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720101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7 、訪客IP:3.16.81.171
姓名 陳俊安(chen chu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新竹地區的客家社會統治: 以《警友》雜誌為例
(Analysis of Taiwan Governor-General Demanded Hakka Society at The Hsinchu State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ake “The Friend of Police” for Example )
相關論文
★ 新埔地區的產業變遷★ 流域與區域:鳳山溪流域交通發展史
★ 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記憶與認同的影響★ 儀式中身份的轉化:以客家拜新丁為例
★ 族群、產業與社會資本:以屏東檳榔業「行口」為例★ 外籍配偶與客家文化傳承
★ 越南籍配偶眼中的閩客族群意象★ 族群通婚中的性別文化與權力配置
★ 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記憶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 博物館展示與客家記憶
★ 閑聊(Gossip)中客家常民的歷史意識★ 新加坡當鋪業與客家
★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標準作業程序(SOP)建立之研究★ 「文化治理」中的不對等權力關係—以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例
★ 客家採茶婦女的勞動意識 ─以新竹縣峨眉鄉為例★ 東南亞的「客家」意涵:英殖民馬來亞的華人分類過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早期日人的客家認知主要沿襲清代臺灣方志及西方文獻的看法,對於客家印象來源概分為兩大類:一、為史料文獻,二、為實際接觸的經驗。日警依實際管理客家聚落的經驗有較完整的客家記錄。民間日人的客家認知原則上仍建立在官方論述的基礎下,但對於客家觀察的面向則較官方廣泛,期間報紙與雜誌對客家有深淺不一報導,顯示日人對於客家的生活、文化、產業等興趣。日人的臺灣客家社會印象則是由日本殖民者以選擇、形塑、收編等方式所形成的客家印象。
新竹地方政府發行《警友》機關報的方式,投入地方事物報導與警察專業領域探討。作為試驗的先鋒性質刊物,除建構知識體系外,更可藉此訓練殖民官吏自身專業與地方瞭解,甚至形成政策。隨著總督府對臺深入的統治,沿山地區的客家族群也成為官方重視對象,如何建立客家知識將攸關日後地方統治之優劣,而客語學習成了客家知識體的重要架構。《警友》本身為地方政府刊物,其論述多為官方說法,在地方統治層面,可以窺探出當時地方官員對新竹地區的看法,以及政策如何影響地方。
新竹地方政府管理新竹地區的兩大系統,主要以警察體係與街庄役場來動員或組織民眾,而警察可謂殖民政府治理臺灣的主幹,透過各項主兼辦業務來管理民眾。從《警友》的警察客語會話教材,隠約的透露了殖民管理者細緻的操作痕跡,經由各項業務推動樹立了警察「文明」與「權威」的形象,這些形象來源基礎是來自於「知識」的掌握,透過對人的掌握與法規的運用,由上往下地對臺人進行規訓與改造。
摘要(英) As for Japanese citizens living in Taiwan, their 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Hakka ethnicity were based on impressions derived from the Taiwan Chronicle and those from the West. This research looks into sources of two main categories: historical documentations, as well as Japanese’ impressions on the Hakka ethnicity coming from daily experiences in living with the Hakka people. Especially the Japanese police who had real-life interactions with the Hakka people so as to acquire much more complete records on their lives and culture. Over all, the Japanese hold positive impressions on the Hakka society, such had been selected and shaped by the Japanese colonialists in forming an upbeat image on the Hakka ethnicity.
The HsinChu state local government published an official newspaper “The Friend of Police” to report local business and to study the professional field of the police. As an experimental vanguard newspaper, not only did it construct a knowledge system but it also helped to train colonial governors to be more professional and know better about their local areas, which gradually built into a policy. As the colonial governors got into the rule of Taiwan deeper and deeper, the ethnic group of Hakka living in the mountain region became the main subject of study. Whether the governors could build a Hakka knowledge system or not was concerned with the success in their governance, and the learning of Hakka language became the important framework of the Hakka knowledge system. “The Friend of Police” was in itself an official mouthpiece which was mainly written in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governors. Thus we can get a glimpse of the Japanese governors’ viewpoints at that time and how the policies made an impact on the local people.
Looking into the Hakka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e police, we can see the Japanese colonials’ subtle intervention in Taiwan people’s life, which not only represented their natural mind but also displayed their image of authority during the procedure of enforcing the law. Such entire image came from having the knowledge of their colonial subjects in hand. By the use of control, and with the help of manipulating the law, Taiwanese were thus disciplined and reformed by the Japanese.
