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730601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2 、訪客IP:18.189.193.134
姓名 溫麗榮(Li-jung W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客家意象融入舞蹈教學之行動研究:以苗栗縣建功國小三年級舞蹈班為例
(The active research for dance instruction combine with Hakka ImpressionismAs third grade dance class of Miaoli Jian-Gong elementary school)
相關論文
★ 客家特色產業發展之回應性評估★ 休閒生態園區體驗行銷之研究—以新竹老頭擺客家美食休閒生態園區為例
★ 屏東六堆地區邱氏家族變遷之研究:政治菁英觀點★ 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
★ 客家社團成員參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解構式計畫行為理論觀點★ 紫金礦業與上杭縣之發展
★ 新北市客家文創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 泰國客家女性與客家文化推動之研究: 以泰國客家之音啟芳論壇為例
★ 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產業推動之研究-以桃園蓮花季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網站品質評估之研究
★ 文化創意產業感性行銷之研究-以苗栗三義木雕為例★ 桃園縣高齡者學習需求與參與意願之研究
★ 南桃園國小客家新移民子女教育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與文化再製理論★ 兩蔣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兼論其對客家文化園區的啟示
★ 桃園縣國民小學實施客語教學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學校支持系統觀點★ 寶島客家電台志工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近年來客家議題在學術研究的領域中逐漸被重視,尊重族群文化與多元文化已是當前世界的潮流。有感年輕一代對於客家意識相當陌生及缺乏認同感,激起研究者欲探究將客家意象融入舞蹈課程對於三年級的學生有何影響。本研究的目的為瞭解苗栗縣建功國小舞蹈班將客家意象融入舞蹈教學的現況;分析三年級舞蹈班學生對客家意象融入舞蹈教學的認同度;探討本研究舞蹈課程設計所具備之功能與勾勒出的客家舞蹈型式;藉由行動研究檢視研究者對於客家意象融入舞蹈教學的過程,學習適當的指導策略與方法,並提昇教師自我的專業與成長。本研究採行動研究與質化研究為主,將所蒐集到的相關資料做分析:包括參與觀察、學習單、深度訪談法、教師省思札記、協同研究教師記錄、教師評鑑表。研究發現(1)客家意象融入舞蹈班教學有待提昇;(2)舞蹈班學生對於客家意象融入舞蹈課程皆相當認同;(3)舞蹈課程具備的認知、情意、技能皆獲提昇與強化,舞蹈教師形塑的客家舞蹈以「融合」風貌結合音樂、服裝、道具呈現「客家精神」;(4)改善教學策略提昇教師專業能力。
摘要(英) Hakka related topics in the field of academic research have gradually been taken seriously in recent years. Multiculturalism and respecting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have been the current trend in the world.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n Taiwan in not familiar with the Hakka culture and consciousness, the author has decided to investigate what the cultural effects on third-year elementary-school students when the Hakka elements are added into the dance program. There are four objectives in this research:
(i) Review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Hakka elements in the dance program of Jian-Gong elementary school.
(ii) Analyzing the level of recognition and acceptance of students towards the Hakka dance program.
(iii) Investigating the functions and styles of the designed dance curriculum for this research.
(iv) Examining the methods, instructions, strategies and guidance the authors proposed during the course of incorporating Hakka elements in the dance curriculum through the action research so as to raise the professionalism and to attain personal growth of the teachers.
The research method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were mainly action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data and material needed for this research were collected via author’s observation and personal participation, students’ transcripts, in-depth interviews, teachers’ and co-teachers’ daily work log, and course evaluation forms. Finally, th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were drawn based on analyzing these data.
Our study found that (i) the school leadership style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sense that the leader should maintain a normalized teaching environment without introducing too much extracurricular performance. (ii) curriculum design should be systematic and diverse in content to meet students’ capabilities and to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s. (iii) use of multimedia, internet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for letting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way Hakka ancestor live their lives.
(iv)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group can help to raise teachers’ professionalism.
