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5130501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0 、訪客IP:3.137.172.68
姓名 羅聖琳(Sheng-lin Lu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文革後期鄧小平角色之研究
(Research on Deng Xiaoping’s Role during the Late Cultural Revolution)
相關論文
★ 陸軍第一士官學校教育之研究—以常備士官班為例(1965-1985年)★ 李國鼎與台灣產業經濟
★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研究★ 中共經濟特區之研究(1980-1992)
★ 中共十一大及其後續發展之研究★ 毛澤東人口政策之研究
★ 毛澤東時期陳雲角色之研究★ 華國鋒之研究
★ 抗戰前期廖承志與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之研究(1938-1941)★ 張聞天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之研究(1925-1945)
★ 中共建國初期治理西藏之研究(1949-1959)★ 王稼祥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1931-1945)
★ 中共治理新疆與生產建設兵團前期發展之研究(1949-1966)★ 「文革」時期樣板戲之研究
★ 「農業學大寨」運動之研究(1964-1980)★ 中共建國初期的「東北王」-高崗的崛起與沒落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文化大革命是毛澤東晚年政權的極左運動,亦是其自我評價生平所為最重要的大事之一。被打成走資派的鄧小平,因此倒台並遭下放。周恩來雖始終身居總理要職,亦數度被文革之火波及。文革後期民生凋蔽、亂象頻起,周恩來試圖在毛澤東接受範圍內著手糾左,不免與文革派勢力互相扞格,降低改革成效。
林彪事件後,接班人選、文革信譽、國際情勢等問題,加上周恩來重病,皆成為鄧小平復出政壇的外在因素。鄧係以「永不翻案」重獲毛澤東的信賴,再憑其政治長才進軍國務院,掌理黨政要務;復受命為解放軍總參謀長,手握兵權。故鄧小平自1973年開始,至1975年全面整頓期間,得以一步步地帶領中國走出文革困局。
唯鄧小平整頓步伐邁得太快太急,終究動搖到毛澤東賴以為命的文革根基。周恩來的驟然離世,適引發中國人民積纍已久的壓抑情緒,而爆發一場天安門群眾抗爭事件,仍未能使毛澤東幡然醒悟,坦承文革的錯誤,卻是再度罷黜鄧小平,唯留鄧一線生機,以觀後效。
摘要(英)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as the extreme leftist movement during the regime of Mao Zedong’s later years and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s on his self-evaluation.
Deng Xiaoping named capitalist roader therefore downfall and be decentralized. Although Zhou Enlai always on the vital position of the premier was still affected by the fire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During the late Cultural Revolution period that was full of weak economic and social chaos , Zhou Enlai attempted to start correcting left at the tolerance range of Mao Zedong, which would inevitably conflicted with the group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redu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evolution.
After Lin Biao incident, these external factors which included the succession, credibility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Zhou Enlai’s serious illness drove Deng Xiaoping back into politics. Deng regained the trust of Mao Zedong with " Never reverse the verdict ", entering the State Council as his extraordinary talent, and finally charged the leading party and government primary task; He had also been appointe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chief of staff, holding the military power. Consequently, Deng Xiaoping could lead the China step by step to relief from plight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from 1973 to 1975 which was the full consolidation period.
But Deng Xiaoping’s rectification was too fast to influe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hich was vital to Mao Zedong. And Zhou Enlai’s death induced coincidently the long suppressed emotions of the Chinese people to cause a mass protest movement, which couldn’t still raise Mao Zedong’s senses to admit his mistake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but to reject Deng Xiaoping again and give him a chance to verify his future performance.