關鍵字(中) ★ 清代方志
★ 客家印象
★ 客語
★ 客家義民祭
★ 客家知識
★ 警察勤務
關鍵字(英) ★ the Yimin festival
★ The Qing Dynasty Taiwan local chronicle
★ Hakka impression
★ police
★ Hakka of knowledge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謝誌……………………………………........................................................Ⅲ
目錄……………………………………........................................................Ⅳ
表目錄…………………………………….....................................................Ⅴ
圖目錄……………………………..…………...............................................Ⅵ
第一章 緒論…………………………………………………………………6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相關研究之回顧探討 …………………………………………6
第四節 研究區域與時間斷限 …………………………………………11
第五節 研究方法、名詞界定與史料運用 ……………………………12
第六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16
第二章 新竹地區地理人文與日人客家印象………………………………18
第一節 地理環境與人文………………………………………………18
第二節 初期官方的客家認知…………………………………………25
第三節 學界、媒體的客家認知與形成………………………………30
第三章 警察體系與《警友》的客家社會知識建構………………………42
第一節 警務組織………………………………………………………43
第二節 《警友》編輯與客家知識建構……………………………… 55
第三節 警察客語之學習………………………………………………63
第四章 《警友》中所之警察勤務運作 ………………………………… 89
第一節 客語與勤務執行 ………………………………………………89
第二節 衛生教化 ………………………………………………………97
第三節 國語學習與生活改革…………………………………………110
第五章 從《警友》看社會變化……………………………………………119
第一節 風俗與皇民化…………………………………………………119
第二節 閩客衛生健康與社會改正之影響……………………………128
第三節 日治後期警察的客家經驗……………………………………138
第六章 結論 ………………………………………………………………148
參考文獻 ……………………………………………………………………151
參考文獻 一、檔案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臺灣總督府假條例」,甲種永久保存,第3卷,1895年5月21日。
「警察官募集ニ關スル件」,永久追加,第2卷,1895年6月20日。
「警察署分署ノ設置警察ニ從事スル職員ノ任命及警察假規程」,久保存,卷1,1895年10月11日。
「現在職員ニシテ臺灣土語履修者調查」,15年保存,卷7,1898年4月1日。
「臺灣土語ニ通スル警部巡查人員調」,15年保存,卷7,1898年6月1日。
「林久三任法院通譯」,永久進退保存,卷3,1899年5月6日。
「新竹縣弁務署長家永泰吉郎苗栗國語傳習所長心得ヲ命ス」,甲種永久保存,2卷,1898年4月8日。
「臺中縣弁務署長家永泰吉郎外六名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事務官ニ兼任」,甲種永久保存,13卷,1900年8月22日。
「土地調查用廣東語集」,永久保存,第45卷,1900-10-1。
「林久三臺灣總督府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教務囑託」,永久進退保存,1900年5月23日。
「廣東語及泉州語ノ通譯募集ノ」,永久保存,第51卷,1901年3月1日。
「廣東語通事任用ノ件各派出所ニ通牒」,永久保存,第5卷,1901年3月1日。
「苗栗廳長兼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事務官兼總督府專賣局事務官從六位家 永泰吉郎外數名昇等昇級ノ件」,永久進退保存,16卷,1902年9月30日。
「新竹廳廳令第五號墓地及火葬場取締規則」,卷1,永久保存,1905年4月10。
「新竹廳廳令第五號墓地及火葬場取締規則」《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卷1,永久保存,1905 年3月11日。
「警察職員土語國語通譯兼掌者甲種銓衡結果各廳長ヘ通達ノ件」,15年保存,卷3,1906年3年1日。
「恩給證書下付(林久三)」,永久進退保存,1921年7月1日。
二、調查報告、統計書、職員人名錄、法規、辭典
上野專一,《臺灣視察復命》,臺北:成文,1985年復刻1894年。
日本警察新聞臺灣支局,《警察年代幹部職員錄》,東京:日本警察新聞社,1933年。
日向須諦,《新竹州下官民官公衙、學校團體、會社、組合職員錄》,新竹巿:編 者,1939年。
內務省警保局編,《廳府縣警察沿革史》,東京:警保局,1927年。
企画院編,〈大東亞建設基本方策〉,《南方軍政関係史料 23大東亜建設審議会関係史料》,東京:竜渓書舎,1995.5。
拓殖務省文書課,《臺灣歷史考》,東京:編者,1987年。
松村勝俊,《警察官實務全書》,臺北:晃文館發行,1930年。
