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1305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1 、訪客IP:18.191.212.146
姓名 張育仁(Yu-jen Ch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蔣經國在贛南改革之研究(1938-1944)
(Chiang Ching-kuo in Southern Jiangxi(1938-1944))
相關論文
★ 明代通政使司之研究★ 于慎行的生平與學思之研究
★ 萬曆中後期言官派系黨爭之研究(1586-1620)★ 晚明司禮監之研究
★ 明代祭酒資歷與作為之研究(1382-1566)★ 明代王世貞宗教觀之研究
★ 晚明直臣楊漣之研究(1572-1625)★ 方震儒與晚明政局之研究
★ 抗戰建軍的新嘗試———徵集到組建:青年遠征軍人事研究★ 明中葉理學名宦項喬之研究(1493-1552)
★ 明代寡母敎子之研究★ 明代女紅─以北方婦女為中心之探討
★ 明末浙江地區僧侶對寺院經濟之經營---以雲棲袾宏、湛然圓澄、密雲圓悟為中心★ 砂拉越留台同學會之研究(1694-1996)
★ 從種族到民族: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之研究(1895-1903)★ 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2001)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主要探討蔣經國自蘇聯歸國後,在1939年6月至1945年擔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專員公署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期間,在贛南所推動的各項改革。蔣經國身為蔣中正的長子,自15歲起,就到蘇聯求學,甚至在蘇聯期間發表對蔣中正不滿的言詞,父子倆關係惡化。在歸國後,畢竟血濃於水,蔣中正與蔣經國關係逐漸好轉,在江西省主席熊式輝的建議下,蔣經國動身前往江西省任職。江西省也就成為了蔣經國的發跡之地,蔣經國在江西省培養嫡系幹部,進而走入中央,使其日後在中央占有一席之地。而蔣氏在贛南推動新政,獲得國內外一致好評,累積了諸多經驗。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以蔣經國到贛南的經過,作為起點,探討在諸多省份當中,為何蔣經國會被派到江西省的過程。進一步討論蔣經國在擔任新兵督練處處長期間,訓練新兵的方式,以及在軍中推廣政訓工作的情形。自1939年到1945年初,蔣經國擔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專員,主政贛南。憑其在蘇聯的經驗,以及個人特殊身分,投注大量心力,在改革地方舊習,清除地方舊勢力後,推出「新贛南建設三年計畫」。蔣經國利用幹部訓練、保甲的組織,逐漸掌控贛南機關以及民眾,開始進行改革。蔣經國首要目標在於基礎教育的建立,在蔣經國推動下,贛南地區國民教育師資以及學校數量獲得提升。蔣經國此時也推動掃盲教育,使當時贛南文盲人數大幅降低,透過基礎教育的建立,也培植民眾抗戰建國的決心。蔣經國為了增加贛南的財政收入,進行地方財政的整頓,廢除苛捐雜稅,解決百姓壓力,進而利用其特殊身分,取得鹽務、鎢礦等特殊財源。在培植地方經濟基礎方面,蔣經國在農業、工業、商業力行革新,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使過去經濟落後且閉塞的贛南,在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各方面皆有新的轉變與進步。
摘要(英)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form done by Chiang Ching-kuo who served as the Chief Inspector of Jiangxi Province and Commissioner of the Fourth Administrative Office of the Commissioner and the security commander when he returned from Soviet Union from June 1939 to 1945.
As the eldest son of Chiang Kai-shek, Chiang Ching-kuo went to Soviet Union for further study from fifteen. During that period, he even published the dissatisfaction to Chiang Kai-shek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deteriorated. After Chiang Ching-kuo returned from Soviet Un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ang Kai-shek and Chiang Ching-kuo gradually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advice from Chairman of Jiangxi Province Xiong-hui, Chiang Kai-shek decided to send Chiang Ching-kuo to hold the post in Jiangxi Province. Jiangxi Province has become the land of fortune for Chiang Ching-kuo. From then on, Chiang Ching-kuo started to develop his own direct cadres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n entere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hiang Ching-kuo’s reform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gathered a lot of appreciative reputations from home and abroad and accumulated a lot of experience of governance.
