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130500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3 、訪客IP:3.129.39.55
姓名 何郁瑩(Yu-ying H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赤腳醫生之研究(1966-1976)
(The Study on the Barefoot Doctors(1966-1976))
相關論文
★ 陸軍第一士官學校教育之研究—以常備士官班為例(1965-1985年)★ 李國鼎與台灣產業經濟
★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研究★ 中共經濟特區之研究(1980-1992)
★ 中共十一大及其後續發展之研究★ 毛澤東人口政策之研究
★ 毛澤東時期陳雲角色之研究★ 華國鋒之研究
★ 抗戰前期廖承志與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之研究(1938-1941)★ 張聞天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之研究(1925-1945)
★ 中共建國初期治理西藏之研究(1949-1959)★ 王稼祥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1931-1945)
★ 中共治理新疆與生產建設兵團前期發展之研究(1949-1966)★ 「文革」時期樣板戲之研究
★ 「農業學大寨」運動之研究(1964-1980)★ 中共建國初期的「東北王」-高崗的崛起與沒落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赤腳醫生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新生事物之一。許多新生事物後來被否定,但赤腳醫生卻擁有多面的評價,這與赤腳醫生政策的實施過程有關。
  1965年毛澤東發下重要的〈六‧二六指示〉,將醫療衛生工作放到農村去,大批城市的醫療人員下鄉培訓醫務人員。後來,他批示將〈從“赤腳醫生”的成長看醫學教育革命的方向〉這篇調查報告,發表在1968年9月10日《紅旗》雜誌第三期,促使文化大革命期間湧現出更多的赤腳醫生。此後,赤腳醫生正式成為全國的統稱。
  其挑選對象來自於政治思想好、具備文化水準、身體健康、對衛生工作熱誠度高的貧下中農子女,以及知識水準較好的知識青年。培訓工作主要由公社衛生院、縣醫院、縣衛生學校和城市下鄉醫療隊負責,還要為赤腳醫生編寫各種教材。赤腳醫生經過3-6個月的培訓,學習基礎知識、農村常見病、預防、結合中西醫及政治思想。配合「合作醫療」制度,從事能力所及的醫療衛生工作,並參加勞動生產領取工分。以後,有計劃地進行多次複訓,逐步增進醫學基礎知識、處理常見病技術以及累積臨床經驗。
  赤腳醫生發揮了結合中西醫、預防疾病、婦幼保健、縮小城鄉差距……等功能,暫時舒緩了農村、牧區偏遠地區落後醫療環境的壓力。但是,赤腳醫生短期草率的培訓過程,以及簡陋的醫療設備,如果使用方法不當,病患連最基本的生命保障權都沒有。再加上沒有正式考核制度的約束,甚至衍伸出草菅人命的悲劇。
  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赤腳醫生沒有完全被否定。因為這個聊勝於無、界限模糊、沒有正式執照的醫療衛生人員,在1960-1970年代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工作中,曾經擔負起疾病預防、為基層群眾服務及提供病人心理慰藉的任務。
關鍵詞:赤腳醫生、毛澤東、鄧小平、文化大革命、合作醫療
摘要(英) The Study on the Barefoot Doctors(1966-1976)
Abstract
The barefoot doctors are one of the newly emerged thing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Many newly emerged things were denied later, but the barefoot doctors have various aspects of evaluation. This result is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barefoot doctors policy.
Mao Zedong issued the important June 26 Directive to practice medical and health work in rural areas. A large number of urban medical professionals went to the rural areas to train medical personnels. Later on, the investigation report “ Observing the Direc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Revolution from the Growth of the Barefoot Doctors” was directed to release on the third issue of the HONGQI magazine by Mao on September 10, 1968, which urged barefoot doctors to emerge in large number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reafter, the barefoot doctor became an official name national wide.