新竹州役所,《新竹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臺北:成文,1985年復刻1935年。
新竹州警務部,《新竹州警察法規》,新竹:編者,1922年。
新竹州商工聯合會,《新竹州商工聯合會會員名簿》,新竹州:該會,1928年。
新竹州內務部教育課,《新竹州教育統計一覽》,新竹:編者,1929年。
新竹州役所,《新竹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臺北:成文,1985年復刻1935年。
新竹州總務部總務課,《新竹州管內常住戶口》,新竹:編者,1942年。
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臺灣總督府統計書》,臺北:編者,1899-1944年。
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臺灣總督府府報》,臺北:編者,1896-1944年
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臺北:編者,1907-1935年。
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臺灣總督府第八統計書》,台北:編者,1909年。
臺灣總督府,《臺灣犯罪統計》,臺北:編者,1911-1942年。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列紳傳》,臺北:編者,1916年。
臺灣警察協會,《臺灣總府警察職員錄》,臺北:該會,1917年。
臺灣總督府法務部,《臺灣匪亂小史》,東京:編者,1920年。
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第一回臺灣國勢調查》,臺北:編者,1922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警察法規》,臺北:臺灣警察協會,1923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警察及衛生統計書》,臺北:編者,1924年。
臺灣總督府,《臺灣列紳傳》,台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6年。
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臺北:編者,1928年。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及其所屬官署職員錄》,臺北:編者,1930年。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臺灣地方警察實務要論》,台北:臺灣總督府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1931年。
臺灣社會事業要覽》,臺北:編者,1931年。
臺灣警察協會編,《警察職員錄》,臺北:編者,1932-1937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總督府警察統計書》,臺北:編者,1934-1942年。
臺灣刑務協會,《臺灣刑務職員錄》,臺北:該會,1936-1942年。
臺灣總督府官房企劃部,《臺灣常住戶口統計》,臺北:編者,1939-1940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警察遺芳錄》,臺北:編者,1940年。
臺灣總督府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臺灣語教科書》(臺北:編者,1944)。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中國方志叢書 臺灣地區第192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1-5)》,東京:綠蔭書房復刻版,1986年。
臺灣省政府,《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台北:進學,1946年。
臺灣總督府編,《詔敕.令旨.諭告.訓達類纂(1-2)》,臺北:成文出版社,1999年復刻版。
鹫巢敦哉,《臺灣保甲皇民化讀本》,東京:日東,1941年。
臨時情報部,《南洋華僑有力者名簿》,台北:臺灣總督府,1939年。
三、地方志書
王良行等,《竹東鎮志》,新竹竹東:竹東鎮公所,2005年。
林柏燕,《新埔鎮誌》,新竹:新埔鎮公所,1997年。
宋建和,《北埔鄉土誌》,新竹:新竹縣文化局,2005年。
姜仁森,《新竹縣北埔鄉志》,臺北:國圖中央臺灣分館,1991年。
周壐,《彰化縣誌》,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波越重之,《新竹廳志》,臺北:成文,1985年。
高拱乾,《臺灣府誌》臺北:遠流,2004年。
許世楷,《日本統治下的臺灣》,台北:玉山社,2006年。
莊興惠,《芎林鄉志》,新竹縣芎林:2004年。
陳培桂,《淡水廳志》,南投巿:臺灣文獻委員會,1994年。
陳培桂,《新竹縣采訪冊》,臺北:大通,1995年。
陳運棟,《三灣鄉志》,苗栗:三灣鄉公所,2005年。
湖口鄉志編輯委員會編,《湖口鄉志》,新竹:湖口鄉公所,1996年。
黃旺成,《臺灣省新竹縣志》,臺北:成文,1983年。
四、期刊報紙
《臺灣土語叢誌》(《語苑》)
大東學人,〈祝辭〉,首刊(1899.12),頁2。
木村匡,〈祝辭〉,首刊(1899.12),頁1。
中間小二郎,〈警察講習資料揭載に就いて〉,卷5號20(1927.12),頁1。
石川源一郎,〈祝辭〉,首刊(1899.12),頁5。
