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130500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2 、訪客IP:3.139.108.37
姓名 陳幼華(Yu-hua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太平天國婦女地位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Status of Women)
相關論文
★ 俞正燮婦女思想之研究★ 石達開與太平天國之研究(1831-1863)
★ 《民報》歷史觀之研究★ 論蔣李內爭與國共內戰之挫敗(1945-1949)
★ 明末樞輔孫承宗之研究★ 《大公報》在國共內戰初期立場之研究(1945.12-1947.1)
★ 葉公超與中華民國外交(1949-1961)★ 國共內戰之書寫—以《巨流河》等五本文藝作品為例
★ 石門水庫教會之研究★ 兩岸基督教詩歌創作之探討—以天韻合唱團及呂小敏為例
★ 雍正能臣李衛之研究★ 清世祖理漢政策(1651-1661)
★ 清代徽州鹽商子弟教育研究(1644~1840)★ 三元宰相--商輅之研究
★ 賢媛之冠-商景蘭研究★ 清鄭澎湖海戰之研究─ 《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之析論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中國婦女在父權主宰中國社會之體制或意識型態下,被視為是自我眼中之無用者、父母眼中之無才者、丈夫眼中之無能者與社會眼中之無知者。而太平天國的婦女政策透露出男女平等的精神;太平天國婦女呈現出自由自主的風貌,與晚清婦女卑弱形象大相逕庭。本文旨在探究太平天國婦女在一連串婦女政策下的生活處境與地位變化,並與英國婦女地位做分析比較,期能對太平天國婦女地位有公正客觀的評價。
第一部分是太平天國前期婦女生活背景,先就太平天國與客家婦女的淵源,闡明造就客家婦女精神風貌的歷史與自然環境因素,並說明能成為太平軍基礎成員之因。再闡述拜上帝教的創立與發展的經過,分析教義中的婦女思想,論證在此思想基礎下的婦女政策沒有男女平等意識。最後說明起事初期太平軍中「女營」的編制由來與組織規模、女軍職責與地位。
第二部分是太平天國中後期不同群體婦女地位探討,主要就廣西客家婦女、江南婦女與被納入後宮的王公貴婦,分析不同階層的婦女生活與地位。先探討1853年定都天京後,參加生產勞動以及「放足」令,對編入女館的江南婦女身心造成的影響與地位的變化。再闡述定都天京後的客家婦女除了打仗,也多了參政的機會,更有自由的社會生活。最後論證洪秀全對待後宮嬪妃的專制苛刻及太平天國諸王的淫靡使王公貴婦喪失人格與尊嚴;官員妻妾則需承受社會壓力。
第三部分是太平天國婦女地位與英國的比較,主要探討19世紀英國婦女與太平天國婦女地位的發展與差異。先介紹英國女權運動興起背景,再探究英國女權運動的思想基礎。其次就家庭法律地位的比較,分析英國婦女與太平天國婦女在婚姻、財產權、監護權的異同性。最後就社會地位的比較,探討英國婦女與太平天國婦女在教育權、就業權與工資、參政與選舉權以上權利取得的過程與差異。
摘要(英) The Chinese women were regarded uselessness in the viewpoint of themselves, non talent in the viewpoint of their parents, inability in the viewpoint of their husbands and ignorance under the patriarchal domination of the Chinese society. However, the woman policy disclosed the gender equality in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The women presenting free independent style in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were huge different between the women with weak image in late-Qing period. 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was to examine the living situation and status change of a series of woman policies in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compared with the status of British women and made a fair objective appraisal to the women of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The first part was the women’s life background of earlier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At first, the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origin of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and Hakka’s women and illustrated the factors of histor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which made the spirit of Hakka’s women, moreover, the reasons of founding Taiping Rebellion. And then elaborated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od worshipping and analyzed the women’s thought in the religious doctrines which proved that there was no sexual equality in the woman policy. At last, the research revealed the origins, organizations, duties and statuses of “female camp” in earlier Taiping Rebellion.
The second part was to discuss the status of woman and living styles of different communities at middle-to-late in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especially for Hakka’s women in Guangxi, the women in the southern of Yangtze River and the nobiliary women who integrated into the harem. At first, 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and variations in status on the women in the southern shore of Yangtze River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labor work and obeyed the law of “free the feet” after Hong Xiuchan established the capital in Tianjing in1853. And then, elaborated Hakka’s women got the chances to fight and participate in government, and furthermore they had the freedom of social life. The aforementioned further indicate that Hong Xiuchan was autocratic and harsh to the harem and reserved kings in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who lived in luxury and sensuality resulted in nobiliary women lost their personality and dignity. However, the ministers’ wives bore more social pressure.
