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1205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2 、訪客IP:3.15.34.105
姓名 許馨文(Sin-wen H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花與清代飲食之研究
(Flowers and cuisine of Qing Dynasty)
相關論文
★ 俞正燮婦女思想之研究★ 石達開與太平天國之研究(1831-1863)
★ 《民報》歷史觀之研究★ 太平天國婦女地位之研究
★ 論蔣李內爭與國共內戰之挫敗(1945-1949)★ 明末樞輔孫承宗之研究
★ 《大公報》在國共內戰初期立場之研究(1945.12-1947.1)★ 葉公超與中華民國外交(1949-1961)
★ 國共內戰之書寫—以《巨流河》等五本文藝作品為例★ 石門水庫教會之研究
★ 兩岸基督教詩歌創作之探討—以天韻合唱團及呂小敏為例★ 雍正能臣李衛之研究
★ 清世祖理漢政策(1651-1661)★ 清代徽州鹽商子弟教育研究(1644~1840)
★ 三元宰相--商輅之研究★ 賢媛之冠-商景蘭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花卉,以其賞心悅目、繽紛秀麗的外表,久為自然界中主要觀賞植物之一。自古以來,騷人墨客們便以大量的文學和藝術作品來表達對花卉風采的崇拜和欣賞;也將花卉各式各樣的生長方式、外型特色等,與品德發展相互聯繫,形成了古代文人待人處世、出處進退的規範標準及理想目標。然而,也由於過去持有的刻板印象,使得花卉的觀賞價值掩蓋了其實用價值,學術研究中鮮少關注於花卉在日常器用和活動中的表現。
本研究透過了史料的重建和分析,認為過去的觀念應該重新修正。在早期中國歷史中,人們對於花卉的認識,最初來自於實用價值中的「飲食功能」,並有著淵遠流長的發展歷程。從祭獻神靈的祭品,及帝王賞賜功臣的禮物,至宋代時成為常見的料理形式。到了清代時,以花卉製成的料理數量、品質、種類都已達到成熟完備的境界。而這樣的成果,是奠基於歷代以來的發展,再加上當時社會愛花風氣的鼓舞,以及當代文人的提倡,才得以形成燦爛的清代花卉飲食文化。
此外,中國飲食對於食材挑選、烹飪技術、飲食情境的重視,也表現在花卉飲食中。從製備過程和原則中,可以發現花卉不同於其他食材之處,有著獨樹一格的烹調方式;亦結合了傳統醫學中的食補概念,成為清代時非常重要的養生料理。此外,最重要的是花卉飲食中生活情趣和審美觀念的展現,在清代不同群體和階層間呈現了多樣化的風貌,也讓清代花卉飲食成為中國飲食史中,別具特色的一門學問。
摘要(英) Flower, with its pleasant, colorful and beautiful appearance, has long been the major ornamental plants of nature. Since ancient times, men of letters expressed their worship and appreciation of flowers by a large amount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and also interconnected various growth patterns, sha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lowers, moral development together, that formed normative standards of getting along with people and dealing with things and ideal goal of ancient literati. However, it is also because of stereotypes of the past, ornamental value of flowers has covered their practical value, academic researches rarely focus on performance in daily features and activities of flowers.
In this study, concept of the past is considered to be revised through a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In the early history of China,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flowers was originally from the practical value "cuisine" and with a long line of development. It went from sacrificial offering to the gods, and gift to contributor rewarded by the imperial, to a common form of cooking of Song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 with flowers made quantity, quality, species of food made of flowers had reached a level of complete maturity. And such results were found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es, coupled with inspiration of social atmosphere of flower loving, and promotion of contemporary literati, and also because of this the brilliant flower food culture of Qing Dynasty was able to formed.
In addition, the great importance on selection of ingredients, cooking skills in Chinese food culture is also shown in flower cuisine. From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principles, it can be found the difference of flower from the other ingredients that it has unique way of cooking; and it also incorporates the tonic concept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which makes it a very important health food of Qing Dynasty. In addition,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e expression of taste of life and aesthetic of flower cuisine, which showed various styles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and social classes in the Qing and also made flower cuisine culture of Qing Dynasty a unique knowledge in history of Chinese cuisine.
