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1201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3 、訪客IP:3.147.104.248
姓名 李欣嚴(Hsin-yen Lee)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海濱鄒魯的區域印記——北宋蔡襄詩歌研究
(A study of Cai Xiang’s poetry)
相關論文
★ 太康英彥—三張詩文研究★ 錢起山水田園詩研究
★ 謝枋得之散文及《文章軌範》研究★ 南朝贈答詩與士人文化研究
★ 南宋遺民道教詩歌研究★ 宋元之際逸民畫家題畫詩研究
★ 兩晉政論文研究★ 劉辰翁《世說新語》評點研究
★ 李綱詩歌研究★ 地誌與記憶:南宋地方百詠組詩之研究
★ 劉辰翁《須溪四景詩集》研究★ 胡安國《春秋傳》研究
★ 宋代女性詩歌中的禁錮與追尋★ 執志與保真:王荊公詩歌主題研究
★ 六朝哀挽詩文研究★ 謝枋得詩歌及其詩學觀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蔡襄(1012~1067),字君謨,福建興化仙遊人,孝宗乾道中,賜謚曰忠惠。一生忠君愛國,是一位富有革新思想和深得民心的政治家。蔡襄的書法藝術「為當時第一」,並且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稱「宋代四大家」。工詩文,傳世約四十萬字的詩文集,記錄了這位一代名臣立身處世的德行、精於吏事的才幹和端如其人的文學修養,且足以顯示其橋梁建築和植物學方面的嫻熟。現今研究焦點集中於書學探討,本文以「海濱鄒魯的區域印記——北宋蔡襄詩歌研究」為題,將研究範疇集中於詩歌,輔以其他文獻考察,試圖從文化地理角度拓展新的視野,探究蔡襄詩歌的文學價值與意義。全文共分為五章:
第一章〈緒論〉:本章首先敘述研究動機,就複合型人才研究、跳脫宋四家批判方式、蘊含豐富福建文化,以及重新定位蔡襄歷史地位四項做一討論,其次說明本文的論述架構、取材範圍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蔡襄生平、交遊與寫作背景〉:本章分三節論述蔡襄之生平經歷及其文學活動樣貌,就政治、社會、經濟、宗教等方面闡述宋初之時代背景。以整理歸納、舉例說明的方式,探究蔡襄其立身、處世及其文學生活。
第三章〈蔡襄的詩歌風貌〉:分析蔡襄詩歌在思想上融合了儒家的進取、兼取道釋超脫圓融的內容主題、詩歌藝術和人格內涵,君謨的詩歌及其文化精神,不僅映現著北宋時的一代風貌,也昭示著悠遠久長的歷史傳統。
第四章〈永存的文化印記--蔡襄文學創作中的福建文化〉:分別就福建山水遊覽、品茗的詩意人生、文學與書法的交融、教育承傳與風俗民情等四節加以闡釋,試圖從區域文學與文化的視野作為切入點,討論其包含的豐富福建歷史文化內容,藉此發現宋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融的一個高度。
第五章〈結論〉:總結本文研究,其詩歌除能抒情詠懷、應酬唱和之外,也反映出個人與群體間的互動,承載著宋初當時的學術、宗教、藝術、經濟物產等議題,同時蔡襄也把琴棋書畫、詩酒茶花的活動定型為一種雅化的生活範式,足見蔡襄詩歌在文學與文化上的豐富意蘊。
摘要(英) Cai Xiang’’s Style name was Junmo, and his posthumous name was Zhonghuei. Cai Xiang (1012–1067) was a respectable patriot, an innovative and people-loved official, and a poet in the Song Dynasty. Cai Xiang had the reputation with his contemporaries, Su Shi, Huang Tingjian, Mi Fu, as the greatest four calligrapher and he was named the best at that time. He had collected works of poems which is about four hundred thousand words left in this day, where we can find his outstanding in literature, knowledge in bridge architecture and botanical, and political talent as a Duanmingdian Xueshi (secretariat Drafter of Duanming Court ).In this paper, we will focus on the study of poetry, trying to explore Cai Xiang’s literature values and meaning in terms of the view of cultural geography.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In the first chapter, we will introduce our purpose of study, and then we would jump from the stereotype of the greatest four in the Song Dynasty to further discuss Cai Xiang’s intelligence, FuJian background, and historical status. We will also discuss the structure, source, and method in this paper.
