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蟲」這種昆蟲可是日治臺灣社會人人喊打的害蟲之一,和蝨子及跳蚤齊名。這個詞怎麼來的,據說是十九世紀末明治維新以來,在日本與中國經由神戶港密切的貿易往來下,由商船從中國將這種害蟲帶入日本。這是日本單方面的解釋,也是他們對這種小蟲的刻板印象及偏見,就如同「南京豆」、「南京雞」一樣,日本社會對於許多來自傳統中國的物品都會冠上「南京」二字,有舶來品的意味。「南京蟲」(なんきんむし)又名臭蟲,又稱床蝨(bedbug)。南京蟲為什麼叫做南京蟲?當時候的書籍如何解釋這個名稱?這個名稱的由來背後所反映的中日文化交流特色是什麼?牠的產地與傳播過程是什麼?第一部分將藉由博物學與動物史的視角進行探究。第二,南京蟲的防治與公共衛生這一部分旨在探討南京蟲如何造成日治臺灣的社會問題?殖民地政府如何作為公共衛生的一環進行防治?殖民地政府在處理南京蟲問題時,為何會將蝨子、跳蚤及蚊蠅問題一併處理?此外,南京蟲曾在昭和年間引發日本的「南京蟲事件」,造成媒體紛紛報導南京蟲詐欺的被害人是誰?這部分將以東亞的視角從蟲、疾病、環境與公共衛生角度切入。當時最著名的防治南京蟲商品是今津化學研究所開發出來的イマヅ蠅取粉及イマヅ芳香油。今津化學研究所的創辦人是今津佛國博士。 第三部分,本研究想探討今津佛國的背景;南京蟲問題如何引起商業公司進行防治藥物的開發?帝國日本在裡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技術與產業發展的關係為何?有關藥物的發展如何從早期的除蟲菊天然種植時代走向蠅取粉化工時代?最後探究殖民地臺灣的地方防治經驗如何影響至日本殖民母國。最後本研究將探討南京蟲問題如何影響中日戰爭,當時候的軍人如何面對戰爭期間的南京蟲問題?日本政府又如何解決野外士兵的這種日常生活困擾?慰問袋裝有哪些東西?慰問袋的出現又與南京蟲有何關聯? ;At present, there are a few people listening to “Nanjing Mushi”, a crawling worm. Since the end of the Meiji Restoration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Japan has been under trade trade with the port of China. The Japanes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irection of Japan, the impression and bias of a small insect-like engraved plate, and the appearance of "Nanjing bean", "Nanjing chicken", and the like of Japanese society. The research explores four items : (1) bedbug; (2) Nanjing insects, social problems and public health; (3) pharmaceuticals, commerce and empire: obeying insects; (4) Nanjing insects and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