關鍵字(中) ★ 舞蹈教學
★ 客家意象
★ 行動研究
關鍵字(英) ★ Hakka impressionism
★ Active research
★ Dance teaching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 辭III
目 次V
圖 次VII
表 次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與待答問題2
第二節 名詞釋義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行動研究相關文獻檢閱11
第二節 客家意象22
第三節 藝術教育與舞蹈教學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45
第二節 研究流程47
第三節 研究場域及對象51
第四節 研究方法57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59
第四章 舞蹈教學行動研究探析65
第一節 課程教材65
第二節 教學指標69
第三節 教學活動設計74
第四節 教學效能的評量84
第五節 教學目標實踐的省思92
第六節 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的省思94
第五章 客家意象融入舞蹈教學分析101
第一節 客家風情主題課程的實施101
第二節 「一」鳴驚人主題課程118
第三節 一「桐」去郊遊主題課程138
第四節 奧林P「客」主題課程14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55
第一節 結論155
第二節 建議161
參考書目165
壹、中文部份165
貳、西文部分172
附 錄173
附錄一173
附錄二174
附錄三175
附錄四184
附錄五187
附錄六188
附錄七198
圖 次
圖2-1行動研究循環圖21
圖3-1研究架構46
圖3-2研究流程圖49
圖4-1創造性舞蹈統整圖71
圖4-2以舞蹈為輔之統整圖72
表 次
表2-1行動研究的歷程步驟表13
表2-2舞蹈類行動研究相關文獻16
表2-3教育類行動研究相關文獻18
表3-1資料編碼分類59
表4-1創造性舞蹈課程與表演式舞蹈課程的差異表67
表4-2學生的八種學習方法表73
表4-3課程單元表75
表4-4課程教案:生長發展(地板柔軟度訓練)79
表4-5課程教案:客家風情(「客」從哪裡來)80
表4-6課程教案:一鳴驚人(採茶趣)81
表4-7課程教案:一「桐」去郊遊(「桐」玩世界)82
表4-8課程教案:奧林P「客」(教學成果展演練習一)83
表4-9「客」從哪裡來-學生能瞭解黑水溝所代表意涵統計表85
表4-10「食」在好味道-學生認為客家料理特色統計表85
表4-11「衣」二三事-代表客家特色服飾統計表85
表4-12 愛「屋」及烏-學生認為客家建築特色統計表85
表4-13「謠」曳生姿-學生是否會唸客家童謠「月光華華」統計表86
表4-14「謠」曳生姿-學生對於「月光華華」童謠中的名詞瞭解統計表86
表4-15「謠」曳生姿-學生對於「月光華華」舞蹈動作表現統計表86
表4-16採茶趣-學生是否瞭解適合種植茶葉的地形統計表86
表4-17採茶趣-學生是否瞭解「摘茶細妹」歌詞大意統計表87
表4-18採茶趣-學生是否喜歡「摘茶細妹」歌曲及舞蹈統計表87
表4-19採茶趣-學生是否願意教家人「摘茶細妹」歌曲及動作統計表87
表4-20一「桐」去郊遊-學生認定的桐花創意商品統計表88
表4-21一「桐」去郊遊-學生自編2×8拍的舞蹈動作是否容易統計表88
表4-22一「桐」去郊遊-學生是否願意表現自編的舞蹈給家人欣賞統計表88
表4-23奧林P「客」-經過一學期的課程學習是否對客家有進一步的認識統計表89
表4-24奧林P「客」-經過一學期的課程學習對客家文化是否喜愛統計表89
表4-25學生喜歡的課程單元活動統計表89
表4-26奧林P「客」-各組學生對於成果展的歌詞是否瞭解統計表90
表4-27奧林P「客」-各組學生是否能正確唱出成果展的歌詞內容統計表90
表4-28奧林P「客」-學生是否滿意自己在成果展的表現統計表 90
表4-29奧林P「客」-最具代表客家文化文物與精神的象徵【學生篇】統計表91
表4-30奧林P「客」-透過學習是否能進一步瞭解客家文化【成人篇】統計表91
表5-1教學活動概況103
表5-2教學活動概況105
表5-3代表客家食物統計表107
表5-4客家料理特色統計表108
表5-5教學活動概況109
表5-6教學活動概況112
表5-7學生在舞蹈課程中的自我評價114
表5-8教學活動概況115
表5-9學生是否瞭解夥房意義統計表116
表5-10學生是否瞭解客家建築特色統計表117
表5-11教學活動概況119
表5-12學生對於唱「月光華華」童謠的自我評價120
表5-13學生對於「月光華華」 歌詞的認知120
表5-14教學活動概況122
表5-15最具創意的小組統計表125
表5-16學生在舞蹈創作中容易面臨的問題125
表5-17教學活動概況126
表5-18學生在「月光華華」歌詞中的自我評價128
表5-19學生在「月光華華」舞蹈動作的自我評價128
表5-20學生對課程中的自我評價128
表5-21學生對自我需改進的統計表128
表5-22教學活動概況129
表5-23學生是否瞭解適合種植茶葉地形的統計表131
表5-24學生對「摘茶細妹」歌詞能否瞭解的統計表132
表5-25學生自評是否能正確做出舞蹈動作統計表132
表5-26學生個人是否喜歡「摘茶細妹」歌詞及動作統計表132
表5-27學生是否願意教家人唱「摘茶細妹」歌曲及舞蹈統計表133
表5-28教學活動概況134
表5-29學生在課程中對自我的評價136
表5-30教學活動概況139
表5-31學生認知創意桐花商品統計表140
表5-32學生對於桐花樹功用統計表140
表5-33學生認為代表桐花名稱統計表140
表5-34個人創作舞蹈是否困難統計表141
表5-35教學活動概況143
表5-36學生是否願意表演自創舞蹈給家人欣賞統計表145
表5-37學生自評是否能正確做出老師教的舞蹈動作統計表146
表5-38教學活動概況147
表5-39學生自評是否對客家有進一步認識統計表149
表5-40學生對客家文化是否更加喜愛統計表149
表5-41觀賞者最喜愛的舞碼統計表152
表5-42觀賞者喜愛舞碼的原因統計表152
表5-43學生對於成果展的自我評價152
參考文獻 田耐青(2006)。知道你是誰-善用多元智能與學習風格。臺北市:日月文化。
平珩主編(1997)。舞蹈欣賞。臺北市:三民。
