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51301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2 、訪客IP:18.118.7.85
姓名 陳怡婷(Yi-ting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神話與《說文》相關字群之研究
(Study Group of Myth and“Shuowen”Related Word)
相關論文
★ 《說文解字》數位編輯規畫研究 ──以繪圖、檢索與排版為探討對象★ 張海鵬彙刊叢書的成就-《學津討原》、《墨海金壺》、《借月山房彙鈔》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
★ 王鳴盛及其文字學說之研究★ 楊樹達文字形義理論初探
★ 從《說文解字》中探析古代農牧漁獵★ 從《說文解字》探索古代對人體及疾病的認知
★ 《說文》禮樂器物形制考釋★ 古代居宅文化與《說文解字》建築相關字群研究
★ 觀光華語教材設計-以台灣國家公園為主題★ 古文字所見人生禮俗相關字群研究--以婚姻、生育、喪葬為核心
★ 陸德明〈爾雅音義〉名物諸篇異文類型研究★ 常用形聲字聲符兼義探析與華語文教學應用
★ 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析形釋義研究★ 民初(1912-1949)文字學教材八種研究
★ 古代服飾文化與《說文解字》相關字群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上古先民以直觀角度感知世界,本文結合《說文》相關字群與古文字之研究,透過字義分析,結合文獻資料,反映出古代文化在文字中所遺存下來的訊息,包括文化形成的背景、內容的特質、繼承與發展等。關於神話與《說文》相關字群研究,本文論述類別有三:圖騰與數字符號;自然天神崇拜;鬼神靈巫信仰,從此三方面探討文字所承載的神話思維,論及漢字發展過程中,神話因子注入之影響力。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研究範圍,介紹研究概況與研究方法步驟。第二章〈神話與文字的關聯〉從神話源流與特質切入,藉由神話載體之一的文字,探索文字起源。第三章〈圖騰與數字符號之原始思維〉揭櫫圖騰崇拜與造字之關聯,「書畫同源說」可證文字保留原始文字的象形特點。其次,藉由數字符號神秘意義之分析,歸納出先民之抽象原始思維。第四章〈自然天神崇拜與文字〉,分別就太陽、星月、雷電、風雨、虹等自然天神崇拜展開論述。第五章〈鬼神靈巫信仰與文字〉以《說文‧鬼部》字為主軸,分別就崇拜和恐懼心理,對鬼部字所反映的鬼神文化進行論述,由鬼頭形象切入人鬼關係,進而連結到作為溝通鬼神媒介之靈巫相關字群探討。第六章〈結論〉綜述上古神話對文字的影響。從神話原型與文字關聯,及其對漢字起源發展的影響力,探索先民在原始思維支配下對萬物的觀察,則為本論文研究之目的。
摘要(英)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mbine Shuowen related word and ancient writ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word meaning and documentation database to reflect the remaining messages and indications ancient culture. Includ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ltural formation,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here are three classifications to describe myth and Shuowen related word: (a) Totem and figure symbols; (b) nature worship god; and (c) witch supernatural beliefs. Basically, discussing these three aspects to consider the additional influence from myth of thinking, character development processes, and the myth of the injection
This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Outlines about each chapter are as follows:
Chapter 1: prelude. Introduce research survey and research method steps to explain the motive and scope of the study.
Chapter 2: Associated with the myth and text. Cut from the myth of origins and characteristics also take advantage of text which is one of myth loading to discover the origins of the writing.
Chapter 3: Original thinking of totem and numeral symbols. Start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em worship and created characters;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Homologous of Book and Picture” to demonstration that text can retain the original text features. Secondly, by analysis the mysterious figures of symbolic meaning to summary the ancient pioneers’ abstract thinking.
Chapter 4: Worship of nature gods and text. Respectively on the sun, moon, stars, lightning, storm, rainbow, and other natural gods adore to start on describing.
Chapter5: Witch supernatural beliefs and language. By using “Ghost ‧ Shuowen” as the main character, separately describe on worship and fear to reflect the culture of supernatural discourse about the department of the word “ghost”. Cut by the icon of ghost hea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ghost, and finally contact as the medium tool between super natural and witch of groups of related words.
Chapter 6: Conclusion. To overview all factors of influence for ancient myth to text: focus on archetypes and text from the association; target its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rigin; and explore how primitive ancestors observe all things by dominated thinking are the final purpose of this dissertation.