The barefoot doctor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offspring of poor and low-middle peasants with moderate political thinking, high cultural standard, healthy body and passion for sanitation work, and urban youths with high knowledge standard. The commune health stations, the county hospitals, the county health schools and the medical teams from the city conducted the trainings. Various kinds of teaching materials were also compiled. The barefoot doctors learned basic knowledge, common diseases in rural areas, prevention, combination of wester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reatments, and political thinking through three to six months’ trainings. They cooperated with the “Cooperative Health” system, engaged themselves in medical and health work that they were able to do, and joined labor production to get salary. Afterwards, they received planned training many times to increase their basic medical knowledge, and to enhance their skills of treating common diseases and accumulate their clinical experience.
The barefoot doctors displayed the functions of combining wester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reatments, preventing diseases, providing maternal and child hygiene, shortening the rural-urban disparity…etc. They temporarily helped release the pressure of laggard medical environment in the rural areas and the pastoral areas in remote districts. However, due to their short and hasty training and rough medical equipments, if they don’t operate properly, the patients will lose their basic right of living. Besides, the lack of formal assessing system may lead to the tragedy of treating human life as if it were not worth a straw.
After the end of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barefoot doctors were not denied completely because they fulfilled the tasks of preventing diseases, serving the grass roots and providing the patients mental comfort in the primary medical care work in China in 1960 ~1970 although they were not officially licensed and were not demarcated clearly.
Keywords:
barefoot doctors, Mao Zedong, Deng Xiaoping, Cultural Revolution, Cooperative Health
關鍵字(中) ★ 赤腳醫生
★ 毛澤東
★ 鄧小平
★ 文化大革命
★ 合作醫療
關鍵字(英) ★ barefoot doctors
★ Mao Zedong
★ Deng Xiaoping
★ Cultural Revolution
★ Cooperative Health
論文目次 摘要…………………………………………………………………………………I
英文摘要…………………………………………………………………………II- III
誌謝…………………………………………………………………………………IV
目 錄……………………………………………………………………………V表 次……………………………………………………………………………VI
圖 次……………………………………………………………………VII-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赤腳醫生的出現
第一節 文革的醫療衛生改革…………………………………………………18
第二節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30
第三節 毛澤東的衛生思想與工作指示………………………………………45
第三章 赤腳醫生政策實施過程
第一節 培訓對象………………………………………………………………61
第二節 培訓過程………………………………………………………………73
第三節 待遇……………………………………………………………………98
第四章 赤腳醫生的功能與影響
第一節 赤腳醫生與「合作醫療」…………………………………………106
第二節 赤腳醫生的功能……………………………………………………118
第三節 赤腳醫生的影響……………………………………………………144
第五章 結論…………………………………………………………………194