In the second chapter, we will divided it into three parts to express Cai Xiang’s background and literature activities in terms of politics, society, economy, and religion in the beginning of Song Dynasty.
In the third chapter, we will give an analysis of how Cai Xiang’s personality and his poetry works get involved with Confucian ideology, Taoism, and Buddhism. Junmo’s poetry and his zeitgeist not only a reflection of a charm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but a tradition of long Chinese history.
In the fourth chapter, We will try to explain the culture of FuJian from Cai Xiang’s poetry based on point of view of regional literature and culture. There are four main points which are the scenery of FuJian, the life of tea tasting,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and calligraphy, and culture inheritance. In this way, we would discover the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progress of Song Dynasty had reached a certain height at that time.
In the final chapter, we will conclude the study. Besides the singing and longing for the good old times, Cai Xiang’s peotry reflec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the community, expressing the subjects such as academic, religion, art, and economy. Cai Xiang had also treated living with lute-playing, chess, calligraphy, painting, poem, wine, tea, and flower as a graceful symbol of ideal life style. From this point, we can see how rich Cai Xiang’s poetry could be in all times.
關鍵字(中) ★ 蔡襄
★ 宋詩
★ 福建文化
關鍵字(英) ★ Cai Xiang
★ Song Dynasty poetry
★ FuJian culture
論文目次 目 錄
摘 要 I
Abstract II
致 謝 辭 IV
目 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複合型人才的綜合研究 1
二、跳脫宋四家的批判方式 2
三、詩歌蘊藏豐富福建文化 3
四、重新檢驗蔡襄歷史地位 4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6
一、研究主題多在書法或經濟物產層面 6
二、蔡襄的生平及治績研究目前已充足 7
三、詩歌研究散見各篇且侷限藝術技巧 9
第三節 研究範疇、方法與架構 12
一、研究範疇、方法 12
二、研究架構 14
第二章 蔡襄生平、交遊與寫作背景 17
第一節 蔡襄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 17
一、「祖宗之法」的形成與確立 17
二、物質文明逐步影響文人創作 20
三、文質彬彬的社會文化氛圍 22
四、士大夫普遍喜禪的思想體系 26
第二節 蔡襄的生平經歷 28
一、十九登科第,聖彀參英雄 29
二、唯予守長樂,幸就祿養豐 33
三、八年江海外,再上螭階東 34
四、南歸雖云樂,此念殊忡忡 37
五、富貴安足論,清心寂如水 41
第三節 蔡襄的交遊活動 44
一、摯友知交 44
二、朝廷同事 52
三、方外之士 57
第三章 蔡襄的詩歌風貌 59
第一節 詩歌內容主題 59
一、關心社稷,考察民瘼 61
二、模山範水,借景抒懷 65
三、探幽懷古,鑒古感時 69
四、紀錄生活,托物寄情 71
五、壯志難酬,心歸淡泊 74
第二節 蔡襄的詩歌藝術 78
一、講究錘句調律的語言藝術 79
二、力求直抒胸臆的議論言理 83
三、情景交融意象多元 88
四、清遒粹美的風神格調 91
第三節 蔡襄詩歌中的人格內涵 96
一、務實致用的實踐精神 97
二、自由人格的理想追求 101
三、至情至性的精神自適 105
第四章 永存的文化印記--蔡襄文學創作中的福建文化 113
第一節 福建山水——遊覽的審美活動 113
一、福建地理山水的寫實記遊 114
二、乘物以遊心的實筆與想像 120
第二節 品茗——茶詩中的詩意人生 126
一、茶詩與蔡襄《茶錄》的問世 126
二、茶為文人雅致生活的媒介 131
三、詩筆茶甌的安貧樂道生活 137
第三節 文學與書法交融的美意識 142
一、晉唐法度的承繼 143
二、書學文化的傳遞 147
三、詩情書韻的融合 150
第四節 教育承傳與風俗民情的去俗崇雅 154
一、首屈一指的教育文化 156
二、五光十色的宗教世界 160
三、海風薰染的社會民情 165
第五章 結論 171
徵引及重要參考文獻 177
壹、古籍專書 177
貳、近人專著 181
參、單篇論文 184
肆、學位論文 185
附錄:蔡襄詩歌編年 187
參考文獻 徵引及重要參考文獻
說明:
一、徵引文獻資料共分為古籍專書、近人專著、單篇論文、學位論文四部分。
二、古籍部分,分經、史、子、集四部,外加叢部,按朝代先後排序。近人箋注輯校亦附於此。
三、近人專著,依性質相近分類臚列,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四、單篇論文、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壹、古籍專書
一、經部
漢.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民文化出版社,1988年。
宋.朱熹,《詩經集傳》,臺北:學海出版社,1992年。
二、史部
漢.司馬遷著,裴駰集解,《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劉宋.范曄,《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唐.李肇,《唐國史補》,臺北:世界書局,1968年。
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四庫全書珍本》。