白帽生,〈笑林〉卷2號10(1900.12),頁107-108。
佐佐木安五郎,〈祝辭〉,首刊(1899.12),頁4。
安井勝次,〈改卷臨一語〉,卷1號5 (1901.02),頁1。
祝詞」,首刊(1917.1),頁1。
〈廣東語會話〉,卷6號21(1929.8),頁14-16。
〈廣東語譯乙科警察講習資料〉,卷6號21(1929.8),頁1-8。
《臺灣警察協會雜誌》
中賀終造,〈馬來語講座〉,號316(1942.3),頁101。
今田卓爾,〈尊重外勤〉,號202(1932.9),頁186。
東方孝義,〈語學〉,號113(1926.11),頁252-253。
「祝詞」,首刊(1917.1),頁1。
高山喜全,〈廣東語的研究〉,號308-328(1941.8-1942.3)。
笠原正春,〈警察與外勤第一主義〉,號262(1937.9),頁17-23。
「新竹廳警察土語通譯兼掌者乙種選抜試驗合格者」,號38(1921.7),頁54。
「新竹州中壢郡警察茶話會」,號61(1922.6),75-76。
「新進巡查訓練週課目」,號112(1922.10),頁135。
〈警察官練習所科外演講〉,號10(1918.9),頁68。
「臺灣總督府州、廳巡查定員」,號37(1921.6),頁58。
森島庄太郎,〈統計上見臺灣衛生狀態〉,號35(1921.4),頁20-22。
種村保三郎,「中等北京語講座」,號214(1943.1),頁2-5。
《警友》
T生,〈警察官の語學研究を提唱す〉,號135(1934.3),頁10-11。
小澤太郎,〈臺灣地方選舉取締規則及同施行細則解說〉,號148(1935.7),134。
本田穗村,〈處女選舉に關する感想〉,號154,頁115-117。
友田藤太郎,〈震災地施行州令に就て(下)〉,號150(1935.9),頁5-8。
友田藤太郎,〈震災地施行州令〉,號150(1935.9),頁68-69。
友田藤太郎,〈保安警察と廣東種族〉,號178(1938.1),頁123-124。
本田穗村,〈處女選舉に關する感想〉,號154(1936.1),頁115-117。
生田目謙,〈地方選舉取締回想〉,號154(1936.1),頁96-99。
本田穗村,〈處女選舉に關する感想〉,號154,頁115-117。
友田藤太原,〈年頭に際して責任の重大なる痛感す〉,號154,頁6-7。
金田匡哲,〈衛生模範部落的建設成就〉,號163(1936.10),頁68-69。
於保昌,〈語學試驗感想〉,號180(1938.3),頁33。
於保昌,〈廣東種的研究(1)〉,號202(1939.1),頁98。
於保昌,〈續臺灣の社會運動史〉,號213(1941.12),頁14-17。
於保昌,〈警察の威力?民眾の自覺?〉,號135(1934.3),頁18-20。
芳賀紋次郎,〈外勤事務刷新と能率增進上巡視區監督の教養及至會議の開催に就て〉,號170 (1937.5),頁48-49。
「新竹州轄內震災圖」,號145(1935.5),無頁碼。
「神棚と其のまつり方」,號152(1935.11),無頁碼。
〈語學試題〉,號172(1937.7),頁4。
〈傳染病防豫法〉,號183(1936.6),頁2-3。
馬淵貞吉,〈衛生警察與廣東族(4)〉,號190(1939.1),頁90-91。
馬淵貞吉,〈衛生警察與廣東族(3)〉,《警友》,號183(1938.6),頁131-133。
衛生課,〈防疫衛生(4)〉,號186(1938.9),頁25。
衛生課,〈健康週間實施狀況〉,號207(1940.7),頁31。
劉崧生,〈廣東語研究資料〉,號142(1935.1),81-84。
劉崧生,〈廣東語研究資料〉,號130(1934.1),頁7。
劉崧生,〈廣東語研究資料〉,號146(1935.5),頁193。
劉崧生,〈廣東語研究資料〉,號157(1936.4),頁93-94。
劉崧生,〈廣東語研究資料〉,號157(1936.4),頁93-94。
劉崧生,〈廣東語研究資料〉,號170(1937.5),頁95-96。
劉崧生,〈廣東語研究資料〉,號181(1938.4),頁25-26。
劉崧生,〈廣東語研究資料〉,號186(1938.9),頁205。
劉崧生,〈廣東語研究資料〉,號201(1940.1),頁217-219。
藤木新壽,〈從刑事警察上來看廣東種族(2)〉,號190(1939.1),頁87-88。
遠藤惇雄,〈衛生實施關最有效之策〉,《警友》,號147(1935.6),頁26。
〈選舉愛知的事項(下)〉,號151(1935.10),頁71-74。
〈講習資料〉,號6(1924.5),頁23-25。
「附錄」,號42(1926.6),無頁碼。
〈竹東郡衛生活動宣導〉,號60(1930.7),無頁碼。
《臺灣農事報》
小野新巿,〈桃園管下の養豚概況〉,號52(1908.9),頁35。
〈神猪選種〉,號47(1908.4),頁35。
《臺灣日日新報》
「中田樹杞林支廳長榮轉宜蘭廳警務課長長賦此借別」,號6,780,1917年11月10日,版6。
「同仁會救恤-米の兼賣と施米」,號6,689,1919年2月10日,版5。
「新竹兩家長會-樹杞林と浸水」,號6,800,1919年5月23日,版5。
「新竹石燈籠獻納」,號6,812,1919年6月4日,版2。
「竹東甘蔗組合栽培奬勵方法」,號8,580,1924年1月25日,版2。
「庄民築堤」,號8,968,1925年4月29 日,版4。
「請設軌道」,號8,932,1925年2月5日,版4。
「新竹特訊當仁不讓」,號9,254,1926年2月9日,4版
「新埔兩慈善後聞」,號9,643,1927年3月5日,版4。
「竹東郡獅善堂佛教講演」,號9,844,1927年8月23日,版4。
「興建佛教大本院」,號12,750,1927年11月27日,版4。
「新竹義民廟祭典供物之神猪二千餘頭以上其他合計價格十五萬圓」,號10,093(1928年9月5日),2版。
「新竹管內表彰兩誌」,號1,838,1930年6月8日,版4。
「赤十字社會潘氏有功章」,號11,144,1931年4月23日,版2。
「新竹郡に模範村設置」,號11,624(1932年,8月18日),3版。