In summar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ocess why Chiang Ching-kuo was sent to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not the other provinces. Furthermore, this paper would discuss how Chiang Ching-kuo trained the recruit when he served as Director of recruits in Jiangxi Province. Since 1939 to early 1945, Chiang Ching-kuo served as Administrative Officer of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With his experience in the Soviet Union and his own special background, Chiang Ching-kuo devoted himself to eliminate the local counterforce and executed "Three-year Plan"
The establish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s the first priority in Chiang Ching-kuo’s mind. Under Chiang Ching-kuo’s promotion, the quality and the quantity of qualified primary teachers and schools in Southern Jiangxi were elevated. Furthermore, Chiang Ching-kuo also devoted to lower the number of illiteracies and educated people in Southern Jiangxi to be part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In order to increase revenue, Chiang Ching-kuo consolidate the local finance and cut the exorbitant taxes and levies to lower the pressure of living for most people in Southern Jiangxi. Besides, Chiang Ching-kuo got the revenue from dominating the affairs of salt and tungsten. Chiang Ching-kuo also got the great results in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commerce in Southern Jiangxi. In other words, Chiang Ching-kuo shifted unenlightened Southern Jiangxi to make progress of society, culture, politics and economy.
關鍵字(中) ★ 三年計畫
★ 贛南
★ 蔣經國
關鍵字(英) ★ Chiang Ching-kuo
★ Southern Jiangxi
★ three years plan
論文目次 第壹章 緒論
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二、 研究範圍與時間斷限...................3
三、 研究回顧........................4
四、 研究方法與史料.....................7
五、 章節安排........................9
第貳章 蔣經國軍政生涯的起步
第一節 蔣經國到江西的契機..................12
第二節 溫泉關練兵的過程...................17
第三節 出任贛南行政專員 ..................25
第参章 蔣經國對贛南民政與教育的改革
第一節 地方基層的掌控....................50
第二節 保甲的組織與運用...................63
第三節 教育的改革......................67
第四節 民眾動員.......................83
第肆章 蔣經國在贛南財政經濟的改革
第一節 贛南的財政背景....................94
第二節 贛南財政的整頓•................... 100
第三節 贛南經濟的改革.................. . 112
第伍章 結論........................... 128
徵引書目............................. 133
參考文獻 一、文電檔案與史料彙編
(一) 文電檔案:
1.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200457182,「熊式輝等電蔣中正請飭陳濟棠轉余漢謀贛南公署應交由江西省府統一指揮」〉,1935年 11月12日。
2. 國史館藏,典藏號: 0030104020093,「鎢業管理處年度黨務工訓經費概算等案」,《資源委員會》,1941年12月5日。
