同年代的關懷...37
三、惡搞(KUSO)──從虛假辨認真實...40
四、惡搞政治與歷史的制服少女...42
五、從親衛隊轉變為戰爭畫...45
第二節 「AK47少女」的動漫少女符號...49
一、成為神話的動漫制服少女...49
二、動漫到現實,「AK47少女」的多元解讀...53
小結...60
第三章 陳怡潔──函數的動漫色彩符號,抽象與手繪的資料庫...61
第一節 從函數色彩成為抽象肖像...61
一、作為動漫角色色彩載體的同心圓...62
二、從函數色彩到規格化的同心圓...63
三、熱情與冷靜之間的動漫記憶...65
四、旋轉的肖像...66
五、與藝術史對話...68
第二節 資料化的動漫角色繪畫,其「見」與「不可見」...71
一、資料庫藝術...71
二、「見」——動漫函數色彩的文化象徵...75
三、「不見」——仍有懸缺的動漫色彩資料庫...78
小結...81
結論...82
跨出動漫美學的框架...82
動漫語境下的創作精神...83
與藝術史的對話...83
御宅文化資料庫消費的體現...84
藝術作品的開放閱讀...85
研究展望...85
圖版...87
參考書目...113 |
參考文獻 |
中文論文
1.吳垠慧,〈臺灣當代藝術作品中的漫動畫圖像:以楊茂林、洪東祿的作品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2004。
2.施智仁,〈動漫式圖像在視覺藝術表現上之創作〉,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2008。
3.許慧芳,〈KUSO次文化對視覺圖像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2004。
4.陳怡潔,〈資料作為藝術─大眾媒體訊息的變造者〉,博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2014。
5.華建强,〈卡托邦:華建强當代卡漫造形藝術中的情境與指涉〉,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2015。
中文期刊
1.李衣雲,〈1990年代灣哈日風的基礎一日本大眾文化的積累作用〉,《臺灣風物》 58卷2期(2008.6),頁145-146。
2.李衣雲,〈解析「哈日現象」:歷史、記憶與大眾文化思想〉,《思想》14期(2010.1),頁99-110。
3.林奇伯,〈在卡通的冷靜與熱情之間——新銳藝術家陳怡潔〉,《臺灣光華雜誌》11 期(2011.11),頁 110-117。
4.莊偉慈,〈卡漫系譜的文化意義與色彩象徵|陳怡潔個展「懸置在速度的表面」〉,《藝術家雜誌》463期(2013.12),頁260-261。
5.陳厚合,〈需要多勇敢!?張恩慈的童話與現實〉,《藝術觀點》38期(2009.4)。
6.陳晞,〈【專題】想像力的政治:角色、遊戲、ACG〉,《典藏.今藝術》379期(2024.4),頁62-63。
7.陳晞,〈【想像力的政治】從動漫美學到想像力的政治〉,《典藏.今藝術》379期(2024.4),頁64-67。
8.陸蓉之、唐妮詩〈潮藝術動向(七)─潮藝術中的動漫美學(下)〉,《藝術家》545期(2020.10),頁204-223。
9.游崴,〈宅男玩殘,素人當道——談陳擎耀個展「天公開勿」〉,《典藏.今藝術》180期(2007.9),頁122-124。
中文書籍
1.小笠原種高著,何蟬秀譯,《圖解!一次搞懂資料庫》,臺北:碁峰資訊,2020。
2.大衛.克羅(David Crow)著,羅亞琪譯,《看得見的符號:154個設計藝術案例 理解符號學基本知識》(Visible Signs - An Introduction to Semiotics in the Visual Arts),臺北:麥浩斯,2016。
3.史考特.麥克勞德(Scott McCloud)著,朱浩一譯,《動漫原來要這樣看》(Understanding Comics:The Invisible Art),臺北:愛米粒,2017。
4.石瑞仁總編輯,《動漫美學雙年展:視覺突擊 動漫特攻》,臺北:北市文化基金會,臺北當代藝術館,2010。
5.皮爾斯(Peirce, C.S.)著,趙星植譯,《皮爾斯:論符號;李斯卡:皮爾斯符號學導論》(C.S. Peirce: on signs. James Liszka: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semiotic of Charles Sanders Peirce),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
6.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著,劉儒庭譯,《開放的作品》(Opera Aperta),中國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7.曲德義總編輯,《藝想世界:2012關渡雙年展》,臺北: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2012。
8.村上隆著,楊明綺譯,《創造力的極論》,臺北:商周出版,2014年。
9.李世暉、鄭聞文著,《他與她的飛行: 宮崎駿與日本動畫美少女的戰鬥情結》,新竹: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2020。
10.李衣雲,《變形、象徵與符號化的系譜 漫畫的文化研究》,新北:稻鄉出版社,2012。
11.周文鵬著,《讀圖漫記:漫畫文學的工具及臺灣軌跡》,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