石志如(2002)。葛蘭姆技巧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嘉義國中舞蹈才能班現代舞課程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編著(2007)。驚艷客家。臺北市:客委會。
江映碧(1999)。動作分析與記錄之研究。臺北市:文化大學。
朱仲謀(譯)(2004)。 McNiff,J.和 Whitehead,J.(著)。行動研究原理與實作(Action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臺北市:五南。
朱仲謀(譯)(2006)。Johnson,A. P. (著)。行動研究導論(A short guide to action research)。臺北市:五南。
李宗芹(1994)。創造性舞蹈:透過身體動作探索成長的自我。臺北市:遠流。
李咏吟(2005)。多元教學設計:課程改革的實踐。臺北市:高等教育。
李政賢(譯)(2006)。Marshall, C.和Rossman, G . B.(著)。(1999)。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Design qualitative research)。臺北市:五南。
李哲洋(譯)(1994)。邦正美(著)。舞蹈教育原論。臺北市:大陸。
李雪燕(2001)。國小低年級「客家歌謠」教學實例之行動研究:以一所國小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臺北市。
李育蕙(2009)。國小學童音樂感知能力與舞蹈創作交互關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世暉、古佳惠(2009.8)。現代媒體與客家意象的再現:以電影「1895乙未」為例。2009全球客家城市高峰論壇都市客家的跨國比較會議手冊。
阮惠芬(譯)(1993)。小谷 隆真(著)。創意性肢體活動:創新的身體表現遊戲(Creative movement)。臺北市:皮亞傑。
何文男、李天賞(編著)(2003)。社會學概要。臺北市:三民。
松本一男(2007)。客家人的力量。臺北縣:新潮社。
周祝瑛(2003)。臺灣教育面面觀。臺南市:世一。
林淑蓉(2007)。飲食文化篇。輯於徐正光(主編),客家研究概論(頁152-178)。臺北市:臺灣客家研究學會。
林幼萍(2004)。通識教育舞蹈欣賞課程設計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6,351-363。
林信丞(2008)。從客家雜誌分析臺灣客家形象之變遷。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1)。 McNiff,J., Lomax,P.,& Whitehead,J.(著)。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You and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嘉義市:濤石文化。
姜如珮(2003)。臺灣電視中之客家意象:公視客家新聞雜誌之個案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柯佩宜(2002)。創造性舞蹈統整運用於生活及語文學習之領域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紐文英(2006)。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常任俠、王克芬、孫景琛、吳曼英(著)(1985)。中國舞蹈史初編。臺北市:蘭亭書店。
陳玉秀(1989)。我家的小舞者。臺北市:時報文化。
陳蒼杰(譯)(2001)。高木桂藏(1994)(著)。由亞洲了解客家(Hakka ga wakareba ajia ga mieru)。臺北市:大展。
陳米華(2003)。讀書會融入三年級與文學學習領域教學之探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錦田(2002)。客家語課程與教學之行動研究-從臺北縣國小客家籍學生的認同與理解出發。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慧娟(2005)。學校藝術教學的幾個概念思考。美育,148,80-85。
陳秋莉(2007)。九年一貫表演藝術統整課程設計與實施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三年級舞蹈課程為例。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素貞(2008)。臺灣客家舞蹈的形式與風格-以新竹縣築夢舞集作品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開放,臺中市。
郭瑜婷(2004)。透過創造性舞蹈教學探討習舞兒童創造力之提升-以臺中市三采藝術園區舞蹈班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郭禎祥(譯)(1991)。EISNER,E.W.(著)。藝術視覺的教育(Educating artistic vision)。臺北市:文景書局。
教育部、苗栗縣政府(1997)。國民小學鄉土語言教材客家語教師手冊第一冊(三年級)。
黃永達(2004)。臺灣客家讀本。臺北市:全威創意媒體。
張麗珠、江映碧、顏子三、林春梅、陳旭芬(2000)。藝術欣賞課程教師手冊中學舞蹈篇。臺北市:藝術館。
張曉華、郭香妹、康瑛倫、陳俊憲、陳惠芬、陳鳳桂(2008)。表演藝術120節戲劇活動課: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表演藝術教學現場執教手冊。臺北市:書林。
張德銳、簡賢昌、李建民、丁一顧、李俊達、高紅瑛(2007)。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維安、王雯君(2004.11)。客家意象:解構嫁夫莫嫁客家郎。傳統與現代的客家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張慧嬌(2008)。童詩作家的詩教學杜榮琛童詩教學歷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與文學系教師在職進修語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中煖(2001)。舞蹈在九年一貫新課程中的發展。藝術教育研究,1,23-42。