The third part was the comparison status of women in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with British women. This part was mainly aimed to present the women statu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and Britain in 19 century. At first, the research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and background of the women’s movement, and thinking bases of women’s movement in Britain. Then, it was a comparison of family legal status, and analyz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marriage, the property right and wardship between the women in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and Britain. At last, it was a comparison of social status, and discussed on the processes and differences of education rights, working rights, wage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rights and voting rights between the women in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and Britain.
關鍵字(中) ★ 太平天國
★ 婦女地位
★ 婦女政策
關鍵字(英) ★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woman policy、 status of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2
第三節 史料與研究方法………………………………………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11
第二章 太平天國前期婦女生活背景………………………………14
第一節 太平天國與客家婦女的淵源…………………………14
第二節 太平天國婦女政策的思想基礎………………………26
第三節 金田起事初期的軍事生活……………………………39
第三章 太平天國中後期不同婦女群體的生活與地位……………49
第一節 定都天京後江南婦女生活的轉變……………………49
第二節 客家婦女的政治與社會活動…………………………60
第三節 王公貴婦的生活處境…………………………………74
第四章 太平天國與英國婦女地位的比較…………………………83
第一節 英國女權運動概述……………………………………83
第二節 家庭法律地位的比較…………………………………90
第三節 社會權利地位的比較……………………………… 101
第五章 結論…………………………………………………………118
徵引書目…………………………………………………………… 124
附錄一:女館人數統計表……………………………………………137
附錄二:女官職務、編銜和人數……………………………………138
附錄三:太平天國官吏夫人的服飾…………………………………139
附錄四:太平天國禮拜堂……………………………………………139
參考文獻 一、史料
(一)太平天國史料
《三字經》,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1冊,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文獻彙編》,第7冊,臺北:鼎文書局,1973年。
《天條書》,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1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天命詔旨書》,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1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天情道理書》,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1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天朝田畝制度》,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1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天兄聖旨》,收入羅爾綱,王慶成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太平天國》,第2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天父下凡詔書》,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1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太平天國金田起義》三結合編寫組編,《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太平天國史料叢編簡輯》,第6冊(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
《太平禮制》,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1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太平條規》,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1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太平天國歷史研究會編,《太平天國史譯叢》,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洪天貴福,〈洪福填自述〉,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2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幼學詩》,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1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洪秀全,《幼主詔書》,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2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洪秀全,《天父詩》,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2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洪秀全,〈原道救世歌〉,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1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洪秀全,〈原道醒世訓〉,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1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洪秀全,〈百正歌〉,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1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洪仁玕,《洪秀全來歷》,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2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洪仁玕,《太平天日》,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2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廣西僮族自治區通志館,《太平天國革命在廣西調查資料匯編》,南寧:廣西僮族自治區人民出版社,1962年。
羅爾綱,王慶成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太平天國》,第3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二)清方記載
丁葆和,《歸裡雜詩》,收入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太平天國史料叢編簡輯》,第6冊,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太平天國革命時期廣西農民起義資料編輯組,《太平天國革命時期廣西農民起義資料》,北京:中華書局,1978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5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半窩居士,《粵寇起事紀實》,收入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太平天國史料叢編簡輯》,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
向榮,《向榮奏稿》,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7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江夏無錐子,《鄂城紀事詩》,收入近代史資料編輯組編,《太平天國資料》,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年。
沈懋良,《江南春夢庵筆記》,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4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佚名,《武昌兵燹紀略》,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4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同治十一年官修,《欽定剿平粵匪方略》,卷74。
