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91301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35 、訪客IP:3.148.108.170
姓名 朱瓊華(Chiung-hua Ch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聊齋誌異》中鬼的形象研究
相關論文
★ 中國文學中的桃花研究★ 戒嚴時期台灣流行歌曲研究1949~1987年
★ 排灣族傳統童謠研究★ 台灣王爺故事研究
★ 臺灣地區國字「標準字體」之研究★ 元明清動物故事研究
★ 彈詞《珍珠塔》研究★ 【相聲瓦舍】及其相聲劇作品之研究
★ 中國民間蛇郎類型故事研究★ 《聊齋誌異》植物精怪故事研究
★ 《剪燈新話》人物研究★ 李漁同類型小說與戲曲比較
★ 唐代令曲研究★ 壇經版本考
★ 俞大綱劇作研究★ 《風月錦囊》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摘要
《聊齋誌異》繼承了魏晉志怪小說與唐人傳奇,加上蒲松齡的時代背景,仕途的不順遂,以及儒佛思想的影響,創造出獨特的藝術風格。蒲松齡善於把幻想與現實、虛構與真實結合起來,所寫鬼魅,雖是幻想中的形象,但大部分卻富有人的性情,並以人的世界為其主要生活環境。蒲松齡運用了豐富的想像力,擴大了題材內容,以鬼魅形象來反映的社會生活面,對人類社會有著深刻的體會及寄託。此書既以「誌異」為名,全書自然以書寫神奇怪異為主,所以《聊齋誌異》表面上描寫陰司鬼魅的鬼怪世界,卻是現實社會的投影,在鬼魅故事中常以當時的戰亂為背景如:〈司文郎〉的背景為甲申之變、〈鬼哭〉的背景為謝遷之變、 〈公孫九娘〉的背景為于七之亂、〈鬼隸〉的背景為三藩之亂,所以我們可以透過文中鬼魅形象的研究,來探討當時的政治社會現況。《聊齋誌異》也常利用著鬼魅形象,影射著現實社會和刻劃人生的百態,其中有對科舉制度的批判、社會現象的反映、愛情婚姻的追求、以及對官場黑暗的諷刺,呈現出蒲松齡對人生的深刻的體驗。所以本論文除了將《聊齋誌異》的鬼分類為:被奴役的鬼、厲鬼、善鬼、惡鬼、情鬼、才鬼、古代名人的鬼魂、夜叉八類外,更以鬼能生子、鬼有血液、鬼死為聻,這些鬼的特殊性來做論述探討。而蒲松齡在塑造人物時,外在美和內在美是否劃上等號,在文中也有不同的見解,將分析蒲松齡筆下的美的形象。另外也將探討蒲松齡對鬼魅形象描寫的矛盾點:蒲松齡一方面展現了女性追求愛情的自由觀,一方面卻在字裡行間表現了寡婦守節的宿命論。這也可看出蒲松齡擁有新進思想,但骨子裡還是充斥著中國傳統思想。
摘要(英) Abstract
“Ghosts and Wizards(Liao-chai Chih-I)”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 of tales of the supernatural of Wei and Jin Dynasty and legends of Tang Dynasty, with Pu Sung Ling’s historical background, his failure in searching for a career, and the impact of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creates a unique artistic style. Mr. Pu was good at combining fantasy with reality, and fiction and reality. Although the ghosts written were the image of fantasy, but most of them are humane and mainly lived the human world. Mr. Pu exerted his colorful imagination to expand the material to reflect the society through the images of ghosts, presenting a strong comprehension of human society. Since ghosts is included in the title, the book is naturally a book focusing on strange and weird tales. “Ghosts and Wizards” seemed to be talking about the ghost world, yet it was a projection of the real world. Wartime was a constant background for the ghost stories. The examples were Jia Shen Rebellion in “Sz Wen Lang”, Shie Chian Rebellion in “Ghost Crying”, Yu Chi Rebellion in “Gung Suen Jiou Niang”, San Fen Rebellion in “Ghost Slave.” Therefore, we can look into the society at that period of tim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ghost images in the book. “Ghosts and Wizards” also used the ghost images to reflect the real world and all aspects of life, such as the criticism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reflection of social phenomena, pursuit of love and marriage, sarcasm of the dark side of politics, presenting Mr. Pu’s true realization of life. Thus, this essay puts the ghosts in “Ghosts and Wizards” into eight categories: slavery ghost, evil ghost, nice ghost, mean ghost, romantic ghost, talent ghost, ancient celebrity ghost, ugly ghost. In addition, ghost giving birth and ghost with blood circulation are also being looked into according to their features. Whether Mr. Pu equaled outer and inner beauties when he created a character, different perspectives will be offered in this essay by analyzing the beauty image under his depiction. Moreover, Mr. Pu’s conflicting descriptions of ghost image will also be discussed. On one hand, Mr. Pu presented women’s free will in pursuing love. On the other hand, fatalism of widow keeping moral integrity can be read between the lines. It can be clearly seen that while Pu Sung Ling was way before his time, he could not get ri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hinking in his blood.
