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1305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2 、訪客IP:18.216.76.56
姓名 鍾育姍(Yu-shan Chu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臺灣民報》有關教育言論之研究(1920-1932)
(A Study Of The TAIWAN MINPAO’s Educational Advocacies(1920-1932))
相關論文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傳教及發展─以台南新化教會為例★ 桃園地區開漳聖王信仰之研究 ─以大溪仁和宮為例
★ 帝國邊區的村落、族群與歷史:以屏東萬金庄為中心討論(1861-1945)★ 日治時期臺灣茶業改良之研究
★ 臺灣三官大帝信仰-以桃園地區為中心(1683~1945)★ 帝國玄關─日治時期基隆的都市化與地方社會
★ 北埔姜家女性研究(1834-1945)★ 清代臺灣私鹽問題研究--以十九世紀北臺灣為中心
★ 北臺灣隘墾社會轉型之研究:以新竹關西地區為例(1886-1945)★ 煤礦產業與地方社會--以台北土城地區為例(1897~1989)
★ 台灣六十年來茶業技術研究與發展變遷 -以「茶業改良場」為中心(1945~2005)★ 戰後台灣茶業的發展與變遷
★ 新竹枋寮褒忠義民廟「協議會」之研究(1914-1947)★ 聚落與宗教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鄉為例(1684-1990)
★ 日治時期臺灣「特別輸出入港」之研究★ 中壢十三庄輪祀網絡之研究(1826~1945)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選用有日治時期臺灣唯一言論機關之稱的《臺灣民報》系列做為論述場域,藉當代臺人的眼光來看日本統治下的教育狀態。嘗試整理分析該報有關教育之報導與各類言論,探究在這個傳統與現代的交替時期,加上必須面臨混亂的民族情感,臺灣用了何種心態去面對、理解與轉變?而當時的言論精英又是否如實的扮演輿論先鋒的角色?
時間斷限為1920(大正12)年至1932(昭和7)年,正值臺灣教育之進展時期。在近代教育意識發起後,配合著整體社會運動的鼓吹,學校教育因而被全面的審視、檢討,知識份子意圖將學校改革為適合當時臺灣社會所需要的樣貌,以拯救在文化黎明期的臺灣島,再進而達到民族、階級、婦女的解放。藉由《臺灣民報》系列中教育議題的質量分析,可以發現普及教育、教材內容、教師問題等三大議題。普及教育方面強調初等教育機關的普及性以及中等以上教育入學的公平性;教材內容主張人格教育、漢文教育以及符合實際社會之教材;教師問題則著重在教師之品格與教學。就其宣導教育的態度來看,當時的知識份子已有教育是權利也是義務的想法。並且不單單是為自己的發展,更是全臺灣、全民族共榮之法。
摘要(英) This article selects “TAIWAN MINPAO”, the Taiwan only publication institution during the Japanese Rule, as the study. It shows the condition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under Japanese rule from Taiwanese’ point of view and analyzes the reports of this newspaper related to any education issues and opinions. It presents how the Taiwanese faced and understood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times and how social commentators played their roles.