關鍵字(中) ★ 周恩來
★ 毛澤東
★ 文化大革命
★ 鄧小平
★ 全面整頓
★ 天安門事件
關鍵字(英) ★ Mao Zedong
★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 De
★ Zhou Enlai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辭…………………………………………………………………………………..iii
目錄……………………………………………………….………………………iv
第一章緒 論………………………………………………………………1
第二章鄧小平「第二次復出」的歷史背景…………………………….19
第一節 毛澤東與鄧小平的歷史淵源…………………………………19
第二節 「林彪事件」後的權力鬥爭………………………………………46
第三章鄧小平復出後的中共局勢………………………………………………75
第一節 十大的召開及其影響………………………………………………75
第二節 鄧小平與周恩來的互動關係………………………………………88
第四章鄧小平「第三次失勢」………………………………………………121
第一節 鄧小平的全面整頓………………………………….………...….…121
第二節 鄧小平整頓的中斷………………………………………………….134
第五章結論………………………………………………………………………150
徵引書目……………………………………………………………………………155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書目
(一)史料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5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2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1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1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0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5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5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12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周恩來選集》,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書信選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1月)。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宋永毅主編,《中國文化大革命文庫》光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2002年)。
《中國共產黨編年史》編委會,《中國共產黨編年史(1927-1936)》,第2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
《中國共產黨編年史》編委會,《中國共產黨編年史(1966-1977)》,第7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
(二)專書
芭芭拉.巴努茵(Barbara Barnouin)、余長更著,馬繼森譯,《周恩來的政治生涯》(Zhou Enlai: A Political Life)(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年)。
(英)克萊爾‧霍林沃思(Clare Hollingworth)著、高湘澤、尹趙、劉辰誕譯,《毛澤東和他的對手們》(Chairman Mao and His Opponents)(台北:風雲時代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5月)。
人民出版社編,《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論戰》(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
丁凱文主編,《重審林彪罪案》,下冊(香港:明鏡出版社,2005年11月)。
卜行覺、葉暉南,《鄧小平在歷史轉折關頭》(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年)。
卜偉華,《「砸爛舊世界」──文化大革命的動亂與浩劫(1966―1968)》(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
小川平四郎,《鄧小平》(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8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年譜組編,《毛澤東軍事年譜(1927-1958)》,(桂林:廣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來》(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9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回憶鄧小平》,上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2月)。
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
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1月)。
王年一,《大動亂的年代》(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王力,《王力反思錄》,上冊(香港:北星出版社,2001)。
王力,《王力反思錄》,下冊(香港:北星出版社,2001)。
矢吹晉,《外國人眼中的鄧小平》(台北:國際村文庫書店有限公司,1994年)。
史雲、李丹慧,《難以繼續的「繼續革命」──從批林到批鄧(1972―1976)》(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
朱仲麗,《毛澤東王稼祥在我的生活中》(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
朱元石等訪談整理,《吳德口述:十年風雨記事――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經歷》(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4年)。
安建設編著,《周恩來的最後歲月(1966-1976)》(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10月)。