佚名《平賊紀略》,卷下,收入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太平天國史料叢編簡輯》,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
李濱,《中興別記》,收入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太平天國資料彙編》,第2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李圭,《金陵兵事匯略》,收入羅爾綱、王慶成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太平天國》,第4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李圭,《思痛記》,卷下,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4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李漁,《李漁隨筆全集》,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
李光霽,《劫餘雜識》,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5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汪士鐸,《汪悔翁(士鐸)乙丙日記》,收入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13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汪堃,《盾鼻隨聞錄》,卷5,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4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汪德門,《庚申殉難日記》,收入《太平天國史料專輯》,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1979年。
吳震方,《嶺南雜記》,收入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簡集》,台北:台灣印書館,1965年。
(宋)車若水,《腳氣集》,收錄於上海古籍出版社編《筆記小說大觀四編》,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卷10,收入永瑢、紀昀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8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屈大均,《廣東新語》,卷8,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范致明,《嶽陽風土記》,收入永瑢、紀昀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8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胡恩燮,《患難一家言》,收入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太平天國史料叢編簡輯》,第2冊,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馬壽齡,《金陵癸甲新樂府》,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4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張慶長,《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九帙‧黎岐紀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
張德堅,《賊情匯纂》,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3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張汝南,《金陵省難紀略》,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4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張乃修,《如夢錄》,收入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太平天國史料叢編簡輯》,第4冊,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陳慶甲,《金陵紀事詩》,收入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太平天國史料叢編簡輯》,第6冊,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黃遵憲著,錢仲聯箋注,《人境廬詩草箋注》,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
黃遵憲,〈湖南署臬司黃勸諭幼女不纏足示〉,《湘報類纂》,戊集,下冊,臺北:大通書局,1968年。
曾國藩,《討粵匪檄》,收入翦伯贊、鄭天挺著,《中國通史參考資料》,上冊(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嘉應學院黃遵憲研究所選編,《黃遵憲研究資料選編》,香港: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
謝介鶴,《金陵癸甲紀事略》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4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滌浮道人,《金陵雜記》,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4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魯叔容,《虎口日記》,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6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顧深,《虎穴生還記》,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6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蓼村遁客,《虎窟紀略》,收入茅家琦等著,《太平天國史料專輯》,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1979年。
(三)外人記載
佚名通訊,《法國公使天京聘訪記》,收入自簡又文,《太平天國典制通考》,香港:簡氏猛進書屋,1958年。
(英)呤唎(A.F. Lindley)著;王維周、王元化譯,《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英)麥沾恩著;胡簪雲譯,《中華最早的佈道者梁發》,收入《近代史資料》,期2(1979年)。
曹墅居譯;簡又文校《英國政府藍皮書中之太平天國史料》,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6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英)富禮賜(R. J. Forrest),《天京遊記》,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6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瑞典)韓山文(Theodore Hamberg)著,簡又文譯,《太平天國起義記》,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6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美)羅孝全(Issachar Jacob Roberts)著;簡又文譯,《洪秀全革命之真相》,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6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四)地方志
大埔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大埔縣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
武鳴縣誌編纂委員會,《武鳴縣誌》(民國四年),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容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容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梁居實初輯,溫仲和複輯,《嘉應州志‧禮俗卷》,卷8,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陸川縣志編纂委員會,《陸川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貴港市志編纂委員會編,《貴港市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黃占梅修;程大璋纂,《桂平縣志》(民國九年),收入《中國方志叢書》,第131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蒼梧縣志編纂委員會編,《蒼梧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鄭湘疇纂修,《平南縣鑒》,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
歐卿義修;梁崇鼎等纂,《貴縣志》(民國二十三年),收入《中國方志叢書》,第69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二、專書
(一)中文
王慶成,《太平天國的文獻和歷史-海外新文獻刊布和文獻史實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
王慶成,《太平天國的歷史和思想》,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王慶成,《天父天兄聖旨》,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年。