「稀有巨豚」,號5,060,1914年8月31日,6版。
「竹東の乞雨」,號8,221,1923年4月13日,版4。
「褒忠義民廟大祭神猪五百頭最大六百四十六斤詣者五萬人以上」,號8,718,1924年8月22日,2版。
「建安宮の祭典神猪を廢止し代りに養豚品評會を開催」,號11,880,1933年2月20日,3版。
「巧利的陋習冠婚喪祭時の犧牲豚の檢討宗敎上自己迷想の打算主義産業上牧畜改良の大阻害卅佛敎思想より見たる犧牲の價値」,號11,899,1933年5月23日,5版。
「傷風敗俗」,號587,1900年4月19日,版3。
「茶戲與唱」,號1,508,1901年11月9日,版4。
「演唱採茶」,號394,1901年8月24日,版4。
「神猪奬勵受賞者」,號4,161,1911年9月18日,2版。
「廣東部落と犯罪傾向」,號2,872,1,907年11月28日,版3。
「犧牲豚の改善實行に決す」,號11,878,1933年2月18日,3版。
「犧牲豚の代りに肉豚品評會開催東勢建安宮の祭典に部落民も漸く目覺む」,號12,087,1934年3月9日,3版。
「犧牲豚の改善實行に決す」,號12,068,1933年2月18日,版3。
「義民廟祭典に惡弊を一掃」,號1,386,1938年8月26日,版5。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學校雜爼」,1905年8月31日,版3。
「粵之男女據沿由」,號4,817, 1911年10月10日,版1。
「粵族男女力耕」,號4,817,1911年10月10日,版1。
「新竹通信-擬興女工」,號48,755,1911年8月7日,版1。
《臺灣民報》
〈防疫警察是真了不得〉,號95,1926年2月21日,頁10。
〈保甲制度的正體〉,號200,1929.3.18,第2版。
〈『大清潔』日下雨人民就要受罰〉,號105,1926年5月16日,頁6。
〈利用清潔法,迫納神社建築費〉,號333,1931年10月31日,頁8-9。
《臺灣教育雜誌》
加藤元右衛門,〈臺灣教育之思考—國語傳習所時代(1)〉,期366(1933.4),頁75。
伊澤修二,〈臺灣教育に對する今昔の之感〉,號81(1907.6)。
陳鏡波,〈臺灣の歌仔戲の實際的考察と地方青年男女に及ぼす影響〉,頁63。
水越幸一,〈本島的現行地方制度經過決定書〉,《臺灣地方行政》,卷3號7(1937.4),頁18。
於保昌,〈業佃會歌〉,《臺灣語學研究會會報》,期50(1930.7),頁 33。
《臺灣時報》
中島覺之,〈墓地綠化的急務〉,1931年2月30日
〈新竹衛生展覽會〉,1915年5月4日。
〈史料編纂會議〉,1922年6月。
今川淵,〈臺灣に於ける小作習慣行の改善と業佃會〉,1923年2月4日。
《新竹州時報》
「州內事情費典費を節約し國民獻會の榮譽」,號12(1938.12),頁78。
五、專書
(一)中文
王詩琅,《臺灣社會運動史》,臺北:稻鄉,1988年。
王泰升,《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1999年。
竹中信子著,蔡龍保譯,《日治臺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臺灣(明治篇
1895-1911)》,臺北:時報,2007年。
寺奧德三郎著,日本文教基金會編譯,《臺灣特高警察物語》,臺北:文英堂,2000年。
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臺北:南天,1994年。
李理,《日治臺灣時期警制度研究》,臺北:海峽,2007年。
李添春,《李添春教授回憶錄》,台北:自刊,1984年。
李明賢,《咸菜甕鄉街的空間演變》,新竹:新竹文化局,1999年。
伊恩.布魯瑪著,張曉淩譯,《日本文化中的性角色》,北京:光明日報,1989年。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臺北:遠行,1978年。
吳定葉等編譯,《日據初期警察及監獄制度檔案》,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
吳學明,《金廣福墾隘研究(上、下)》,新竹縣:竹縣文化,2000年。
林柏燕,〈人物志〉,《新埔鎮誌》,新竹:新埔鎮公所1999年。
范燕秋在《疫病、醫學與殖民現代現性:日治臺灣醫學史》,臺北:稻鄉,2005年。
洪惠冠,《竹塹百年發展口述歷史》,新竹:新竹巿文化中心,1996年。
洪惟仁編,小川尚義著,《日臺大辭典》,臺北:武陵,1993年。
紀登斯著、胡力澤等譯,《民族國家與暴力》,台北:左岸出版,1998年。
徐國章譯注,《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1-3)》,南投:臺灣文獻館,2007年。
莊金德,賀嗣章編譯,《羅福星抗革命案全檔》,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5年。
曹永和,《日治前期臺灣北部施政紀實:衛生篇》,臺北巿:臺北巿文獻委員會,1986年。
曹永和,《日治前期臺灣北部施政紀實(警治篇)》,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5年。
陳玉慈《地方菁英與臺灣農民運動》,臺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2008年。
陳文德,《決戰八卦山:乙末年抗日義軍浴血風雲錄》,台北:遠流,1995年。
陳紹馨,《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1997年。
陳正祥,《臺灣地名辭典》,台北巿:南天,1993年。
陳培豐,《同化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麥 田,2006年。