呂星斗等編,《周恩來和他的事業-研究選萃》(中共黨史出版社,1990年3月)。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
李維漢,《回憶與研究》,上冊(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年)。
李志綏,《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企業有限公司,1995年2月)。
李穎編,《從一大到十六大》(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8月)。
李海文主編,《中共重大歷史事件親歷記(1949-1980)》,第2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李曙新,《中國共產黨理論探索成果研究》(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年5月)。
汪東興,《汪東興回憶──毛澤東與林彪反革命集團的鬥爭》(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年11月)。
余伯流,《偉人之間:毛澤東與鄧小平》(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沈志華,《思考與選擇――從知識分子會議到反右派運動》(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出版,2008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84年)。
金沖及主編,《周恩來傳》,第4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
范碩,《葉劍英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
范碩,《葉劍英在非常時期,1966-1976》,下冊(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年)。
逄先知、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949――1976)》,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
師哲,《在歷史的巨人身邊-師哲回憶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
徐景賢,《十年一夢――前上海市委書記徐景賢文革回憶錄》(香港: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月)。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香港:明鏡出版社,2006年11月)。
馬齊彬、陳文斌、林蘊暉、叢進、王年一、張天榮、卜偉華,《中國共產黨執政四十年(一九四九──一九八九)》(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
馬繼森,《外交部文革紀實》(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年)。
郭華倫、桑原壽二等著,《「十大」後之中共》(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1974年8月)。
黃麗鏞編著,《毛澤東讀古書實錄》(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陳登才主編,《毛澤東的領導藝術》(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9年6月)。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下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陳伯達著、陳曉農編著,《陳伯達遺稿:獄中自述及其他》(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
陳曉農編纂,《陳伯達最後口述回憶》(香港:陽光環球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6月)。
陳丕顯,《陳丕顯回憶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張玉鳳等著,《毛澤東軼事》(台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張化主編,《回首「文革」》(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年1月)。
張繼祿、周銳京主編,《鄧小平與巴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
張素華,《七千人大會始末》(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年6月)。
張戎(Jung Chang)、喬‧哈利戴(Jon Halliday),張戎譯,《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Mao the unknown story)(香港:開放出版社,2006年)。
馮治軍,《林彪與毛澤東》(香港:皇福國際有限公司,1996年)。
楊尚昆,《追憶領袖戰友同志》(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楊炳章,《小平大傳1904-1997》(香港: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8月)。
齊茂吉,《毛澤東和彭德懷、林彪的合作與衝突》(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7年)。
鄭德榮、邵鵬文、朱陽、顧民主編,《新中國紀事》(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7月)。
劉濟昆編,《毛澤東詩詞全集》(台北:海風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4月)。
劉曉,《意識型態與文化大革命》(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劉武生,《周恩來的晚年歲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曉亮、文軍主編,《十大元帥之謎》,上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曉風、明軍主編,《毛澤東「九‧九之謎」》(台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韓文甫,《鄧小平傳(治國篇)》(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3年)。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Roderrick MacFarquhar)、沈邁克(Michael Schoenhals)著,關心譯,《毛澤東最後的革命》(Mao's Last Revolution)(台北:左岸文化,2009年6月)。