關鍵字(中) ★ 節慶
★ 養生
★ 飲食
★ 花卉
★ 清代
關鍵字(英) ★ festivals
★ cuisine
★ flowers
★ Qing Dynasty
★ health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詞 iv
目錄 vi
緒論 1
第一章 清代社會中花卉的生產與推廣 16
第一節 清代社會的愛花風氣及影響 17
第二節 花卉產地與貿易網絡 35
第二章 清代花材料理的沿革與特色 52
第一節 花材的定義和種類 53
第二節 花材料理的沿革與形成 70
第三節 清代花材料理的烹調原則及特色 83
第三章 清代花卉飲食文化的多樣化發展 103
第一節 「豪華型」–筵席中的花材料理 104
第二節 「雅致型」–花材料理與文人的飲食美學 118
第三節 「節慶型」–節慶活動中的應景花材美食 132
結論 148
參考書目 154
附錄: 166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 史料
(一) 詩詞筆記類
〔周〕全啟華譯著,《詩經》,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
〔周〕楊天宇譯註,《周禮譯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周〕《易經》,台北:啟明書局,1960年。
〔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台北:暢談國際文化事業出版社,2003年。
〔戰國〕屈原,《楚辭》。收錄於吳平,《楚辭文獻集成》,揚州:廣陵書社,2008 年。
〔漢〕王逸,《楚辭章句》,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漢〕王夢鷗註釋,《禮記今註今譯》,台北:商務印書館,1987年)。
〔漢〕許慎,《說文解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漢〕劉歆,《西京雜記》。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小說家類。
〔魏〕嚴可均輯,《全三國文》,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
〔魏〕王肅注,《孔子家語》。收錄於《孔子文化大全》,山東:山東友誼書社,1991年。
〔晉〕宗懔,《荊楚歲時記》,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晉〕葛洪,周國林譯注,《神仙傳全譯》,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晉〕郭璞,《山海經》。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42冊,子部,小說家類。
〔唐〕谷神子,《博異志》。收錄於《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唐〕孔穎達,《尚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唐〕柳宗元,《柳宗元全集》上海:古籍書版社,1997年。
〔唐〕柳宗元,《河東先生龍城錄二卷》,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唐〕馮贄,《雲仙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收錄於王雲五編,《歷代小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宋〕李昉,《太平廣記》。收錄於文懷沙編,《隋唐文明》,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04年,第47卷。
〔宋〕李清照,《李清照全集》,山東:濟南出版社,1990年。
〔宋〕沈括,《夢溪補筆談》。收錄於《夢溪筆談》,台北:商務印書館,1968年。
〔宋〕周敦頤,《元公周先生濂溪集》,湖南:岳麓書局,2006年。
〔宋〕周密,《乾淳歲時記》。收錄於《歲時習俗資料彙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宋〕周密,《武林舊事》,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1年。
〔宋〕林逋,《林和靖先生詩集》,台北:商務印書館,1965年。
〔宋〕吳自牧,《夢梁錄》,台北:文海出版社,1981年。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台北:廣文書局,1961年。
〔宋〕高承,《事物紀原》。收錄於《惜陰軒叢書》,台北:藝文出版社,1967年。
〔宋〕陳振孫,《直齋舒錄解題》,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45冊。
〔宋〕黃庭堅,《黃庭堅全集》,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
〔宋〕陸友仁,《吳中舊事》,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90冊。
〔宋〕歐陽修,《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明〕佚名,《便民圖纂》,明萬曆間刊本,台北:古亭書屋。
〔明〕佚名,《居家必用事類》,北京:中華商業出版社,1986年。
〔明〕笑笑生,《金瓶梅》,台北:文化圖書公司,1972年。
〔明〕吳敬梓,《儒林外史》,台北:台灣書房,2007年。
〔明〕黃省曾,《吳風錄》。收錄於《中國風土志》,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
〔明〕張瀚,《松窗夢語》,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張岱,《張岱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明〕張岱,《陶庵夢憶》,台北:金楓出版社,1986年
〔明〕謝肇淛,《五雜俎》。收錄於《歷代筆記小說集成》,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24冊。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清〕文震亨,《長物志》。收錄於《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王韜,《瀛壖雜志》。收錄於《叢書集成三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清〕朱應鎬,《楹聯新話》,收錄於梁章鉅,《楹聯叢話.附新話》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清〕阮元,《揅經室集》,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清〕李漁,《閒情偶記》。收錄於《李漁全集》,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清〕李光地等,《御定月令輯要》。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昭槤,《嘯亭續錄》。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台北:新興書局,1984年。
