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7306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4 、訪客IP:18.219.116.93
姓名 祝養廉(Yang-lien Ch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從地方治理觀點析探土城桐花節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Governance to Discuss Paulownia Flower Festival in Tucheng)
相關論文
★ 桃園縣「南北輪政」對地方政治發展影響─以中壢為例★ 從美學經濟觀點析論客家偶像劇
★ 客家社團成員參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解構式計畫行為理論觀點★ 國民小學客語教學評估之研究-以苗栗縣客語生活學校為例
★ 苗栗縣社區大學客家文化課程推動成效之研究★ 客家文化古蹟與地方行銷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大溪鎮為例
★ 台灣客家族群「語言權」保障之研究—以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為例★ 金廣福文教基金會參與客家地區社區營造之研究
★ 桃園縣新屋鄉客家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 九二一重建地區文化產業政策對居民認同之影響--以新社客家社區為例
★ 台灣客家餐廳營運模式與樂活風格初探─以台北市、台北縣、台中市為例★ 美濃文化產業發展之行銷策略
★ 以公私協力推動客家文化發展之研究— 平鎮客家書院之經驗★ 客家社區非營利組織治理原則之研究:以新竹縣某協會為例
★ 客家地區學童家庭金錢教養與金錢態度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國小為例★ 客語生活學校與社區組織協力治理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平國小布馬陣活動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行政院客委會自2002年起,每年4、5月間辦理「客家桐花祭活動」,經由這項節慶活動,不僅為客庄地區帶來了經濟效益;尤其現今,只要提到桐花,國人便聯想起客家,足證客委會在推動「客家認同」的信念與「繁榮客庄」的目標方面,確有其政策推行的成效。而1997年時,臺北縣土城市即以「土城朝山桐花節」獲文建會評比為全國文藝季活動的第一名,並且持續推動迄今幾未中斷,而初始迄今未具客家意涵的這項地方節慶活動,亦獲得土城居民的高度認同。
本研究藉由文獻分析、參與觀察以及深度訪談等方法,從地方治理觀點析棎此一同樣以桐花為主題,卻始終並未加入客家桐花祭的地方節慶活動,其治理的主體是誰?此一節慶活動對土城的都市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地方居民對土城桐花節的文化主體觀點是什麼?而在臺北縣改制為新北市後,本文亦試圖就資源整合及不失地方文化主體的觀點下,對於土城桐花節未來是否應加入客家桐花祭,提出政策建議。
研究發現,土城桐花節的籌辦過程中,公民參與仍屬不足;惟其確實形塑地方住民的主體認同;此外,遊客數雖然連年爆增,卻因文創產業的未能深化以致無法促進地方商機,加上諸多客觀因素下,使得此項地方文化活動似有轉趨文化大拜拜的傾向,因此本文亦提出加強公民參與、延伸活動場域以促進地方商機,以及與客家桐花祭合併等政策建議。
摘要(英) Since 2002 the Council for Hakka Affairs, Executive Yuan has hold the Tung Blossom Festival between April and May every year. It brought the eco-nomic benefit for Hakka area . Currently especially nowadays , when it comes to Tung Blossom, people would associate it with Hakka. It proved that the faith of 「Hakka Identification」and the goal of 「Prosperous Hakka Villages」 which are the policies that the Council for Hakka Affairs implemented reached their achievement. In 1997, Tucheng City Taipei County which hold 「Paulownia Flower Festival in Tucheng」 gained the appraisal of first place in National Festival of Culture and Arts Activities, moreover, the promotion of the event is never ending. Though this local festival event does not contain the meaning of Hakka from the beginning, it gains highly recognition from the resident of Tucheng.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depth interviews and so on, the study analyzed who governs in this festival activity which has the same subject of Tung blossom but never participates in Hakka Tung Blossom Festival? Because of the event, what effect on urban development of Tucheng has occurred?To the citizens in Tucheng, what is the main culture perspective of Paulownia Flower Festival in Tucheng?After Taipei County reorganized to New Taipei City,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ed information and keeping local culture, this article tries to submit a policy recommendation on whether Paulownia Flower Festival in Tucheng should be joint Hakka Tung Blossom Festival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 participants of citizens are still insufficient in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Paulownia Flower Festival in Tucheng. While it actually builds the citizens’ identification. Besides, although the tourists increase year by year, it still can not grow the local commercial opportunity due to the less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Moreover, in many objective factors, this kind of local cultural activity seems to become a tendency of cultural worship. Therefore, this article also introduce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such as enhance the citizens’ participant, broaden the field for activities and combine with Hakka Tung Blossom Festival.