關鍵字(中) ★ 鬼魅
★ 死而復生
★ 鬼死為聻
★ 夜叉
★ 輪迴果報
★ 于七之亂
關鍵字(英) ★ Ghosts
★ Reviving
★ Ghost turns into an evil as it dies
★ Ye Cha
★ Transmigration and causation
★ Yu Chi Rebellion
論文目次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誌 ……………………………………………………………………………iv
目次 ……………………………………………………………………………v
第ㄧ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文獻回顧……………………………………………………………………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 7
第二章《聊齋誌異》中鬼怪思想的形成…………………………………………11
第一節 蒲松齡的生平……………………………………………………………… 11
第二節 六朝志怪小說的影響………………………………………………………13
第三節 唐傳奇的影響……………………………………………………………… 15
第四節 儒佛思想的影響……………………………………………………………17
第三章 《聊齋誌異》中鬼的類型…………………………………………………21
第一節 古籍中的鬼…………………………………………………………………21
一、「鬼」為人之所歸…………………………………………………………… 22
二、「鬼」為萬物之靈氣或精氣………………………………………………… 23
三、「鬼」像半人半獸…………………………………………………………… 25
第二節《聊齋誌異》中的驅鬼物品……………………………………………… 26
第三節 《聊齋誌異》中鬼形象分類……………………………………………… 29
一、被奴役的鬼…………………………………………………………………… 29
二、厲鬼…………………………………………………………………………… 30
三、善鬼…………………………………………………………………………… 31
四、惡鬼…………………………………………………………………………… 32
五、情鬼…………………………………………………………………………… 34
六、才鬼…………………………………………………………………………… 35
七、名鬼…………………………………………………………………………… 38
八、夜叉…………………………………………………………………………… 39
第四章《聊齋志異》中鬼形象的政治意涵……………………………………… 41
第一節 反映明末清初的戰事不斷………………………………………………… 41
一、甲申之變………………………………………………………………………41
二、謝遷之變………………………………………………………………………42
三、于七之亂………………………………………………………………………42
四、三藩之亂………………………………………………………………………44
第二節 反應社會的黑暗面………………………………………………………45
一、冥府吏治………………………………………………………………………45
二、鹽法之不公……………………………………………………………………47
第三節 自由觀與宿命論……………………………………………………………48
一、自由觀………………………………………………………………………… 48
二、宿命論…………………………………………………………………………49
第五章《聊齋誌異》鬼魅故事的情節結構…………………………………………53
第一節 鬼魅故事的情節分析………………………………………………………53
一、科舉失意的鬼魅故事………………………………………………………… 53
二、死而復生的特殊形式……………………………………………………… 57
(一)死而復活………………………………………………………………………58
(二)直接復活………………………………………………………………………60
(三)離魂…………………………………………………………………………… 61
(四)借屍還魂………………………………………………………………………63
(五)死後投胎………………………………………………………………………64
第二節 鬼魅形象之塑造……………………………………………………………64
一、鬼魅形象之描繪……………………………………………………………… 65
(一) 人形的鬼魅形象…………………………………………………………… 65
(二) 非人形的鬼魅形象………………………………………………………… 67
二、鬼魅之美醜形象探討………………………………………………………… 68
三、陰間主宰者之形象的塑造…………………………………………………… 70
(一)閻羅的形象……………………………………………………………………71
(二)城隍的形象……………………………………………………………………73
第三節《聊齋誌異》與《閱微草堂筆記》的鬼形象比較……………………… 75
一、《聊齋誌異》具傳奇色彩,《閱微草堂筆記》多議論…………………… 75
二、《聊齋誌異》的篇幅較長,多人鬼相戀故事……………………………… 76
三、《聊齋誌異》多想像空間,《閱微草堂筆記》教化意味濃厚………………78
四、《聊齋誌異》鬼魅形象塑造較《閱微草堂筆記》刻劃細膩…………………80
五、《聊齋誌異》中鬼形象的特殊性…………………………………………. 82
