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333602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5 、訪客IP:3.17.61.124
姓名 蔡萬豐(Wan-fang Tsa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環境工程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一般事業廢棄物分選場效益研究-以可燃性廢棄物為例
(general ignitable industrial waste recycling selection plants economical benefit)
相關論文
★ 偏光板TAC製程節水研究★ 應用碳足跡盤查於節能減碳策略之研究-以某太陽能多晶矽片製造廠為例
★ 不同形態擔體對流動式接觸床 (MBBR)去除氨氮效率之探討★ 以減壓蒸發法回收光阻廢液之可行性探討-以某化學材料製造廠為例
★ 行為安全執行策略探討-以某紡絲事業單位為例★ 以環保溶劑取代甲苯應用於工業用接著劑可行性之研究
★ AO+MBR+RO進行生活污水廠水再生最佳調配比例之研究-以鳳山溪污水處理廠為例★ 二氧化矽與氧化鋁廢水混合混凝處理之研究
★ 利用碳氣凝膠紙電吸附於二氯化銅水溶液現象之探討★ 非接觸式光學監測混凝系統技術之發展
★ 以光學影像連續監測銅廢水化學沉降之技術發展★ 以膠羽影像光訊號分析(FICA)技術監測高嶺土之化學混凝
★ 膠羽影像色譜分析技術 監測混凝程序之開發‒以地表原水為例★ 石門水庫分層取水對於前加氯與混凝成效之影響
★ 石門水庫分層取水對於平鎮淨水廠快濾池堵塞成因分析★ 地表水中氨氮之生物急毒性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依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垃圾中可回收再利用之部分,佔總垃圾量約40%,其中包含有價資源,例如:紙類、鐵類、鋁類、玻璃類及塑膠類等物質,其中可回收再利用40%之物種分布與數據並無深入之研究,另於「一般可燃性事業廢棄物general ignitable industrial waste」之研究報告或文獻更是寥寥可數,且集中於事業所產出之數量與種類之統計。80年代國家政策計畫興建了26座公有焚化場(24座已商轉),這些公有焚化廠在垃圾量不足情況下,開放一般可燃性事業廢棄物進廠處理,依據98年統記資料,一般可燃性事業廢棄物進入公有大型焚化場焚化量為1,727,383公噸。這些一般可燃性事業廢棄物由清除公司清除後直接進入公有焚化場焚化,跳脫一般廢棄物由清潔隊逐袋清查之管制,意謂著一般廢棄物在政府監督下尚有40%具有資生潛勢,一般可燃性事業廢棄物在無管制下其資收潛勢比率為何,並無任何統計與研究分析資料。
整體研究過程第一階段將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之相關統計資料進行彙整同時參考內政部對於人口、工廠等之統記資料,統計出統一單位及歷史趨勢,第二階段則分析98~99年一般可燃性事業廢棄物各季之物理組成,並以剔除法之方式,模擬具資收潛勢物種之廢棄物組成與資收物,探討一般可燃性事業廢棄物資源潛勢之物種比例,第三階段則實際進行分類、分選,探討一般可燃性事業廢棄物資源物種與回收率。其目的為建立相關分析資料作為分析之數據。
根據採樣和分析的結果,一般可燃性事業廢棄物濕基組成中紙類和塑膠約佔總物理組成比例之67.72%左右,其中塑膠類含量最高,約佔垃圾組成中36.19%,其次為紙類之31.43%,至於金屬類及玻璃類則分別佔3.72%及5.13%。皮革橡膠類及木竹落葉類含量總和約佔垃圾物理組成之10.18%左右。分析2009~2010年紙類及塑膠類之物理組成比例變化趨勢可知,上述物理組成比例稍呈增加之現象。
根據本研究結果,一般可燃性事業廢棄物回收趨勢和分類回收率,一般可燃性事業廢棄物實際回收比例介於15.14%~19.92%,平均值為16.48%,具資收潛勢比例為32.53%~47.53%,平均值為42.46%,全國採行資源回收分選廠每年可減少廢棄物總量為1,148,916公噸(一般可燃性事業廢棄物172,025公噸,一般廢棄物為976,891公噸)。資收物具變賣價值分析,紙類換算每公噸一般可燃性事業廢棄物回收量為58.1公斤、塑膠類為64公斤、金屬類為16公斤與玻璃類為17.1公斤,其中木、竹、稻草、落葉類與皮革、橡膠類無變賣效益,每公噸一般可燃性事業廢物採分類、分選之經濟效益為552.6元。
本研究結果亦可提供未來一般可燃性事業廢棄物管理趨勢之重要參考依據。
摘要(英) In Taiwan, 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re was 40 % of the municipal waste is recyclable, however, whether is value is the same for ignitable industrial wastes is unknown. As the industrial waste was also treated by inciner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some basic idea about the amount,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recyclable percentage, and etc.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establish such information from a recycling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2009 to 2011 seasonally. The physical composition, the percentage of separable and recyclabl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stic and papers were the two major components in industrial waste, which were 36,19% and 31.43%, respectively. Also, the percentage of rubbers and leather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unicipal waste, which may due to the rubbish from the manufactures processes. Result also showed that the actual percentage of recyclable ignitable industrial wastes are 15.14% to 19.92%. The mean value is 16.48%. Besides, the recycling potential is 32.53% to 47.53% and the mean is 42.46%. By using recycling selection plants, the wastes could be reduced 1,148,916 tons/ per year in Taiwan area. (General ignitable industrial wastes are 172,025 tons, and general wastes are 976,891 tons.) This study provided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management of the ignitable industrial wastes.
