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730603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36 、訪客IP:18.189.180.134
姓名 黎淑卿(Shu-ching L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親子語言互動對客語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基隆地區國小學生為例
(Parenting interaction in terms of language to the impacts on effects of Hakka language learning - using the elementary schools’ students in Keelung area as example)
相關論文
★ 行政法人決策制度設計之研究-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例★ 陸生來台就學之內容分析-以自由時報、聯合報、大紀元及台灣立報四電子報為例
★ 大專院校學生司法救濟之研究★ 我國國立大學合併政策之內容分析
★ 屏東客家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 台灣客家意象之實證研究-族群之組間與組內的差異分析
★ 客家族群的家庭價值觀和網絡類型之實證研究:族群之組間與組內的差異分析★ 清代臺灣北部霄裡地區客家七姓移墾之研究
★ 土地徵收被徵收人之程序與實體權利保障之研究★ 環保抗爭事件之研究:以三峽瀝青廠為例
★ 兩岸地區人民身分地位之研究:以戶籍制度為中心★ 國中補救教學政策執行現況及改良途徑之探討─以桃園市為例
★ 《從事研究人員兼職與技術作價投資事業管理辦法》制訂與應用之研究★ 我國法律明確性原則之研究─析論司法院大法官解釋
★ 環境汙染之刑事責任與難題-以日月光後勁溪案為例★ 地方政府參與式預算之法制研究:以新北市議員建議款模式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旨在探討基隆地區國小學童其家庭親子語言互動對客語學習成效的影響,面對年輕人不說客語、客語漸趨消失的社會現象,身處於客家人相對少數的基隆地區,現實環境並不利於客語之發展,因此更有深入探討家庭因素對客語教學成效之影響的必要。
除了解學校推行客語教學之作法外,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童其家庭親子語言互動情形,家庭在客語學習上是否提供助力,並深入探討學童在家中說客語的頻率、說客語的時間、以及說客語的能力等學習成效,以提供未來客語教學之參考。
研究發現:
一、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對客語的認知僅在學習客語前出現些微差異,主 
  要因族群別與學習客語的時間歷程不同,但對客語的認知都很明確。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對客語的情感向度上,以家庭常用語為客語者得
  分明顯偏高。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對客語使用的狀況上,以父或母為客家人、客語
  先備能力優、家庭常用客語的學生對客語的的使用較為明顯。
四、在國小學習客語之學生其家長對客語教學的參與度良好。
五、親子客語互動程度不同的學生,其客語學習成效出現差異。
摘要(英)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s on effects of Hakka language learning, of parenting interaction in terms of language,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s’ students in Keelung area. Toward the situations that the youths don’t speak Hakka language that gradually disappears for the moment, for people residing in Keelung where Hakka people are relatively few,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is not favor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akka language, therefore, it will be necessary to deeply discuss the effects of family factor on the achievement of Hakka language instruction.
In addi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the promotional approaches of Hakka language teaching adopted by schools, it also explores the parenting interactions of children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that whether family provides support in learning Hakka language or not, as well as the study on Hakka language speaking frequency, times, speaking ability, and the like, in order to generate references for future instruction of Hakka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discoveries:
1. Only tiny difference occurs before learning Hakka language among student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it is mainly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of races and learning times, but all of them have exact cognition about Hakka language.
2. Among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ose families with Hakka language being common language in home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in terms of emotional aspects toward Hakka language.
3. Among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ose parents or either one being Hakka people, with better congenital abilities, or speaking Hakka in home will have relatively more obvious use of Hakka language.
4. For those students learning Hakka language in primary schools, their parents have fair participation degree to the teaching of Hakka language.
5. Among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degrees of parenting interaction in terms of Hakka language, their learning achievements of Hakka language vary.