徵引書目……………………………………………………………………202
附錄…………………………………………………………………………212
參考文獻 一、史料:
《毛主席 周總理 華主席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清樣)》(原件)。
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編印,《全國衛生情況參考資料》(北京: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編印,1950年7月)。
王世蘭詞、熊志成曲、吳小燕配伴奏,《赤腳醫生心向黨》(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75年)。
天津六‧二六衛生工作隊哲盟第九小隊,〈關於培訓赤腳醫生的計畫〉(原件)(1968年10月9日)。
宋永毅主編,《中國文化大革命文庫》光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2006年)。
衛生部基層衛生與婦幼保健司編,《農村衛生文件滙編(1951-2000)》(內部資料)。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二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11月)。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九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1月)。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一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8月)。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二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1月)。
二、專書:
1、翻譯書
Ken Howarth著、陳瑛譯,《口述歷史》(臺北:播種者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
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Roderick MacFarquhar)、沈邁克(Michael Schoenhals)著、關心譯,《毛澤東最後的革命》(臺北:左岸文化事業公司,2009年)。
冀朝鑄著,Ji Chaozhu:The Man on Mao’s Right譯,《冀朝鑄回憶錄》(北京:藍燈書屋出版社,2008年)。
2、中文書
《反擊衛生戰線的右傾翻案風赤腳醫生、醫務人員和革命幹部聲討、批判鄧小平罪行專輯(二)》(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6年)。
《赤腳醫生先進事跡滙編》,第一輯(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4年)。
卜偉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六卷《「砸爛舊世界」─文化大革命的動亂與浩劫(1966- 1968)》(香港:中文大學,2008年)。
上海醫科大學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
《中國衛生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國衛生年鑑(1987)》(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年1月)。
王桂珍,《反擊衛生戰線的右傾翻案風赤腳醫生、醫務人員和革命幹部聲討、
批判鄧小平罪行專輯(二)》(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6年)。
史雲、李丹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八卷《難以繼續的「繼續革命」─從批林到批鄧(1972-1976)》(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
全國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組委會編,《毛澤東與當代中國─全國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集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李志綏,《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10月)。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杜維運發行,2003年)。
定宜庄,《中國知青史初瀾(1953-1968)》(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9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冊(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下冊(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陳海峰主編,《中國衛生保健》(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年7月)。
張建平,《中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研究》(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年)。
彭國亮,《印象中國─民生記憶六十年》(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張開寧、溫益群、梁苹,《從赤腳醫生到鄉村醫生》(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黑龍江省衛生局編,《赤腳醫生茁壯成長》,(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75年)。