關鍵字(中) ★ 圖騰
★ 神話
★ 說文解字
★ 數字符號
★ 自然天神崇拜
★ 鬼神靈巫信仰
關鍵字(英) ★ Myth
★ Shuowen
★ Totem
★ Numeral symbols
★ Nature gods worship
★ Witch supernatural beliefs
★ Chinese character
論文目次 目錄 ................................................................................................................ 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研究範圍與材料.................................................................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範圍與材料....................................................................................2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8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15
一、研究方法..............................................................................................15
二、研究步驟..............................................................................................17
第二章神話與文字的關聯 .....................................................................................19
第一節 神話源流與範圍界定...........................................................................19
一、神話的起源..........................................................................................20
二、神話的範圍..........................................................................................20
第二節神話之特質 .........................................................................................23
一、解釋與唯美的功能..............................................................................23
二、神話思維之直覺性..............................................................................25
三、綜合自然性與社會性..........................................................................26
第三節 文字可為神話載體...............................................................................27
一、文字的神話功能..................................................................................27
二、神話思維與古文字..............................................................................29
第四節文字起源與相關神話 ...........................................................................30
一、漢字的起源..........................................................................................31
II
二、符號與文字..........................................................................................33
三、從漢字性質透視原始思維..................................................................35
(一)漢字的演進性..........................................................................36
(二)漢字的表象特徵......................................................................38
(三)漢字的借喻性..........................................................................39
四、與造字相關的神話傳說......................................................................40
(一)倉頡造字傳說..........................................................................41
(二)其他民族造字傳說..................................................................49
第五節小結 .......................................................................................................51
第三章 圖騰與數字符號之原始思維.....................................................................53
第一節 圖騰崇拜徽號.......................................................................................53
一、圖騰崇拜文化......................................................................................54
(一)圖騰崇拜起源..........................................................................54
(二)圖騰崇拜與禁忌......................................................................55
(三)圖騰與造字..............................................................................56
二、《說文》字義與圖騰崇拜....................................................................59
(一)四靈圖騰崇拜..........................................................................59
(二)一般動物圖騰..........................................................................67
三、圖騰文字之字義衍變..........................................................................75
(一)「羊-美-羞-譱」字源意義與轉變............................................75
(二)「犬- -獄」與「廌-灋」字源意義與轉變............................78
(三)「風-鳳-朋」字源意義與轉變.................................................79
第二節 數字符號之原始思維...........................................................................80
一、數詞在古代漢語中的作用..................................................................81
二、數字神秘觀念之成因..........................................................................83
(一)數字在上古時代之運用..........................................................83
(二)典籍中記載之數字神秘色彩..................................................84
三、數字之象徵意義與神話思維..............................................................86
III
第三節 小結.....................................................................................................104
第四章 自然天神崇拜與文字...............................................................................106
第一節太陽崇拜 ...........................................................................................106
一、羲和傳說............................................................................................106