關鍵字(中) ★ 親子客語互動
★ 親子互動
★ 客語教學
★ 學習成效
關鍵字(英) ★ Instruction of Hakka language
★ Learning achievem
論文目次 中 文 摘 要 I
英 文 摘 要 II
致謝辭 IV
目 次 V
圖 次 VIII
表 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分析 12
第一節 客語教學與文獻檢視 12
第二節 親子互動理論與文獻檢視 18
第三節 基隆地區國小客語教學實施概況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2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3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36
第三節 資料處理 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43
第一節 研究樣本背景資料分析 43
第二節 客語的認知分析 48
第三節 客語學習意願的分析 66
第四節 客語使用狀況分析 81
第五節 客語學習成效分析 103
第六節 親子互動與客語學習成效座談分析 120
第五章 結論 133
參考文獻 140
壹、中文文獻 140
貳、英文文獻 144
附錄 145
附錄一 國民中小學鄉土語言指導員設置要點 145
附錄二 基隆地區國小親子語言互動對客語學習成效之影響調查問卷 148
附錄三 親子語言互動與客語學習成效之研究焦點座談訪談稿 153
附錄四 家長焦點座談逐字稿 154
附錄五 家長座談會通知書 162
附錄六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推動客語生活學校補助作業要點 163
參考文獻 參考文献
壹、中文文獻
一、書籍
王以仁,《家庭生命週期與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學》,台北:師大書苑,2000。
王克先,《學習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1987。
王甫昌,<光復後台灣族群意識的形成>,《台灣族群社會變遷研討會論
文集》,台北,1998。
吳中杰,<客語次方言與客語教學>,《台灣客家語論文集》, 1995。
李壬癸,《全國原住民教育會議實錄》,台北:教育部編印,1996。
周新富,《家庭教育學-社會學取向》。台北:五南,2006,。
范文芳,<客語教學的現況與展望>,《台灣閩南語和客家語國際學術研
討會臺灣客家語論文集》, 1995。
施正鋒,<客家族群與國家---多元文化主義的觀點>,《客家公共政策研
討會議手冊》,2002。
徐正光、蕭新煌,<客家族群的「語言問題」>,《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
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5。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網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教
育部,2001。
教育部,《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國民小學課程標準編輯審
查小組編輯,1993。
陳秉璋,《社會理論》,台北:三民,1991。
陳美如,《臺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復文書局,1998。
郭靜晃,《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1994。
黃子堯,《台灣客家運動》,台北:客家台灣文史工作室,2006。
彭欽清,<客語句型練習教學與變異詞關係初探>,《台灣語言及其教學
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新竹師範學院,1998。
黃宣範,《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
鶴,1993。
黃宣範,<台灣語言社會學研究的幾個課題>,載於曹逢甫、蔡美慧(主
編),《第一屆台灣語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選集》,台北:文鶴, 1995。
黃政傑,<團體歷程理論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集刊》,22,1977。
黃政傑,《讓孩子完全學習-布魯姆論教育》,台北:師大書苑,1989。
黃迺毓,《家庭教育》,台北:五南,1988。
黃嘉雄,《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省思與實踐》,台北:心理,2002。
黃德祥,《親職教育》,台北:偉華,1997。
曾端真,<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諮商與輔導》, 1987 。
曹逢甫,<民眾的母語能力及其對語言政策的看法>,《族群語言政策:
海峽兩岸的比較》,台北:文鶴,1997。
楊文山,《97 年度臺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
客委會,2008。
楊長鎮,<社會運動與客家人文化身份意識之甦醒>,《徘徊於族群和現
實之間》,台北:正中,1991。
萬家春,<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收入郭為藩主編,《現代心理學說》,台北:師大書苑,1992。
廖永靜、林淑玲,<學習型家庭理論與新課題>,《學習型家庭理論與實
務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教育部,1999。
劉子鍵譯,《透視學習》。D.C. Phillips & J.F. Solitis原著,台北:桂冠,1999。
鄭良偉等合著,<語言政治與政策>,《教授論壇專刊》,第3期,台北:
前衛, 1996。
鄭良偉,《演變中的臺灣社會語文-多語社會及雙教育》,台北:自立晚報
社,1990。
鄭麗玉、陳秀蓉、危芷芬、留佳莉,《心理學》,台北:五南,2006。
葛樹人,《心理測驗學》。台北:桂冠,1987。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台北:心理,2001。
鍾吉雄,<客家話與雙語教學>,《「台灣閩南語和客家語」國際學術研討
會臺灣客家語文集》,台北:文鶴,1995。
鍾肇政,<我們不是「隱藏」人-龍潭鄉客家文化大展後的省思>,《新个
客家人》,台北: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1991。
羅肇錦,《台灣的客家語》。台北:臺原,1990。