關鍵字(中) ★ 社會運動
★ 同化
★ 日治教育
★ 臺灣民報
關鍵字(英) ★ Education during the Japanese Rule
★ TAIWAN MINPAO
★ Assimilation
★ Social Movements
論文目次 緒 論 …………………………………………………1
第一章 日治時期的教育制度………………………11
第一節 打造教育體制…………………………11
第二節 建置學校設施…………………………22
第三節 執行教育現場…………………………37
第二章 日治時期臺灣教育主張的發起……………51
第一節 社會運動與《臺灣民報》的發行……51
第二節 臺灣近代教育意識的形成……………63
第三節 教育主張在《臺灣民報》的呈現……72
第三章 《臺灣民報》三大教育主張之分析 ………91
第一節 普及教育的言論………………………91
第二節 教育內容的訴求…………………… 111
第三節 教師問題的觀察…………………… 123
第四章 教育主張與臺灣社會運動 ………………139
第一節 文化啟蒙中教育的角色 ……………139
第二節 社會運動中的教育論述 ……………153
結 論 ………………………………………………175
參考書目 ……………………………………………181
附 錄 ………………………………………………191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史料、檔案
《臺灣日日新報》(影印本),臺北:五南出版社,1994年。
《臺灣青年》,臺北:東方文化書局複刊,1920年7月-1922年2月。
《臺灣》,臺北:東方文化書局複刊,1922年4月-1924年6月。
《臺灣民報》,臺北:東方文化書局複刊,1923年4月-1930年3月。
《臺灣新民報》,臺北:東方文化書局複刊,1930年4月-1932年4月。
《臺灣總督府檔案中譯本》,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1992年。
吉野秀公,《臺灣教育史》,臺北:南天書局,1997年。
林品桐譯著,《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教育史料彙編與研究》(上、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
吳密察、吳瑞雲,《臺灣民報社論》,臺北:稻鄉出版社,1992年。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臺北:古亭書屋,1946年。
臺灣教育會編,《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南天書局,1995年。
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臺北師範學校創立三十週年紀念誌》,臺北:臺北師範學校校友會,1927年。
臺灣總督官房統計課、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日據時期臺灣統計書》,臺北:南天書局,2004年。
劉銘傳,《劉壯肅公奏議》,臺北:大通書局,1987年。
警察沿革誌出版委員會總策劃、王乃信等翻譯,《臺灣社會運動史(1913-1936)》一-五冊,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6年。
二、傳記回憶錄
王世慶訪問,〈陳逢源先生訪問紀錄〉,《近現代臺灣口述歷史》,臺北: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1991年,頁115-179。
王育德著、吳瑞雲譯,《王育德自傳》,臺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
王詩琅訪問,〈林呈祿先生訪問紀錄〉,《近現代臺灣口述歷史》,臺北: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1991年,頁21-69。
王世慶訪問,〈黃旺成先生訪問紀錄〉,《近現代臺灣口述歷史》,臺北: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1991年,頁71-114。
杜淑純口述,曾秋美、尤美琪訪問整理,《杜聰明與我:杜淑純女士訪談錄》,新店:國史館,2005年。
杜聰明,《回憶錄》,臺北:龍文出版社,1989年。
吳三連口述、吳豊山撰記,《吳三連回憶錄》,臺北:自立晚報,1991年。
吳濁流著、鍾肇政譯,《臺灣連翹》,臺北:前衛出版社,1989年。
吳濁流,《無花果》,臺北:草根出版社,1995年。
林惠玉編,《宜蘭耆老談日治下的軍事與教育》,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6 年。
林歲德、楊鴻儒譯,《我的抗日天命》,臺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
林衡道訪問,〈蔣渭川先生訪問紀錄〉,《近現代臺灣口述歷史》,臺北: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1991,頁193-206。
林獻堂、許雪姬等註解,《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硏院臺史所籌備處,2003年。
施景琛,〈鯤瀛日記〉,《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九輯177號,臺北:大通書局,1987年,頁41-68。
馬偕、陳宏文譯,《馬偕博士日記》,臺南:人光出版,1996年。
張文隆採訪,《臺灣人教師的【時代經驗】》,板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6年。
黃朝琴,《我的回憶》,臺北:龍文出版社,1989年。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臺北:三民書局,1977年。
蔡慧玉編著、吳玲青整理,《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
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桃園:華夏書坊,2009年。
三、專書
(一)中文專書
王天濱,《臺灣新聞傳播史》,臺北:亞太圖書,2002年。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編譯,《日據下之臺政:臺灣治績志》,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
天野郁夫、楊思偉譯,《日本教育體制》,臺北:五南圖書,2008年。
矢內原忠雄、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帕米爾書店,1987年。
朱傳譽,《報人‧報史‧報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5年。
何義麟,《跨越國境線-近代臺灣去殖民化之歷程》,板橋:稻鄉出版社,2006年。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8),1983年。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書局,2008年。
吳學明,《從依賴到自立-終戰前臺灣南部基督長老教會研究》,臺南:人光出版社,2003年。
吳學明,《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究》,臺北:宇宙光全人關懷,2006年。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臺北:遠景出版社,1993年。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社,1998年。
