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7201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9 、訪客IP:18.191.120.117
姓名 林恩銘(En-ming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論文名稱 當前客家宣教之分析:以中壢地區客家教會與信徒為對象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Hakka Mission: the Jungli Hakka Church and its targeted believers)
相關論文
★ 新埔地區的產業變遷★ 流域與區域:鳳山溪流域交通發展史
★ 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記憶與認同的影響★ 儀式中身份的轉化:以客家拜新丁為例
★ 族群、產業與社會資本:以屏東檳榔業「行口」為例★ 外籍配偶與客家文化傳承
★ 越南籍配偶眼中的閩客族群意象★ 族群通婚中的性別文化與權力配置
★ 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記憶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 博物館展示與客家記憶
★ 閑聊(Gossip)中客家常民的歷史意識★ 新加坡當鋪業與客家
★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標準作業程序(SOP)建立之研究★ 「文化治理」中的不對等權力關係—以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例
★ 客家採茶婦女的勞動意識 ─以新竹縣峨眉鄉為例★ 東南亞的「客家」意涵:英殖民馬來亞的華人分類過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近十多年來受到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的成立,客家社團、客家活動的舉辦,使得客家族群的客家意識逐漸抬頭。在教會當中,雖然因著普世宣教的概念將福音遍傳萬族萬民當中,且基督宗教傳入台灣已超過百年,有多位宣教師與差會投入客家宣教,但因著台灣客家族群固有文化以及大環境的影響,使得台灣客家族群信仰基督宗教之比率僅只有0.3%的人數。近十多年來隨著政府部門與民間社團對於客家族群的重視,使得教會當中的牧者與信徒也開始看重客家族群的需要,致力於客家宣教之事工發展。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是最早投入客家宣教,且客家宣教組織與規模最多且最完善的教派;台灣崇真會的成立就是看重客家宣教之異象,為了客家族群的福音得著而成立的教派;中華聖潔會來台成立秉持著母會瑞典聖潔會的宣教精神,至最偏遠且福音尚未遍傳的鄉村從事宣教事工,而客家族群在當時的年代(1953年)看來即是處於偏遠地區且福音尚未遍傳之地,因此成為中華聖潔會從事宣教的對象。前述三大教派是目前全國從事客家宣教最主要的教派,本文的出發點在於許多教會團體對於客家宣教皆提出不同的宣教策略,且筆者參與過不同的教派的聚會也體會到不同的教派對於客家宣教所做的宣教策略皆不盡相同,筆者期望透過本文來探討當前的客家宣教之事工推展。
本文運用田野訪談與參與觀察法做為研究之方法,理論的探討是運用宣教學與族群理論為本文的理論架構,並且因著受訪者所闡述的內容而配合運用都市化、社會連帶以及理性選擇等相關概念來做討論說明。章節的安排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主要是對於本篇論文的概述以及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的說明;第二章是文獻回顧,分別針對宣教、客家宣教以及族群理論等本文所運用的理論與概念,回顧前人所做過的討論,期望能夠有所啟發且運用到本文的研究當中;第三章是三大教派的比較以及三大教派所屬地方教會之比較;第四章主要是探討信徒的信仰歷程;第五章以1.族群文化與基督教文化之詮釋;2.客家族群不易信主因素探討等兩個部份來分析受訪者所做的闡述;第六章是結論,藉由回應本文的待答問題來做綜合說明本研究之發現。
研究發現,三大教派對於客家文化的認知有所不同,因此發展出不同的客家宣教策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因為注重語言的保存,因此認為客語的使用即是客家文化的展現,所以其宣教策略上多是以客語的使用為出發點;台灣崇真會則是看重客家人祭祖的孝道文化因此推廣敬祖事工等客家宣教策略;中華聖潔會對於客家文化沒有特別的著墨,但仍秉持瑞典聖潔會母會的宣教精神積極的向客家族群傳福音。整體來看,教派與所屬之地方教會對於客家宣教所衍伸出來的客家文化的認知有一套論述,是與傳統的客家文化有一段差距,而教會當中的信徒對於基督教文化與客家文化的詮釋又有不同的想法,在本文筆者皆有進一步的分析。
摘要(英) Over the past decade, becau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akka Affairs Council, the Hakka associations, Hakka activities, Hakka people’s Hakka consciousness has increased gradually. Although, in the church, the concept of world missions is to preach the gospel to all corners of the world and Christianity was introduced into Taiwan more than a century ago, a number of preachers and the Missionary Society have made a lot of efforts in terms of expending the Hakka Mission. However, due to the Hakka people’s own 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the scale of the Taiwan Hakka ethnic beliefs in Christianity is only 0.3% of the entire religious group. For the last decade, the government and institutions in society hav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Hakka ethnic group, pastors and believers in the church also have began to value the needs of the Hakka people, commit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nistry of the Hakka Mission.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wan was the first church introduced into the Hakka Mission, and the Hakka Mission’s organization and scale are the largest and the most well-organized on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sung Tsin Mission of Taiwan was based on the value of Hakka missionary vision, thus the church targeted at proselytizing to the Hakka people has been set up; China Holiness Church came to Taiwan to spread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the spirit and principles of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Sweden