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4130503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43 、訪客IP:18.220.78.7
姓名 王美芳(Mei-Fang W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桃園縣觀音鄉保障宮研究
(The Research of the Bao Zhang Temple in Guanyin Township Taoyuan County)
相關論文
★ 俞正燮婦女思想之研究★ 石達開與太平天國之研究(1831-1863)
★ 《民報》歷史觀之研究★ 太平天國婦女地位之研究
★ 論蔣李內爭與國共內戰之挫敗(1945-1949)★ 明末樞輔孫承宗之研究
★ 《大公報》在國共內戰初期立場之研究(1945.12-1947.1)★ 葉公超與中華民國外交(1949-1961)
★ 國共內戰之書寫—以《巨流河》等五本文藝作品為例★ 石門水庫教會之研究
★ 兩岸基督教詩歌創作之探討—以天韻合唱團及呂小敏為例★ 雍正能臣李衛之研究
★ 清世祖理漢政策(1651-1661)★ 清代徽州鹽商子弟教育研究(1644~1840)
★ 三元宰相--商輅之研究★ 賢媛之冠-商景蘭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觀音地區由於先天自然環境不利於農業拓墾,觀音地區「三塊厝」在康熙以前可說是荒草漫漫之地。雖然雍正、乾隆時期拓墾人潮大批移入,開發速度仍十分緩慢。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中要求生存,無論是生病或心理上的需求,便只能求助於神明。民間信仰中的神明在台灣漸趨融合且普遍。
媽祖神明信仰在觀音鄉的傳布,一開始是富有地方性的靈驗傳說來傳播。從牆上捐贈名單來看,保障宮歷經時代的變遷,村民對媽祖信仰的虔誠並沒有減弱之勢。隨著社會變遷,媽祖廟宇的配祀神與同祀神亦隨著社會需求的不同而有所調整。保障宮透過祭祀組織的運作,更加強了社群內部的團結性。保障宮每年的大型宗教活動,促進地區經濟與觀光事業,亦藉著宗教活動的溝通互動過程,跨越彼此的界線,保障宮的祭祀區域就逐漸擴大了。
地方菁英透過支持參與寺廟的具體行動,展現自己的才能,也藉此提升自己在地方上的聲望及地位。寺廟是中國建築藝術與民間文化的展現與延續所在,與地方文教息息相關。除了供信徒們欣賞之餘,闡述的歷史典故有傳承知識的意義,廟會演戲通常也具有教忠教孝的功能。保障宮也致力於地方慈善事業的推動,以寺廟的財力從事社會服務,以另一種方式關懷社會。
摘要(英) Due to the innat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Guanyin area was unfavorable to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It was also the land of weeds long before the Kangxi era. In Yongzheng and Qianlong period, although reclamation of the crowd a large number of moved, development speed was still very slow. Requirements to survive in such inclement environment, Illness or mental needs, and only turn to the gods. Folk beliefs in deities in Taiwan is becoming integrated and universally.
Mazu deity belief was spreaded in the Guanyin Township, the beginning was full of local efficacious legend. After changing times ,Villagers on the devotion of the Mazu belief were no weakening trend from the wall donation list. With social change, With Sishen and with the Sishen of the Bao Zhang Temple were adjusted with the social needs of different. Bou Zhang Temple was through the ritual organization of the operation, more stepped up the solidarity of the community. Annual large-scale religious activities of the Bao Zhang Temple promotes regional economic and tourism,and also by the religious activities in public communication.Finally, The sacrifice regional of the Bou Zhang Temple gradually expanded.
The local elites, through concrete actions to support participation in the temple, to show their talents and to enhance their own prestige and status of the local. The temple is a Chinese architectural art and folk culture show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lies,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loc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In addition to apart for believers to appreciate, described the historical allusion heritag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knowledge and theatricals of the temple are Usually have to teach filial piety and righteousness. The Bou Zhang Temple dedicated to local charities to promote、Engaged in social service resources of the temple,and Caring for the community in another way.