陳芳明,《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臺北:麥田,2004年。
許世楷,《日本統治下的臺灣》,台北:玉山社,2006年。
許佩賢譯,《攻臺見聞—風俗畫報,臺灣征討圖繪》,臺北:遠流,1995年。
許雪姬編,《黃旺成日記》,臺北:中研院,2005年。
郝漢祥著,《日本人的色道》,武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覃怡輝,《羅福星抗日革命事件研究》(三民主義研究所叢刊第6冊),台北:中 央研究院,1981年。
程大學編譯,《臺灣前期武裝抗日運動有關檔案》,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7年。
張麗俊,《水竹居主人日記(2)》,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9年
莊永明,《臺灣醫療史:以台大醫院為主軸》,台北:遠流,2005年。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臺灣總督府》,臺北:自由時代,1989年。
黃宗智,文一智譯,《社會主義:後冷戰時代的思索》,香港:牛津,1995年。
黃洛榮,《北埔事件文集》,新竹:竹縣文化局,2006年。
黃榮洛,〈竹東彭屋與乙未之役〉,《新竹縣鄉土史料》,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
潘國正,《竹塹思想起-老照版說故事》,新竹:新竹巿政府,2003年。
楊建成,《臺灣士紳皇民化個案研究:日治時期450位臺灣士紳改換日本姓氏個 案統計分析》,台北:龍文,1995。
楊兆禎著,《客家民謠》,臺北:育英,1974年。
賴碧霞編著,《臺灣客家民謠薪傳》,臺北:樂韻,1991年。
翁佳音著,《臺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台北:稻鄉,2007年。
藍鼎元,《東征集》,南投: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柳書琴,〈帝國空間重塑、近衛新體制與臺灣「地方文化」〉,《帝國裡的「地方文化」皇民化時期臺灣文化狀況》,臺北:播種者,2008年。
蔡錦堂,《戰爭體制下的臺灣》,台北:日創文化,2006年。
橋本萬太郎《客家語基礎彙進》,東京都: 東京外國語大學アジア.アフリカ言語文化硏究所,1972年。
《三十年代南洋華僑領袖調查報告書》,台北:中華學術院南洋研究所,1983年。
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上海:人民,2003年。
Burke Peter著,賈士蘅譯,《知識社會史: 從古騰堡到狄德羅》,臺北:麥田,2003年。
Clifford Geertz (克利夫‧格爾茨)著,韓莉譯,《文化的解釋》,南京:譚林出版社,1999年。
Davidson W.James(戴維遜)著,蔡啓恒譯,《臺灣之過去與現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年。
Foucault, Michel著,劉北成、楊遠嬰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誔生》,台北:桂冠,1992年。
(二) 外文
Campbell,W,Formosa under the Dutch, Described from Contemporary Records.(UK: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2009)
Pierre, Bourdieu., Language and symbolic power. Trans.Gino Raymond and Matthew Adamson.(Harvard University Pree.1991)
小川琢治,《臺灣諸嶋誌》,東京:東京地學協會,1896年。
小野西洲著,《警察官對民眾臺語訓話要範》,臺北:臺灣語通信研究會,1935 年。
川路利良,《警察手眼》,東京:東京警視局,1879年。
大園市藏,《臺灣始政四十年史》,臺北:日本殖民地批判社,1935年。
中越榮二,《台彎の社會教育》,台北:臺灣社會教育刊行所,1936年。
中島利郎、吉原大司編,《鷲巢敦哉著作集》,東京都:綠蔭書房,2000年。
井出季太和,《臺灣治績志》,臺北:南天,1997年。
文部省教育史編纂會,《明治以降教育制度發達史(第11卷)》,東京:龍吟社,1930年。
山根勇藏,《臺灣民族性百談》,臺北:杉田書店,1930年。
山崎繁樹,《臺灣略史》,臺北:成文,1985年。
石阪莊作編,《臺嶋踏查實記》,臺北基隆:編者,1904年。
江馬達三郎譯述,《臺灣史料(第上編)》,京都:村上勘兵衛,1895年。
江間常吉、白井朝吉合著,《皇民化運動》,台北:野田書房,1939年。
吉國藤吉,《臺灣島志史》,東京:富山房,1898年。
吉波吉太郎,《廣東話會話篇》,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15年。
村上玉吉,《臺灣紀要》,東京:警眼社,1899年。
守宮崎直勝,《寺廟神昇天—臺灣寺廟整理覺書》,東京:東都書籍,1942年。
佐野直記,《臺灣土語》,台北:大阪共同商會,1896年。
佐倉孫三,《臺風雜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6年。
仲摩照久編,《日本地理風俗大系15(臺灣篇)》,東京:新光社,1941年。
金關丈夫等,《民俗臺灣》,臺北:武陵,1980-1981年復刻1943-1945年。
伊藤英三,《臺灣行政警察法》,臺北:晃文館,1930年。