(一)神話對羲和的記載................................................................106
(二)羲和神話與天干之起源........................................................110
二、后羿射日傳說....................................................................................112
(一)射日工具................................................................................112
(二)弭除旱象................................................................................115
(三)三足鳥....................................................................................116
第二節星月崇拜 .............................................................................................119
一、月神....................................................................................................119
(一)神話中之月神形象................................................................119
(二)「月」部相關字群之探究......................................................122
二、星體....................................................................................................124
(一)崇拜星辰之原因....................................................................124
(二)與星辰崇拜相關字群............................................................125
第三節 雷電神崇拜.........................................................................................126
一、雷神....................................................................................................126
(一)神話中之雷神形象................................................................126
(二)從「雷」字看雷神形象之演變............................................129
二、電神....................................................................................................131
(一)神話中之電神形象................................................................131
(二)「申」字字義之探究..............................................................132
第四節 風雨神崇拜.........................................................................................133
一、雨神....................................................................................................133
(一)卜辭中關於雨神之記載........................................................134
(二)與求雨儀式相關字例之說解................................................137
IV
二、風神....................................................................................................141
(一)卜辭中關於風神之記載........................................................141
(二)風神形象之轉變....................................................................143
第五節虹的神祕性質 ...................................................................................144
一、虹在神話、卜辭中的記載................................................................145
二、「虹」字形構與神話傳說..................................................................146
第六節小結....................................................................................................147
第五章 鬼神靈巫信仰與文字...............................................................................149
第一節神與鬼之原始思維 ...........................................................................150
一、神........................................................................................................150
二、鬼........................................................................................................152
(一)「鬼」之相關字群..................................................................152
(二)鬼頭精怪................................................................................157
(三)人鬼關係................................................................................161
第二節巫與靈之神話思維 ...........................................................................169
一、靈........................................................................................................170
二、巫........................................................................................................172
(一)巫字析義................................................................................173
(二)與巫術活動相關之字義析探................................................180
(三)巫術功能與文字....................................................................188
第三節小結....................................................................................................193
第六章 結論...........................................................................................................196
參考書目 ............................................................................................................202
參考文獻 一、專書部分
(一)古代典籍(依時代先後編排,同一時代之書目則以出版年排序)
【經部】
(漢)許慎撰,鄭玄駁:《駁五經異義》,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漢)韓嬰著,(清)周廷寀校注:《韓詩外傳》,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漢)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周易正義》,十三經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9月。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十三經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9月。
(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9月。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9月。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9月。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9月。