宋.祝穆撰,宋.祝洙增訂,施和金點校,《方輿勝覽》,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宋.王象之撰,李勇先校點,《輿地紀勝》,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年。
宋.宋濂、王禕等撰,王雲五主編,《元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周煇,《清波雜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脫脫等撰,王雲五主編,《宋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
明.黃仲昭纂修,《八閩通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
明.馮琦原編,明.陳邦瞻輯,明.張溥論正,《宋史紀事本末》,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明.何喬遠,《閩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明.柳琰纂修,《重修興化府志》,臺南:臺南出版社,1996年。
清.郝玉麟等監修,清.謝道承等編纂,《福建通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謝旻等監修,清.陶成等編纂,《江西通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徐景熹修,清.魯曾煜等纂,《福建省福州府志》,臺北:成文書局,1967年。
清.王國維,《乾隆泉州府志》,收錄於《國朝金文著錄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清.黃任,《鼓山志》,臺北:明文書局,1980年。
清.董天工,《福建省武夷山志》,臺北:成文書局,1974年。
清.方鼎等修,清.朱升元等纂,《福建省晉江縣誌》,臺北:成文書局,1967年。
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寶祐仙溪志》,收錄於《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呂景蒙訂定,胡袞編次,《嘉靖宿州志》,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三、子部
漢.劉安等原著,許匡一譯注,《淮南子》,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5年。
晉.葛洪,《抱樸子•暢玄》,台北:中華書局,1991年。
宋.李昉等編纂,夏劍欽等校點,《太平御覽》,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宋.葉適,《習學記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四庫全書珍本》。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李珮精編纂,《四書串釋—孟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
四、集部
(一)總集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鄭杰輯,《閩詩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本。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高文主編,《全唐詩簡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二)別集
唐.陸羽撰,張宏庸編篡,《陸羽茶經譯叢》,臺北:茶學文學出版社,1985年。
唐.柳宗元撰,廖瑩中輯注,《河東先生集》,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
宋.歐陽脩撰,李逸安點校,《歐陽脩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宋.梅堯臣撰,中華書局編,《宛陵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四部備要》本。
宋.范仲淹撰,清.范能濬編集,薛正興校點,《范仲淹全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
宋.韓琦,《安陽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四庫全書珍本》。
宋.黃庭堅,《山谷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蔡襄撰,陳慶元、歐明俊、陳貽庭校注,《蔡襄全集》,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宋.蔡襄著,明.徐 火勃 等編,吳以寧點校,《蔡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宋.蘇軾撰,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宋.朱熹,《晦庵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蘇軾,《東坡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張守,《毘陵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四庫全書珍本》。
宋.胡寅,《斐然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黃裳撰,宋.黃玠編,《演山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劉摯,《忠肅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陸游撰,宋.陸子虞編,《劍南詩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陳與義,《簡齋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宋.陳亮,《龍川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王禹偁,《小畜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錢易,《南部新書》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元.鄭杓,《衍極》,收錄於《書苑菁華》,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謝肇淛,《小草齋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清.王夫之,《宋論》,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
清.翁方綱,《復初齋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