關鍵字(中) ★ 文化資本
★ 土城桐花節
★ 客家桐花祭
★ 地方治理
★ 文化治理
關鍵字(英) ★ Local governance
★ Cultural governance
★ Hakka Tung Blossom Festival
★ Paulownia Flower Festival in Tucheng
★ cultural capital
論文目次 摘要i
誌謝IV
目錄V
表目錄VIII
圖目錄I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4
第二章 相關文獻檢閱9
第一節 從政府到治理9
第二節 地方節慶的文化治理20
第三節 桐花節慶的源起與意識28
壹、 土城桐花節的源起28
貳、 客家桐花祭文化意象的競逐35
參、 桐花的節慶意識38
第四節 桐花印象作為文化資本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49
第一節 研究方法49
壹、 文獻分析法49
貳、 參與觀察法49
參、 深度訪談法50
第二節 研究範圍、對象與限制52
壹、 研究範圍52
貳、 研究對象52
參、 研究限制54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56
第四章 土城的治理脈絡59
第一節 擺接風情59
壹、 土城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59
貳、 從「擺接堡」到「土城市」61
參、 草地都市的崛起62
肆、 客家先民的足跡與記憶64
一、 三山國王的信仰65
二、 埤塘義塚大墓公67
三、 早期土城客家大族71
第二節 文化造市74
壹、 文化扎根-清水文藝季與嶄新土城文藝季74
一、 清水文藝季75
二、 嶄新土城文藝季76
貳、 全國文藝季-「土城.朝山.桐花節」78
參、2002年迄2010年之演進歷程92
第五章 實證分析133
第一節 政治面向133
壹、 治理的主體:誰在治理?如何治理?133
貳、 桐花土城 都市意象的再造140
第三節 經濟面向149
壹、 地方產業的協力資源149
貳、 文創產業的發展情形157
第四節 社會面向161
壹、 社區文化營造 積累社會資本161
貳、 活動的定位與走向167
第五節 文化面向175
壹、 文化立市的實踐175
貳、 文化主體與多元文化的扞格18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97
第一節 研究結論197
壹、 政治面向197
貳、 經濟面向199
參、 社會面向201
肆、 文化面向203
第二節 政策建議205
壹、 加強公民參與 提升民主治理205
貳、 延伸活動場域 促進地方商機206
參、 尊重多元文化 營造共同記憶209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211
參考文獻213
附錄1 訪談對象及題綱224
附錄2 訪談紀錄229
附錄3 參與觀察筆記277
附錄4 2004年土城桐花節第一次籌備會會議紀錄324
附錄5 2004年土城桐花節第二次籌備會會議紀錄327
附錄6 2005年土城桐花節籌備會會議紀錄329
附錄7 土城大事紀332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王志弘(2003)。台北市文化治理的性質與轉變,1967-2002。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五十二期。
江明修 陳欽春(2004)。充實社會資本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黃孫權、成露茜(2006)。文化產業、文化治理與地方認同—以台灣新興的嘉年華為例。城市與設計學報,第18期。
車成緯(2009)。遊客對地方節慶活動的重視程度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關係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第四卷:第一期。
林嘉男、許毅璿(2007)。人與環境關係之論述:釐清「地方感」「地方依附」與「社區依附」在環境研究上的角色。環境教育研究,第五卷:第一期。
劉宜君(2006)。公共網絡的管理與績效評估之探討。國立台北大學行政暨政策學報,第42期。
孫同文 張力亞(2008)。臺灣地方制度變遷下的地方發展趨勢:創能型治理觀點。研習論壇月刊,第三輯。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孫 煒(2008)。民主治理與非多數機構:公民社會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第26期。
孫 煒(2009)。兩千年政黨輪替之後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關係的分析架構:民主化研究途徑。東吳政治學報,第27卷第2期。
孫 煒(2010)。我國族群型代表性行政機關的設置及其意涵。臺灣民主季刊,第7卷:第4期
陳其南(2000)。從中央到地方文化施政觀念的轉型。新世紀智庫論壇。
陳定銘(2006)。政府與第三部門協力關係探討。研習論壇月刊,第62期。
陳立剛(2009)。由地方政府到協力治理。臺灣民主季刊,第6卷,第4期。
陳恒鈞(2008)。協力網絡治理之優點與罩門。研習論壇月刊,第三輯。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陳恒鈞(2009)。參與治理是趨勢?或是迷思?文官制度季刊,考試院八十周年慶特刊。
黃蕙娟(2010)。2009年土城桐花節遊客之遊憩行為及效益認同度之探討。運動與遊憩研究,第五卷:第一期。
孫柏英(2004)。當地地方治理-面向21世紀的挑戰。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孫 煒(2008)。民主治理與非多數機構:公民社會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第26期。
曹勝雄 孫君儀(2009)。建構地方依附因果關係模式。地理學報,第55期。
張世杰(2009)。第二代治理網絡的研究。臺灣民主季刊,第6卷:第4期。
掌慶琳、李明儒、李嘉瑜(2009)。地方依附與觀光發展態度之關係探討-以澎湖西嶼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第4卷:第4期。