(一)鬼能生子……………………………………………………………………… 82
(二)鬼有血液………………………………………………………………………83
(三)鬼死為聻………………………………………………………………………84
第六章 結論…………………………………………………………………………85
參考文獻 …………………………………………………………………………89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古籍】(按朝代排列)
《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79年3月七版。
〔周〕《易經》,(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
〔周〕〔周〕《詩經》,(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
〔春秋〕《禮記正義》,(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
〔春秋〕《禮記鄭注》,(台灣:中華書局),1966 年。
〔春秋〕左丘明:《春秋左傳正義》(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
〔春秋〕老子,呂喦注:《道德經解》,(台北:廣文書局),1975年4月。
〔戰國〕莊子:《莊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戰國〕莊子著,郭慶藩撰:《莊子集釋》,(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3月。
〔戰國〕莊子著,吳承漸注:《莊子旁注》,(台北:廣文書局), 1975年4月
〔戰國〕墨子:《墨子》,(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
〔戰國〕墨子,張純一注:《墨子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1年2月。
〔戰國〕荀子:《荀子》,(台北:學生書局),1994年。
〔戰國〕荀子著,李滌生注:《荀子集解》,(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4 年10 月。
〔戰國〕屈原等著:《楚辭》,(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1996年11月。
〔戰國〕韓非,王先慎注:《韓非子集解》,(台北:中華書局),2011年2月。
〔漢〕司馬遷:《史記》,(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
〔漢〕劉安等撰,許匡一議注:《淮南子》,(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0年6月。
〔漢〕劉安等撰,高誘註:《淮南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2月。
〔漢〕王充:《論衡》,(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
〔漢〕王充撰,黃暉撰校釋:《論衡校釋》, (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台北:書銘出版社),1994年。
〔東漢〕班固:《漢書》,(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
〔東漢〕王逸:《楚辭章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東漢〕應劭:《讀書劄記叢刊第二集》第一冊 風俗通義第九卷,(台北:世界書局),1975年。
〔東漢〕劉安等撰,高誘註《淮南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2月。
〔晉〕干寶:《搜神記》,(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9月。
〔晉〕郭璞:《山海經箋疏》,(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
〔晉〕郭璞、郝懿行注:《山海經》,(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 )1997年。
〔宋〕李昉:《太平廣記》,(台北:西南書局) ,1983年1月1日。
〔宋〕朱熹集注:《楚辭集注》,(香港:中華書局),1987年2月。
〔明〕王琮纂修:《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淄川縣志〉,(台北:新文豐出版),1985年。
〔明〕劉應時等修:《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青州府志〉,(台北:新文豐出版),1985年。
〔明〕湯顯祖撰:《牡丹亭》,(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3月。
〔明〕朱熹 集註、蔣伯潛 廣解:《四書讀本.論語》,(台北:啟明書局),1992年。
〔明〕顧炎武:《日知錄集釋》,(台北,世界書局),1984年11月七版。