李永熾,《日本近代史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1992年。
李世偉,《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李茂政,《當代新聞學》,臺北:正中書局,1987年。
李園會,《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制度》,臺北:南天書局,1997年。
李園會,《日據時期臺灣初等教育制度》,臺北:國立編譯館,2005年。
李園會,《日據時期臺灣教育史》,臺北:國立編譯館,2005年。
杜武志,《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板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
汪知亭,《臺灣教育史料新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北:自立晚報社,1989年。
林 本,《日本教育之理論與實際》臺北:開明書店,1967年。
林洋港監修,《重修臺灣省通誌》,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年。
林茂生著、林詠梅譯,《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 分析與探討》,臺北:新自然主義出版,2000年。
林瑞明編,《賴和全集》,臺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
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編、沈雲龍主編,《林獻堂先生紀念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76年。
近代日本思想史研究會,《近代日本思想史》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年。
信夫清三郎著、周啟乾等譯,《日本近代政治史》第二卷:明治維新,臺北:桂
冠圖書,1990年。
島嶼柿子文化館編著,《臺灣小學世紀風華:第一本臺灣孩子的百年校園紀事》,臺北:柿子文化出版,2004。
徐南號,《臺灣教育史》,臺北:師大書苑,1993年。
張子文、郭啓傳、林偉洲撰文,《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3年。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編,《臺灣近代名人誌》一-五冊,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7年。
張深切著、陳芳明等主編,《張深切全集》,臺北:文經出版社,1998 年。
張漢裕主編,《蔡培火全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出版,2000年。
許佩賢譯,《攻臺見聞》,臺北:遠流出版社,1995 年。
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出版社,2005年。
許雪姬、薛化元、張淑雅等撰文,《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4年。
連溫卿,《臺灣政治運動史》,板橋:稻鄕出版社,1988年。
連 橫,《臺灣通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
陳芳明編,《楊逵的文學生涯-先驅先覺的臺灣良心》,臺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
陳芳明,《殖民地臺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臺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
陳俐甫,《日治時期臺灣政治運動之研究》,板橋:稻鄕出版社,1996年。
陳昭瑛,《臺灣詩選注》,臺北:正中書局,1996年。
陳昭瑛,《臺灣與傳統文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
陳培豐,《「同化」の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
陳 瑚,《枕山詩抄》,板橋:龍文出版社,1992年。
陳翠蓮,《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1920-1950)》,臺北:遠流出版社,2008年。
傅錫祺,《鶴亭詩集(上)》,板橋:龍文出版社,1992年。
黃秀政,《「臺灣民報」與近代臺灣民族運動(1920-1932)》,彰化:現代潮出版社,1987年。
黃煌雄,《蔣渭水傳─臺灣的先知先覺者》,臺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
楊孟哲,《日治時期臺灣美術教育》,臺北:前衛出版社,1999年。
楊碧川,《日據時期臺灣人反抗史》,臺北:稻鄉出版社,1988年。
楊 翠,《日據時代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臺北:時報文化,1993年。
葉榮鐘,《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自立晚報叢書,1970年。
葉榮鐘,《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下),臺中:晨星出版,2000年。
葉榮鐘,《臺灣人物群像》,臺中:晨星出版社,2000年。
廖振富,《櫟社研究新論》,臺北:國立編譯館,2006年。
蔣渭水、白成枝編,《蔣渭水遺集》,臺北:蔣先烈遺集刊行委員會,1950年。
蔡文輝,《日據時代臺灣社會與農民運動》,臺北:簡吉陳何基金會,1997年。
鄭連明主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歷史委員會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臺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2000年。
賴淳彥,《蔡培火的詩曲及彼個時代》,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9年。
藍博洲,《日據時期臺灣學生運動》,臺北,時報文化,1993年。
鶴見俊輔著、李永熾譯,《日本精神史(1931-1945)》,臺北:學生書局,1984 年。
鶴見俊輔著、邱振瑞譯,《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臺北:行人出版,2007年。
E. Patricia Tsurumi 著、林正芳譯,《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年。
Edward W. Said 著、單德興譯,《知識份子論》,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Pierre Bourdieu, Jean-Claude Passeron、邢克超譯,《再生產-一種教育系統理論的要點》,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
(二)英文專書
Edward W. Said,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4.