3.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200630058,「蔣經國電陳立夫」,1942年6月10日。
(二)史料彙編
1. 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秘書處編,《三民主義青年團七年來團務工作總報告》(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秘書處,1945年)。
2.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卷5篇2期4(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79年)。
3. 江西省檔案館藏,〈江西省政府訓令民政廳〉,法字第273號,1932年6月4日。
4. 江西省政府統計處,《江西統計提要》(南昌:江西省政府,1946年)。
5. 全國財政會議秘書處,《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彙編》,(南京:財政部總務司,1934年)。
6. 第三次全國財政會議秘書處編,《第三次全國財政會議彙編》(臺北:學海出版社,1972年)。
7. 何智霖主編,《贛南與淞滬剳紀(上)》(臺北:國史館,2009年)。
8. 何智霖主編,《贛南與淞滬剳紀(下)》(臺北:國史館,2009年)。
9. 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上海:商務印書館,1948年)
10. 《國民政府公報》,1936年10月17日,院令第2179號。
11. 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四篇,(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1988年)。
12. 崇義縣檔案館館藏,〈政績交代比較表〉,第142宗第3目第325卷。
13. 蔣經國,《蔣總統經國先生言論著述彙編》,第1集,(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1981年)。
14. 蔣經國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蔣經國先生全集-記事年表(上)》(臺北:行政院新聞局,1991年)。
15. 蔣經國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蔣經國先生全集》(臺北:行政院新聞局,1991年),第1冊。
16. 蔣經國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蔣經國先生全集》(臺北:行政院新聞局,1991年),第3冊。
17. 蔣經國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蔣經國先生全集》(臺北:行政院新聞局,1991年),第13冊。
18. 蔣經國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蔣經國先生全集》(臺北:行政院新聞局,1991年),第15冊。
19. 蔣經國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蔣經國先生全集》(臺北:行政院新聞局,1991年),第20冊。
二、專著與文史資料
(一) 專著
1. 小谷豪冶郎著、陳鵬仁譯,《蔣經國先生傳》(臺北:中央日報出版社,1980年)。
2. 文思,《我所知道的蔣經國》﹙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卷13(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年)。
4. 江西省政府編,《贛政十年》(泰和:江西省政府,1941年)。
5.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江西近代工礦史資料選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6. 江西省贛縣志編輯委員會,《贛縣志》(北京市:新華出版社,1991年)。
7. 江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江西通志.財政志》,第29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93年)。
8. 江西省教育志編輯委員會,《江西省教育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年)。
9. 江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中國國民黨江西省地方組織志》,(北京市:團結出版社,2006年)。
10. 江南,《蔣經國傳》(臺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
11. 李宗黃,《現行保甲制度》(上海:中華書局,1945年)。
12. 李敖,《論定蔣經國》(臺北:李敖出版社,1989年)。
13. 李松林,《蔣經國大傳(上)》(北京:團結出版社,2001年)。
14. 李厚狀,《王昇與國民黨》,(臺北:時英出版社,2003)。
15.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
16. 何思瞇,《抗戰時期的專賣事業(1941–1945)》(臺北:國史館,1992年)