《當代中國》衛生卷編委會編,《當代中國衛生大事記》(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年)。
《當代中國》叢書編輯部編輯,《當代中國的衛生事業》,上冊(上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2月)。
《當代中國》叢書編輯部編輯,《當代中國的衛生事業》,下冊(上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2月)。
《當代中國》叢書編輯部編輯,《當代中國的醫藥事業》(上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2月)。
颯英編,《“赤腳醫生”好》(香港:香港朝陽出版社,1969年10月)。
劉小萌,《中國知青史大潮(1966~1980)》(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9年4月)。
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國家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司編,《中華人民共和國醫藥衛生法律全書》。
衛生部基層衛生與婦幼保健司編,《農村衛生文件滙編(1951-2000)》(內部資料)。
劉青峰編,《文化大革命:史實與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6年)。
錢信忠,《中國衛生事業發展與決策》(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2年)。
謳歌,《協和醫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10月)。
嚴家其、高皋,《「文化大革命」十年史》,(上冊) (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2月)。
全國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組委會編,《毛澤東與當代中國─全國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三、期刊論文:
〈醫務工作者到農村去〉,《人民畫報》,期1(1966年),頁2-3。
〈北京知識青年在延安〉,《人民畫報》,期11(1966年),頁33。
〈發掘祖國醫藥學寶庫〉,《人民畫報》,期11(1966年),頁42。
〈合作醫療好〉,《人民畫報》,期4(1969年),頁22。
〈毛主席語錄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人民畫報》,期11(1969
年),封面。
〈穿軍裝的「赤腳醫生」〉,《人民畫報》,期3(1970年),頁30-31。
〈農村醫療衛生網〉,《人民畫報》,期4(1970年),頁38-39。
〈風雪高原醫療隊〉,《人民畫報》,期6(1970年),頁27。
〈新醫班〉,《人民畫報》,期9(1970年),頁32。
〈人民解放軍第二0八醫院遵照毛主席「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
指導,積極為農村培養「赤腳醫生」〉,《人民畫報》,期9(1970年),頁39。
〈受歡迎的赤腳醫生〉,《人民畫報》,期11(1970年),頁48。
〈草醫草藥是個寶〉,《人民畫報》,期2(1971年),頁24-27。
〈軍醫張伯安〉,《人民畫報》,期4(1971年),頁28-29。
〈廣闊天地育新人〉,《人民畫報》,期4(1971年),頁34-37。
《人民畫報》,期6(1971年),頁29。
〈今日曼根〉,《人民畫報》,期11(1971年),頁6-7。
〈一個醫療小分隊〉,《人民畫報》,期11(1971年),頁8-9。
〈北京的醫藥和醫療器械生產〉,《人民畫報》,期11(1971年),頁10-12。
〈金鍾山下盛開團結花〉,《人民畫報》,期1(1972年),頁35。
〈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人民畫報》,期5(1972年),頁41。
〈五指山的春天〉,《人民畫報》,期9(1972年),頁19。
〈讚家鄉〉,《人民畫報》,期2(1973年),頁17。
〈一個人民公社衛生院〉,《人民畫報》,期2(1974年),頁21-23。
〈沙海送醫〉,《人民畫報》,期5(1974年),頁12-13。
〈紮根農村幹革命〉,《人民畫報》,期7(1974年),頁33。
〈海上赤腳醫生〉,《人民畫報》,期8(1974年),頁26。
〈訪問畬族山區〉,《人民畫報》,期8(1974年),頁33。
〈一個大隊的合作醫療站〉,《人民畫報》,期9(1974年),頁8。
〈工農齊心育新苗〉,《人民畫報》,期1(1975年),頁34-37。
〈讓幼兒健康成長〉,《人民畫報》,期8(1975年),頁27。
〈合作醫療愈辦愈好〉,《人民畫報》,期9(1975年),頁26-28。
〈建設邊疆新的一代〉,《人民畫報》,期1(1976年),頁32-34。
〈一個牧業隊的合作醫療〉,《人民畫報》,期1(1976年),頁41。
〈我們的赤腳醫生〉,《人民畫報》,期2(1976年),頁26。
〈北京醫療隊在河西走廊〉,《人民畫報》,期5(1976年),頁19。
《人民畫報》,期7(1976年),頁39。
〈從上海機械學院兩條路線的鬥爭看理工科大學的教育革命─調查報告〉,《紅 旗》,期3(1968年9月),頁7-13。
〈從“赤腳醫生”的成長看醫學教育革命的方向〉,《紅旗》,期3(1968年9月),頁22-26。
〈農村衛生革命也要學大寨〉,《紅旗》,期7(1976年7月),頁61。
王振庄口訪、王勝整理,〈被毛主席接見的赤腳醫生〉,《世界博覽》,期20(2009年),頁65-67。
王桂珍,〈在實踐中提高醫療技術〉,《紅旗》,期3(1973年3月),頁49。
王漢松、王穎、李程躍、孫梅、孫曉明、郝模、陳政、崔欣、張文忠、鐘姮,〈我國鄉村醫生隊伍的產生發展和現狀〉,《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卷23期9(2009年),頁1。
尹鴻偉,〈赤腳醫生今又來─來自雲南墨江的調查〉,《南風窗》,期17(2003年),頁60-61。
石舒清,〈向陽花〉,《紅豆》,期9(2009年),頁8-11。
谷加恩,〈人民公社時期農村合作醫療事業成功的原因探析〉,卷5期1 (2006年),頁28-31。
呂春艷,〈“赤腳醫生”產生和發展的背景〉,《華章》,期24(2009年),頁21。