12.尚.布希亞(Baudrillard, Jean)著,林志明譯,《物體系》(Le système des objets),臺北:時報文化,1997。
13.東浩紀著,褚炫初譯,《動物化的後現代:御宅族如何影響日本社會》,臺北:大藝出版,2012。
14.河野史代著,蘇暐婷譯,《漫符圖譜:日本最古老漫畫教你這樣看漫畫》,新北:木馬文化出版,2018。
15.保羅.福塞爾(Paul Fussell)著,陳信宏譯,《愛上制服:制服的文化與歷史》(Uniforms: Why We Are What We Wear),臺北:麥田出版,2004。
16.威爾.岡波茲(Will Gompertz)著,陳怡錚譯,《看懂設計,你要懂的現代藝術》,臺北:大是文化,2013。
17.派翠克.加布雷斯(Patrick W.Galbraith)著,江素慧譯,《萌的宣言:圈內人看漫畫、動畫與遊戲的世界》(The Moe Manifesto: An Insider′s Look at the Worlds of Manga, Anime, and Gaming),新竹:交大出版社,2018。
18.高千惠著,《風火林泉:當代亞洲藝術專題研究》,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13。
19.張正霖著,《臺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61-1970五年級生》,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4。
20.郭書瑄著,《生命縮圖:圖像小說中的人生百態》,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22。
21.陳為、沉則潛、陶煜波編著,《視覺化資料》,臺北:佳魁資訊,2014。
22.陸蓉之,《藝術工蜂:Viki LuLu遇見未來》,臺北:大鴻藝術,2012。
23.陸蓉之等作,《虛擬的愛:當代新異術》,臺北:臺北當代藝術館,2004。
24.費爾迪南.德.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著,高名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臺北:五南圖書,2022。
25.黃舒屏著,《臺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71-1980六年級生》,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4。
26.傻呼嚕同盟著,《御宅學》,臺北:平裝本,2013。
27.楊禎兆著,《殘酷日本》,臺北: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2016。
28.瑪莉塔.史特肯、莉莎.卡萊特(Marita Sturken、Lisa Cartwright)著,陳品秀譯,《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Practices of Looking: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臺北:臉譜,2009。
29.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目錄105(2016)》,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2016。
30.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目錄108(2019)》,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2019。
31.劉揚銘,《高校制服戀物論》,臺北,沐風文化,2015。
32.劉維瑛等撰稿,《臺漫時代:臺史博漫畫特展專刊》,臺南:臺灣史博館,2020。
33.蔡昭儀主編,《硬蕊/悍圖》,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7。
34.蔡昭儀主編,《臺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51-1960四年級生》,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4。
35.蔡昭儀撰稿.執行編輯,《巨視.微觀.多重鏡反——解嚴後臺灣當代藝術的思辯與實踐》,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6。
36.簡正怡執行編輯,《愛你一生一世:動漫美學雙年展2013-14》,高雄:高市美術館,2013。
37.顏娟英、蔡家丘總策畫,顏娟英、蔡家丘、黃琪惠、楊淳嫻、魏竹君、林育淳等撰,《臺灣美術兩百年(下):島嶼呼喚》,臺北:春山出版,2022。
38.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江灝譯,《神話學》(Mythologies),臺北:麥田,2019。
英文書籍
1.Nelson, Robert S and Richard Shiff eds. Critical Terms for Art Histor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2.Vesna, Victoria ed. Database Aesthetics: Art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Overflow.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7.