清.康有為,民國.蔣貴麟編,《萬木草堂遺稿外編》,臺北:成文出版社, 1978年。
(三)詩文評
梁.劉勰著,范文瀾註,《文心雕龍註》,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
宋.劉克莊,《後村詩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四庫全書珍本》。
宋.魏泰,《東軒筆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叢書集成簡編》本。
宋.黃徹,《蛩溪詩話》,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中國基本古籍庫》本。
宋.彭乘撰,孔凡禮整理,《墨客揮犀》,收錄於朱易安等主編,《全宋筆記》,鄭州:大象書局,2008年。
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
明.陶宗儀編,《說郛》,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吳景旭,《歷代詩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郎廷槐述,《師友詩傳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叢書集成簡編》本。
武漢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室編,《歷代詩話詞話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4年。
(四)其他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叢書集成簡編》本。
宋.江少虞編,《事實類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彭百川,《太平治迹統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宋敏求述,《春明退朝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叢書集成簡編》本。
宋.梅堯臣,王洙,歐陽修等奉敕撰,《崇文總目》,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趙汝愚編,《宋名臣奏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王欽若,楊億等奉敕撰,《冊府元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司馬光,鄧廣銘、張希清點校,《涑水紀聞》,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宋.吳自牧,《夢粱錄》,收錄於王國平編,《宋代史志西湖文獻專輯》,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年。
宋.方勺,《泊宅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張舜民,《畫墁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宋.郭熙,《林泉高致》,收錄於《古畫品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佚名,《宣和書譜》,北京:中華書局,1632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明.陳鳴鶴,《東越文苑》,台南:莊嚴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明.湛若水,《格物通》,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四庫全書珍本》。
明.顧復,《平生壯觀》,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本。
明.繆希雍,《神農本草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四庫全書珍本》。
清.張醜,《清河書畫舫》,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清.徐松輯,繆茌孫、屠敬校勘,《宋會要輯稿》,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8年。
清.陳淏子輯,《花鏡》,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中國基本古籍庫》本。
清.張江、藍鼎元、李鍾僑撰,《歷代名臣傳》,臺北:新興出版社,1976年。
貳、近人專著
一、文學
(一)文學史、批評史
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0年。
孫望、常國武主編《宋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陳慶元,《福建文學發展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
張少康、劉三富,《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張伯偉,《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張 毅,《宋代文學研究》(上、下),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
程千帆、吳新雷,《兩宋文學史》,高雄:麗文出版社,1993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出版社,2001年。
(二)詩歌研究
周裕鍇,《宋代詩學通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張夢機,《近體詩發凡》,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
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
張宏生,《宋詩融通與開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張思齊,《宋代詩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張高評,《宋詩之傳承與開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陳元鋒,《北宋館閣翰苑與詩壇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程千帆、莫礪鋒、張宏生,《被開拓的詩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裵普賢,《詩詞曲疊句欣賞研究》,三民書局,2005 年。
學海出版社編,《詩學淺說》,臺北:學海出版社,1977年。
(三)論文集
王水照,《王水照自選集》,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
王水照主編,《宋代文學通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0年。