趙永茂(2007)。從地方治理論臺灣地方政治發展的基本問題。政治科學論叢,第31期。
趙永茂(2009)。國立臺灣大學地方與區域治理電子期刊:第二期。
廖坤榮(2002)。政府與農會組織:治理典範的挑戰。空大行政學報,第12期。
廖俊松(2009)。地方政府的角色與職能:以社會資本為中心的地方治理觀。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論壇月刊:第101期
劉兆隆(2009)。促進非營利組織與地方政府策略夥伴關係的建構。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報告或政策建議書RDEC-RES-098-019。
劉坤億(2002)。地方政府治理機制的創新挑戰:市場治理模式的功能與限制。
劉坤億(2003)。地方治理與地方政府角色職能的轉變。國立空中大學空大行政學報 ,第 13 期。
劉維公(2004)。創意台灣的前瞻規劃與對策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鄭美華(2008)。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政府治理模式的轉型—政府與文化關係的再思考。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第二十七期。
土城市公所(1994)。土城市志。
尹章義(2005)。臺灣客家史研究。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丘昌泰(2007)。非營利部門研究 治理 部門互動與社會創新(初版)。臺北市:智勝。
史美強(2005)。制度、網絡與府際治理(初版)。臺北市:元照。
江明修(2009)。公民社會理論與實踐(初版)。臺北市:智勝。
江明修(2010)。客家政治與經濟(初版)。臺北市:智勝。
李汪燦(1998)。土城的藝術執著(初版)。土城市公所
呂育誠(2006)。地方政府管理(二版)。臺北市:元照。
邱天助(2002)。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二版)。臺北市:桂冠。
周新富(2005)。布爾迪厄論學校教育與文化再製(初版)。臺北市:心理。
徐正光(1991)。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初版二刷)。臺北市:正中。
徐正光(2007)。台灣客家研究概論。臺北市:南天。
孫 煒(2007)。第三部門的治理研究(初版)。臺北市:翰蘆。
孫本初(2000)。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初版);原著:B. Guy Perters(2000)。The future of Governing:Four Emerging Models。孫本初審訂,許道然、劉坤億、態忠勇、黃建銘合譯。臺北市:智勝。
孫本初(2009)。新公共管理(修訂二版)。臺北市:一品。
孫本初(2010)。公共管理(五版)。臺北市:智勝。
高宣揚(2002)。布爾迪厄(初版)。臺北市:生智。
黃位政(1998)。擺接情懷新鄉路~社區總體營造話土城。土城市公所。
廖倫光(2006)。臺北縣汀州客尋蹤。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蔡丁財(1997)。土城之美。土城市公所。
蔡丁財(1997)。邁向文化造市。土城市公所。
蔡丁財(2005)。擺接史話。土城市公所。
應大偉(1997)。擺接風華土城情。土城市公所。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1997)。臺北縣鄉土史料—耆老口述歷史叢書上冊。臺北市:正中。
瞿海源(1992)。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藍美雅 謝慧瑾(1997)。土城記憶。土城市公所。
羅世宏(2010)。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初版二刷)。臺北市:五南。
陳定銘(2010)。客家社區治理。載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頁113)。台北市:智勝。
王俐容(2010)。客家文化政策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載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頁164-188)。台北市:智勝。
黃榮洛(1991)。客家人的台灣史。載於徐正光(主編),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頁150-169)。臺北市:正中。
張維安(2007)。產業經濟篇。載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頁132-151)
羅烈師(2007)。宗教信仰篇。載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頁179-201)
史美強(2005)。地方政府施政績效評估:地方治理觀點。論文發表於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績效評估之方法與工具學術研討會。
古宜靈 廖淑容(2003)。文化產業的地方性與經濟性。文化研究學會2003年年會‧「靠文化,By Culture」學術研討會
宋興洲(2004)。地方治理的迷思。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系主辦「第一屆地方治理與城鄉發展學術研討會。
陳欽春(2005)。治理的系譜解析。論文發表於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第三屆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TASPAA)年會」。
陳欽春(2008)。文化創意產業及其政策思維:台灣與韓國的比較。論文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主辦文化創意產業、品牌效應與跨界治理研討會。
彭安麗(2009)。從社會資本觀點探討地方文化節慶活動對政府治理績效影響。論文發表於「全球化下新公共管理趨勢與挑戰: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
