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5720200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8 、訪客IP:18.217.230.237
姓名 王泰祥(Tai-shiang W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論文名稱 兩岸饒邑王氏家族客家話的研究
相關論文
★ 臺灣客家語四字詞研究★ 六堆地名與客家發展
★ 客家動物諺語之文化意涵研究★ 在臺客籍「印尼」與「大陸」配偶之 客家認同比較研究
★ 海陸客語語氣詞研究★ 新竹「饒平」與「海陸」客話音韻比較研究
★ 高樹大路關與內埔客家話比較研究★ 印尼山口洋客家話研究
★ 客家話體標記的研究★ 臺灣客家話時間副詞研究
★ 客家話程度副詞:詞彙、語法和語用特點研究★ 花蓮地區客語阿美語接觸研究
★ 幼稚園客語音韻覺識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 永定新舊移民之客家話比較-以楊梅鎮秀才窩與蘆竹鄉羊稠村為例
★ 廣東五華客家話比較研究★ 關西饒平客家話調查研究-以鄭屋、許屋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篇論文是關於饒邑王氏家族客家話的方言研究;以語音及詞彙作為研究的方向,實
際調查大陸與台灣兩地語音和詞彙的狀況。語音除了兩地的聲、韻、調系統外,也探討連讀
變調及音節結構的分析。本文以田野調查為主,以文獻探究為輔,透過田野調查法、描寫語
言法、比較音韻法,整理出目前饒邑王氏家族客家話的概況。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和研
究方法、文獻探討。第二章是針對饒邑王氏家族客家話在大陸及台灣兩地的平面語音系統分
析,分別就聲母、韻母、聲調和連續變調來做共時比較。第三章是饒邑王氏家族客家話和中
古音韻的比較;針對兩地語音的特點,將饒邑王氏家族客家話與《切韻》系韻書所代表的中
古音韻從聲母、韻母和聲調三方面進行比較,探討當中的演變過程,以整理出其語音特點。
第四章則總結歸納出饒邑王氏家族客家話聲、韻、調的特點。第五章是透過詞彙的比對分析
及特殊詞的介紹,了解饒邑王氏家族客家話詞彙的變化概況。第六章是結論,綜合上述的語
音、詞彙的結論。經由以上的比較,深入了解饒邑王氏家族客家話的音韻特徵。
透過研究結果比較出饒邑王氏家族客家話的音韻、詞彙有存古的地方,也有創新的變化。
聲母方面,保留重唇音、舌上音;精莊知章四組聲母的疊置變化;韻母方面,元音高化,趨
向 -e、-ɛ 元音演變;在閩方言干擾下,所加入的音韻結構;聲調方面,陽上歸陰平、陰去
歸陰上。語言的變化明顯是受到閩方言、國語(普通話)及其它客家次方言的影響。
文化是需要透過語言承傳下去的,為了讓所有客家次方言有詳實的語料,希望透過調查
研究,初步整理饒邑王氏家族客家話的概況,充實客家研究的內涵,讓客家文化能永續發展,
也能提供作為日後研究比較的基礎。
摘要(英) This thesis is about the Hakka dialect of the Rao Yi Wang family, as the direction of research from the speech and the vocabulary, and physically investigated the region. Speech in addition to sound, rhythm, and tone system, also inquires in the variety of reading and the analysis of syllable structure, this text regards field research as primary and takes documents as to secondary, to use a field research method, descriptive linguistic method, comparative phonology method, finishing out of the current Hakka dialect of the Rao Yi Wang family survey.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 1 is an introduction, a description of this thesis of motive and purpose, range of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documents research, historical background overview. Chapter 2 is the flat surface speech system of the Rao Yi Wang family Hakka dialect respectively consonant, vowel, tone and the variety of read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terary language and vernacular to do a comparison at the same time. Chapter 3 is Hakka dialect of the Rao Yi Wang family and Hakka phonology, for characteristics of voice, espectively dialect and the cut rhythm of rhyming represents and Hakka phonology comparisons, from the initial consonant, vowel and tone three aspects and sound system of the cut rhyme to contrast of ancient to modern Hakka the Rao Yi Wang family phonetic evolution, to find lasting change, outlined the Rao Yi Wang family Hakka voice features. Chapter 4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o Yi Wang family Hakka dialect. Chapter 5 i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ocabulary and a special word of introduction, understanding Rao Yi Wang’s family Hakka vocabulary change profiles. Chapter 6 as conclusion, integrated voice, vocabulary, conclusion. From the above, we can deeply understand the rhyme’s characteristic of the Rao Yi Wang family Hakka dialect.
