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1144924      線上人數 : 48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242


    題名: 艷而人情的話本小說-一片情研究
    作者: 劉靜怡;Chin-Yi Liu
    貢獻者: 中國文學研究所
    日期: 2001-07-04
    上傳時間: 2009-09-22 09:15:08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豔情小說」的性質與內容,因牽涉到大量性事的描寫,且其所描寫的男女 私情有大量的淫穢猥褻場面與情節安排,故向來被冠以「猥褻」、「淫穢」或「專 寫色情」等具有負面意義的名號,使得此一「次文類」在小說史的定位上,長期 以來並未受到正視。而《一片情》處於明清時期豔情小說之列,雖亦難以避免有 上述豔情小說之弊病,但它之所以能成為一部「豔而人情」的話本小說,就是在 於除了它本身形式上所具備「豔情小說」的基本特徵外,在它「豔情」的外表下, 所呈現出深刻「人情」意涵的內容,才是使得它能成為同期豔情小說佳作的特出 點。而「豔而人情」的說法,正是用來強調《一片情》之內容意義勝於豔情形式 的價值,也是它異於其他豔情小說的特色。 這篇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可由「對小說價值的重新認識」與「女性形象 的模塑思考」這二點來說明。就小說價值而言,豔情小說因其本身的內容性質, 以及以「情慾」為主題的訴求,不管是在當時或現在的出版界及學術研究領域, 仍然被視為是一種「禁忌」。但「禁忌」本身的意義,並不能作為其存在價值上 的認定,最多也只能說是一種無法公開的討論。而既然豔情小說在明清時期的小 說創作中能形成一股風潮,就一定具有其存在的特殊意義。故筆者選擇以此「禁 忌」的議題,來作為學術研究的起點,希望能挖掘出豔情小說所代表的文化意義 與學術性質。另外,基於小說創作中對女性形象的二元塑造,尤其是對所謂「淫 娃蕩婦」性格、行為的絕對主觀判定,卻忽略了她們內心世界對「情慾」的需求 與觀點的做法,促使我想要釐清文本中女性所遭遇到的情慾困境,並就造成此種 現象的成因做進一步的探索,試圖為其中的女性「發聲」。希望藉由文本中對「蕩 婦」形象的塑造,進行文化及社會面的探索,以突破傳統研究對「蕩婦」形象的 詮解。基於上述兩點動機,希望藉由以《一片情》中「女性情慾困境的揭示」與 「主體意識的覺醒」為研究的切入點,在扭轉文學傳統對「蕩婦」形象思考的同 時,也能突顯《一片情》在豔情小說中的地位及其研究價值。 此論文所採取的研究進路是結合小說學、歷史社會面向的考察,及女性主義 觀點的應用,來作為論述的主要架構。而在材料的選擇上,關於小說文本的部分, 除了以大英出版公司的【思無邪匯寶叢書】為基本材料外,還包括了如金瓶梅、 3 三言、二拍等小說,作為參照說明時的使用。在分析女性情慾受箝制的因素及女 性地位的低落時,則大量地引用了當時相關的社會風俗例子及政府律令的條文規 定,作為證明。在分析女性的情慾觀時,則從女性主義的觀點出發,試圖盡可能 貼近文本中女性的心聲。 《一片情》中的每篇故事雖都有不少性行為的描寫,但卻都能反映出一定的 社會問題。這十四篇故事從不同的角度揭露了中國古代婚姻制度的弊端,並且透 過人物形象的表現,說明了僅靠禮教約束及法律約制來維繫婚姻,而夫妻間缺乏 感情的結合或性生活不和諧所造成的婚姻悲劇。所以它可說是「在元明以來,復 甦人性思潮影響下,以情為網,相當全面地暴露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畸形的婚 戀觀念和罪惡的婚姻制度。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部小說是對於中國古代封建 婚姻弊端的一次大暴露、大批判。」(註1)這也就是《一片情》所具有的學術價 值及意義。 1 見黃霖:〈試論《一片情》〉,《社會科學戰線》1993 年第2 期,頁251。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