17. 吳承洛,《今世中國實業通志》(上海,商務印書局,1933年)。
18. 茅家琦,《蔣經國一生和他思想的演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局,2003年)。
19. 周玉蔻,《蔣方良與蔣經國》(臺北市:麥田出版社,1993年)。
20. 定南縣志編纂委員會,《定南縣志》,(江西:定南縣志編纂委員會,1990)。
21. 侯坤宏,《抗戰時期的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臺北:國史館,2000年)。
22. 徐浩然,《蔣經國在贛南》(臺北:新潮社,1993年)。
23. 徐浩然,《蔣經國的生死戀人章亞若》(北京,團結出版社,2007)。
24. 唐興漢,《經國先生的故事》(臺北:黎明出版社,1976年)。
25. 馬英華,《蔣經國全紀錄(上)》(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年)。
26.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臺北:聯經出版社,1998﹚。
27. 陳真,《中國近代工業史》(北京:三聯書店,1957年)。
28. 陳鵬仁,《蔣經國先生思想行誼研究論集》(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7年)。
29. 陳高傭,《抗戰與保甲運動》。收錄於中研院近史所圖書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史料彙編(4)》(北京:全國圖書縮微複製中心,2006年)。
30. 陳文華、陳榮華,《江西通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31. 陳榮華、余伯流等,《江西經濟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32. 曹雲霞,《贛南憶舊錄》(香港:70年代雜誌社,1977年)。
33. 曹聚仁,《蔣經國論》(中和市:一橋出版社,1997 年)。
34. 曹聚仁,《聽濤室人物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35. 茅家琦,《蔣經國的一生與他的思想演變》(臺北:臺灣商務書局,2003年)。
36. 崔國華,《國民政府財政金融政策–抗日戰爭時期》(臺北:臺灣商務書局,2004年)。
37. 郭為藩,《中華民國開國七十年之教育》(臺北:廣文,1991年)
38. 陶涵(Jay Taylor)著林添貴譯,《蔣經國傳》(臺北:時報出版社,2000年)。
39. 程方,《中國縣政概論》(長沙:商務印書館,1939)。
40. 彭哲愚、嚴農,《蔣經國在莫斯科》(臺北市:民進書報社,1989年)。
41. 楊承恩,《透視總統班底》(臺北市:風雲論壇出版社,1985年)。
42. 董振平,《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鹽務政策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
43. 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2》(北京:華文出版社,2010年)。
44. 賈士毅,〈五十年來之中國財政〉,《五十年來之中國經濟》(上海:中國通商銀行,1947年)。
45. 聞鈞天,《中國保甲制度》(上海:商務印書局,1935年)。
46. 虞寶棠,《國民政府與民國經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8年)。
47. 熊式輝,《海桑集–熊式輝回憶錄(1907-1949)》﹙紐約:明鏡出版社,2008年﹚。
48. 蔡省三、曹雲霞,《蔣經國系史話》(香港:70年代雜誌社,1979年)
49. 劉紅,《歷史漩渦中的蔣經國》(北京:華文出版社,1993年)。
50. 劉柏修、李冬玲,《江西省教育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年)。
51. 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第四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9年)。
52. 劉景星,《蔣經國先生建設新贛南重要文獻輯錄》(臺北:章貢學會,1997 年)。
53. 劉景星,《蔣經國先生建設新贛南追記》(臺北:幼獅文化出版社,2001 年)。
54.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
55. 郭晨,《蔣經國密碼》(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
56. 漆高儒,《蔣經國的一生–從西伯利亞奴工到中華民國總統》,(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
57. 漆高儒,《蔣經國評傳–我是臺灣人》(臺北:正中書局,1998年)。
58. 漆高儒,《廣角鏡下的蔣經國》,(臺北:黎民文化,2001)。
59. 蔣經國,《贛南雜記》,(上海:前鋒出版社,1943)。
60. 蔣經國,《風雨中的寧靜》(臺北:正中書局,2003年)。
61. 薛汕,《性情中人蔣經國》(北京:新華初版社,2003年)。
62. 羅志淵,《中國地方行政制度》(重慶:獨立出版社,1943年)。
63. 羅旋,《蔣經國江西傳奇》(臺北市:曉園出版社,1989年)。
64. 羅家倫主編,《革命文獻》,第58輯(臺北:正中書局,1976年)。