〔清〕王夫之:《楚辭通釋》,(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三會本,(台北:里仁出版社),1991年。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手稿本上.下》,(台北:世界書局 ),李宗侗主編, 1972年3月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會校會注會評本,蒲松齡著 張友鶴輯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台北:廣文書局),1991年7月
〔清〕《大清律例通考校注》,(北京:中國法政大學出版社),1992年。
〔清〕趙爾巽等人編撰:《清史稿》,(臺北:洪氏出版社)。
〔清〕段玉裁注,徐灝箋:《說文段注箋》,(台北:廣文書局),1972年4月。
〔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百齡出版社)。
〔清〕李汝珍著:《鏡花緣》,(台南:第一書店),1981年8月。
【專著】(按姓名筆劃排列)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台北:天華出版公司),1986年8月。
大衛•洛吉(David Lodge)著,李維拉譯:《小說的五十堂課》(The Art of Fiction),(台北:木馬文化),2006年12月。
于天池:《蒲松齡與聊齋誌異》,(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一版一刷
王儀:《中國近代史》,(台北:文化服務社),1967年6月。
王平:《聊齋創作心理研究》,(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1991年
王溢嘉:《不安的魂魄》,(台北:野鵝出版社),1995 年4 月。
王溢嘉:《聊齋搜鬼》,(台北:野鵝出版社),1989 年9 月。
王力堅:《清代才媛文學之文化考察》,(台北:文津),2006年6月。
王熹主編:《三十六計全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4月。
王枝忠、辜美高主編:《國際聊齋論文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 7月一版一刷。
王書川編 :《山東省淄川縣志》,(台北:淄川縣志編纂委員會),1997 年12 月。
王子今:《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証》,(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方祖燊,《小說結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10月。
毛文芳:《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1年12 月。
石育良:《怪異世界的建構》,(台北:文津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6月
弗洛伊德(Freud,Sigmund) ,呂俊、高申春、侯向群譯:《夢的解析》(Freud’s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台北:米娜貝爾﹚,2000年3月第一版第一刷。
任孚先:《聊齋志異藝術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3年5月一版一刷。
朱光潛:《談美》,(台北:國際少年村),2000年10月。
宋記遠:《翫.聊齋》,(台北:咖啡田文化館),2006年3月。
李小林:《清史紀事本末》第二卷,(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年。
何天傑:《聊齋的幻幻真真》,(台北:遠流出版社),1995年7月。
馬瑞芳:《神鬼狐妖的世界-聊齋人物論》,(北京:中華書局),2002 年10 月。
馬瑞芳:《馬瑞芳講聊齋》,(北京:中華書局),2005 年4 月。
馬振方:《聊齋藝術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6月 一版一刷。
袁世碩:《蒲松齡事蹟著述新考》,(濟南:齊魯出版社),1988 年。
徐吉軍:《中國喪葬史》,(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年,1 月。
徐華龍:《中國鬼文化大辭典》,(廣西:民族),1994年。
徐華龍:《中國鬼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9月。
張景樵:《清蒲松齡先生留仙年譜》,(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 年4 月。
張榮明:《殷周政治與宗教》,(台北:五南出版),1997 年5 月。
張稔穰:《聊齋志異藝術研究》,(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5年12月一版一刷。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2 年8 月。
陳又新:《文言小說審美發展史》,(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4月。
陳葆文:《聊齋誌異癡狂士人類型析論》,(台北:里仁),2005年。