葉海煙(2007)。臺灣多元文化的生命力-傳統、族群與文化再生之道。論文發表於多元文化與族群和諧國際學術研討會。
劉宜君(2004)。提升城市競爭力治理途徑之研究。論文發表於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第一屆地方治理與城鄉發展學術研討會」。
趙永茂(2007)。鄉鎮級之公共行銷與地方治理模式—台北縣淡水鎮發展個案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府際關係與地方治理」學術特色研究計畫補助論文。
顧忠華(2003)。非營利組織的核心價。論文發表於2003非營利組織夏季論壇研討會。
蘇明如(2010)。誰的品味?誰的城市?如何多樣?怎樣治理?高雄城市文化政策官方文本窺探。論文發表於2010年文化研究學會年會。
朱雅群(2005)。客家桐花祭之政策行銷暨滿意度分析。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素月(2003)。文化治理與地域發展—九0年代以降宜蘭的空間—社會過程(1990~2002)。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信慧(2009)。客家桐花祭政策網絡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車成緯(2009)。地方依附、社區意識與節慶活動認同之關係研究-以土城桐花節為例。輔仁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台北市。
邱秀宇(2009)。政府政策行銷策略成效之研究-以客家桐花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億君(2009)。《「文化治理」中的不對等權力關係—以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順意(2005)。客家文化產業行銷之研究-以客家桐花祭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志(2007)。公部門辦理節慶活動之組織與網絡整合研究:以台北燈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第六屆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智雄(2005)。地方治理與社會資本:高雄市社區規劃經驗之網絡分析。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孟尚(2008)。客家桐花祭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天助(2003)。非營利組織參與公私協力關係模式之可行性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中國時報(2006,3月8日),全台飆節慶專題─3 跨年與傳統篇。
行政院客委會客家桐花祭網站http://www.hakka.gov.tw/lp.asp?CtNode=2165&CtUnit=510&BaseDSD=7&mp=2013&xq_xCat=l
中央選舉委員會選舉資料庫網站 http://117.56.211.222/vote3.asp?pass1=H200506201000000aaa
孔方正(2008)。質性研究,孔方正老師個人研究團隊網站
http://www.pws.stu.edu.tw/fckung/file/QR.pdf
吳中杰(2004)。台灣福佬客與客家人之分佈研究。資料擷取自
http://www.ihakka.net/fulao2004/doc/%E5%8F%B0%E7%81%A3%E7%A6%8F %E4%BD%AC%E5%AE%A2%E8%88%87%E5%AE%A2%E5%AE%B6%E4%BA%BA%E4%B9%8B%E5%88%86%E4%BD%88%E7%A0%94%E7%A9%B6-%E5%90%B3%E4%B8%AD%E6%9D%B0.pdf
陳朝建(2004)。《地方治理與地方政府再造的策略》,部落格化的台灣政治法律學院。http://blog.sina.com.tw/macotochen/
鄭景雯(2006)。從文化治理性分析海洋音樂祭之初探性研究。擷取自http://www.srcs.nctu.edu.tw/cssc/essays/15-1.pdf
顧忠華(2003)。非營利組織之角色功能與經營實務,家長學苑。
http//:www.parentschool.org.tw/kmportal/front/bin/ptdtetail.phtmal?Category=100014&Part=03121504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資料庫擷取自http://www.culture.ntpc.gov.tw/_file/2963/SG/35388/44260.html
貳、英文部分
Smouts,1998 〝The proper use of governan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83-84
Gerry Stoker,1998 〝Governance as theory:five proposition〞.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17-26
Stephenson, Max O.1991. “Whither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A Critical Overview?Urban Affairs Quarterly, 27(1): 109-127.
Jessop, B.1998 “The rise of governance and the risk of failure: the ca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No. 155, 29-45
Pierre J. and B. Guy Peters 2000 Governance, Politics and the State. London:Macmillan
指導教授 江明修、陳欽春
(Min-Hsiu Jiang、Chin-chun Chen)
審核日期 2011-7-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