王萍,《現代英國社會中的婦女形象》,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王戎笙、龍勝運等著,《太平天國運動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
方之光、易家勝,《太平天國史新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史式,《太平天國史實考》,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年。
史式、牟安世等,《羅爾綱與太平天國史》,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7年。
牟安世,《太平天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李文海,劉仰東《太平天國社會風情》,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李文治,《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1輯,北京:三聯書店,1957年。
李銀河,《婦女:最漫長的革命》,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
汪伯巖,《中國近代史講話(二)—太平天國》,濟南:山東人民出版,1954年。
余伯泉、洪莉竹,《社會心理學》,台北:弘智文化,2003年。
呂大吉,《宗教學通論新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杜文瀾,《平定粵匪紀略》,臺北:文海書局,1967年。
(奧)阿德勒(Alfred Adler)著;黃光國譯,《自卑與超越》,臺北:志文出版社,1971年。
胡朴安,《中華全國風俗志》,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香港崇正總會,《崇正總會30週年紀念特刊》,香港:香港崇正總會出版,1950年。
茅家琦,《太平天國通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英)勃里格斯(Asa Briggs)著,陳叔平譯,《英國社會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
(美)約瑟芬‧多諾萬(Josephine Donovan)著,趙育春譯,《女權主義的知識份子傳統》,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
計榮,《中國婦女運動史》,長沙:湖南出版社,1992年。
姚靈犀編,《采菲錄》,上海:上海書店,1998年。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編,第1 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年。
夏春濤,《太平天國的隕落—太平天國宗教再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德)弗里德里希‧馮‧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工人階級狀況》,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馬纓,《工業革命與英國婦女》,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日)高木桂藏著;關屋牧譯,《日本人筆下的客家》,台北:關屋牧出版,1992年。
梅州市地方誌編委辦公室,《梅州客家風俗》,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
張衛東等著,《客家研究》,第1集,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89年。
陳寶輝、尹福庭、莊建平合著,《太平天國諸王傳》,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0年。
崔之清、胡臣友,《洪秀全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崔之清主編,《天國悲歌-太平天國興亡實錄》,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美)費正清(John K. Fairbank)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譯室譯,《劍橋中國晚清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陳運棟,《客家人》,臺北:聯亞出版社,1981年。
陳東元,《中國婦女生活史》,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陸震,《中國傳統社會心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彭澤益,《太平天國革命思潮》,上海:上海書店,1991年。
楊家駱,《太平天國文獻匯編》,第4集,臺北:臺北鼎文書局,1974年。
(英)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約翰‧斯圖爾特‧密爾(John Stuart Mill)合集,汪溪譯,《女權辯護.婦女的屈從地位》,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
鄧嗣禹,〈勸世良言與太平天國革命之關係〉,收入吳相湘編,《中國史學叢書》,第14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5年。
蔣永萍,《世紀之交的中國婦女社會地位》,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3年。
龍盛運,〈太平天國革命策源地廣西試探〉,北京太平天國歷史研究會《太平天國學刊》,第2輯,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錢乘旦,《第一個工業化社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鮑家麟,《中國婦女史論集》,第3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3年。
鍾文典,《太平天國開國史》,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簡又文,《太平軍廣西首役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46年。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事考》,北京:三聯書店,1979年。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第2冊,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南天書局,1992年。
(二)西文
Best, Geoffrey﹐Mid-Victorian Britain,1851 -1875﹐Paris: Fontana press﹐1971.
Bridget, Hill﹐Women Work and Sexual Politics in Eighteenth Century England,Oxford: Clarendon﹐1996.
Banks, Ja & Olive, Feminism and family planning in Victorian England﹐Liverpool: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1964.
Douglas, David C.﹐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 IX﹐London: Routledge﹐1996.
Gilley, Sheridan and Stanley, Brain﹐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World Christianity 1815–1894,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Honeyman, Katrina﹐Women, Gender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England,1700-1870, London: Macmillan﹐2000.
Holton, Sandra Stanley﹐Feminism and Democracy: Women’s Suffrage and Reform Politics in Britain 1900–1918﹐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1986.
John, Angela V.﹐Unequal opportunities –women’s
employment in England,1800-1918﹐London: Basil Blackwell﹐1986.
Jordan, Ellen﹐The Women 's Movement and Women 's Employment in Nineteenth Century Britain﹐London: Routledge﹐1999.
Klosko, George and Klosko, Margaret G.﹐The Struggle for Women'sRights: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Source﹐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 Hall﹐1999.
Michael, Franz﹐The Taiping Rebellion: History and Documents﹐Seattle: Washington University press﹐1971.
May, Trevor﹐An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Britain 1760-1970﹐London: Longman﹐1987.
Perkin, Harold﹐Origins of Modern English Society﹐London: Ark Paperbacks﹐1985.
Pujol, Michèle A.﹐Feminism and Anti-feminism in Early Economic Thought﹐Brookfield: Edward Elgar﹐1992.
Pugh, Martin﹐Women and the Women's Movement in Britain 1914–1999﹐London: Macmillan﹐2000.
Rendall, Jane﹐Equal or Different:Women’s Politics 1800-1914﹐Oxford: Basil Blackwetl﹐1987.
