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李宛春(Wan-chun Li)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
論文名稱 |
台灣神農信仰研究─以三重先嗇宮為例 (A Study of Sheng Nong Belief in Taiwan—An Example of Shan Se Temple in Sanchung)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神農,是中國上古神話與傳說中一位重要的人物,向來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共祖之一,儘管歷來古籍記載對神農的描述大都是片斷、不完整的,然從這些記載和傳說當中,除了反映出原始生活與生產的狀況,更可深刻體現到神農在農業、醫藥、商業等對後世所做的貢獻,使後世對其恩澤感念至今,緬懷諸德。台灣神農廟宇數量達198間,足見神農信仰在台灣民間中仍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反映出在台灣早期農業社會裡,居民敬天惜福的觀念仍深植於如今工商業型態的社會之中。
座落於臺北縣三重市的先嗇宮(又稱五穀王廟),從清乾隆建廟至今已有兩百五十六年的歷史,每年先嗇宮的神農誕辰慶典活動,不但是三重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民俗活動,其慶典活動更是名聞全台,本文以三重先嗇宮作為瞭解台灣神農信仰現況的範例,並從先嗇宮往昔的三重大拜拜形式到今日多元化的慶典內容,歸納出先嗇宮神農祭典變遷之時代意義,藉此整理神農信仰在臺灣的衍化與風貌,探尋古老儀式的當代精神。
|
摘要(英) |
Sheng Nong (神農), an important character in Chinese ancient myths and legends, has long been called one of the common ancestors for Chinese peoples. Though records from ancient history revealed Sheng Nong in ways of fragment and incompleteness, they still showed the primitive life and production status at that time. Also, the records showed what Sheng Nong’s contributions on agriculture, medicine, and commerce and its impact for the future generations.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new generations still remember and appreciate what Sheng Nong had done for them. The amount of Sheng Nong temples in Taiwan is up to one hundred and ninety-eight which represented the universal value of Sheng Nong in Taiwan people’s heart. Besides, it also pointed out the concept of respecting gods and cherishing things which has been rooted deeply in people’s mind even today.
The Shian Se Temple or the so-called Wugu Wang Temple is located in Sanchung City. The temple has been built for 265 years. Another saying is that it has been built since Qing Emperor Qianlong. Every year the temple celebrates Sheng Nong’s birthday. It is not only the symbol of a traditional folk activity in Sanchung city but also a famous festival around Taiwan. Thus, the thesis exemplifies the Shian Se Temple or Wugu Wang Templ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belief in Sheng Nong. Also, the exploration of the worships to Sheng Nong from the earlier big banquet to the modern multiple festivals in Shian Se Temple in Sanchung, it may conclude the link of changes from the ancient ritual to cotemporary ritual in Shian Se Temple to reflect the changing belief of Sheng Nong in Taiwan and the real meanings of the ancient ritual it may represent.
|
關鍵字(中) |
★ 神農 ★ 先嗇宮 ★ 五穀王廟 ★ 祭典 ★ 民俗活動 |
關鍵字(英) |
★ Sheng Nong ★ Shian Se Temple ★ Wugu Wang Temple ★ festival ★ folk activity |
論文目次 |
中文摘要………………………………………………………………v
英文摘要………………………………………………………………vi
致謝辭…………………………………………………………………vii
目錄……………………………………………………………………viii
圖目……………………………………………………………………x
表目……………………………………………………………………xii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01
第二節 研究材料與範圍……………………………………………………03
第三節 前賢研究成果概述…………………………………………………0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論文綱要………………………………………………10
第二章 古籍記載中的神農…………………………………………15
第一節 神農的起源…………………………………………………………15
第二節 神農的事蹟…………………………………………………………25
第三章 民間傳說中的神農…………………………………………35
第一節 神農架的地名由來…………………………………………………35