(三)日文專書
矢內原忠雄,《植民及植民地政策》,東京:有斐閣書店,1926年。
佐藤源治,《臺灣教育の進展》,臺北:成文出版社,1999年。
四、論文
(一) 期刊論文
王順隆,〈日治時期臺灣人「漢文教育」的時代意義〉,《臺灣風物》49卷4期,1999年12月,頁107-127。
朱傳譽,〈臺灣革命報人林呈祿和他所辦的革命報刊〉,《報學》第3卷第5期,1965年,頁129-138。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推廣日語運動初探(上)〉,《臺灣風物》第37卷第1期,1987年,頁1-31。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推廣日語運動初探(下)〉,《臺灣風物》第37卷第4期,1987年,頁53-86。
吳文星,〈日據時代臺灣書房之再檢討〉,《思與言》第26卷1期,1988年5月,頁101-108。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教育史料及其研究之評介〉,《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6
期,1993年3月,頁48-57。
吳文星,〈近十年來關於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研究之動向(1991-2000)〉,《臺灣師大歷史學報》29期,2001年6月,頁 221-238。
吳叡人,〈福爾摩沙意識型態-試論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民族運動「民族文化」論述的形成(1919-1937)〉,《新史學》17卷2期,2006年6月,頁143-146。
周婉窈,〈實學教育、鄉土愛與國家認同─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第三期「國語」教科書的分析〉,《臺灣史研究》第4卷第2期,1999年6月,頁7-55。
周婉窈,〈失落的道德世界-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公學校修身教育之研究〉,《臺灣史研究》8 卷2期,2001年12月,頁1-63。
翁聖峰,〈日據時期(1920-1932)臺灣的儒學與儒教—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臺灣文獻》第51卷第4期,2000年12月,頁285-308。
張圍東,〈日據時代臺灣報紙小史〉,《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5卷第3期,1999年3月,頁49-58。
許佩賢,〈日治初期近代學校的創設與地方社會─以公學校經費問題為中心─〉,《新竹師院學報》第18期,2004年6月,頁295-322。
陳培豐,〈殖民地臺灣國語教育的誕生-伊澤修二關於教化、文明與國體的思考〉,《新史學》12卷1期,2001年3月,頁148-149。
陳培豐,〈重新解析殖民地臺灣的國語「同化」教育政策-以日本的近代思想史為座標〉,《臺灣史研究》第7卷2期,2001年6月,頁 1-49。
黃秀政,〈林獻堂先生與「臺灣民報」〉,《臺灣文獻》50卷4期,1999年12月,頁92-93。
楊肇嘉,〈臺灣新民報小史〉,《臺灣新民報》第三十冊附錄,東方文化書局複刊,1973年,頁1-34。
劉麟玉,〈伊澤修二、中島長吉與殖民地臺灣的唱歌教育〉,《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第44期,2006年,頁14-21。
(二) 編著論文、研討會論文
山川均、蕉農譯,〈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下的臺灣〉,王曉波編,《臺灣殖民地傷痕》,臺北:帕米爾書店,1985年,頁27-81。
王雅各,〈婦女解放運動和二十世紀的性別現象〉,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臺北:心理出版社,1999 年,頁1-26。
正宏譯,〈日本人眼中的臺灣抗日運動〉,王曉波編,《臺灣的殖民地傷痕》,臺北:帕米爾書店,1985年,頁11-26。
何義麟,〈日治時期臺灣廣播事業發展之過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師大歷史系,2000年9月,頁293-311。
何憶如,〈日治時期的初等教育─以新屋公學校為例〉,彭煥勝等,《臺灣教育史》,高雄:麗文文化,2009年,頁299-332。
吳文星,〈期待日治時期臺灣殖民教育史研究之深化-代序〉,吳文星等編,《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錄.索引》,臺北:南天書局,2003年。
周婉窈,〈鄉土臺灣在日治時代公學校教科書的地位(初探一)〉,《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7年6月,頁125-152。
周婉窈、許佩賢,〈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總解說〉,吳文星等編,《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錄.索引》,臺北:南天書局,2003年,頁3-44。
林淇瀁,〈日治時期臺灣文化論述之意識型態分析-以《臺灣新民報》系統的「同化主義」表意為例〉,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編,《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臺北:吳三連基金會,1996年,頁41-62。
若林正丈、許佩賢譯,〈試論如何建立日治時期臺灣政治史的研究-戰後日本研究成果的一個反思〉,收錄於黃富三、古偉瀛、蔡采秀主編,《臺灣史研究一百年:回顧與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頁273-284。
許佩賢,〈臺灣近代學校的誕生─日治初期國語傳習所的成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師大歷史系,2000年9月,頁195-224。
陳紹馨,〈新學藝在臺灣的傳播與發展〉,《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1979年,頁487。