〔清〕吳騫,《桃溪客語》。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第95冊,史地類。
〔清〕金鰲,《金陵待徵錄》,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清〕沈復,《浮生六記》,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冒襄,《影梅庵憶語》,台北:世界書局,1995年。
〔清〕秦榮光,《上海縣竹枝詞》。收錄於《中國風土志》,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
〔清〕邵長蘅,《邵子湘全集》。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48冊。
〔清〕徐珂,《清稗類鈔》,上海:誠成文化出版社,1996年。
〔清〕孫原湘,《天真閣集》。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1487冊,集部。
〔清〕康發祥,《海陵竹枝詞》。收錄於《歷代竹枝詞》,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冊,戊編。
〔清〕陳燦,〈西湖竹枝詞〉。收錄於《歷代竹枝詞》,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清〕陳祁,《清風涇竹枝詞》。收錄於《歷代竹枝詞》,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清〕陳作霖,《金陵物產風土志》。收錄於《金陵瑣志九種》,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年。
〔清〕陳鼎,《滇遊記》。收錄於《叢書集成簡編》,第79冊。
〔清〕陳元龍,《格致鏡原》,揚州,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
〔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全唐詩》,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清〕袁枚,《小倉山房詩文集》,台北:廣文書局,1972年。
〔清〕袁學瀾,《續姑蘇竹枝詞》。收入於《歷代竹枝詞》,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冊。
〔清〕袁學瀾,《吳郡歲華紀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清〕袁枚,《續子不語》。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台北:新興出版,1973年。
〔清〕張自烈,《正字通》。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從書》,台南:莊嚴文化,1997年,第198冊。
〔清〕張春華,《滬城歲事衢歌》。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第224冊,史地類。
〔清〕紐秀,《觚賸》,台北:中興圖書出版,1957年。
〔清〕曹雪芹,《紅樓夢》,台北:聯經出版社,2010年。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台北:廣文書局,1969年。
〔清〕黃式權,《淞南夢影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清〕劉崑,《南中雜說》。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第94冊,史地類。
〔清〕錢泳,《履園叢話》,台北:大立出版社,1982年。
〔清〕趙翼,《甌北集》,上海:上海書局出版社,1997年。
〔清〕楊光輔,《淞南樂府》。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第95冊。
〔清〕葛元煦,《滬遊雜記》,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收錄於《明清筆紀史料叢刊》,北京:中國書店,2000年。
〔清〕羅天尺,《五山志琳》。收錄於《嶺南遺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清〕德齡,《御香縹緲錄》,上海:百新出版社,1949年。
〔清〕顧祿,《桐橋倚櫂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清〕顧祿,《清嘉錄》,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
(二) 食譜類
〔宋〕林洪,《山家清供》,北京:中華商業出版社,1985年。
〔元〕忽思慧,《飲膳正要》,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8年。
〔明〕朱耾,《酒經》。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台北:新興書局,1978年,第六冊。
〔明〕高濂,《遵生八箋》,四川:巴蜀書社,1992年。
〔明〕劉基,《多能鄙事》,上海:榮華書局,1917年。
〔明〕龍遵敘,《飲食紳言》,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9年。
〔明〕顧元慶,《茶譜》。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譜錄類。
〔清〕小四海堂主人,《饌書》,收藏於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圖書館,無頁碼。
〔清〕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5年。
〔清〕朱彝尊,《食憲鴻秘》,北京:中華商業出版社,1985年。
〔清〕李化楠,《醒園錄》,北京:中華商業出版社,1984年。
〔清〕佚名,《調鼎集》,北京:中華商業出版社,1986年。
〔清〕袁枚,《隨園食單》,台北:海鷗出版社,2007年。
〔清〕曹庭棟,《養生隨筆》,北京:中華商業出版社,1986年。
〔清〕管榦珍,《食品拾遺》,收藏於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圖書館,無頁碼。
〔清〕黃云鵠,《粥譜》,北京:中華商業出版社,1986年。
〔清〕薛寶辰,《素食說略》,北京:中華商業出版社,1984年。
〔清〕顧仲,《養小錄》,北京:中華商業出版社,1984年。
〔清〕〈乾隆四十八年節次照常膳底檔〉。收錄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十輯。
〔清〕《衍聖公府檔案》。收錄於趙榮光,《天下第一家衍聖公府食單》,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
〔民國〕圓山大飯店,《圓山經典食錄》,台北:漢光文化網路事業,2010年。
(三) 醫書類
〔戰國〕《黃帝內經》。收錄於《中國醫學名著珍品全書》,河北: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藥方》。收錄於《中國醫學名著珍品全書》,河北: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9冊,子部,
醫家類。
(四) 園藝譜錄類