(漢)戴德撰,(北周)盧辯注:《大戴禮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清)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76年9月。
〔小學類〕
(魏)張揖,(清)王念孫疏證:《廣雅疏證》,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8年。
(梁)顧野王:《玉篇》,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55年。
(梁)顧野王:《大廣益會玉篇》,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7月。
(宋)陳彭年等修:《廣韻》,台灣:中華書局,民國55年3月。
(明)張自烈撰,(清)廖文英續:《正字通》,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梅膺祚:《字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王筠:《說文解字句讀》,台北:廣文書局,民國61年。
(清)王筠:《說文繫傳校錄》,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2年11月初版。
(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清)王筠:《說文釋例》,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2月。
(清)吳任臣:《字彙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王念孫、王引之:《廣雅疏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台北:萬卷樓,1999年。
(清)孫詒讓:《名原》,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史部】
(春秋)左丘明,(吳)韋昭注:《國語》,台灣:中華書局,民國55年3月。
(漢)班固;(唐)顔師古注:《前漢書》,台北:中華書局,民55年。
(漢)劉熙:《釋名》,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漢)趙曄:《吳越春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漢)應劭:《漢官儀》,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漢)衛宏:《漢舊儀》,台北:商務印書館,2001年。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74-87年。
(宋)鄭樵:《通志》,台北:台灣商務,民國72年。
(清)孫詒讓:《契文舉例》,續修四庫全書‧史部‧金石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萬卷樓,1996年。
【子部】
(周)莊周撰,(晉)郭象注:《莊子》,台灣:中華書局,民國56年5月。
(周)墨翟撰,(清)畢沅校注:《墨子》,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秦)呂不韋著,(東漢)高誘注:《呂氏春秋》,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8年。
(漢)劉安著,(東漢)高誘注:《淮南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漢)班固:《白虎通》,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漢)王弼注:《老子道德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9年7月。
(晉)郭璞注,(清)郝懿行箋:《山海經箋疏》,樹林:漢京文化,1983年。
(晉)郭璞傳:《山海經》,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晉)郭璞:《山海經圖讚》,台北:黎明出版,民國85年。
(唐)王冰注:《黃帝內經素問》,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4年 。
(唐)徐堅等編:《初學記》,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72年。
(宋)李昉:《太平御覽》,台北:台灣商務,民國72年。
(明)馬蒔撰:《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馬驌:《繹史》,台北:廣文書局,民國58年1月。
【集部】
(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漢)王逸注,(北宋)洪興祖:《楚辭補註》,台北:藝文印書館,2005年。
(梁)蕭統撰;李善注:《文選》,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6年10月。
(明)程榮:《漢魏叢書》,京都:中文出版社,1978年。
(二)現代著作(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外國著作依國別筆畫為序排列於後)
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上海:龍門聯合書局,1961年。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王國維:《觀堂集林》,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45年1月。
王國良:《神異經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
王國維:《古史新證》,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
王景琳、徐匋:《中國民間信仰風俗辭典》,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7年。
王寧、謝棟元、劉方:《說文解字與中國古代文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王孝廉:《中國神話世界》,上編,台北:洪葉文化,民國94年。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王濟洪:《漢字文化學概論》,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年6月。
王增永:《神話學概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2月。
王貴元:《漢字與歷史文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
任繼昉:《釋名匯校》,山東:齊魯書社,2006年11月。
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台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61年8月。
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10月。
朱自清、郭沫若等編:《聞一多全集》第一冊,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
牟作武:《中國古文字的起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任繼愈主編:《宗教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
沈建華、曹錦炎主編:《甲骨文校釋總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
何金松:《漢字形義考源》,武漢:武漢出版社,1997年5月。
何九盈、胡雙寶、張猛:《中國漢字文化大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何九盈:《漢字文化學》,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2次印刷。
吳東平:《漢字文化趣釋》,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吳天明:《中國神話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
呂振羽:《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北京:三聯書店,1961年。
完顏紹元:《中國姓名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宋兆麟:《巫與巫術》,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年。
岑家梧:《圖騰藝術史》,台北:地景出版社,1996年。
李玄伯:《中國古代社會新研》,上海:開明書店,1949年。
李孝定:《漢字史話》,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66年。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第一卷》,台北:谷風出版,1987年。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1年。
李民主編:《殷商社會生活史》,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
李玲璞、臧克和、劉志基:《古漢字與中國文化源》,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
李立:《文化嬗變與漢代自然神話的演變》,廣東:汕頭大學出版,2000年1月。
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出版,1988年。
沈兼士著,葛信益、啟功整理:《沈兼士學術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杜石然:《中國科學技術史稿》,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年。