關鍵字(中) ★ 建築藝術
★ 地方菁英
★ 保障宮
★ 媽祖信仰
★ 觀音鄉
關鍵字(英) ★ Mazu belief
★ Guanyin Township
★ Architectural art
★ Local elites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誌謝辭 …………………………………………………………………………… iii
目錄 ……………………………………………………………………………… iv
圖目錄 …………………………………………………………………………… v
表目錄 …………………………………………………………………………… vii
緒論 ……………………………………………………………………………… 1
第一章 自然環境與人文背景…………………………………………………… 10
第一節 自然環境………………………………………………………………… 11
第二節 人文背景………………………………………………………………… 18
第二章 觀音地區的媽祖信仰…………………………………………………… 35
第一節 媽祖信仰源由…………………………………………………………… 35
第二節 保障宮的發展…………………………………………………………… 43
第三節 永興宮的創建與修建…………………………………………………… 54
第三章 保障宮與地方社會……………………………………………………… 57
第一節 保障宮內諸神祇………………………………………………………… 58
第二節 例行性祭祀慶典與宗教活動…………………………………………… 60
第三節 地方菁英與寺廟………………………………………………………… 74
第四章 保障宮的建築裝飾藝術………………………………………………… 81
第一節 保障宮的建築裝飾……………………………………………………… 80
第二節 保障宮的裝飾藝術……………………………………………………… 94
第三節 保障宮與社會生活……………………………………………………… 100
結論 ……………………………………………………………………………… 104
參考書目 ………………………………………………………………………… 108
參考文獻 一、 史料
杉浦和作編,《新竹州商工人名錄》,臺北:臺灣實業興信所編纂部,1929。
桃園廳編,《桃園廳第一統計書》,桃園:桃園廳庶務課,1916。
桃園縣政府,《桃園統計要覽》,第13至第51期,桃園:桃園縣政府主計室,
1962-2000。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代大租調查書》,臺灣文獻叢刊第152種,臺北: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大園庄役場,《大園庄誌》,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
石觀音甘泉寺管理委員會編,〈甘泉寺沿革〉,廟內刊物。
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2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
室,1962。
林進發編,《台灣官紳年鑑》,台北:成文出版社,1999。
花松村,《台灣鄉土精誌》上冊,台北:中一出版社,1999年10月。
郁永河,《裨海紀遊》,臺灣文獻叢刊第4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洪敏麟,《台灣省通志》第九冊,卷八同冑志平埔族篇,南投:臺灣文獻委員會,
1972。
桃園廳編,《桃園廳志》,台北:成文出版,1985。
桃園縣文獻會,《桃園縣志》,卷首志略篇,桃園:桃園縣文獻委員會,1962。
桃園縣文獻會,《桃園縣志》,卷一土地志,桃園:桃園縣文獻委員會,1962。
桃園縣文獻會,《桃園縣誌》,卷三政事志(上),桃園:桃園縣文獻會,1964。
桃園縣文獻會,《桃園縣志》,卷四經濟志(上),桃園:桃園縣文獻委員會,
1979。
桃園縣文獻會,《桃園縣志》,卷四經濟志(中),桃園:桃園縣文獻會,1979。
桃園縣文獻會,《桃園縣誌》,卷四經濟志(下),桃園:桃園縣文獻會,1979。
桃園縣文獻會,《桃園縣志》,卷六人物志,桃園:桃園縣文獻委員會,1962。
許呈中,《大園鄉志》,桃園:大園鄉公所,1978。
陳培桂,《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3。
陳夢林,《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58。
陳朝龍,《新竹縣採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145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
室,1962。
陳榮富,《廣福村誌》,桃園:廣福社區發展協會,2005。
郭金雄,〈草漯保障宮開基媽祖略記〉,廟內刊物未發行,2003年9月編訂。
黃旺成,《新竹縣志》,卷一,新竹:新竹縣文獻委員會,1976。
黃厚源,《我家鄉桃園縣》,桃園縣:桃園縣人與地鄉土文化研究學會,2005
修訂版。
張炳楠監修、李汝和主修、王世慶整修《台灣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
臺中:臺灣省文獻會,1971。
鄭鵬雲、曾逢辰,《新竹縣志初稿》,臺灣文獻叢刊第61種,臺北:臺灣銀行
經濟研究室,1959。
觀音鄉誌編輯委員會,《觀音鄉誌》,桃園:觀音鄉公所,1986。
臺灣日日新報社,《台灣日日新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05-1911。
觀音文化工作陣,《觀音人》,桃園:觀音文化工作陣,1993-2002。
二、 專書
王世慶,《清代台灣社會經濟》,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
吳學明,《金廣福墾隘研究(下)》,新竹:新竹縣文化局,2000。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92。
施添福,《清代台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新竹:新竹縣文
化局,2001。
詹素娟、張素玢,《台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北)》,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2001年3月。
鄭明枝,《郭氏宗族北臺移民拓墾史》,作者自印未出版,1985。