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東京:刀江書院,1928年。
茂野信一,《臺灣の小作問題》,台北巿:吉村商會,1933年。
持地六三郎,《臺灣殖民政策》,臺北:南天,1998年。
松井茂,《警察的根本問題》,東京:警察講習所學友會發行,1924年。
河野登喜壽,《廣東語の研究》,新竹:新竹州警察文庫,1934年。
姬田良造,《臺灣土語入門》,台北巿:臺灣憲兵隊,1897年。
菅野秀雄,《新竹州沿革史》,臺北:成文,1985年。
菅武雄,《新竹州の人物と情事》,臺北:成文,1985年復刻昭和13年版。
福澤諭吉,《福澤諭吉全集》,東京:岩波書店,1958年。
冨田哲,〈統治者が被統治者の言語を學ぶということ—日本統治初期臺灣臺灣語學習〉《植民地教育史研究年報》,東京:皓星社,2000年。
鹽見俊二著,周憲文譯,〈日治時代臺灣之警察與經濟〉,載於王曉波編,《臺灣的殖民地傷痕》,臺北:帕米爾,1985年。
御幡雅文,《警務必攜臺灣散語集》,臺北:民政局警保課,1896年。
臺灣日日新報社,《臺灣形勢一班》,臺北:成文,1985年復刻1897年。
篠原正巳,《日本人と臺灣人》,臺北:致良,1999年。
臺灣總督府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編著,《臺灣總督府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沿革誌》,臺北:編者,1909年。
羅濟立,《統治初期の日本人による臺灣客家語音韻、語の學習:「廣東語」『臺灣土語誌』、『廣東語會話篇』手がかりに》,臺北:致良,2008年。
鷲巢敦哉,《甲乙種巡查採用試驗の實際と受驗の要訣》,臺北:編者,1935年。
鷲巢敦哉,《臺灣警察四十年史話》,臺北:作者發行,1938年。
鷲巢敦哉,《鷲巢敦哉著作集》,東京:綠蔭書房,2000年。
六、論文
(一)期刊論文
王順隆,〈從近百年來的臺灣閩南語教育探討臺灣的語言社會〉,《臺灣文獻》,臺北:臺灣文獻,46:3(1995.3),頁173-208。
李文良,〈清初臺灣方志的「客家」書寫與社會相〉,《臺大歷史學報》,臺北:臺大,期31(2003.6),頁150-153。
李文良,〈從「客仔」到「義民」:清初南臺灣的移民開發和社會動亂(1680-1740)〉,《歷史人類學學刊》,5:2 (2007.8),頁1-38。
吳文星,〈日治時期統治政策與體制〉,《臺灣開發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年,頁201-220。
周婉窈,〈臺灣公學制度、教科和教科書總說〉,《臺灣風物》,53:4(2003.12),頁。
姚人多,〈認識臺灣:知識權力與日本之殖民治理性〉,《臺灣社會研究季刊》,期42(2001.6),119-182
陳偉智〈「可以了解心裡矣!」:日本統治臺灣「民俗」知識形成的一個初步的討 論〉,《2004年度 財団法人交流センタ-協會歷史研究者交流事業報告書》,台北:財団法人交流協會,頁1-35。
飯島典子,〈日本人看客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2007新竹義民節慶、文化與觀光國際研討會大會》,新竹:明新科技大學,2007年,頁6-12。
施添福,〈日治時代臺灣地域社會的空間結構及其發展機制-以民雄地方為例〉,《臺灣史研究》,8:1(2001.10),頁1-39。
羅濟立,〈由《警友》雜誌初探日治後期警察之臺灣客語詞彙學習〉,《人文社會學報》,3:1(2008.1),頁67-85。
黃蘭翔,〈日據初期台北巿區改正〉,《臺灣社會研究季刊》,期18(1995.2),頁189-213。
蔡錦堂,〈教育勅語、御真影與修身科教育〉,《臺灣史學雜誌》,期2(2006.2)。
歐用生,〈日據時代臺灣公學校課程之研究〉《台南師專學報》,期12(1979.12)。
劉惠璇,〈日治時期之「臺灣總督府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1898-1937)-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校史探源(上)〉,《警專學報》,4:8(2011.3),頁63-94。
劉惠璇,〈日治時期之「臺灣總督府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1898-1937)-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校史探源(上)〉,《警專學報》,5:1(2011.4),頁1-34。
顧雅文,〈日治時期臺灣瘧疾防遏政策--「對人法」與「對蚊法」〉,《臺灣史研究》,11:2(2004.12),頁185-222。
蔡慧玉,〈保正、保甲書記、街庄役場—口述歷史〉(1),《史聯雜誌》,期23(1993.11),頁23-40。
蔡慧玉,〈保正、保甲書記、街庄役場—口述歷史〉(2),《臺灣風物》,44:2(1994.6),頁69-111。
蔡慧玉,〈保正、保甲書記、街庄役場—口述歷史〉(3),《臺灣風物》,45:4(1995.12),頁83-106。
蔡慧玉,〈保正、保甲書記、街庄役場—口述歷史〉(4),《臺灣史研究》,2:2(1995.12),頁187-214。
蔡慧玉〈日治臺灣街庄行政(1920-1945)的編制與運作—街庄行政相關名詞之探討〉,《臺灣史研究》,3:2(1996.12),頁93-141。
(二)專書論文
田上智宜,〈從「客人」到客家—臺灣客家族群認同論述之形成〉,《跨域青年學者臺灣史研究會論文集》,臺北:稻鄉,2008年,頁27-65。
李力庸,〈臺灣農事報〉,《地方菁英與臺灣農民運動》(臺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2008年),頁335-387。