65. 嚴耕望,《治史經驗談》(臺北:臺灣商務書局,1993年)。
(二) 《文史資料》
1. 元億,〈蔣經國與模範縣長王繼春〉,《文史資料存稿選篇-軍政人物(下)》(2002年),頁828-831。
2. 方家瑜,〈與蔣經國之間及其他〉,《江西文史資料》,第20輯(南昌:江西文史),頁141-150。
3. 方世藻,〈蔣經國龍下之行〉,《文史資料存稿選篇-軍政人物(下)》(2002年),頁807-808。
4. 方世藻,〈交易公店始末〉,《江西文史資料》,第35輯(1989年),頁225-229。
5. 方世藻,〈贛南新政概述〉,《江西文史資料》,第35輯(1989年),頁130-141。
6. 方舟,〈我所參加所謂禁煙的回憶〉,《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社會》(2002年),頁556-560。
7. 毛寧邵,〈回憶在蔣經國身邊的日子〉,《江西文史資料》,第13輯(1984年),頁115-124。
8. 田耕犁,〈蔣經國在上饒的活動片斷〉,《江西文史資料》,第25輯(1987年),頁170~171。
9. 朱偰,〈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田賦徵實的回憶〉,《文史資料存稿選篇-經濟(上)》(2002年),頁229-233。
10. 朱國南,〈我所見舊社會三害-烟、賭、娼〉,《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社會》(2002年),頁685-695。
11. 朱倫喜,〈扶植自耕農〉,《江西文史資料》,第35輯(1989年),頁217-221,
12. 伍攀桂,〈抗戰時期在贛南〉,《親歷者講述蔣經國》(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年),頁144-156。
13. 自由道,〈國民黨統治下的禁煙與衛生工作〉,《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社會》(2002年),頁553-555。
14. 李針一,〈關心婦女工作〉,《江西文史資料》,第35輯(1989年),頁263-266。
15. 李鴻儔,〈王繼春在上猶的傳聞軼事〉,《上猶縣文史資料》,第1輯(1987年),頁40-65。
16. 李志正,〈昆明的花捐與妓女的遭遇〉,《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社會》(2002年),頁713-714。
17. 吳傳志,〈正氣中學〉,《江西文史資料》,第35輯(1989年),頁254-262。
18. 吳識滄,〈蔣經國建設新贛南的形形色色〉,《江西文史資料》,第13輯(1984年),頁97-114。
19. 汪振煌,〈同志審判會與讀書會〉,《文史資料存稿選篇-軍政人物(下)》(2002年),頁806。
20. 汪振煌,〈蔣經國與江西三青團〉,《經歷者講述蔣經國》(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年),頁236-241。
21. 余致浚,〈江西青年文化服務設與《動員旬刊》〉,《親歷者講述蔣經國》,頁59-65。
22. 胡越一,〈蔣經國在贛南〉,《文史資料選輯》,第28輯(1986年),頁180。
23. 侯動河,〈中華兒童新村〉,《江西文史資料》,第35輯(1989年),頁243-253。
24. 徐浩然,〈熊式輝的如意算盤〉,《江西文史資料》,第15輯(1985年),頁159-162。
25. 徐浩然,〈蔣經國勵國一席話〉,《江西文史資料》,第21輯(1986年)頁150-151。
26. 徐浩然,〈蔣經國處決貪污犯〉,《江西文史資料》第25輯(1987年),頁161-169。
27. 徐浩然,〈贛州禁煙〉,《江西文史資料》,第35輯(1989年),頁182-188。
28. 徐浩然,〈抓賭禁娼〉,《江西文史資料》,第35輯(1989年),頁188--194。
29. 徐浩然,〈新人學校〉,《江西文史資料》,第35輯(1989年),頁299-310。
30. 徐浩然,〈和廣東搞好睦鄰關係〉,《江西文史資料》,第35輯(1989年),頁394-396。
31. 宮廷璋,〈1945年以前的民國地方財政〉,《文史資料存稿選篇-經濟(上)》(2002年),頁1-17。
32. 欽人,〈新贛南出版社和新贛南書店〉,《江西文史資料》,第35輯(1989年),頁241-242。
33. 陳達,〈所謂贛南新政〉,《江西文史資料》(1989年),第35輯,頁159-174。
34. 陳淑銖,〈蔣經國對贛南財政的整頓及其效果〉,收入《財政與近代歷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社會經濟史組,1999),頁149-196。
35. 曹雲霞,〈五有和十多〉,《江西文史資料》,第35輯(1989年),頁142-150。
36. 康定源,〈青幹班瑣憶〉,《江西文史資料》,第35輯(1989年),頁267-271。
37. 黃賢度,〈蔣經國出任專員前後〉,《文史資料存稿選篇-軍政人物(下)》(2002年),頁782-783。
38. 覃異之,〈我所認識的蔣經國〉,《親歷者講述蔣經國》,頁45-58。
39. 喻松,〈與蔣經國相處共事的日子〉,《文史資料存稿選篇-軍政人物(下)》(2002年),頁776-781。
40. 彭精選,〈整肅機關和整頓市容〉,《江西文史資料》,第35輯(1989年),頁175-176。
41. 楊清永,〈崇義中學發展簡史〉,《崇義文史資料》,第七輯(1994年),頁5-7。
42. 劉子暎,〈虎崗夏令營〉,《江西文史資料》,第35輯(1989年),頁286-293。
43. 劉守仁,〈上猶縣電力發展概況〉,《上猶文史資料》,第3輯(1994年),頁1-10。