嚴家其、高皋合著,《文化大革命十年史》,下冊(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2月)。
權延赤,《走下聖壇的周恩來》(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
(三)學位論文
王振國,〈鄧小平研究(一九七六至一九八二)〉,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王涵江,〈周恩來外交思想之研究〉,台北: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唐國英,〈周恩來與中共政權之建立〉,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年。
陳建隆,〈周恩來政治人格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陳有昇,〈鄧小平時期中共黨政改革之研究(1978~1992)〉,台北: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許瓊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研究〉,中壢: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曾素瑩,〈中共十五大「鄧小平理論」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鍾延麟,〈重重帷幕後的總書記:鄧小平與「文革」前的中共政治,1956-1966〉,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四)期刊論文
丁東,〈質疑成說,可圈可點――讀史雲、李丹慧新著「難以繼續的『繼續革命』」〉,《記憶》,期6(2008年),頁2-6。
王寧,〈毛澤東與鄧小平〉,《黨的建設》,期3(1995年),頁42-45。
王桂強,〈「文化大革命」後期鄧小平的復出〉,《福建黨史月刊》,期2(2003年),頁7-9。
尹書博,〈周恩來與1975年的全面整頓〉,《黨史博采》,期2(2008年),頁4-6。
申淵,〈鄧小平彭真的反右角色〉,《開放雜誌》網路版,期4(2007年)。
余汝信,〈新瓶裡的舊酒――新書「難以繼續的『繼續革命』」的舊思維〉,《記憶》,期6(2008年),頁6-20。
何立波,〈「文革」期間的鄧小平與周恩來〉,《老年人》,期11(2004年),頁38-40。
何立波,〈周恩來與鄧小平的最後政治交代〉,《文史精華》,期5(2005年),頁4-10。
李海文,〈中共中央書記處的由來及職權〉,《晚霞》,期2(2007年),頁29-30。
李東朗,〈毛澤東「最後決定權」的來龍去脈〉,《領導文萃》,期12(2009年),頁98-101。
汪浩,〈關於周恩來精神研究的幾個問題〉,《淮陰師範學院學報》,期1(2009年),頁1-8。
金沖及,〈毛澤東晚年對鄧小平是用還是批充滿矛盾〉,《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范曉春,〈也談「高饒事件發生的某些因素」〉,《二十一世紀》網路版,期5(2008年)。
柳守忠,〈艱難備嘗鄧小平第二、三次復出始末〉,《世紀橋》,期7(2008年),頁20-23。
袁任遠,〈從百色到湘贛〉,中共黨史資料編輯部編,《親歷重大歷史事件實錄》,第1卷(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
秦九鳳、高雲,〈晚年周恩來與鄧小平二三事〉,《黨史博采》,期9(2004年),頁44-45。
秦昊揚,〈實事求是與知遇之恩──第二次復出的鄧小平與毛澤東關係辯〉,《浙江萬里學院學報》,期11(2007年),頁2-4。
夏杏珍,〈毛澤東為什麼對調八大軍區司令員〉,《報刊薈萃》,期8(2009年),頁18-20。
傅學正,〈舉國上下哭總理〉,《百年潮》,期1(2005年),頁20-24。
陳建坡、丁清曄,〈中共「十大」錯失歷史機遇探析〉,《社科縱橫》,期4(2009年),頁132-134。
張化,〈鄧小平政治生涯的第三次低谷〉,《百年潮》,期1(2004年),頁10-17。
張家康,〈住進三0五醫院後的周恩來〉,《黨史博采(紀實)》,期1(2010年),頁18-22。
曾昭鐸,〈周恩來與鄧小平戰友情深〉,《福建黨史月刊》,期4(2008年),頁4-5。
楊親華,〈鄧小平與毛澤東的交往史〉,《四川黨史》,期4(1994年),頁12-17。
楊尚昆,〈回憶高饒事件〉,《黨的文獻》,期1(2001年),頁14-22。
楊俊,〈「文革」初期的毛澤東與鄧小平〉,《黨史博采》,期8(2004年),頁4-9。
齊茂吉,〈毛澤東欽定林彪為接班人之探討〉,《兩岸發展史研究》,期2(2002年),頁199-227,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鄭克卿、常志,〈毛澤東七評鄧小平〉,《黨史博采》,期3(2005年),頁20-22。
穆華瑩,〈毛澤東思想提出始末〉,《軍隊黨的生活》,期4(2008年),頁89。
薛慶超,〈天安門事件與鄧小平再次落難〉,《黨史天地》,期11(2004年),頁4-8。
鍾延麟,〈鄧小平在1957年中共整風、「反右派」中之角色〉,《中國大陸研究》,期4(2007年),頁87-116。
韓同友,〈論周恩來和鄧小平新中國建設思想的契合點〉,《淮陰師範學院學報》,期4(2000年),頁10-12。
鐵驥,〈周恩來與“長沙決策”〉,《決策與信息》,期4(2008年),頁26-30。
《當代世界》編輯部,〈毛澤東的晚年打算與鄧小平的三大任務〉,《當代世界》,期4(1997年),頁40-42。
二、報紙
《人民日報》,1957年10月19日。
《人民日報》,1969年04月28日。
《人民日報》,1971年10月14日。
《人民日報》,1972年01月01日。
《人民日報》,1972年04月24日。
《人民日報》,1973年01月01日。
《人民日報》,1973年08月10日。
《人民日報》,1974年01月01日。
《人民日報》,1974年04月11日。
《人民日報》,1975年02月09日。
《人民日報》,1976年01月01日。
《人民日報》,1978年12月09日。
《光明日報》,1972年10月06日。
三、網站資料
《二十世紀中國史綱》,http://books.sina.com/salonbook/salon/2009-09-25/002620726.html
《二十一世紀》網路版,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706064.htm
《中國網》中國共產黨成立80週年,http://big5.china.com.cn/ch-80years/lici/8/8-3/3.htm
《明報》電子版,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0820/4/7svp.html
《開放雜誌》網路版,http://www.open.com.hk/0704p67.html
《環球人物》,人民網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42967/9769056.html
指導教授 齊茂吉 審核日期 2010-7-1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