關鍵字(中) ★ 垃圾減量
★ 垃圾資源回收分選廠
關鍵字(英) ★ Garbage reduction
★ Resource Recycling and Sorting
論文目次 中文提要.............................................................Ⅳ
英文提要.............................................................Ⅵ
誌謝.................................................................Ⅶ
目錄.................................................................Ⅷ
圖目錄...............................................................Ⅸ
表目錄...............................................................Ⅹ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及範圍........................................... 4
1.3 研究流程................................................. 5
第二章文獻回顧與現況........................................... 7
2.1 台灣資源回收管理政策歷史發展............................. 10
2.2 國外資源回收處理政策..................................... 18
2.3 廢棄物回收現況...........................................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3.1 研究方法................................................. 35
3.2 廢棄物來源背景與採樣作業程序............................. 39
3.3 採樣分析器材與方法....................................... 42
3.4 數據演算................................................. 4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7
4.1 一般可燃性事業廢棄物物種分析與分析之目標率(S)與一般廢棄物分析之目標率(W)差異性..................................47
4.2 一般可燃性事業廢棄物具資收潛勢(Wc)與物種分析............. 63
4.3 一般可燃性事業廢棄物分類、分選後後結果探討............... 72
4.4 資源回收物種之趨勢變化................................... 8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6
5.1 結論..................................................... 86
5.2 建議..................................................... 88
參考文獻............................................................... 89
參考文獻 Goddard, H.C. ,1975, Managing Solid Wastes, Boston: Lexington Books.
Tchobanoglous G., Theisen, H., Vigil, S.A. (1993), Integrated Solid Waste Management: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anagement Issues, McGraw-Hill, Singapore.pp69~98
人民日報(中國大陸),2006.2,循環經濟國際模式
中興工程顧問社,2010,垃圾低位發熱量之推估及應用
台南市政府,2007,臺南市環境保護局垃圾處理廠場進場管理及管制作業要點
台灣物流年鑑,2008,第四篇-綠色物流永續發展下之新挑戰
台灣環保產業雙月刊,2005,第三十四期- 環保署廢管處何舜琴處長談我國事業廢棄物現況與未來展望
立法院永續發展促進會,全國廢棄物政策高峰會,http ://www.minisun.com.tw/sun
行政院外交部,2007,社團法人看守台灣協會-2007清淨亞洲論壇成果報告
行政院環境保護屬,2001,廢棄物再利用模式與資源化管理制度建置計畫,pp2-1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2,環保科技園區推動計畫(核定本)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4a,台灣地區垃圾採樣及樣品分析工作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4b,一般廢棄物(垃圾)採樣方法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4c,廢棄物單位容積重測定方法-外觀密度測定法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5,95 至96 年資源回收再利用推動計畫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6,事業廢棄物零廢棄物方案(草案)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8,96 年度資源回收再利用年報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9,98年度資源回收再利用年報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0a,再生資源及廢棄物代碼表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0b,垃圾處理政策 環境影響評估說明資料,九十九年十一月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0c,98年度一般廢棄物最終處置前組成採樣及分析工作委託專案計畫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0d,「空氣污染物排放清冊資料更新管理及排放量空間分佈查詢建置」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資訊網,2011a,廢棄物資源循環零廢棄推動情形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1b,99至101年度(第1年)一般廢棄物最終處置前組成採樣及分析工作委託專案計畫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督察總隊台北辦公室/垃圾處理設施/焚化/焚化廠管理系統(http://ivy4.epa.gov.tw/swims/swims_net/Statistics/Statistics_Year.aspx)
李澤民,2004.8,環境政策與法規,頁9-2~9-24
宜蘭縣環境保護局,2003,「九十一年度宜蘭縣建立循環型環境共生城市之研究工作計畫」期末報告
林明瑞,1992,「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國教輔導,第三十一卷第六期,pp7-14
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南區資源回收廠,2011,一般(事業)廢棄物進廠申請與相關規定
張乃斌,2006,垃圾焚化廠系統設計規劃與設計
張祖恩,2004,行政院環保署業務報告,(於立法院第五屆第六會期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第二次全體委員會報告)
張祖恩,2004,循環型資源與廢棄物
張添晉、姚凱富,2007,國內事業廢棄物減量與循環再利用,中技社96年度環境與能源國際研討會,財團法人中技社
張瓊婷,1999,「台灣資源回收政策變遷之分析」,環境工程會刊,第十卷第一期pp19-30
梁雙蓮,2005,慈濟功德會在台灣永續發展的角色
陳孟瑜,2003.6,解構鄰避現象:反焚化爐運動中的科技與民主
陳國成、江瑞湖,2000,環境科學概論,p227
湯京平、陳金哲,2005,新公共管理與鄰避政治:以嘉義縣市跨域合作為例,頁101~132,94年
黃德秀,2007,補償對鄰避現象的影響-以烏邱低放射線性廢料廠址為
楊致行,工業廢棄物之回收與資源化
經濟合作開發組織,2008,(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劉力旗,2006,垃圾強制分類政策對垃圾資源回收分選廠設置效益探討研究-以花蓮縣北區廠為例,pp96-100
環檢雙月刊,第十七期,87年3月
蘇俊賓,2003,台灣廢棄物政策評析與廢棄物政策高峰會意義
指導教授 秦靜如(Ching-Ju Monica Chin) 審核日期 2011-7-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