44. 劉光崇,〈新贛南見聞〉,《江西文史資料》,第35輯(1989年),頁151-158。
45. 魏晉,〈蔣經國在贛南二、三事〉,《文史資料選輯》,第28輯(1986年),頁190-199。
46. 贛縣政協,〈梅林政幹團〉,《江西文史資料》,第35輯(1989年),頁280-285。
三、期刊論文
(一) 期刊
1. 方世藻,〈蔣經國先生主政贛南新探〉,《贛南師範學院學報》,期2(2003年4月),頁109-112。
2. 方世藻,〈論蔣經國建設新贛南的社會救濟〉,《抗日戰爭研究》,期1(2010年1月),頁111-119。
3. 何友良,〈蔣經國建設新贛南思想簡論〉《抗日戰爭研究》,期2(2010年),頁146-170。
4. 何揚列,〈做縣長的生活〉,《新贛南月刊》,卷4期6(1941),頁298-301。
5. 李以劻,〈兩度相隨蔣經國的經過及見聞紀實〉,《傳記文學》,卷67期4(1984年),頁91-96。
6. 李雲漢,〈蔣經國先生在抗戰時期的奮鬥〉,《近代中國》,期76(1990年),頁30-45。
7. 李德成,〈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對鹽務的管理〉,《江西農業大學學報》,卷2期3(2003年),頁129-132。
8. 李紅梅,〈蔣經國與三青團江西分團〉,《黨史文苑》學術版,第15期(2006年8月),頁41-45。
9. 肖如平,〈論抗戰時期江西的保學教育〉,《抗日戰爭研究》,期2(2007年)頁112-134。
10. 沈懷玉,〈行政專員制度之創設、演變與功能〉,《中央研究院近史所集刊》,期22(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研究所,1993年),頁421-459。
11. 周靈鈞,〈蔣經國與新贛南(二)〉,《中外雜誌》,卷45期2(1989年),頁38-42。
12. 周靈鈞,〈蔣經國與新贛南(三)〉,《中外雜誌》,卷45期3(1989年),頁118-123。
13. 徐君虎,〈我同蔣經國在江西〉,《傳記文學》,卷60期1(1992年),頁36-40。
14. 翁有為,〈蔣經國任職江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問題補正〉,《抗日戰爭研究》,期6(2003年),171-177。
15. 翁有為,〈民國時期的行政督察專員制度及其知識背景〉,《史學月刊》,卷6(2006年),37-44。
16. 高理文,〈高理文回憶錄〉,《傳記文學》,卷69期2(1996年),頁93-99。
17. 高理文,〈高理文回憶錄〉,《傳記文學》,卷69期3(1996年),頁87-97。
18. 唐德剛,〈政學系探源〉,《傳記文學》,卷63期6(1993年),頁21-30。
19. 陳淑銖,〈蔣經國對贛南財政的整頒及其效果〉,收入《財政與近代歷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社會經濟史組,1999),頁149-196
20. 陸磊,〈贛南動態〉,《新贛南月刊》,卷1期6(1940年),頁204-208。
21. 笪移今,〈大陸時期蔣經國周圍的進步人士〉,《傳記文學》,卷55期3(1989年),頁14-18。
22. 張瑞成,〈蔣經國先生在贛南-政治生涯的起點〉,《近代中國》,123期(1998年2月),頁41-71。
23. 張令澳,〈蔣經國周圍留俄同學雜憶〉,《傳記文學》,卷65期1(1990年1月),頁13-21。
24. 許金華、汪忠列,〈職業教育與社會轉型〉,《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總第127期(2004年),頁136-140。
25. 葉綱,〈蔣經國贛南新政時期抗戰教育述評〉,《軍事歷史研究》,期1(2010年),頁133-140。
26. 黎志輝,〈蔣經國贛南新政時期的社會動員〉,《抗日戰爭研究》,期6(2004),頁28-52。
27. 〈江西省地方政治幹部講習院〉,《政治前線》,卷4期10(1941年),頁1-12。
28. 〈基層政治建設論〉,《正氣月刊》,卷5期3,(1942年)頁131-133。
29. 〈區政集錦〉,《新贛南旬刊》,卷3期2(1942年1月),頁41-52。
30. 〈四區法令合輯〉,《新贛南旬刊》,卷3期6(1942年3月),頁1-26。
31. 〈贛縣第二屆會議決案專輯〉,《新贛南旬刊》,卷3期7(1942年4月),頁183-196。
(二) 論文
1. 李偉松,〈蔣經國與救國團之研究(1969-1988)〉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2. 邱騰緯,〈蔣經國人格特質與臺灣政治發展(1972-1988)〉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3. 葉集凱,〈蔣經國人晚年政治改革的背景(1975-1988)〉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4. 劉宏祥,〈政工幹部學之研究(1950-1970)〉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四、報紙
1. 《新贛南日報》,1943年5月15日,版1。
2. 《新贛南日報》,1940年12月24日,版1。
3. 蔣經國,〈論輿論界的職責〉,《正氣日報》,1942年10月1日,版1。
4. 〈四區各公私營工廠推行職業補習教育辦法〉,《正氣日報》,1944年4月5日,版3。
指導教授 吳振漢(Cheng-han Wu) 審核日期 2011-1-1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