報刊文獻
1.吳垠慧,〈嘲諷領袖崇拜 陳擎耀變臉當神〉,《中國時報》(2015 . 4. 14),A18 版(文化新聞)。
2.臺北當代藝術館編輯群,《臺北當代藝術館2004年報》(2005),臺北:臺北當代藝術館,頁36。
網路資源
1.〈《藝饗年代X 戰場之女》呼應台海局勢 陳擎耀繪戰場之女從天降〉,《Aesthetic Era年代新聞「藝饗年代」YouTube》(2022.9.12),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aMDHvDL4o&ab_channel=AestheticEra%E5%B9%B4%E4%BB%A3%E6%96%B0%E8%81%9E%E3%80%8C%E8%97%9D%E9%A5%97%E5%B9%B4%E4%BB%A3%E3%80%8D>(2023年6月檢索)。
2.《AK Girls and Panzer-陳擎耀個展》(2019年2月23日-2019年4月6日)展覽介紹,《双方藝廊》(2019),網址: <https://www.doublesquare.com.tw/tw/exhibition/ak-girls-and-panzer-chen-ching-yao-solo-exhibition>(2023年9月檢索)。
3.《陳怡潔邀請您一起加入《連合島》,做你自己的動漫角色同心圓!》,活動日期:2014/08/01 - 2014/08/31,主辦單位: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藝游網,網址:< https://www.yourart.asia/news/show/25832#relate>(2023年11月檢索)。
4.《陳怡潔藝術工作室》,網址:< https://www.agichen.com/>(2022年6月檢索)。
5.《誠品畫廊》,網址: <https://www.eslitegalleryviewingroom.com/animamixflux-index >(2022年10月檢索)。
6.《慢工出版社》,網址:<http://www.sloworkpublishing.com/shop/>(2024年6月檢索)。
7.人間衛視,《創藝多腦河》〈第720集-藝術家/陳擎耀〉,播出日期:2019年4月1日,網址:<http://arts.bltv.video/detail/video/6019749898001/%E7%AC%AC720%E9%9B%86%EF%BC%8D%E8%97%9D%E8%A1%93%E5%AE%B6%EF%BC%8F%E9%99%B3%E6%93%8E%E8%80%80>(2023年6月檢索)。
8.吳垠慧,〈光雕閃閃與卡漫同心圓,陳怡潔在創作中拆解性別框架〉《Seygai 新識介》,2024年2月1日。參自: <https://seygai.tw/a/light-sculpture-sparkling-and-kaman-concentric-circles/>(2024年05月檢索)。
9.李明學,〈沒有焦距的標靶〉《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ARTALKS網站》(2013.12.26),網址:<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event/talks/2013122601>(2023年11月檢索)。
10.李明學,〈親愛的經典模式——「親愛的Mr. Chen,我們愛您!─ 陳擎耀個展」〉《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ARTALKS網站》(2015.5),網址:<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event/talks/2013122601>(2023年9月檢索)。
11.林侑澂,〈陳擎耀《AK Girls and Panzer》 細膩清晰的規訓與狂想〉,《非池中藝術網》(2019.3.13),網址:<https://artemperor.tw/focus/2575?page=3>(2022年8月檢索)。
12.林鈺芸,〈壓扁再壓扁 廖堉安繽紛背後的黑色幽默〉,《非池中藝術網》(2016.11.8),網址:<https://artemperor.tw/focus/1517>(2024年3月檢索)。
13.張忠義,〈台式萌感卡蹦藝術家林慶芳 《移/怡情》創作個展即起展出〉,《自由時報》(2018.10.23),網址:<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589211>(2024年4月檢索)。
14.陳永賢,〈尋找馬緯度—圓轉中的相對靜止〉(2008)。《陳怡潔藝術工作室》,網址: < https://www.agichen.com/media8>(2022年8月檢索)。
15.陸蓉之,〈3L4D ─ 動漫美學新世紀〉,形而上藝廊,《3L4D ─ 動漫美學新世紀》(2007),網址:< https:// www.artmap.com.tw/_3l4d/3l4d-about-2-0.htm>(2024年3月檢索)。
16.黃宗慧與談人,蔡秀枝主持人,〈惡搞文化的「意義」: 取徑布希亞的後現代理論〉,檢自《臺大圖書館數位學習網》(錄製日期:2011.4.9),網址:< http://elearning.lib.ntu.edu.tw/?q=zh-hant/node/198 >(2023年9月檢索)。
17.維基百科,〈少女與戰車〉,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0%91%E5%A5%B3%E4%B8%8E%E6%88%98%E8%BD%A6>(2023年6月檢索)。
18.臺北當代藝術館官網,網址<https://www.mocataipei.org.tw/tw/ExhibitionAndEvent/Info/%E9%81%8E%E7%AB%99%E4%B8%8D%E5%81%9C>(2022年8月檢索)。
19.鄭文琦,〈從陳擎耀《國際收音機體操》回顧臺灣之近代體操演變〉,《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2019.3.30),網址: < 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juries/cwc/2019033002>(2023年8月檢索)。
20.簡子傑,〈柔情與那些在旁邊的惡童:悍圖社〉,《典藏ARTouch》(2018.6.4),網址: < https://artouch.com/art-views/content-3233.html>(2023年7月檢索)。
21.邊緣少女(主持),EP97 從天而降的美少女 ft.陳擎耀[音樂Podcast]Spotify(2022.7.8),網址:<https://www.mirrorvoice.com.tw/podcasts/130 >(2023年6月檢索)。 |
指導教授 |
曾少千(Shao-Chien Tseng)
|
審核日期 |
2024-7-11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