第二節 《黑暗傳》簡述與神農故事………………………………………38
第三節 神農嘗百草…………………………………………………………43
第四節 神農的辭世…………………………………………………………46
第四章 三重先嗇宮神農信仰概況…………………………………49
第一節 台灣神農大帝信仰的情形…………………………………………49
第二節 三重先嗇宮的沿革與發展…………………………………………64
第三節 先嗇宮的神農形象…………………………………………………72
第四節 先嗇宮的現今風貌…………………………………………………80
第五章 從三重先嗇宮神農祭典看變遷的民俗特色………………91
第一節 先嗇宮神農祭典活動的歷史風貌…………………………………93
第二節 先嗇宮神農祭典活動的現今風貌…………………………………98
第三節 先嗇宮神農祭典變遷的特色………………………………………118
第六章 結 論…………………………………………………………123
第一節 神農傳說的人文意涵………………………………………………123
第二節 三重先嗇宮神農祭典變遷的時代意義……………………………124
參考書目………………………………………………………………126
|
參考文獻 |
一、古籍(依朝代排序)
【先秦】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台北:里仁出版社,1981年。
【戰國】莊周,王先謙集解,《莊子集解》,台北:世界書局,2001年。
【戰國】韓非,陳啟天校注,《韓非子校釋》,台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94年。
【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台北:藝文印書館,2009年。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漢】司馬遷,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註考證》,台北:唐山出版社,2007
年。
【漢】劉向,《戰國策》,台北:藝文印書館,2009年。
【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漢】班固,《白虎通義》,台北:臺灣商務印書局,1968年。
【漢】劉安,《淮南子》,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據清嘉慶甲子姑蘇
聚文堂重刊莊逵吉本影印,1978年。
【漢】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漢】王符,《潛夫論》,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收錄於《指海叢書》第三卷,台北:藝文印書館,
據清道光錢熙祚校刊指海本影印,1971年。
【晉】干寶,《搜神記》,台北:洪氏出版社,1982年。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湖南:岳麓書社,1995年。
【唐】司馬貞,《史記‧三皇本紀》,台北:樂天出版社,1972年。
【明】陳仁錫,《潜確類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清】和珅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王謨輯,《漢唐地理書鈔》,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
二、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仇徳哉,《台灣廟神傳》,雲林縣:信通書局,1979年。
仇徳哉,《台灣之寺廟與神明(二)》,臺中:臺灣省文化委員會,1984年。
王仲孚,《中國上古史專題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1996年。
何光岳,《炎黃源流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
宋龍飛,《民俗藝術探源(上冊)》,台北:藝術家出版,1982年。
李汝和主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1年。
李明享、王國啟、龔焱所記,《炎帝》,長江文藝出版社,1991年。
李德祿、曾凡華《神農架之野》,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2年。
李亦園,《文化的圖像(下)》,允晨文化公司出版,1992年。
李惠芳,《中國民俗大系》,甘肅:人民出版社,2003年。
李乾龍主編,《三重埔風情畫/三重市改制四十周年歷史回顧展專輯》,三重市公
所編印,2003年。
李乾龍主編,《三重市志續編》,三重市市公所出版,2005年。
林衡道,《台灣歷史民俗》,黎明文化公司出版,1988年。
祈連休、蕭莉主編,《中國傳說故事大辭典》,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2年。
金茂年主編,《海峽兩岸民間文學學術研討論文集》,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編印,2000年。
胡崇峻搜集整理,《黑暗傳》,台北:雲龍出版社,2002年。
袁珂,《中國古代神話》,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年。
袁珂,《中國神話史》,台北:時報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袁珂,《中國神話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袁珂,《中國古代神話》,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夏曾佑,《中國古代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馬昌儀,《中國神話學文論選粹》,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1994年。
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
高國藩,《中國民間文學》,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
陶立璠,《民俗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年。
連橫,《台灣通史(第二冊)》,台北:台灣銀行,1962年。
陶陽、鍾秀主編,《中國神話》,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
陶陽、鍾秀主編,《中國創世神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陳放主編,《炎帝與炎帝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陳浩慶、王秋桂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集》,台北:遠流出版社,1993年。