張中煖(2004)。雲門幼兒生活律動課程規劃與實施之探討。 臺灣舞蹈研究,創刊號,1-32。
彭尉榕(2006)。原客通婚的族群邊界與位階:地域、世代的比較分析。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彭懷恩(1996)。社會學概論。臺北市:風雲論壇。
楊桂珍、劉名揚、黃淑芬(撰稿)(1996)。臺灣區第三屆客家民俗文化大展。桃園縣:龍潭鄉公所出版,庶民生活民俗文化工作室。
漢寶德(2006)。漢寶德談藝術教育。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廖春文(2001)。九年一貫統整課程-理念與設計實例。臺北市:五南。
廖順約(2006)。表演藝術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廖幼茹、劉淑英、陳心珍、楊明鳳著(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
(國小舞蹈篇)。臺北市:藝術館。
蔡清田(2004)。課程統整與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鄭麗媛(2000)。九年一貫課程談國小舞蹈教學。國教世紀,192,1-4。
鄭宏財(2000)。創造多元智慧理論取向的國小舞蹈課程教學策略。臺灣教育,44-53。
鄭惠美(2006)。藍衫與女紅:客家女子的衣飾美學。臺北市:日創社文化事業。
歐建平(譯)(1996)。約翰.馬丁(著)。舞蹈概論。臺北市:洪葉文化。
賴志彰(2007)。建築篇。輯於徐正光(主編),臺灣客家研究概論(頁362-385)。臺北市:臺灣客家研究學會。
賴珆緽(2005)。臺灣客家舞蹈創作研究-以朗格符號美學為基礎。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劉佩修(2009)。從兒童認知發展,談小學教育的意義-在快樂學習中建立自信。商業周刊,26,17-20。
劉玉玲(2005)。課程發展與設計。臺北縣:新文京開發。
謝俊逢(2007)。音樂篇。輯於徐正光(主編),臺灣客家研究概論(頁294-319)。臺北市:臺灣客家研究學會。
謝臥龍(2005)。質性研究(出版二刷)。臺北市:心理。
謝晉榮(2008)。國中學生的科學家性別意象之探討。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戴文年(譯)(1995)。 Morgan.G.(著)。組織意象(Images of organization)。臺北市:五南。
羅肇錦(2007)。語言文化篇。輯於徐正光(主編),臺灣客家研究概論(頁237-263)。臺北市:臺灣客家研究學會。
羅世宏譯(2008)。Barker,C.(著)。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
(Cultural studies theory and practies)。臺北市:五南。
貳、西文部分
Anonymous. (2008). Canada can dance! harmony: A dance for everyone. Physical & Health Education Journal, 73(4), 14-16.
Anonymous . (2007,Aug 28). Dance Connection. Knight Ridder Tribune Business. News Washington.
Churcher, K. (2007). From the bottom up: Researching in the classroom. Education Canada, 47(3), 3-64.
DeFrang, A. (2008, Feb 7). Rhythmic learning. McClatchy - Tribune Business News Washington.
Eger, A. (2008, Jan 24). Dance enhances words. McClatchy - Tribune Business News Washington.
Harney, S. (2001). Critical moves: Dance studi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 technologies of truth: Cultural citizenship and the popular media.Capital & Class,75-78.
Ley, L. C. (2010). Resonance in dance: A feel-based approach to performing arts education. Physical & Health Education Journal, 75(4), 16-20.
Moghaddam,A. (2007). A spiral inquiry for valid and useful knowledge. Alber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53(3), 228-240.
Margaret, S.D. (1996). Implementing arts education curricula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An action research study. The University of Regina Canada.
Murray, F. N., Taschuk. H., & Willoughby, H. (2006). The status of dance as a high school subject in canada: Teachers' voices of challenge and celebration. Physical & Health Education Journal, 72(3), 26-31.
Taschuk, H. (2009). Dance is not a four-letter word! Motivating teenage boys to dance. Physical & Health Education Journal,75(2), 35-38.
指導教授 陳定銘((Ting-ming Chen)) 審核日期 2010-6-1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