Holiness Church Missionary and it has made tremendous efforts in missionary work in the most remote and rural areas across Taiwan, including the Hakka region during the era of 1953.The aforementioned three denominations across the country engaged in the Hakka Mission are the major churches in Taiwan a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paper is that many church groups for Hakka missionaries have come up with different missionary work strategies, and I participated in a lot of gatherings in these denominations, which made me realize and appreciate the various missionary work strategies embedded in different religious groups for the Hakka Mission. Therefore, in this research I aim to explore the expansion of the Hakka missionary ministry.
In this paper, field research has been applied as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tions of observation were involved; the theory of Theology of Mission and Theories of Ethnicity are utilized to form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is paper. In addition, because of the respondents’ elaborative responses, the use of urbanization, social solidarity and rationalization selection of related concepts has been applied in order to do profound discussions.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hapter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for the description of this thesis, an overview of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objects; The second chapter is a literature review for the missionaries, Hakka Mission and ethnic group theory, respectively. In this paper the theories, concepts, and reviews done by the previous discussion are targeted at comparing with the research conducted by other scholars in hopes to obtain significant applications and enlightenment in this study;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comparison amid the three denominations as well as the local churches which belong to the above denominations; the fourth chapter is to explore the faith of believers; the fifth chapter distinguishes and discusses:1.the interpretation of ethnic culture and Christian culture; 2.the reason why people have difficulty believing in western God in the Hakka ethnic group ;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which depicts the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the inquiries in this research and reflects the results found via the study.
The study has found that the awareness of Hakka culture is different among the three denominations mentioned previously. H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fferent Hakka missionary strategies has emerged.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wan focuses on the preservation of language so that using the Hakka language to show Hakka culture is a critical element and foundation in terms of its proselytizing strategies. As for Tsung Tsin Mission of Taiwan, the value of filial piety for the ancestors in the Hakka culture is the church’s fundamental principle. Accordingly, the ancestral worship ministry has been strongly promoted in this church. On the other hand, China Holiness Church does not specifically focus on the Hakka culture and its related ancestral worshipping tradition, but it still upholds the Sweden Holiness Church’’s missionary spirit in the aspect of the Hakka ethnic evangelism. In a nutshell, the awareness and understating of the Hakka culture expanded by the three denominations and their local churches has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gap in comparison with what the traditional Hakka culture found among the Hakka ethnic group in Taiwan. Furthermore, the believers’ conce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Hakka culture and Christianity in the church have shown some variances as well. More analysis will be provided by the author in this paper.