周策縱:《古巫醫與「六詩」考》,台北:聯經出版社,1986年。
周有光:《漢字和文化問題》,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周清泉:《文字考古》,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林富士:《漢代的巫者》,台北:稻香出版社,1988年4月。
林河:《古儺尋蹤》,湖南:美術出版社,1997年。
林西莉:《漢字王國》,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1月第8次印刷。
和品正編著、宣勤翻譯:《東巴常用字典》,昆民:雲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9月。
邱德修:《殷契粹編考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民國85年2月。
邱宜文:《山海經的神話思維》,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7月。
胡樸安:《中國文字學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11月8版。
胡經之等編:《西方二十世紀文論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胡厚宣主編:《甲骨文合集材料來源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胡雙寶:《漢語‧漢字‧漢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茅盾:《神話研究》,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年。
苗啟明、溫益群:《原始社會的精神歷史架構》,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苗啟明:《原始思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下篇,台北:學海出版社,1986年。
唐冶澤:《甲骨文字趣釋》,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三次印刷。
孫作云:《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66年。
容庚:《金文編》,附錄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徐華龍:《中國鬼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
徐華龍:《中國鬼文化大辭典》,廣西:廣西民族出版社,1994年。
祝孝先、祝振媛、祝振東:《漢字溯源》,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3年8月。
袁珂:《山海經校注》,四川:巴蜀書社,1993年4月。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一~三),台北:里仁書局,民國89年8月。
馬敘倫:《說文解字六書疏證》,台北:鼎文書局,民64年。
馬薇廎:《薇廎甲骨文原》,台北:著者發行,1991年。
高鴻縉:《中國字例》,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
商承祚:《甲骨文字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
崔篆:《易林‧蠱‧復卦》,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
康殷:《古文字學新論》,北京:榮寶齋,1983年。
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73年。
張光直:《考古學專題六講》,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
張紫晨:《中國巫術》,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0年。
張浩:《思維發生學—從動物的思維到人的思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張家國:《中華占候術》,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張立文:《帛書周易注譯》,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
許進雄:《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4年2月。
許錟輝:《文字學簡編》,台北:萬卷樓,民國87年。
許進雄:《簡明中國文字學》,台北:學海出版社,2000年。
許嘉璐:《中國古代食衣住行》,北京:新華書店,2005年7月。
郭沫若:《甲骨文研究》,台北:民文出版社,民國41年。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
郭沫若:《奴隸制時代‧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
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
郭錦桴:《漢語與中國傳統文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年。
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北京:中華出版,1988年。
陳宗明:《漢字符號學——一種特殊的文字編碼》,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
陳煒湛:《甲骨文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陳煒湛:《古文字趣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5月第2次印刷。
陳文敏:《漢字起源與原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2月。
陸錫興:《漢字的隱秘世界》,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3月。
陸思賢、李迪:《天文考古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4月。
陸忠發:《漢字文化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
陶陽、鍾秀:《中國創世神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
程金城:《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價值系統1900-1949》,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6年。
馮時:《文獻研究——出土古代天文學》,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黃暉:《論衡校釋》,台北:台灣商務書局,民國72年。
黃亞平、孟華:《漢字符號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0月。
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増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楊俊峰:《圖騰崇拜文化》,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年。
溫少峰、袁庭棟:《殷墟卜辭研究—科學技術篇》,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1983年12月。
葉玉森編:《殷虛書契前編集釋》,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10月初版。
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1月。
董作賓:《甲骨文斷代研究例》,見《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上冊,1933年版。
董來運:《漢字的文化解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12月第14次印刷。
達世平、田松青:《神奇的漢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雷漢卿:《說文示部字與神靈祭祀考》,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
臧克和:《說文解字的文化說解》,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臧克和:《漢字取象論》,桃園:聖環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4年10月。
臧克和:《中國文字與儒學思想》,南寧市:廣西教育,1996年。
臧克和:《漢字單位觀念史考釋》,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 年11 月。
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12月第2次印刷。
趙誠:《甲骨文與商代文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趙容俊:《殷商甲骨卜辭所見之巫術》,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7月。
劉文典:《淮南鴻列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4年。
劉城淮:《中國上古神話通論》,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
劉克蘇:《中國佛教史話》,河北大學出版社,1999年。
劉志成:《文化文字學》,四川:巴蜀書社,2003年5月。
劉惠萍:《伏羲神話傳說與信仰研究》,台北:文津出版,民國94年3月。
潛明茲:《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2年10月。