邱榮裕,〈臺灣追隨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客家志士羅福星〉,《孫中山與黃花崗之役—庇能會議與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檳城:財團法人周世仁文教基金會,2010)。
陳君愷,〈光復之役:臺灣光復初期衛生與文化問題的鉅視性觀察〉,《思與言》,31:1(1993.3),頁111-138。
陳恆嘉,〈以「國語學校」為場域,看日治時期的語言政策〉,《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巿:吳三連基金會,1996年,頁13-29。
冨田哲,〈統治者が被統治者の言語を學ぶということ—日本統治初期臺灣臺灣語學習〉《植民地教育史研究年報》東京:皓星社,2000年,頁3-20。
楊永彬,〈日本領臺初期日臺官紳詩文唱和〉,若林正丈、吳 密察編《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臺北:播種者,2000年。
楊毓雯,〈北埔事件之原因探究〉《北埔事件一百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客家臺灣文學會,2007年,頁112-128。
(三)學位論文
李崇僖,〈日本時代臺灣警察制度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論,1999年。
林幸真,〈日治初期臺灣警政的創建與警察的召訓〉,臺北: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2008年。
何義麟,〈皇民化政之研究—日據時代末期日本對臺灣的教育政策與教化運動〉,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文研究所碩論文,1986年。
何憶如,〈桃園縣新屋國小校史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張素芬〈北埔姜家女性研究(1834-1945)〉,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2006年,頁128-131。
張秀琪,〈日治時期新屋范姜家族社會領導階層之探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張瑜庭,〈日本與臺灣的漢學連結:明治時期《臺灣教育會雜誌》漢文報(1903-1911)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黃文弘《政經框架、典範碰撞與知識位移—臺灣醫學典範轉折的系譜溯源》台 北: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黃敏原〈論教育與規訓—以日治時期臺灣的皇民化現象為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陳煒欣,〈日治時期臺灣「高等警察」之研究(1919-1945)〉,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陳嘉齢,〈日治時期臺灣短篇小說中的警察描寫-含保正、御用紳士〉,臺北:政大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1年。
陳宗佑,〈臺灣地區鼠傷寒沙門氏菌之分子流行病學研究1998-2002〉,台北:中國醫藥學院環境研究所碩論,2002年。
董惠文,〈行政監控與醫療規訓:談日治初期傳染病的防治〉,南投:南華大學社會研究所,2004年。
蔡易達,〈臺灣總督府基層統治組織之研究——保甲制度與警察〉,臺北: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蔡明志,〈殖民地警察之眼:臺灣日治時期的地方警察、社會控制與空間改正之論述〉,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博士論文,2008年。
羅烈師,〈臺灣客家之形成:以竹塹地區為核心的觀察〉,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論,2006年。
七、網路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近代數位圖書館,網址http://kindai.ndl.go.jp/index.html
後藤新平文書資料庫, http://tbmcdb.infolinker.com.tw/huotengapp/index
《日治時期與光復初期檔案》http://db1n.sinica.edu.tw/textdb/twhist/index.php 。
「日本政治・国際関係データベース」(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田中明彦研http://www.ioc.u-tokyo.ac.jp/~worldjpn/documents/texts/pm/19440907.SWJ.html,
「傷寒與副傷寒」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ct.asp?xItem=6467&ctNode=1733&mp=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http://who.ith.sinica.edu.tw/
陳玉蟾「沙坑沿革」,沙坑國小九十週年校慶籌備委員會。
http://163.19.53.2/90週年校慶/index.htm
指導教授 張翰璧、李力庸(Lee, Li-Yung) 審核日期 2012-7-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