吳以寧,《古今中外論蔡襄》,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88年。
鄧廣銘,《鄧廣銘全集》,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蔡金發主編,《蔡襄及其家世》,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
(四)其他
王立,《心靈的圖景—文學意象的主題史研究》,學林出版社,1999年。
王宜早、孫芳錄、楊子嬰合編,《文學和語文裡的修辭》,香港:麥克米倫出版社,1987 年。
王連起主編,《宋蔡襄自書詩》,《故宮珍藏歷代名家墨跡》,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
王國維,《王國維遺書》,上海:上海書店,1983年。
李更著,《宋代館閣校勘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1967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年。
祝尚書,《宋代科舉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陳振濂,《中國古代書法家叢書.蔡襄》,河北: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
陳支平主編,《閩南文學》,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
黃慶萱著,《修辭學》,台北:三民,2002年。
張興武,《宋初百年文學復興的歷程》,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張海鷗,《雅風美俗之兩宋雅韻》,臺北:雲龍出版社,1996年。
張海鷗,《兩宋雅韻》,臺北:雲龍出版社,1996年。
蔣維錟編著,《蔡襄年譜》,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年。
劉正成、曹寶麟主編,《中國書法全集.蔡襄卷》,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謝雲飛,《語音學大綱》,台北:學生書局,1987年。
二、史學
朱維幹,《福建史稿》,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
徐曉望主編,《福建通史.宋元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陳景盛,《福建歷代人口論考》,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
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主編,《福建經濟發展簡史》,廈後大學出版社,1989年。
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
三、宗教
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
杜繼文、魏道儒著,《中國禪宗通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
魏道儒,《宋代禪宗文化》,鄭州:中州古籍出版,1993年。
四、哲學、文化
王從仁,《中國茶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沈冬梅,《茶與宋代社會生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何綿山,《八閩文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何綿山著,《閩文化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何綿山,《閩文化續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林拓,《文化的地理過程分析—福建文化的地域性考察》,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
徐曉望,《福建思想文化史綱》,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陳植鍔,《北宋文化史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張帆編著,《輝煌與成熟:隋唐至明中葉的物質文明》,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9年。
程啟坤等,《飲茶的科學》,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年。
劉方,《宋型文化與宋代美學精神》,四川:巴蜀書社,2004年。
五、外文譯著
麥克.可林(Mike Crang)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台北:巨流圖書出版社,2003年。
堤姆.克瑞斯威爾(Tim Cresswell)著,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群學出版,2006年。
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著,林志明譯,《物體系》,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7年。
湯馬斯.摩爾(Thomas More)著,宋美王華譯,《烏托邦》,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美]保羅.蒂里希(Paul Tillich)著,徐均堯譯,《政治期望》,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美]賈志揚(John Chaffee)著,趙冬梅譯,《天潢貴胄——宋代宗室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德]黑格爾(Hegel)著,謝詒徵譯,《歷史哲學》,臺北:水牛出版社,1989年。
六、其他
中華大典編纂委員會編纂,《中華大典》,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
沈起煒、徐光烈編,《中國歷代職官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年。
戴均良等主編,《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武夷山》,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7月。
參、單篇論文
于唯德,〈宋蔡忠惠公書藝書學舉要及其現實意義〉,《西安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卷33期3,2003年8月,頁134-137。
王興國,〈宋四家之蔡乃襄非京的幾點證明——兼論蔡襄的價值意義〉,《重慶三峽學院學報》卷17期5,2001年5月,頁33-36。
王水照,〈文體丕變與宋代文學新貌〉,《王水照自選集》,頁54。