Rosen, Andrew﹐Rise Up, Women! The Militant Campaign of the Women’s Social and Political Union 1903-1914﹐London & Boston: Routledge & Kegan Paul﹐1974.
Sally, Alexander﹐Becoming a Woman and Other Essays in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y FeministHistory﹐London: Virago﹐1994.
Shiman, Lilian Lewis﹐Women and Leadership in Nineteenth Century England﹐New York: St.Martins' Press﹐1992.
Stone, Lawrence﹐Road to Divorce: England 1530 -1987﹐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Shanley, Mary Lyndon﹐Feminism, Marriage, and the Law in Victorian England﹐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Tiedemann, R. G., Handbook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vol 2, Leiden: Koninklijke Brill NV, 2010.
Taylor, Harrison and Barbara, Francis﹐Not Only the Dangerous Trades' Womens' Work and Health in Britain1880-1914﹐London: Taylor & Francis Group﹐1996.
Theodore, Hamberg,﹐The Vision of Hung Siu-Tshuen and 0rgin of the Kwang-si Insurrection﹐San Francisco: Chinese Materials Center, Inc. Press, 1975.
Valenze, Deborah﹐The first industrial women﹐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Vicinus, Martha﹐Independent Women: Work andCommunity for Single Women, 1850-1920﹐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5.
Wollstonecraft, Mary﹐Thoughts on the Education of Daughters: With Reflections on Female Conduct, in the More Important Duties of Life﹐London:Joseph Johnson﹐1787.
Wingerden, Sophia A. van﹐The women Suffrage Movement in Britain﹐London: Macmillan﹐1999.
三、論文
王曉南,〈太平天國的婢女問題〉,《綿陽師專學報》,期1(1999年)。
王曉南,〈太平天國的婦女貞節觀—三論太平天國不是一場婦女解放運動〉,《綿陽師專學報》,期4(2000年)。
王曉南,〈太平天國娼妓問題探析—兼論禁娼不能作為太平天國婦女解放之論據〉,《樂山師院學報》,期5(2002年)。
王曉南、廖勝,〈太平天國婦女精神風貌述論〉,《綿陽師專學報》,期6(2002年)。王岩,〈太平天國婦女法律地位的思考〉,《婦女學苑》,期4(1997年)。
王倩,〈從嚴別男女政策看太平天國婦女的社會地位〉,《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期1(2007年)。
王曉焰,〈英國社會轉型時期婦女就業地位邊緣化的成因〉,《西南民族大學報》,期8(2007年)。
王緋,〈婦女:法律上的死亡與復活—太平天國革命與中國婦女解放〉,《中國文化研究》,期33(2001年)。
王岩,〈太平天國婦女的法律地位的淺析〉,《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期4(1998年)。
王明前,〈太平天國與廣西客家社會〉,《天府新論》,期1(2006年)。
王國平,〈太平天國政體與神權政治〉,《史林》,期4(2002年)。
李娜,〈十九世紀中後期英國中產階級婦女職業狀況探析〉,《安慶師範學院學報》,卷25,期4(2006年)。
李澤厚,〈太平天國思想散論〉,《歷史研究》,期7(1978年)。
李英銓、李宋珍,〈重新估價太平天國婦女解放問題〉,《江漢論壇》,期10(1992年)。
李晉玲,〈試析太平天國婦女的作用—兼述太平天國的婦女政策〉,《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報》,期4(1997年)。