Results of comparing the Rao Yi Wang family Hakka phonology and vocabulary are retained and innovative changes. In initial consonants, with weight lip, tongue tone, superposed change from four groups of consonants Jing Zhuang Zhi Zhang; in vowels, vowels high, trend -e,-ɛ vowel evolution; in Min dialect interference, the added phonological structure; in voice, Yang Shang to Yin Ping, Yin Qu and Yin Shang union. Language change is obviously affected by Min dialect, Mandarin (Putonghua) and other sub-dialects of Hakka.
Culture is handed down by language. In order to allow all Hakka dialect coverage once the corpus, and hope that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finishing the Rao Yi Wang family Hakka dialect, let the Hakka culture mo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provide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關鍵字(中) ★ 饒平客家話
★ 語音特點
★ 音韻現象
★ 比較音韻
關鍵字(英) ★ Raoping Hakka
★ phonetic characteristics
★ phenomenon of rhyme
★ comparative phonology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ⅰ
ABSTRACT...........................................ⅱ
誌謝................................................ⅲ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對象....................................2
第三節 研究方法....................................5
第四節 文獻探討....................................7
第二章 饒邑王氏客家話音韻系統的描寫 ......................9
第一節 饒邑王氏客家話在台灣的音韻系統..................9
一、聲母......................................9
二、韻母.....................................10
三、聲調.....................................12
四、連續變調..................................12
第二節 饒邑王氏客家話在大陸的音韻系統 .................15
一、聲母......................................15
二、韻母......................................16
三、聲調......................................18
四、連續變調...................................19
第三章 饒邑王氏客家話和中古音的比較........................21
第一節 聲母部分比較.................................21
第二節 韻母部分比較.................................29
第三節 聲調部分比較.................................42
第四章 饒邑王氏客家話特點................................44
第一節 聲母特點....................................44
第二節 韻母特點........... ........................50
第三節 聲調特點....................................53
第五章 饒邑王氏客家話詞彙變化.............................54
第一節 詞彙與語言接觸 ...............................54
一、完全移借(相同)..............................54
二、部分移借...................................56
三、完全語音相同................................56
四、部分語音相同................................57
第二節 饒邑王氏客家話中的特殊詞........................60
第六章 結 語...........................................65
參考文獻...............................................67
附錄一:方言點單字音表....................................69
附錄二:分類詞彙表......................................138
參考文獻 一、參考書目
1. 王幸雄 編1984 王氏族譜
2. 王福堂 1999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 北京:語文出版社
3. 何大安 1998 二版四刷 聲韻學中觀念和方法 台北:大安出版社
4. 何大安 2004 規律與方向 變遷中的音韻結構 北京大學出版社
5. 何石松 劉醇鑫 2006 客語詞庫 台北: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6. 李如龍 張雙慶主編 1992 福建廈門:客贛方言調查報告 廈門大學出版
7. 李方桂 1998 上古音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
8. 吳中杰 邱彥貴 2002 台灣客家地圖 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9. 房學嘉 1996 客家源流探奧 台北:武陵出版
10. 徐通鏘 1996 二刷 歷史語言學 北京:商務印書館
11. 徐貴榮 2005c 台灣饒平客話 台北:五南圖書公司出版
12. 袁家驊 2001 漢語方言概要 北京:語文出版社