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年3 月。
馮爾康、常見華:《清人社會生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年。
盛瑞裕:《解讀聊齋志異》,(台北:雲龍出版社),2000年 10月。
陸又新:《聊齋誌異中的愛情》,(台北:學生書局),1992年5月初版。
辜美高:《聊齋志異與蒲松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8年12月一版一刷。
傅樂成:《中國通史》,(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83年8月。
雷群明,《聊齋藝術通論》,(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1990年。
楊昌年:《聊齋誌異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6年8月初版。
奧塔維歐•帕茲著(Octavio Paz),蔣顯璟、真漫亞譯,《雙重火焰—愛情與愛欲的幾何學》(The double flame love and eroticism),(台北:邊城出版社),2004年。
漢寶德著:《如何培養美感》,(台北:聯經),2011年11月。
蒲慕州著:《墓葬與生死》,(台北:聯經),1993年6月初版。
劉樂賢:《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7月。
劉紀惠:《心的變異》,(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 年9 月。
劉亮雅:《後現代與後殖民:解嚴以來台灣小說專論》,(台北:麥田出版),2006
年。
魯 迅:《中國小說史略》,(香港:三聯書店),1999年3月一版二刷。
錢念孫:《中國文學史演義》,(台北:正中書局),2006年6月。
謝冰瑩等編譯:《新譯四書讀本孟子》,(臺北:三民書局)。
顏清洋《蒲松齡的宗教世界》,(台北:新化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9月。
羅敬之:《蒲松齡及其聊齋誌異》,(台北:國立編譯館), 1986年1月。
羅敬之:《傳奇‧聊齋散論》,(台北:文津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0月。
羅敬之:《蒲松齡年譜》,(台北:國立編譯館),2000年9月。
羅敬之主講:〈清代文學–聊齋志異〉,收於《中國文學講話》,(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87年11月。
【學位論文】(按畢業年代排列)
林惠咨:〈聊齋志異諷刺性研究〉,輔仁大學碩士論文,1984年6月。
金仁:〈聊齋志異之宿命論與果報觀研究〉,輔仁大學碩士論文,1988年6月。
楊惠娟:〈聊齋志異畸人故事及其喜劇精神〉,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1年5月。
周正娟:〈《聊齋誌異》婦女形象研究〉,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年6 月。
劉岱旼:〈蒲松齡地獄思想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96年6月
劉惠華:〈《聊齋誌異》女性人物研究〉,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年6 月。
蔡怡君:〈搜「人」記-《聊齋誌異》的「文人研究」〉,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年6 月。
楊蕙嵐:〈《聊齋誌異》的敘事技巧研究〉,靜宜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6月
林佳慧:〈從非小說到小說-「志怪」論述研究〉,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張嘉惠:〈《聊齋誌異》女妖故事研究〉,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藍慧如:〈從《聊齋誌異》論蒲松齡的女性觀〉,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6 月。
高懷恩:〈《聊齋誌異》題材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8 月。
林 允:〈《聊齋誌異》鬼狐仙妖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 年7 月。
曾凱怡:〈《聊齋志異》與《閱微草堂筆記》狐精故事之敘事藝術研究〉,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4月。
劉文元:〈六朝志怪鬼神故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 月。
王惠玲:〈文本詮釋與意義治療-以《聊齋誌異》為核心展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6 月。
陳慧婷:〈《聊齋誌異》的文類研究-志怪、傳奇之類型考察〉,靜宜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7 月。