關鍵字(中) ★ 客家文化
★ 宣教策略
★ 客家宣教
★ 文化詮釋
★ 教會
★ 祭祖
關鍵字(英) ★ Missionary strategy
★ Hakka missionary
★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 church
★ worship of ancestors
★ the Hakka culture
論文目次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動機……………………………………………………………………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意識……………………………………………………5
一、研究目的……………………………………………………………………5
二、問題意識……………………………………………………………………7
第三節 研究設計…………………………………………………………………9
一、研究區域與研究對象的選取………………………………………………9
二、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13
第二章文獻回顧……………………………………………………………………16
第一節 宣教………………………………………………………………………16
一、何謂宣教?…………………………………………………………………16
二、宣教策略與文化……………………………………………………………18
第二節 客家宣教…………………………………………………………………28
一、何謂客家宣教?……………………………………………………………28
二、客家宣教薄弱之因素………………………………………………………29
三、客家宣教與客家文化之衝突………………………………………………30
第三節 族群理論…………………………………………………………………33
第三章當代社會影響之宣教策略…………………………………………………36
第一節 各教派之客家宣教背景…………………………………………………36
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36
二、台灣崇真會…………………………………………………………………41
三、中華聖潔會…………………………………………………………………44
四、三大教派之綜合分析………………………………………………………46
第二節 各教派所屬之地方教會實際運作分析…………………………………52
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中原教會………………………………………………52
二、台灣崇真會青埔崇真堂……………………………………………………53
三、中華聖潔會中壢教會………………………………………………………54
四、三間教會之綜合分析………………………………………………………56
第三節 宣教策略之綜合分析……………………………………………………63
一、三大教派之宣教策略比較…………………………………………………63
二、三間教會之宣教策略比較…………………………………………………68
三、跨教派之客家宣教…………………………………………………………70
第四節 小結………………………………………………………………………74
第四章 「宗教經驗的詮釋」:從信徒之信仰歷程探討教會之宣教策略………77
第一節 決志、受洗vs改宗(conversion)……………………………………77
第二節 接受基督宗教之關鍵……………………………………………………80
一、信徒決志因素………………………………………………………………82
二、信徒如何接觸基督教………………………………………………………89
第三節 成為基督徒後所遇到的挑戰……………………………………………94
一、接受…………………………………………………………………………94
二、衝突…………………………………………………………………………95
第四節 小結………………………………………………………………………96
第五章信徒的文化詮釋……………………………………………………………98
第一節 族群文化與基督宗教文化之激盪………………………………………98
一、信徒之族群文化背景分析…………………………………………………99
二、基督教文化概述……………………………………………………………102
三、文化承載之詮釋……………………………………………………………104
四、小結…………………………………………………………………………118
第二節客家族群不易信主之探討………………………………………………119
一、客家人不易信主之因素分析歸類…………………………………………119
二、傳統因素……………………………………………………………………121
三、個人因素……………………………………………………………………122
四、社會連帶……………………………………………………………………123
五、理性選擇……………………………………………………………………125
六、小結…………………………………………………………………………127
第三節 小結………………………………………………………………………127
第六章結論…………………………………………………………………………128
第一節 回應本研究議題…………………………………………………………128
第二節 方法論之檢討……………………………………………………………131
參考文獻……………………………………………………………………………132
圖次
圖1-1:研究對象位置圖……………………………………………………………11
圖3-1:台灣聖潔會之行政組織圖…………………………………………………45
圖3-2:三大教派歷年人數圖………………………………………………………66
圖3-3:三大教派歷年堂會數圖……………………………………………………66
圖5-1:宗教信仰功能圖……………………………………………………………111
表次
表1-1:基督教各教派客庄教會教會數……………………………………………3
表1-2:中壢市從事客家宣教三大教派堂會一覽表………………………………9
表1-3:牧師受訪者基本資料………………………………………………………12
表1-4:信徒受訪者基本資料表……………………………………………………12