賴玉玲,《褒忠亭義民爺信仰與地方社會發展:以楊梅聯庄為例》,新竹:新竹縣
文化局,2005。
戴寶村主持,曾秋美、賴信真訪談整理《口述歷史:說古道今話桃園》,桃園
市:桃縣文化,2000。
林會承,《台灣建築手册--形式與作法篇》,台北:藝術家,1990。
李乾朗,《台灣廟宇裝飾》,台北:傳藝中心籌備處,2001。
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遠流,2003。
三、 論文
(一)期刊論文
余光弘,〈台灣民間宗教的發展-寺廟調查資料的分析〉收於瞿海源,《台灣
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附錄一,台北:桂冠出版社,1997,頁579-629。
施振民,〈祭祀圈與社會組織〉《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36期(1975),頁191-208。
盛清沂,〈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上)〉,《台灣文獻》,第31
卷第4期(1980年12月),頁154-176。
盛清沂,〈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下)〉,《台灣文獻》,第32
卷第1期(1981年3月),頁136-157。
陳漢光譯,〈日據時期台灣漢族祖籍調查〉,《台灣文獻》,第23卷第1期(1972),
頁55-106。
許雪姬,〈日治時期的板橋林家-家族與社會活動〉收錄於賴澤涵主編,《台
灣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變遷》,桃園:中央大學,2005,頁147-165。
溫振華,〈清代台灣淡北地區的拓墾〉,《台灣風物》,第55卷第3期(2005年
10月),頁15-41。
廖秋娥,〈觀音鄉閩客村落的宗族組織與生活方式〉,《臺灣文獻》,第42卷
第2期(1991年6月),頁117-207。
蔡相煇,〈從歷史背景為台灣廟宇尋定位〉編入漢學研究中心編《寺廟與民間
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台北:文建會,1995,頁3-18。
(二)學位論文
田金昌,〈臺灣三官大帝信仰-以桃園地區為中心(1683-1945)〉,桃園:國
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
白順裕,〈清代竹塹地區交通〉,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民
國93年。
林志龍,〈新竹枋寮褒忠義民廟「協議會」之研究(1914-1947)〉,桃園:國立中
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7年。
施崇武,〈桃園縣觀音與新屋地區的農業經營特色〉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民國93年。
范玉梅,〈關於觀音「大潭」一個聚落生活空間史的研究〉,桃園: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徐文信,〈農村產業變遷與農民適應過程之研究-以觀音鄉蓮花休閒產業為
例〉,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學碩士論文,民國90年。
郭玉承,〈桃園觀音鄉甘泉寺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在職進修
碩士論文,民國94年。
陳雪玉,〈桃園閩客族群與地方政治關係的歷史探討〉,桃園:國立中央大學
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梅繼恒,〈城鄉互動對農村聚落型態變遷影響之研究-以桃園觀音鄉為例〉,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實業計劃碩士論文,民國74年。
莊芳榮,〈台灣地區寺廟發展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論文,民國75年。
麥健輝,〈國小高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感之研究-以觀音鄉為例〉,
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游振明,〈當客家遇到福佬-中壢地區的社會變遷研究(1684-1920)〉,桃園: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碩士論文,民國89年。
黃月秋,〈區域經濟發展下邊陲地區之人口變遷:以桃園縣大園鄉為例〉,台
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碩士論文,民國86年。
張秀琪,〈日治時期新屋范姜家族社會領導階層之探究〉,桃園:國立中央大
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6年。
葉尚正,《社會網絡與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大園鄉賞鳥節與觀音鄉蓮花節之比
較研究》,桃園: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
蘇千秋,〈以升遷公平性探討工作投入及離職傾向-以觀音工業區傳統產業為
例〉,桃園:開南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4年。
林美容,〈有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62:P.53-114,1986。
林美容,〈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收錄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三)》,抽印本:P.95-125,1988。
許文中老師口述歷史,〈板橋林家與觀音〉潘忠政老師撰稿,觀音人雜誌76、77期,1998。
邱家博老師口述歷史,〈邱老師談保障宮〉江季芳撰稿,觀音人雜誌83、84期,1999。
李金鳳老師口述歷史,〈草漯憶舊〉潘忠政老師撰稿,觀音人
指導教授 王成勉(Chen-Main Wang) 審核日期 2012-8-1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