陳景峻主編,《三重市志》,三重市市公所出版,1996年。
符宏仁編篡,《台北縣縣定古蹟三崇先嗇宮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台北縣政府文化局出版,2003年。
黃麗馨編輯,《全國寺廟名冊》,台北市:內政部,2004年。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台北:丹青出版社,1985年。
董芳苑,《探討台灣民間信仰》,台北:常民文化出版,1997年。
董芳苑,《台灣宗教論集》,台灣本鋪:前衛出版社,2008年。
廖武治監修,《新修大龍峒保安宮志》,台北保安宮發行,2005年。
蔡相煇,《台灣的祠祀與宗教》,台北:臺原出版社,1989年。
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劉還月,《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台北:台原出版社,1994年。
鄭志明,《台灣傳統信仰的宗教詮釋》,台北:大元出版社,2005年。
鄰近原,《台灣民間信仰神明大圖鑑》,台北:進源書局,2005年。
鍾華操,《台灣地區神明的由來》,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1979年。
鍾宗憲,《炎帝神農傳說》,北京:學苑出版社,1994年。
鍾宗憲、蕭淑芳,《神農大帝─五穀王》,台北:稻田出版,2004年。
鐘宗憲,《民間文學與民間文化采風》,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
瞿海源編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92年。
顧頡剛等,《古史辨》,台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
三、外文譯著(依出版社印刷年代排序)
臺灣總督府,《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台北:捷幼出版社,1983年。
梶原通好著,李文祺譯,《台灣農民的生活節俗》,台北:臺原出版社,1994年。
路易斯.亨利.摩爾根(Lewis Henry Morgan)著,楊東蒓譯,《古代社會》,台北:商務出版,2000年。
增田福太郎著,江燦騰主編,黃有興譯,《台灣宗教信仰》,台北:東大圖書,2005年。
四、特刊(依出版年代排序)
《先嗇宮沿革概要》,先嗇宮建宮貳佰週年記念敬刊,1954年。
《全國奉祀神農大帝宮、廟、殿、堂、壇通訊錄》,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印贈,2002年。
《三重市清醮》,丙戌年五朝祈安清醮紀念專刊,2008年。
五、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余玟慧,《高雄縣神農大帝信仰之研究》,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林坤和,《二結王公廟的過火儀式研究》,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施保夙,《台灣神農信仰研究》,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黃琡玲,《臺灣清代城內官制建築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2001年。
鍾宗憲,《炎帝神農的神話傳說與信仰》,輔仁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3年。
六、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尹筍君、胡崇峻,〈神農架確有九頭鳥〉,《中國青年科技》,1995年第4期,頁22-23。
尹本順,〈神農架發現九頭鳥〉,《科學之友》,1995年第9期,頁20-21。
王世永,〈神農大帝與台灣民間信仰─以民國40~50年代三重埔大拜拜為例〉,《第一屆發現三重蘆洲學術研討會》,2010年5月,頁43-59。
包松婭,〈神秘的神農架:保護就是發展〉,《世紀行》,2007年第8期,頁126。
宋錦秀,〈台灣寺廟藥籤彙編〉,《宜蘭文獻雜誌》,1999年1月,頁10。
林美容,〈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62期,1986年,頁53-114。
林美容,〈由祭祀圈到信仰圈─臺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三),台北:中研院社科所,1998年,頁95-125。
岡田謙著,陳永寬譯,〈台灣北部的村落生活〉,《日本社會學年報第五輯春季號》,1937年,頁1-22。
郁知菲,〈炎帝之謎〉,《嶺南文史》,2000年第1期,頁20-22。
姜義鎮,〈神農大帝信仰〉,《新竹文獻》,2005年4月,頁83-91。
烏丙安,〈論中國風物傳說圈〉,《民間文學論壇》,1985年2月,頁13。
莊伯和,〈弘身牛頭龍顏大唇─話神農大帝的形象〉,《傳統藝術》,2002年6月,頁10-11。
許嘉明,〈祭祀圈之於居台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一卷六期,1975年,頁59-68。
張春香,〈聚焦神話長詩《黑暗傳》〉,《今日湖北》,2001年第7期,頁30-31。
張崑振,〈清代台灣方治所載官祀建築之時代意義〉,《台灣文獻》,2005年6月,頁9。
張永勳等著,〈臺灣地區寺廟藥籤現況之調查研究〉,《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年報》,2000年6月,頁417。
陳人麟,〈保育傳說的土地─神農架〉,《生命世界》,2007年第10期,頁34-39。
彭衍綸,〈神農故事研究〉,《中國國學》第25期,1997年,頁155-171。
楊建軍,〈遠古帝王及三王感生神話考〉,《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2期,頁180-185。
楊蓮福,〈遠近馳名的三重埔大拜拜─神農大帝的傳說與信仰〉,《傳統藝術》,2002年6月,頁34-35。
劉枝萬,〈台灣省寺廟教堂調查表主神地址調查表〉,《台灣文獻》第11卷第2期,1960年,頁37-236。
劉守華,〈《黑暗傳》追蹤〉,《漢學研究》,2001年第19卷第1期,頁313。
鄭志明,〈心靈藥方,妙手回春─談台灣樂籤文化〉,《傳統藝術》,2006年6月,頁13。
謝貴文,〈論後勁鳳屏宮的神農信仰〉,《高市文獻》,2006年9月,頁117-130。
謝少萍,〈神農架存在〝九頭鳥〞〉,《青年科學》,2004年第8期,頁57。
韓致中,〈興起於寶雞、弘揚於厲山─漫話炎帝神農〉,《民間文學論壇》,1992年第5期,頁42。
羅煥光,〈台灣民間信仰─神農大帝〉,《歷史文物》,2008年10月,頁40-52。
|
指導教授 |
李國俊(Kao-gun LI)
|
審核日期 |
2011-1-6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