李煥青,〈太平天國家庭婚姻制度初探〉,《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期6(2002年)。
何軍新,〈太平天國婦女政策述評〉,《益陽師專學報》,期4(2001年)。
何淩,〈從客家婦女「天足」習俗看太平天國婦女地位〉《許昌學院學報》,期6(2006年)。
吳慶宏,〈論女權主義在英國的演進〉,《學海》,期3(2002年)。
吳攸,〈近代中英女權主義運動之比較〉,《求索》,期1(2009年)。
肖旭,〈洪秀全的數字化後宮〉,《歷史小品》,期5(2007年)。
李曉梅,〈太平天國時期的婦女解放政策〉,《荷澤師範專科學校學報》,期3(2002年)。
俞偉平、陳曉勇,〈從洪秀全的思想體系看太平天國的婦女運動〉,《麗水師專學報》,期6(1995年)。
凌火金,〈廣西客家人〉,《廣西地方志》,期5(1998年)。
袁麗紅、藤蘭花,〈壯族婦女與客家婦女的異同性探析〉,《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卷30,期2(2008年)。
夏春濤,〈太平軍中的婚姻狀況與兩性關係探析〉,《近代史研究》,期1(2004年,)。
夏春濤,〈太平天國婦女地位問題再研究〉,《清史研究》,期2(2004年)。
馬望英,〈略論太平天國的婦女政策〉,《中華女子學院學報》,期3(2000年)。
荊蕙蘭,〈淺談太平天國婦女政策的幾個問題〉,《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期2(1999年)。
徐維群,〈太平天國婦女政策與客家婦女〉,《龍岩師專學報》,期2(1995年)。
陳弦章,〈客家婦女地位與作用之成因淺析〉,《龍岩師專學報》,期4(2004年)。
陳桂源,〈論太平天國婦女政策的兩重性〉,《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期4(1989年)。
張玉玲,〈太平天國婦女地位的再認識〉,《蘭州學刊》,期6(2005年)。
張一純,〈太平天國時期的婦女〉,《歷史教學》,期4(1955年)。
張文敬,(淺議太平天國的婦女政策),《大同高等專科學校學報》,期3(1999年)。
陸偉芳,〈近代英國婦女自我意識的覺醒〉,《江蘇行政學院學報》,期2(2004年)。
陸偉芳,〈十九世紀英國婦女選舉權運動的理論探索〉,《山西師大學報》,卷32,期1(2005年)。
黃宗凱,〈太平天國與婦女解放〉,《攀枝花大學學報》,期2(1999年)。
曾傑麗,〈近代貴縣、桂平、平南三縣的災荒及其救治述論〉,《廣西師範大學學報》,期2(1999年)。
楊慧娟,〈太平天國婦女的教育〉,《重慶工學院學報》,卷22,期1(2008年)。
路平、一山,〈試論太平天國婦女地位之演變〉,《南都學壇》,期4(1988年)。
暢引婷,〈關於太平天國婦女解放的性質問題〉,《西北大學學報》,期4(1990年)。
劉曉雲,〈唐代女官的特點〉,《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增刊)。
劉愛玲,〈太平天國的婦女解放運動〉,《前沿》,期11(2004年)。
廖勝,王曉南,〈太平天國參政為官新論〉,《綿陽師範學院學報》卷26,期9(2007年9月)。
廖勝、王曉南,〈太平天國婦女參政為官新論〉,《綿陽師院學報》期9(2007年)。
廖勝,〈太平天國婦女參軍作戰新論〉,《綿陽師院學報》期1(2007年)。
廖勝,〈太平天國婦女自由問題之民俗釋論〉,《史學集刊》,期4(2005年)。
廖勝、王曉南,〈太平天國婦女廣泛參加生產勞動的民俗辨析—論婦女參加生產勞動不能作為解放婦女之論據〉,《綿陽師專學報》,期1(2006年)。
蔡慧珍,〈洪秀全的宗教神話及太平天國的政治宣傳〉,《中國文化月刊》,期250(2001年)。
鄭焱,〈太平天國是一次婦女解放運動嗎?〉,《史學月刊》,期2(1981年)。
鄭焱、湯可可,〈太平天國並不是婦女解放運動〉,《史學月刊》,期3(1982年)。
潘迎華,〈十九世紀英國現代化與家庭法律地位的演變〉,《世界歷史》,期6(2007年)。
潘迎華,〈19世紀英國的政治民主化和女權運動〉,《史學月刊》,期4(2000年)。
潘迎華,〈19世紀英國婦女家庭經濟作用分析〉,《浙江教育學院學報》,期5(2006年)。
謝癸卯,〈粵東客家民間文學與民俗〉,《嘉應大學學報》,期3(1994年),
謝重光,〈客家婦女人文性格及其歷史成因〉,《福州大學學報》,期2(2005年)。
魏文華,〈洪秀全在美女包為中走向滅亡〉,《炎黃春秋》,期1(2004年)。
鐘文典,〈太平天國婦女問題漫談〉,《學術論壇》,期1(2001年)。
饒仁坤,〈太平天國婦女問題再探〉,《學術月刊》,期6(1990年)。
羅文彪,〈石達開與太平天國之研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羅雄飛,〈從客家傳統看太平天國婦女政策的矛盾性〉,《首都師範大學學報》,期3(2001年)。
指導教授 王成勉(Chen-Main Wang) 審核日期 2010-6-1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