表3-1:三大教派發展型態比較表…………………………………………………51
表3-2:開拓青埔崇真堂牧者一覽表………………………………………………53
表3-3:牧者分析比較表……………………………………………………………58
表3-4:信徒職業別分析比較表……………………………………………………61
表3-5:三大教派歷年堂數與聚會人數表…………………………………………65
表3-6:人口統計與三大教派聚會人數表…………………………………………67
表3-7:三間教會歷年聚會人數表…………………………………………………69
表3-8:人口統計與三間教會聚會人數表…………………………………………70
表4-1:三間教會之信徒決志因素與接觸基督教緣由表…………………………80
表4-2:三間教會信徒決志因素表…………………………………………………82
表4-3:三間教會信徒接觸基督教緣由表…………………………………………89
表5-1:受訪者對於原居地與祖籍地認知表………………………………………100
表5-2:客家族群認為客家人不易信主因素表……………………………………119
表5-3:客家族群認為客家人不易信主之四大因素表……………………………120
表5-4:客家族群認為客家人不易信主因素表……………………………………120
表5-5:涂爾幹社會型態比較表……………………………………………………123
附錄次
附錄1:訪談牧者訪談大綱………………………………………………………142
附錄2:訪談信徒訪談大綱………………………………………………………143
附錄3:信徒受訪者基本資料表詳細版…………………………………………145
附錄4:參與聚會成員個人概況問卷調查表……………………………………147
附錄5:參與聚會信徒結構分析表………………………………………………149
附錄6:教會資料同意使用書……………………………………………………152
附錄7:訪談資料同意使用書……………………………………………………152
附錄8:祖先紀念表與世代傳承表………………………………………………153
附錄9: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馬來西亞基督教巴色會宣教合作協約內容……155
參考文獻 于中旻,1991,〈從聖經看福音預工〉,《金燈台活頁雙月刊》,34期。
公關企劃製作,2012,〈2012客家宣教年擬定策略傳主恩〉,《台灣教會公報》,3137:16-17。
王雯君,2005,〈婚姻對女性族群認同的影響:以台灣閩客通婚為例〉,《思與言》,43(2):119-178。
丘昌泰,2008,〈族群、文化與認同:連鎖關係的再檢視〉,《國家與社會》,5:1-35。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中原教會和會手冊(2008、2010、2012)。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1982,《台灣地區都市問題與政策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編,2004,《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編,2008,《97年度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編,2011,《99年至100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江永遠,1982,《苗栗地區客家教會:宣教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台灣神學院神學研究所道學碩士論文。
江榮義,2010,《華人宣教新視野》,台北縣:校園書房。
余慶榮,2011〈讚!2012客家宣教年〉,《客福簡訊》,260:1-2。
李興雄,1992,《客家宣教與文化》,台北:台灣神學院神學研究所道學碩士論文。
李鳳嬌,1999,《從客語聖經的翻譯來看長老教會對客家教會的宣教觀念》,台北:台灣神學院神學研究所道學碩士論文。
李亦園,1985,《信仰與文化》,台北市:巨流圖書。
______,2010,《說文化,談宗教:人類學的觀點》,台北市:華藝數位。
李孝中,2005,〈先知性的宣教典範和策略〉,《神學與教會》,30(2):427-449。
______,2006,〈宗教對話的初探:以台灣基督長老會的宣教運動為基礎〉,《神學與教會》,31(2):392-409。
李不易,1996,〈從牧會關顧看祭祖問題〉。頁17-26,收錄於黃伯和等著,《基督徒與祭祖》,台北市:雅歌出版社。
李成智,2011,《佛教弘法方式之研究:以「泰國法身寺」為例》,新竹市: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智仁,1994,《台灣的基督教會與祖先崇拜》,台南:人光出版社。
吳學明,2006,《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究》,台北市:宇宙光全人關懷。
邱秋香,2011,《基督教在客庄教會歷史的探討:以新埔基督長老教會為例》,桃園: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善雄,1995,〈客家宣教遇瓶頸,福音事工受阻礙〉,《台灣教會公報》,2242:3。
______,1996,〈寫在台灣客家教會介紹之前〉,《台灣教會公報》,2322:9。
周克修,1995a,〈客庄地區宣教迫切性值得重視〉,《台灣教會公報》,2256:2。
______,1995b,〈客家宣教不易推展原因何在?〉,《台灣教會公報》,2263:2。
林暢有,1999,〈祖德流芳:訪劉氏宗祠有感〉。頁271-275,收錄於賴永祥著,《教會史話(五)》,台南市:人光出版社。
林治平,2003,《改變歷史:華人文化與宣教事工》,台北市:宇宙光全人關懷。
林明山,1998,〈神的應允必蒙福〉。頁32-33,收錄於《台北市基督教崇真堂25週年紀念特刊1973-1998》,台北市:台北市基督教崇真堂。
林本炫,1998,《當代台灣民眾宗教信仰變遷的分析》,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端,2002,〈社會分工論導讀〉。頁V-XXIX,收錄於Emile Durkheim著,渠東譯,《社會分工論》,台北縣:左岸文化。