陳品雁:〈《聊齋誌異》婚戀故事研究〉,東華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吳俞嫺:〈地方‧性別‧記憶─《聊齋誌異》中的鬼魅考察〉,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劉仲娟:〈《聊齋誌異》鬼故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
呂宜哲:〈《聊齋誌異》所反映之清初社會狀態研究〉,玄奘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年1月。
蔡佩玲:〈《聊齋誌異》孤憤意識寓言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 年1月。
【期刊論文】(按姓名筆劃排列)
王韜:〈清代文言小說之「雙璧」探微—比較《閱微草堂筆記》與《聊齋志異》的創作筆法和價值指向〉,《明清小說研究》第3期總第97期,2010年。
王福臣:〈從《聊齋志異》看蒲松齡科舉情感之糾結〉,《常熟理工學院學報》第11 期,2010 年11 月
王令儀:〈由女性觀點淺談《聊齋誌異》的愛情〉,《社教資料雜誌》第一八七期,1994年2月。
王 平:〈論《聊齋志異》復仇作品的當代價值〉,《蒲松齡研究》2005 年4 期,
蒲松齡研究編輯部,2005 年12 月。
沈天水:〈論蒲松齡的政治理想〉《蒲松齡研究》2006 年2 期,蒲松齡研究編輯部,2006 年6 月。
李延賀:〈論《聊齋誌異》中的“男性敘事視點”〉,收於《社會科學輯刊》,1997年第二期。
李舜華:〈人、狐、情、理方陣上的困惑---試論《聊齋》中的〈青鳳〉、〈嫦娥〉篇〉,收於《蒲松齡研究》,2000年,第1期。
李文慧、王恒展:〈論《聊齋誌異》中兩性角色的錯位〉《蒲松齡研究》2006 卷3 期,蒲松齡研究編輯部,2006 年9 月。
李怡芬:〈《聊齋志異》中的女性形象析探〉《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二十六卷第一期(1997年6月)。
余英時:〈中國古代死後世界觀的演變〉,《聯合月刊》,1983 年6 月出版。
林為智:〈對「女性解放」的呼聲—淺析《聊齋志異》中的女性形象〉,《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年專刊。
馬玨玶:〈夜叉國及其他:蒲松齡女性理想的反觀〉,《蒲松齡研究》,蒲松齡研究編輯部,2000 年1 期。
馬瑞芳:〈以情節之曲寫人物之神―《金生色》賞析〉,《蒲松齡研究》2006 年3期,蒲松齡研究編輯部,2006 年9 月。
袁世碩:〈續幽冥之錄,訴彌天之冤-《公孫九娘》發微〉,《蒲松齡研究》2005年3 期,蒲松齡研究編輯部,2005 年9 月。
張稔穰、李永昶:〈嬰寧賞析〉,收錄於《名家解讀聊齋誌異》,(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2月。
張泓:〈《閱微草堂筆記》對《聊齋志異》的指責與影射〉《楚雄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二期,2010年2月。
陳文新:〈紀曉嵐對《聊齋誌異》的批評與調侃〉,收於《蒲松齡研究》,2000年,第1期。
陳葆文:〈蒲松齡痴狂性格析論---兼論《聊齋誌異》狂生痴子類型人物之創作〉,收錄於《淡江大學中文學報第八期》,(台北:淡江大學中文系),2003年7月。
陳葆文:〈試論聊齋誌異之符號美學─以〈畫皮〉之獰鬼為例〉《淡江中文學報》第13期,(台北:淡江大學中文系),2005年12月。
曹雲飛:〈論《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有關蒲松齡對封建科舉制度的揭露與批判〉,《安徽文學》第10期,2 0 0 9 年。
黃盛雄:〈有情有義-論《聊齋志異》的愛情觀〉,《台中師院學報》第七期,1993年6月。
楊國娟:〈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的狐〉,收錄於《靜宜人文學報第六期》,民國1995年6月。
賈學清:〈論《聊齋志異》所暴露的政治問題〉,《綏化師專學報》,第23卷第2期,2003 年6月。
劉天振:〈從唐人傳奇到《聊齋誌異》看文言小說〝敘述者〞的變異(續)〉,《蒲松齡研究》第一期,2000年。
劉楚華:〈《聊齋誌異》中的述鬼謀略〉《新亞學報》第二十三卷,2005 年1 月。
劉富偉:〈儒家思想與蒲松齡〉,《蒲松齡研究》,蒲松齡研究編輯部,1995 年2期。
劉樂賢:《睡虎地秦簡日書〈詰咎篇〉研究》,《考古學報》1993年4期。
歐陽文風:〈《聊齋誌異》的離合敘事模式〉,收於《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4月。
鄭春元:〈《聊齋志異》中女鬼形象的文化意蘊〉,《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3卷第3期,2000 年9 月
蔡雲雀:〈淺談聊齋的愛情理念〉,《國文天地》第十二卷第五期,1996年10月。
龍志鶴:〈《聊齋志異》中女性描寫的現實性及作者的婦女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第147期,2006年6月
指導教授 李國俊 審核日期 2013-7-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