水賚佑,〈蔡襄著作版本目錄〉,《蔡襄及其家世》,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頁203-209。
由興波,〈蔡襄的書法藝術觀〉,《社科縱橫》卷20期4,2005年8月,頁168-169。
石叔明,〈閩賢蔡君謨的書法〉,《泉南文化12》,頁23-34。
朱關田,〈顏真卿年譜〉,《唐代書法家年譜》,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頁313-489。
朱關田,〈顏真卿書跡考略〉,《唐代書法家年譜》,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頁313-489。
李國庭,〈蔡襄詩歌的思想藝術成就〉,蔡金發金編,《蔡襄及其家世》,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頁71-80。
李貴錄〈北宋中期文臣之間的關係考察——以余靖、蔡襄為例〉,《學術研究》期2,2003年,頁87-92。
吳松弟,〈宋代福建人口研究〉,《中國史研究》1995年,期2。
吳聲石,〈蔡襄與洛陽橋〉,《莆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卷8期2,2001年6月,頁78-81。
林更生,〈蔡襄和他的《茶錄》〉,《農業考古.中國茶文化專號》,頁247-249。
柳和勇,〈試論海洋文化對浙江現代作家創新追求的深層影響〉,《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期4。
莫礪鋒,〈《唐詩三百首》中有宋詩嗎?〉,《文學遺產》期5,2001年5月,頁42-50。
陳慶元,〈蔡襄詩與閩中宋調的確立〉,《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期5,1994年5月,頁21-23。
陳靜琪,〈宋代四大家書學理論之研析〉,《高雄師大學報》期10,1999年,頁283-299。
陳瑞玲,〈堅實穩定的伏流—蔡襄書史地位新探〉,《東吳歷史學報》期11,2004年6月,頁135-173。
陳泗東,〈泉州洛陽橋〉,《古今中外論蔡襄》,上海:三聯書店,1988年,頁149-158。
陳忠義,〈夙夜悉心 惟民實憂—蔡襄傾注於泉州的人文關懷〉《泉州師範學院學報》 卷21期1,2003年1月,頁81-84。
陳兵,〈自性清淨心與本覺〉《四川師範大學學報》卷37期3,2010年5月,頁21-30。
陶文鵬,〈蔡襄:北宋前期的七絕高手〉,《中國文化研究》期4,2003年4月,頁93-105。
許郭璜,〈略論顏真卿祭姪文稿〉,《故宮文物月刊》7卷8期,1989.11,頁34-39。
陳筱萍,〈顏真卿祭姪稿解讀〉,《中華書道學會會刊》期9,1995年5月。
張蜀蕙,〈北宋文人飲食書寫的南方經驗〉,《淡江中文學報》期14,2006年6月,頁133-175。
張光賓,〈宋四家法書墨蹟要覽〉,《泉南文化13》,頁4-19。
黃潔瓊,〈蔡襄與宋代的改革〉,《哈爾濱學院學報》卷25期6,2004年6月,頁103-106。
張希清,〈論宋代科舉取士之多與冗官問題〉《北京大學學報》期5,1987年。
程光裕,〈蔡襄著作攷〉,《史學匯刊》(中國文化大學)1968年,期1,頁34-44。
彭友良,〈強兵富國安民是蔡襄改革思想的核心〉,《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期5,1994年5月,頁12-16。
楊蓉,〈蔡襄寫景紀游詩綜論〉,《井岡山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卷23期88,2002年12月,頁82-84。
楊加深,〈北宋書法四大家的組成及排序問題考〉,《甘肅社會科學》期2,2004年2月,頁46-49。
楊敦禮,〈論蔡襄書法之特色〉,《藝術學報》期52,1993年6月,頁120-131。
廖宏昌,〈神仙.帝王.海:秦漢帝王入海求仙之風潮〉,收錄於劉石吉、王儀君、林慶勳主編,《海洋文化論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出版,2010年,頁71-86。
趙保紅,〈宋四家之蔡究為何人〉,《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期3,2006年6月,頁108-110。
鄧廣銘,〈宋朝的家法和北宋的政治改革運動〉,《中華文史論叢》1986年輯3,頁85-100。
樊如霞,〈宋代飲茶文化與蔡襄《茶錄》〉,《福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卷10期4,1996年10月,頁58-61。
蔡崇名,〈蔡君謨與宋初新文學運動〉,《古典文學》期8,1986年4月,頁245-274。
蔡崇名,〈蔡君謨經世思想與治國之道〉,《高雄師院學報》期16,1988年3月,頁33-55。
蔡崇名,〈蔡君謨與宋代理學之開創〉,《高雄師院學報》期14,1986年3月,頁47-69。
蔡崇名,〈蔡君謨的生平與風範〉,《高雄師院學報》期11,1983年4月,頁63-74。
蔡崇名,〈蔡襄書學欣賞舉隅〉,《高雄文獻》期8,1981年9月,頁27-50。
鄧廣銘,〈談談有關宋史研究的幾個問題〉,《社會科學戰線》1986年,期2,頁137-144。
蔡厚示,〈背郭千峰起,涵空一水橫—談蔡襄咏福州山水詩〉,《蔡襄研究》,頁17-20。
劉昭明,〈引物連類、直斥本朝昏君佞臣—蘇軾〈荔支歎〉的譏刺、典範與創意〉《文與哲》,期9,2006年12月,頁263-336。
盧廷清,〈顏真卿祭姪文稿賞析〉,《美育》期58,1995年4月,頁 1-6。
簡月娟,〈蔡襄書法代表作品析論〉,《中國文化月刊》期241,2000年4月,頁78-98。
鐘民豐,〈從顏魯公祭姪祭伯文稿談起〉,《故宮文物月刊》,8卷6期,1990年9月,頁 36-51。
[日] 石川梅次郎著,吳以寧譯,〈蔡襄其人及其詩文〉,《蔡襄及其家世》,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頁310-312。
肆、學位論文
由興波,《詩法與書法——宋代「書法四大家」詩學思想與書法理論比較研究》,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周子翼,《北宋七言絕句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林曉玲,《蔡襄詩歌研究》,漳州:漳州師範學院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康武剛,《蔡襄民本思想述論》,上海:上海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6年。
陳瑞玲,《蔡襄書法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黃佳坤,《蔡襄詩歌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學位論文,2009年。
楊加深,《北宋書法教育研究》,山東:山東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4年。
蔡崇名,《蔡君謨之學術》,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7年。
指導教授 王次澄(Tzi-Cheng Wang) 審核日期 2011-7-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