13. 項夢冰 1997 連城客家話語法研究 北京:語文出版社
14. 游汝杰 2004 漢語方言學教程 上海教育出版社
15. 詹伯慧等 2003 饒平客家話 廣東饒平客屬海外聯誼會出版 廣州
16. 詹伯慧 2004 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 湖北教育出版社 武漢
17. 鄭國勝主編 1998 饒平鄉民移居台灣記略 香港文化傳播事務所
18. 董同龢 1987 漢語音韻學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 劉綸鑫 1999 客贛方言比較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 劉綸鑫 2001 江西客家話概況 江西人民出版社 南昌
21. 謝永昌 1994 梅縣客家方言志 暨南大學出版社 廣州
22. 謝國平 1998 語言學概論 台北:三民書局出版
23. 謝留文 2003 客家方言語音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4. 羅肇錦 1990 台灣的客家話 台北:臺原出版社
25. 羅肇錦 1985 客語語法 台北:學生書局
26. 羅肇錦 2000 台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 台中:台灣省文獻會出版
27. 羅美珍 鄧曉華 1997 客家方言 福建教育出版社 福州
28. 羅杰瑞 張惠英譯 1995 漢語概說 北京:語文出版社
29. 歐陽覺亞等 2005 廣州話、客家話、潮汕話與普通話對照辭典 廣東人民出版社
二、學位論文
1. 江俊龍 2003 兩岸大埔客家話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 呂嵩雁 1993 台灣饒平方言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 朱心怡 2007 新竹「饒平」與「海陸」客話音韻比較研究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4. 徐貴榮 2002a 台灣桃園饒平客話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 徐貴榮 2008 台灣饒平客話音韻的源與變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6. 徐瑞珠 2004 苗栗卓蘭客家話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語言及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 陳子祺 2000 新竹海陸腔客家話音韻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8. 陳秀琪 2002 漳州客話研究─以詔安為代表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9. 陳秀琪2006 閩南客家話語音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0. 賴文英 2004 新屋鄉呂屋豐順腔客話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語言及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鄧盛有 2000 台灣四海話的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黃雯君 2005 台灣四縣海陸客家話比較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單篇論文
1. 林賢峰 2007 饒平客語變調對韻律形成及句法結構、語意表述的意義—以台灣新竹六家林屋為例 第七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香港中文大學主辦
2. 徐貴榮 2003a〈桃園饒平客家的來源與分布調查〉客家文化研究通訊第五期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研究中心編印
3. 徐貴榮 2005a〈台灣饒平客家話的調查及其語言接觸現象〉《台灣語言與研究期刊》第六期 頁64~80 新竹師院台語言語語文教育研究所編印
4. 徐貴榮 2006a〈桃園平鎮客家話及其語言接觸〉關懷平鎮、立足桃園學術研討會論文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主辦,收錄於《桃園平鎮地區文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亞旂股分公司出版(預計2007 出版)
5. 徐貴榮 2006b〈卓蘭饒平客家話特點—兼談客話ian 和ien 韻的標音爭議〉2006 年全國聲韻學教學研討會暨工作坊 第二十四屆全國聲韻學研討會論文 高雄:中山大學主辦
6. 徐貴榮 2007b〈從兩岸饒平客語連讀變調比較,以探究其聲調原貌〉2007饒平客家語言與文化研討會論文 新竹饒平客家文化學會主辦 新竹文化
7. 陳秀琪2004〈語言接觸下的方言變遷-以台灣詔安客家話為例〉第二屆漢語方言小型研討會 中央研究院
8. 陳秀琪2004〈客家話聲調的移轉現象〉第六屆國際客方言研討會 廈門大學
9. 陳秀琪 2005〈知莊章聲母的捲舌音-舌位的前化運動〉第九屆國際暨二十三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靜宜大學
10. 陳秀琪 2009〈兩岸詔安客家話的詞彙變遷現象〉第四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
11. 張光宇 2007〈論「深攝結構」及相關問題〉語言研究2007年3月 第27卷 第1期
12. 詹伯慧1992〈饒平上饒客家話語音特點說略〉中國語文研究10:頁153~158。
13. 詹伯慧1993〈廣東省饒平方言記音〉方言2:頁129~141。
14. 詹伯慧、劉鎮發2004〈廣東饒平上饒客家話的兩字連讀變調〉方言 3: 頁195~99。
15. 黃雪貞 1988〈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方言1988 年第4 期
16. 黃雪貞 1997〈客家方言古入聲字的分化條件〉方言1997 年第4 期
17. 羅肇錦 2002〈客語祖源的另類思考〉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18. 羅肇錦 2006〈客家話hu→f 的深層解讀〉全球視野下的客家與地方社會:第一屆台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承辦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指導教授 羅肇錦 審核日期 2013-7-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