羅肇錦,<臺灣客家話的現況與走向>,《「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度全國文藝季系列活動-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1994。
二、期刊
田冠鈞,<臺灣高等教育發展數位學習的瓶頸與展望>,《教育研究》,
125期,2004,頁17-26。
吳清山、林天佑,<教育資料與研究>,《雙語教育》,第7期,1996,
頁198-199。
何德華,<雙聲帶與雙語教育>,《華文世界》,第77期,1995,頁17-34。
施炳華,<母語教學的基本認識>,《教師之友》,第39卷第3期, 1998,
頁1-6。
姚榮松,<鄉土語言>,《教師天地》,第67期,1993,頁11-15
馬傳鎮,<少年犯的親子關係、家長社經背景、家庭背景及學校背景之調
查>,《教育與心理研究》,第5期,1982,頁177-224。
郭煌宗、林蘭茵,<母親之身心狀態與兒童發展狀態之相關研究>,《親子
關係與幼兒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7期,1999,頁125-129。
張學謙,<回歸語言保存的基礎:以家庭、社區為主的母語復振>,《台
東師院學報》, 14(上),2003,209-228。
張慧端,<原住民族語教學或雙語教育>,《原住民教育季刊》,第4期,
1996,頁35-42。
黃春枝,<青少年親子關係適應量表與父母管教態度之研究>,《教育與心
理研究》,第9期,1986,頁83-96。
黃政傑,<台灣教育改革的政策方向>,《教育政策論壇》,第3期,2000,
頁1、25-50。
黃政傑,<團體歷程理論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集刊》,第22期,1977,頁563-567。
陳美如,<台灣戰後語言課程與教學演變之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
第7期,台北:國科會,1997,頁198-219。
彭慧玲,<生涯輔導教育對多元文化的相關議題之探討>,《輔導季刊》,
第38期,2002,頁23-32。
鄭勝耀,<多元文化思潮下的語言教育議題>,《原住民教育季刊》,第
14期,1999,頁75-85。
謝國平,<雙語教育與語言規劃>,《華文世界》,第75期,1995,
頁32-36。
三、學位論文
王彩緞,《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作業影響因素與親子互動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2008。
石明原,《國民小學父母參與學校活動之成效研究 - 以L國民小學為例》,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1。
李慧娟,《國小教師實施鄉土語言教學之個案研究¬-以客家語教學為例》,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4。
施任芳,《屏東縣國小學童鄉土語言態度調查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3。
施秀玉,《家庭共學-親子團體對親子互動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心理教育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段淑琴,《探討客家籍學生家長對客語與客語教學的態度-以新竹縣北埔
鄉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碩士論文,2006。
郭珍妦,《美濃地區幼兒在家客語使用現況調查暨其國客雙語能力與智力》之相關探討》,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曾平貴,《家庭資源與學業成就的關連性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
碩士論文,2006。
黃卓琦,《不同社經地位親子共讀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語言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4。
黃秋香,《國小教師實施客語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
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3。
黃雅榆,《客家人對客語及客語教學的態度-以臺灣四個地區為例》,國立
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2。
潘玉鳯,《親子關係團體之父母教養與互動歷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蔡慧華,《國小學童親子互動與終身學習能力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
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2007。
蕭瑞琪,《從語言習得探討客語教學及文化傳承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4。
貳、英文文獻
Anderson, J. G. & F. B. Evans, Family Socialization and Educational Achieve-
  ment in Two Cultures: Mexican-american and Anglo-American,”  
  Sociometry, Vol. 39(3), 1976 , pp.209-222.
Gongla, P. A. & E. H. Thomoponson, Single-parent family, Handbook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1987。
Dwyer, D. J.,& J. B.Hecht, Minimal parent involvement. The School Community
Journal, 2(2), 1992 , pp.53-66.
Herman, J. L., & J. P . Yeh, Some effects of parent involvement in schools. The
Urban Review, 15(1), 1983, pp.11-17.
UNESCO, The use of vernacular languages in education , Paris:UNESCO,1953.
指導教授 鍾國允(Kuo-yun Chung) 審核日期 2010-11-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