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1270413      線上人數 : 437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911


    題名: 1999年與2000年二月台灣地區異常降水之分析探討
    作者: 許竣傑;Jing-Jian Hsu
    貢獻者: 大氣物理研究所
    關鍵詞: 阿留申低壓強度
    日期: 2001-07-16
    上傳時間: 2009-09-22 09:41:06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根據氣象局的統計,台灣地區在反聖嬰週期時呈現春雨偏少的情形。1998年七月至2000年六月全球為反聖嬰週期,1999年春雨呈現偏少情形,然而屬於同一反聖嬰事件的2000年,春雨卻呈現異常偏多的情形。 本文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造成1999年與2000年二月降水差異的大氣環流特徵,並嘗試找出引發二年降水差異的主要物理機制與天氣系統。 透過1999年與2000年二月月平均環流場之比較發現,在2000年二月台灣地區低對流層的大氣環境有利於對流降水的情形發生。而由2000年二月綜觀天氣的分析結果顯示,台灣地區在2000年二月19日至二月25日有異常降水的情形發生,這是因為東亞大槽受渦度平流及溫度平流的作用,使得阿留申低壓的強度增強,位置偏西南。這個增強的低壓系統阻礙了西伯利亞大陸冷高壓向東南方推進,使得鋒面系統滯留在台灣地區。 另外,2000年二月在台灣地區東部海域的暖流增強,逐日風場與水汽通量場距平的分析結果也顯示,在這段期間內台灣地區有異常的來自西南與東南的水汽通量,它帶來了南海地區與菲律賓海域較暖濕的空氣,造成台灣地區呈現偏濕的狀態。由於鋒面滯留與異常水汽來源,造成台灣地區在2000年二月的降水非常顯著。但把2000年二月異常降水期間的降水異常扣除後分別比較1999年二月與2000年二月的降水差異,可以發現這兩年的差異很小,這代表2000年二月的異常降水並不屬於氣候變化,而是屬於綜觀天氣變化,阿留申低壓增強是兩年降水差異的主要原因。
    顯示於類別:[大氣物理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