〔晉〕稽含,《南方草木狀》。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第44冊。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收錄於《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第13冊,子部,農家類。
〔宋〕孔武仲,《芍藥譜》。收錄於《清江三孔集》,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51冊,子部,譜錄類。
〔明〕王象晉,《群芳譜》,北京:農業出版社,1985年。
〔清〕方時軒,《樹蕙編》。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第79冊,子部。
〔清〕汪灝,《廣群芳譜》,台北:華嚴出版社,1994年。
〔清〕計楠,《菊說》。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第79冊,子部,頁505。
〔清〕計楠,《牡丹譜》。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第79冊,子部,頁557。
〔清〕徐石麟,《花傭月令》。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第91冊,頁65。
〔清〕徐學敏,《鳳仙譜》。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第79冊,子部,頁585。
〔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台北:世界書局,1975年。
〔清〕陸廷燦,《藝菊志》,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第116冊,子部,譜錄類。
〔清〕陳淏子,《花鏡》,北京:農業出版社,1962年。
〔清〕袁世俊,《蘭言述略》,台北:廣文書局,1976年。
〔清〕紐秀,《亳州牡丹述》。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第83冊,自然科學類。
(五) 方志類
〔明〕胡容,《威縣志》。收錄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第2冊。
〔明〕張時徹,《定海縣志》。收錄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第29冊。
〔明〕韓玉纂,《通許縣志》,收錄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第58冊。
〔清〕莫祥芝、甘紹盤修,汪士鐸纂,《上江兩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清〕陳其元,《青浦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清光緒五年刊本。
〔清〕李澐,《陽江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清光緒三十年刊本。
〔清〕王屢謙,《安陸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清道光二十三年刊本。
〔清〕鄭鍾祥,光緒《陽江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清道光二年刊本。
〔清〕李銘皖修,馮桂芬纂,《蘇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清〕李衛,《西湖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清〕阿克當阿修,姚文田纂,《揚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嘉慶十五年刊本。
〔清〕黃庭金,《瑞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嘉慶十五年刊本。
〔清〕李福泰修,史澄纂,《番禺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871年。
〔清〕檀萃,《滇海虞衡志》,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清〕崔華、張萬壽纂修,《揚州府志》,台南:莊嚴文化,1996年
〔清〕許治修,沈德潛、顧詒祿纂,《元和縣志》,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
〔民國〕吳馨修、姚文枬纂,《上海縣續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18年。
〔民國〕龔嘉儁修,李楁纂,《杭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22年。
二、 專書
Denis Twitchett, John K. Fairbank,《劍橋中國史》,台北:南天出版社,1987年。
王學泰,《中國飲食文化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王學太,《中國人的飲食世界》,香港:中華書局,1989年。
王明德、王子輝,《中國古代飲食》,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王仁興,《中國飲食談古》,北京:輕工業出版社, 1985年。
王仁湘,《往古的滋味–中國飲時的歷史與文化》,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 年。
王仁湘,《飲食之旅》,台北:商務印書館,1993年。
王仁湘,《飲食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王爾敏,《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王毓瑚,《中國農學書錄》,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王琦珍編,《楊萬里詩文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孔慶萊主編,《植物學大辭典》,上海:商務印書館,1983年。
朱寶鏞,《中國酒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
台灣商務印書館編審委員會主編,《辭源》,台北:商務印書館,1915年。
任百尊,《中國食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
李志炎、林正秋編,《中國荷文化》,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周武忠,《中國花卉文化》,廣東:花城出版社,1992年。..
林永匡、王熹,《清代飲食文化研究—美食、美味、美器》,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
汪福寶,《中國飲食文化辭典》,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中國節日叢書.重陽》,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年。
章太炎,《易經論叢》,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吳正格,《滿族食俗與清宮御膳》,遼寧:新華書店,1988年。
苑洪琪,《中國的宮廷飲食》,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