林怜幟,2003,《社會網絡對基督教改宗的影響》,台中: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娟芬,2004,〈從社會工作的角度探討上帝國的宣教〉,《神學與教會》,29(2):192-212。
林娟芬,2005,〈我能作什麼:談教會如何落實社區關懷從社區照顧模式探討教會社區宣教〉,《神學與教會》,30(2):368-387。
林家鴻,2012,〈人才交流策略合作借鏡客宣成功典範〉,《台灣教會公報》,3138:3。
封上禮,1974,〈經緯線交織的新宣教神學〉,《風景》,41:26-37。
施義聰,2002,《涂爾幹「宗教凝聚-社會擴散論」思想之教育意義》,花蓮縣: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勝義、覃曉萍編,1983,《今日基督教聖潔會的發展》,新竹市:基督教中華聖潔會。
夏忠堅,1983,《隱藏的一群:台灣客庄和客庄教會》,台北市:客家宣教協會。
孫義雄,1991,〈都市化與犯罪〉,《警學叢刊》,84:87-97。
唐崇榮,1997,《宣教與事奉》,台北市:中福出版。
梁家賢,2009,《中華聖潔會來華宣教歷程(1890-2008)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南州,1990,〈教會社區宣教的演變:歷史的回顧與神學的反省〉,《玉山神學院學報》,6:49-58。
______,1996,〈從倫理神學看祭祖問題〉。頁95-102,收錄於黃伯和等著,《基督徒與祭祖》,台北市:雅歌出版社。
______,2004,〈基督徒社群對媒體失序亂象的回應:倫理與宣教的觀點〉,《玉山神學院學報》,11:103-113。
______,2006,〈從使徒行傳17:16-34探討保羅的宣教:台灣實況中的神學反省〉,《玉山神學院學報》,13:5-17。
陳運棟,1992,《客家人》,台北市:東門。
陳啟鐘,2001,《明清閩南宗族意識的建構與強化》,南投:暨南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鈺林,2005,《台灣閩客街屋構造類型之比較研究:以三峽、大溪、關西、老湖口老街為例》,雲林: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向明,2009,《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
陳胤安,2010,〈族群、文化與認同的形成:從「客庄」教會到「客家」教會〉。頁447-466,收錄於莊英章、羅列師編,《客家書寫:方志、展演與認同》,苗栗縣:臺灣客家研究學會。
陳美鈴,2010《天主教會在客家村落的發展:以芎林聖心堂為例》,新竹: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基督教台灣崇真堂聯會編,2006,《基督教台灣崇真堂聯會章程》。
基督教資料中心編輯委員會,2010,《2011、2012年台閩地區基督教堂會、宣教機構一覽表》,台中市:基督教資料中心。
張苙雲,1986,《組織社會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張文明,1994,〈客家族群宣教之淺見〉,《台灣教會公報》,2222:8。
張欣儀,2004,《天主教會與地方社群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軒愷,2003,《宗教改宗的理性選擇分析:以基督教為例》,台中: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翰璧、張維安,2005,〈東南亞客家族群認同與族群關係:以中央大學馬來西亞客籍僑生為例〉,《台灣東南亞學刊》,2(1):149-182。
張懋禎編,2008,《認識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市:使徒出版社。
張馨方,2009,《美濃鎮吉洋地區閩客關係之研究》,台南: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英章,1994,《家族與婚姻:台灣北部兩個閩客村落之研究》,台北市:中研院民族所。
______,2004,〈族群互動、文化認同與「歷史性」:客家研究的發展脈絡〉,《歷史月刊》,201:31-40。
莊祖鯤,1998,《契合與轉化:基督教與中國文化更新之路》,台北市:雅歌出版社。
曹開明,2008,〈「異中求同」還是「同中求異」:語藝觀點下的「認同化」概念探索〉,《傳播與管理研究》8(1):53-84。
渡邊信夫講述,劉東輝譯,1977,〈基督長老教會精神與制度〉,《神學與教會》,14:1。
黃伯和,1990,《宗教與自決:台灣本土宣教初探》,台北縣:稻鄉出版社。
______,1993,《本土神學與本土宣教》,台南:人光出版社。
______,2002,《全球化與基督教宣教》,台南市:人光出版社。
黃武東、徐謙信編,賴永祥增訂,1995,《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年譜》,台南:人光出版社。
黃清立,2008,《從台灣客家文化探討台灣客家宣教的處境與突破》,台南:台南神學神學研究所道學碩士論文。
黃瑞芳,2008,《長老教會在六堆客家地區的信仰歷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所碩士論文。
彭德郎,1998a,〈耶路撒冷到地極〉。頁10-13,收錄於《台北市基督教崇真堂25週年紀念特刊1973-1998》,台北市:台北市基督教崇真堂。
______,1998b,〈我們的家:台北崇真堂走過25年〉。頁14-17,收錄於《台北市基督教崇真堂25週年紀念特刊1973-1998》,台北市:台北市基督教崇真堂。
______,1998c,〈台北崇真堂大事記〉。頁80-84,收錄於《台北市基督教崇真堂25週年紀念特刊1973-1998》,台北市:台北市基督教崇真堂。
彭德貴,2002,〈客家宣教委員會〉。頁123-124,收錄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48屆總會通常年會議事手冊》,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