黃美娥,〈日治時代臺灣詩社林立的社會考察〉,黃美娥,《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臺北:國立編譯館,2007年,頁183-227。
蔡錦堂,〈《臺灣教科用書國民讀本》與《公學校用國民讀本》〉,吳文星等編,《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錄.索引》,臺北:南天書局,2003年,頁45-58。
鄭政誠,〈人格與專業教育的養成-論日治時期臺南師範學校的師資培育(1919-1945)〉,「日治時期初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臺北: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2005年4月。
駒込武、許佩賢譯,〈臺灣的「殖民地近代性」〉,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文化有限公司,2004年5月,頁161-170。
(三) 學位論文
王鳳雄,〈日據時期臺灣社會解放運動及論述:以《臺灣民報》作為分析場域(1920-1932)〉,東海大學社會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吳春成,〈日據下臺灣知識份子反殖民之意識研究-臺灣民報 (1920-1927) 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李美玲,〈日治時期知識份子文化認同的轉變:繪畫與文學的認同關係〉,東海大學美術學硏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林竹君,〈記憶的編纂─臺灣公學校國語讀本插畫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林淑惠 ,〈臺灣文化協會分裂前的臺灣新文學運動(1920-1927)-以《臺灣民報》為中心〉,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硏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邱雅萍,〈從日刊報紙「漢文欄廢止」探究「臺灣式白話文」的面貌〉,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硏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洪世昌,〈「臺灣民報」與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化運動(1920-193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年。
許佩賢,〈塑造殖民地少國民-日據時期臺灣公學校教科書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許佩賢,〈臺灣近代學校的誕生-日本時代初等教育體系的成立(1895-1911)〉,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許毓凌,〈日治時期小學校臺灣兒童的跨文化經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陳明柔,〈日據時代臺灣知識分子的思想風格及其文學表現之硏究(1921-1937)〉,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陳秋櫻,〈民族主義的性別意涵:以日據時代的臺灣島內民族主義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硏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陳虹文,〈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教育政策之研究:以公學校國語教科書內容分析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年。
陳遠超,〈日本近代初級普通教育在臺灣的移植〉,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曾郁明,〈巨變與衝擊-論社會主義對臺灣左翼運動的影響(以1920-1937年論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游鑑明,〈日據時代臺灣的女子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6年。
蔡真宜,〈臺灣母語教育政策之研究—以閩南語教育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蔡蕙光,〈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的歷史教育-歷史教科書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鄭淑梅,〈日據時期臺灣公學校之研究〉,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謝仕淵,〈殖民主義與體育-日治前期(1895-1922)臺灣公學校體操科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謝佩錦,〈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教師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硏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謝明如,〈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之研究(1896-191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硏究所碩士論文,2006。
指導教授 吳學明(Hsueh-Ming Wu) 審核日期 2010-6-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