蔣嘯琴:《大儺考——起源及其舞蹈演變之研究》,蘭亭書店,1988年。
蔡信發:《說文商兌》,台北:萬卷樓,民國88年9月。
蔡信發:《六書釋例》,台北:萬卷樓圖書,民國90年10月初版。
鄭志明:《神明的由來——中國篇》,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7年。
鄭文光:《中國天文學源流》,台北:萬卷樓圖書,民國91年3月初版二刷。
鄭志明:《宗教神話與崇拜的起源》,台北:大元書局,2005年4月。
鄭志明:《宗教神話與巫術儀式》,台北:大元書局,民國95年3月。
魯迅:《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魯實先:《珍本文字析義真蹟》,魯實先全集編輯委員會,1993年6月。
蕭兵:《神話學引論》,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90年10月。
賴亞生:《神秘的鬼魂世界》,人民中國出版社,1993年。
錢鍾書:《管錐編》,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8月。
薛公忱主編:《中醫文化溯源》,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年。
鍾宗憲:《中國神話的基礎研究》台北:洪葉文化,2006年。
譚達先:《中國神話研究》,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72年3月。
關永中:《神話與時間》,台北:臺灣書店,民國86年3月。
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台中:文听閣圖書,民國時期語言文字學叢書,2009年10月。
嚴一萍:《甲骨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65年6月。
竇文宇、竇勇:《漢字字源:當代新說文解字》,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11月。
蘇秉琦:《蘇秉琦考古學論述選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饒宗頤:《符號‧初文與字母──漢字樹》,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
(日)白川靜著;溫天河譯:《甲骨文的世界-古殷王朝的締構》,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77年9月。
(日)高田忠周纂述:《古籀篇》,台北:大通書局,民71。
(日)白川靜著;加地伸行、范月嬌譯:《中國古代文化》,臺北:文津出版社,1983年12月。
(日)森安太郎著、王孝廉譯:《中國古代神話研究》,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8年。
(日)藤枝晃著;李運博譯:《漢字的文化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
(加)諾思羅普‧弗萊(Northrop Frye)著;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批評的解剖》,普林斯頓大學,1957年。
(法)列維‧布留爾;丁由譯:《原始思維》,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0年。
(法)列維‧斯特勞斯著;渠東譯:《圖騰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英)馬林諾夫斯基著;李安宅譯:《巫術科學宗教與神話》,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
(英)愛德華‧泰勒( Edward Tylor)著,連樹聲譯:《原始文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美)喬治‧彼得‧穆達克著;童恩正譯:《我們當代的原始民族》,四川民族研究所,1980年。
(美)湯普森:《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上海:譯文出版社,1991年。
(瑞士)榮格(Carl Gustav Jung)著,馮川、蘇克譯:《心理學與文學》,北京:三聯書店,1987年。
(德)恩斯特‧卡西爾:《神話思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蘇)海通著;何星亮譯:《圖騰崇拜》,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二、學術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尹定國:《說文所存古史考》,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68年。
王淑雍:《漢代緯書中感生神話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民國91年。
李瑋菁:《后羿射日神話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林國偉:《天問中的神話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秦美珊:《羿和嫦娥的神話與儀式之結構分析》,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張明冠:《漢賦中的神話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9年。
張真華:《古帝王神話文化歷程初探》,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2年。
陳明宏:《說文中之巫術研究》,嘉義:中正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1年。
游佩娟:《嫦娥奔月神話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賴悅珊:《中國古代英雄神話研究》,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
三、研究期刊(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外國著作列於後)
丁山:〈數名古誼〉,廣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28年5月,第1本第一分。
丁鵬:〈漢維數字禁忌文化淺析〉,《語言與翻譯》,2000年,第3期。
王柯:〈突厥語民族神秘數字「七」「四十」探源〉,《民間文學論壇》,1987年,第4期。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中國教師》,2008年1月,總第56期。
呂勝男、王寒娜:〈說文解字鬼部與中國鬼神文化〉,《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6年,第26卷第4期。
李運進:〈「蠻」為古代壯族族稱考〉,《民族語文》,1994年,第4期。
李姝姝:〈說文解字「鬼」部字所反映的上古漢民族鬼文化〉,《語林考古》,2009年10月。
周鳳五:〈說巫〉,《臺大中文學報》,1989年,第3期。
俞紹宏:〈釋「五」與「六」〉,《巢湖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卷第1期。
南振興:〈文化中的神話積澱〉,《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年9月,第17卷第5期。
胡鑒民:〈羌族之信仰與習為〉,《邊疆研究論叢》,1942年,第1期。
胡靜:〈文化學視角下的「示」部字與鬼神思想〉,《安徽文學》,2009年,第11期。
袁珂:〈再論廣義神話〉,《民間文學論壇》,1984年,第3期。
高旭:〈數字「八」的文化內涵解析〉,《安徽文學》,2009年,第9期。
孫永義:〈說文字義體系與中國古代圖騰崇拜文化〉,《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5期。
張秉權:〈甲骨文中所見的「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六期,1975年。
張紫晨:〈中國儺文化的流布與變異〉,《民俗曲藝》六九期,1991年。
張光直:〈中國創世神話之分析與古史研究〉,《中國神話學文論選萃》下編,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年。
張強:〈論神話在漢代傳播的文化形態〉,《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12月,第24卷第4期。
張軍:〈《國語》中的神話傳說〉,《集寧師專學報》,2001年,第23卷第2期。
陳夢家:〈商代的神話與巫術〉,《燕京學報》,1936年12月,第二十期。
商承祚:〈釋雷〉,《國學叢刊》,1923年,一卷二期。
裘錫圭:〈《說文》字義體系與中國古代圖騰崇拜文化〉,《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5期。
劉城淮:〈漢族上古神話對文字的影響〉,《湖南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第15卷第4期。
鄭志明:〈從《說文解字》談漢字的鬼神信仰〉,《鵝湖月刊》,民國90年1月,第二十六卷第七期。
鄧章應:〈中國文字產生神話類型初探〉,《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2月,第30卷第1期。
黎千駒:〈論說文解字中的陰陽五行學說〉,《懷化師專學報》,1997年12月,第16卷第4期。
黎治娥:〈數字「六」小議〉,《漢字文化》,2003年第1期。
謝康:〈許氏說文所見中國上古社會生活〉,《中山學術文化集刊》第四集,民國58年11月。
龐子朝:〈許慎《說文解字》與陰陽五行說〉,《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88年第5期。
羅振玉:〈說鳳〉,收入朱歧祥所編《甲骨四堂論文選集》,台北:學生書局,1990年。
龔鵬程:〈古代的宗教與神話〉,台北:《道教文化》,1983年,第3卷第8期。
(英)A.C海頓:〈在貝爾法斯特英國科學協會上的開幕詞〉,《自然》雜誌,1902年。
指導教授 李淑萍(Shu-Ping Lee) 審核日期 2010-7-1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