曾昌發,1994,〈客家宣教〉。頁237-246,收錄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大會專題文集》,台南市:人光出版社。
______,1995,〈客家宣教的反省和契機〉,《台灣教會公報》,2267:10。
______,1996,〈從客家文化看祭祖問題〉。頁39-49,收錄於黃伯和等著,《基督徒與祭祖》,台北市:雅歌出版社。
______,1999,《台灣教會公報》,2461:9。
曾政忠、邱善雄、溫永生、吳瑞誠合著,2008,《客家宣教新浪潮:在所定的日子達到倍加》,台北縣:中華福音神學院。
湯振安、葉輔銘,1985,《從客家文化的特質並台灣客家教會之歷史回顧:探討客家宣教策略》,台北:台灣神學院神學研究所道學碩士論文。
傳道委員會,1981,〈議案31〉,《第28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通長年會議事錄》,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__________,1982,〈議案69〉,《第29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通長年會議事錄》,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葉美智,1996,〈邁向公元二千年:請重視客家宣教〉,《台灣教會公報》,2337:20。
葉豐盛,1981,《從枋寮義民廟宗教現象的觀察論客庄地區的宣教方策》,台北:台灣神學院神學研究所道學碩士論文。
葉媽識,1996,〈閩客混合的竹仔腳教會〉。頁116-127,收錄於台灣教會公報週刊編,《台灣古早教會巡禮》,台南市:人光出版社。
董芳苑,1994,《宗教與文化》,台南市:人光出版。
______,1996,〈從宗教神學看祭祖問題〉。頁65-82,收錄於黃伯和等著,《基督徒與祭祖》,台北市:雅歌出版社。
______,2006,《福音與文化》,屏東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屏東中會。
溫永生,2003,《台灣祭祖及喪禮儀是問題的突破》,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教牧博士畢業論文。
溫永生,1998,〈非常異象〉。頁23,收錄於《台北市基督教崇真堂25週年紀念特刊1973-1998》,台北市:台北市基督教崇真堂。
靳菱菱,2010,〈族群認同的建構與挑戰:台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反思〉,《思與言》,48(2):119-157。
廖承恩,1996,〈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客家教會醞釀成立中會〉,《台灣教會公報》,2321:1。
黎志添,2003,《宗教研究與詮釋學:宗教學建立的思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慶源,1978,〈全球客家福音協會成立籌備會〉,《台灣教會公報》,1393:3。
編者,2009,《聖經》,香港:漢語聖經協會有限公司。
編者,2010,〈台灣崇真堂聯會更名為台灣崇真會〉,《國度復興報》,2010.11.26。
編者:2010,《為主贏得客家代導手冊》,新竹縣:基督教客家福音協會。
齊偉先,2007,〈儀式、宗教場域與宗教市場〉。頁121-138,收錄於周平、齊偉先編,《宗教與社會的世界圖像》,嘉義縣:南華大學教社所。
齊偉先,2006,〈書寫方法的探討:歷史的書寫與文化的書寫〉。頁1-18,收錄於周平、齊偉先編《質性研究的越界:文化現象的分析》,嘉義縣:南華大學教社所。
劉正惠,1998,〈台北崇真堂與我〉。頁50,收錄於《台北市基督教崇真堂25週年紀念特刊1973-1998》,台北市:台北市基督教崇真堂。
鄭志明,2011,《台灣宗教的發展與變遷》,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蔡維民,2009,〈讓基督行走在社區:基督教資源與社區總體營造〉。頁202-234,收錄於蔡維民著,《基督漫步於福爾摩沙:基督教在台灣》,台北市:五南書局。
______,2010,〈台灣基督教創新喪禮儀式之研究:以客家教會「創新喪禮」為例〉,《新世紀宗教研究》,8(3):51-94。
蔡勇美,1982,〈都市化因果與意義〉。頁25-40,收錄於蔡勇美、郭文雄合編《都市社會發展之研究》,台北:巨流圖書。
蔡文輝,1989,《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賴永祥,1994,《教會史話(二)》,台南市:人光出版社。
賴永祥,1999,《教會史話(五)》,台南市:人光出版社。
賴英澤,2000,〈南部教會建立時期〉。頁64-94,收錄於鄭連明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南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總會常置委員會,2007,〈客家區會升格為客家宣教中會並修改相關條文案〉。頁5-6,收錄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52屆總會通常年會議事手冊》,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
______________,2012,〈本教會與馬來西亞基督教巴色會簽訂宣教合作協議案〉。頁8-9,收錄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57屆總會通常年會》,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謝秀琴,2008,《客家地區基督教信仰研究:以苗栗家庭教會為例》,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謝偉士,1999,《當代都市化過程中基督教會空間演變初探-以1945年以後之台中市為例》,台中市:東海大學建築系碩士畢業論文。
謝淑民,1996,〈從教會生活看祭祖問題〉。頁11-26,收錄於黃伯和等著,《基督徒與祭祖》,台北市:雅歌出版社。