馬宏囗,《中國飲食文化》,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年。
姚海揚,《中國孔府菜》,深圳:海天出版社,2008年。
巫仁恕,《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台北市:中央研究院,2007年。
姜超,《實用中醫營養學》,北京:新華書店,1985年。
高海夫、金性堯編,《陶淵明》,台北:地球出版社,1993年。
陳素貞,《北宋文人的飲食書寫–以詩歌為例的考察》,台北:大安出版社,2007。
陳俊愉、程緒珂編,《中國花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
陳慶元等校注,《蔡襄全集》,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陳久金、盧蓮容,《中國節慶及其起源》,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9。
彭定求,《全唐詩》,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張淑瓊編,《白居易》,台北:地球出版社,1990年。
張宏庸,《茶與花》,台北:茶學文學出版社,1987年。
張之傑編,《百科大辭典》,台北:名揚出版社,1986年。
趙榮光,《中國古代庶民飲食生活》,台北:商務印書館,1998年。
趙榮光,《天下第一家衍聖公府食單》,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
趙榮光,《衍聖公府檔案食事研究》,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年。
伊永文,《明清飲食研究》,台北:洪葉文化,1997年。
何小顏,《花的檔案》,台北:商務印書館,1999年。
徐海榮,《中國飲食史》,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年。
熊四智,〈中國傳統烹飪技術十論〉,收錄於《烹飪理論》(中國商業出版社,1987年),頁67。
竟鴻,《南方飲食掌故》,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
黃仁軻、朱懷春校點,《蘇軾詩集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雷飛鴻主編,《辭源》(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
廖盛春編,《二十四史成語典故》,廣西:廣西民族出版社,2008年。
程兆熊,《中華園藝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85年。
楊永良,《中醫食療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2年。
楊吉成編,《中國古代飲食辭典》,台北:常春樹書坊,1989年。
楊景震,《中國傳統歲時節日風俗》,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6年。
楊琳,《節日中國.重陽》,北京:三聯書店,2009年。
錢伯文、孟仲法、陸漢明、沈家麒,《中國食療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年。
羅中峰,《中國傳統文人審美生活方式之研究》,台北:洪葉文化事業,2001年。
譚天星,《御廚天香–宮廷飲食》,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韓養民、郭興文,《中國古代節日風俗》,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
劉云嶢,《中國歷代食療進補養生大觀》,上海:文匯出版,1994年。
蕭家成,《昇華的魅力:中華民族酒文化》,北京:華齡出版社,2007年。
三、 期刊論文
王至堂,〈秦漢時期匈奴族提取植物色素技術考略〉,《自然科學史研究》,1993年,12卷4期,頁355–359。
王星光、高歌,〈中國古代花卉飲食考略〉,《農業考古》,2006年,1期,頁192。
古丰,〈人工促成栽培法–唐花術〉,《農業考古》,第2期,1988年12月,頁329。
周肇基,〈中國嫁接技術的起源與演進〉,《自然科學史研究》,13卷3期,1994年,頁265–272。
周肇基,〈花城廣州及芳村花卉業的歷史考察〉,《中國科技史料》,1995年,16卷3期,頁5。
周嘉華,〈中國蒸餾酒源起的史料辨析〉,《自然科學史研究》,1995年,14卷3期。
辛樹幟,〈我國果樹歷史的研究〉,收錄於《中國果樹史研究》,1983年7月,1版。
邱仲麟,〈花園子與花樹店–明清江南的花卉種植與園藝市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8卷3期,2007年9月,頁473-552。
邱仲麟,〈明清江南的蘭花貿易與蘭花炒作〉,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第二屆臺灣商業傳統國際學術研討會–工作坊第四次座談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9年11月20日。
邱仲麟,〈明清江浙文人的看花局與訪花活動〉,《淡江史學》,2007年9月,第18冊,頁86–87。
汪菊淵,〈我國園林最初形式的探討〉,《園藝學報》,1965年,四卷,二期,頁101–106。
舒迎瀾,〈我國古代的花卉栽培〉,《自然科學史研究》,9卷4期,1990年9月,頁209–210。
經盛鴻,〈從《紅樓夢》談明清官場吃喝風〉,《歷史月刊》,60期,頁68–77。
孫云蔚,《中國果樹史與果樹資源》(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頁31。
施洪飛、項平、唐善永,〈藥膳配伍規律和烹飪特點研究〉,《中醫藥雜誌》,12卷2期,2001年6月,頁99。
黃韶顏、李寧遠,〈中國傳統增強體能飲食之研究〉,《中華家政》,21期,1992年12月,頁131–164。
黃滿仙,〈略述唐代花卉業的發展〉,《農業考古》,1987年12月,2期,頁304。
葉靜淵,〈我國明清時期的花卉栽培〉,《農業考古》,1987年12月,2期,頁308–315。
趙峰元,〈從《浮生六記》中看清中葉的飲食生活–兼論沈復的飲食美學原則〉,《商業研究》,1985年第12期,頁339。
趙榮光,〈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十美風格述析〉,收錄於《首屆中國飲食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1年。
楊玲玲,〈中醫食補與體質〉,《第二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1993年12月。
劉儀初,〈論中國食醫同源的產生及其營養學價值〉,《第三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1994年12月。
饒宗頤,〈從出土資料談古代養生與服食之道〉,《第五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1998年6月。
魏露苓,〈明清植物譜錄中的農林園藝技術〉,《農業考古》,1999年3期,頁230。
嚴奇岩,〈淺談明清雲南觀賞花卉資源的開發〉,《農業考古》,2003年3期,頁230。
指導教授 王成勉(Wang Chen-Main) 審核日期 2011-7-1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