謝若蘭、彭尉榕,2007,〈族群通婚的身份認定與認同問題之研究:以花蓮地區原客通婚為例〉,《思與言》,45(1):157-196。
薛伯讚,1996,〈基督教的近代宣教運動〉,《台灣教會公報》,2308:20。
瞿海源,1981,〈台灣地區天主教發展趨勢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1:129-154。
______,1985,〈宗教信仰與家庭觀念〉,《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9:111-122。
______,1986,〈現代人的宗教行為與態度〉,《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1):68-82。
______,1990,〈胡適的宗教態度和宗教研究〉,《國文天地》,6(7):70-74。
顏家俊,2002,〈十字架上的真理:基督教在台灣的發展〉。頁84-105,收錄於李世偉編,《台灣宗教閱覽》,台北縣:博揚文化。
嚴思毅,2006,《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排灣族宣教之研究》,嘉義縣: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南州,1995,《基督徒的社會參與》,台北市:雅歌出版社。
B. K. Kuiper著,李林靜芝譯,1986,《歷史的軌跡:兩千年教會史》,台北市:校園書房。
Bosch, David J.著,白陳毓華譯,1996,《更新變化的宣教》,台北市:中華福音神學院。
布勞‧約翰著,賴英澤等譯,1983,《教會的宣教使命》,台南市:東南亞神學院協會。
Christopher J. H. Wright著,李望遠譯,2011,《宣教中的上帝:顛覆世界的宣教釋經學》,新北市:校園書房。
David Jary & Julia Jary著,周業謙、周光淦譯,2007,《社會學辭典》,台北市:貓頭鷹出版。
Danny L.Jorgensen著,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法》,台北市:弘智文化。
Emile Durkheim著,渠東譯,2002,《社會分工論》,台北縣:左岸文化。
E.H.Klotsche著,胡加恩譯,2002,《基督教教義史》,台北縣:中華福音神學院。
Freedman‧Maurice,劉曉春譯 ,2000,《中國東南的宗族組織》,上海:上海人民。
Gillespie, V. Bailey,1991, The dynamics of religious conversion. Birmingham, Alabama : Religious Education Press.
Geoffrey K. Nelson ,2011, Cults, new religions and religious creativity. London : Routledge.
Joan Freeante著,李茂興、徐偉傑譯,2006,《社會學:全球性的觀點》,台北市:弘智文化。
Kottak, Conrad Phillip,2004,Anthropology : the Exploration of Human Diversity. Boston : McGraw-Hill.
Kottak, Conrad Phillip著,徐雨村譯,2009,《文化人類學》,台北市:麥格羅希爾。
馬偕著,林耀南譯,1959,《台灣遙寄》,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Maurice Halbwachs著,畢然、郭金華譯,2002,《論集體記憶》,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Maurice Halbwachs著,Lewis A.Coser譯,1992,On Collective Memor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Neuman著,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市:揚智文化。
Rambo, Lewis R. 1993, Understanding Religious Convers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Russell K. Schutt著,高美英譯,2010,《社會研究法:歷程與實務》,台北市:洪葉文化。
Steinar Kvale著,陳育含譯,2010,《訪談研究法》,台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Thangaraj , M. Thomas,1999,The Common Task:A Theology of Christian Mission. Nashville:Abingdon Press.
William James著,蔡怡佳、劉宏信譯,2001,《宗教經驗之種種》,台北縣:立緒文化。
韋伯著,劉援、王予文譯,1993,《宗教社會學》,台北市:桂冠。
韋伯著,康樂、簡惠美譯,2006,《宗教社會學》,台北市:遠流出版。
William, James, 1961,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 a study in human nature.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William, James, 1958,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 a study in human nature. New York: New American Library.
指導教授 張翰璧(Han-bi Zhang) 審核日期 2012-7-2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