辛國麗,〈鄉村基層醫生的心裡話〉,《中國報道》,期3(2010年),頁39。
李楓、張自寬、趙亮,〈中國農村合作醫療五十年之變遷〉,《中國農村事業管理》卷26期2(2006年),頁3-5。
李德成,〈新中國前30年農村基層衛生人員培養模式探究〉,《當代中國史研究》,卷17期2 (2010年3月),頁66-73。
何燕,〈鄉村傳統合作醫療制度及其現代啟示〉,《廊坊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卷25期6 (2009年12月),頁44-48。
周壽祺,〈對赤腳醫生的名稱、待遇和培訓的幾點意見〉,《中國農村醫學》,期1(1981年),頁1-2。
金衛,〈繼續搞好農村的衛生革命〉,《紅旗》,期12(1973年),頁34。
苗雨,〈反擊衛生戰線的右傾翻案風〉,《紅旗》,期4(1976年4月),頁8。
侯藍伏,〈堅持「赤腳」永不變色〉,《紅旗》,期7(1976年7月),頁62。
夏杏珍,〈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歷史考察〉,《當代中國史研究》,卷10期5 (2003
年9月),頁110-118。
修金來,〈1966年赤腳醫生農村健康守門人〉,《中國醫院院長》,期19(2009年) ,頁41。
書革,〈進一步抓好農村衛生工作〉,《紅旗》,期9(1975年8月),頁38。
梁黎,〈長陽農村合作醫療〉,《中國民族》,期1(2009年),頁178-179。
巢利民、龔幼龍,〈上海縣赤腳醫生調查〉,《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期1(1981年),頁46-53。
巢利民、龔幼龍,〈上海縣的赤腳醫生〉,《復旦學報(醫學版)》,期1(1982年),頁76-79。
陳美霞,〈大逆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批判與再造》,期31(2006年5月),頁34-48。
曹普,〈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共中央黨校學報》,卷13期6 (2009年),頁81。
張自寬的〈“六二六指示”相關歷史情況的回顧與評價〉,《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卷26期9 (2006年),頁9-12。
黃秋雲、潘鴻貞、趙蕾,〈草藥與農村合作醫療〉,《中國民族民間醫藥》,期13(2010年3月),頁106-107。
費振鍾,〈毛澤東時代的醫學政治〉,《長城》,期1 (2009年),頁165-187。
程越,〈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新生事物〉,《紅旗》,期8(1976年8月),頁8-9。
張智慧,〈錢信忠:締造一個時代的傳奇〉,《中國衛生產業》,卷6期11 (2009年),頁36-37。
張瑞賢、張衛,〈“文革”期間門辦科研與中草藥運動〉,《江西中醫學院學報》,卷22期1 (2010年2月),頁38-43
楊奎松,〈淺談中共歷史檔案的利用與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期27
(1999年3月),頁 137。
錢信忠,〈衛生工作向農村大進軍的序幕─關於農村巡迴醫療對工作的幾個問題〉,《紅旗》,期13(1965年12月),頁1-2。
四、學位論文:
李德成,〈合作醫療與赤腳醫生研究(1955-1983)〉,杭州: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博士論文,2007年6月。
劉影,〈“文化大革命時期”福建赤腳醫生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6月。
五、赤腳醫生工具書
上海市川沙縣江鎮公社衛生院革命委員會編,《“赤腳醫生”培訓教材(供南方地區培訓參考使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0年)。
甘肅省新醫藥學研究所編,《中醫基礎理論》(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6年)。
河北新醫大學《赤腳醫生參考叢書》編寫組,《基礎醫學問答2消化系統》(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年)。
河北新醫大學《赤腳醫生參考叢書》編寫組,《基礎醫學問答3呼吸系統》(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6年)。
河北新醫大學《赤腳醫生參考叢書》編寫組,《基礎醫學問答4生殖系統》(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6年)。
河北新醫大學《赤腳醫生參考叢書》編寫組,《基礎醫學問答5血液系統》(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6年)。
廣東省中醫院眼科編,《中醫眼科》(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年)。
廣東省中醫院編寫組編,《中醫內科》(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6年)。
六、報紙:
《人民日報》,1968年9月17日,版1。
《人民日報》,1968年12月5日,版1。
《人民日報》,1968年12月7日,版3。
《人民日報》,1968年12月8日,版1。
《人民日報》,1976年5月20日,版1。
《人民日報》,1985年1月25日,版3。
《文滙報》,1968年9月14日,版2。
《文滙報》,1968年9月15日,版3。
《文滙報》,1968年12月22日,版2。
《文滙報》,1969年9月14日,版2。
《文滙報》,1969年9月14日,版3。
七、口述歷史:
王力堅教授口訪紀錄,2010年6月20日,筆者口訪紀錄。
王會芳女士口訪紀錄,2010年7月15日,筆者電話訪問。
白玉春先生口訪紀錄,2010年7月15日,筆者電話訪問。
牟珊珊女士口訪紀錄,2011年4月27日,筆者電話訪問。
林少敏女士口訪紀錄,2010年7月10日,筆者電話訪問。
定宜庄教授口訪紀錄,2010年10月29日,臺北市東吳大學,筆者口訪紀錄。
尚福林先生口訪紀錄,2010年7月12日,北京市昌平區流村鎮南流村衛生室,筆者口訪紀錄。
陳詩富先生口訪紀錄,2010年7月15日,筆者電話訪問。
黃桂蘭女士口訪紀錄,2010年7月14日,筆者電話訪問。
張淑敏女士口訪紀錄,2010年7月12日,北京安門茶館,筆者口訪紀錄。
葛長海先生、趙岳嵩先生口訪紀錄,2010年7月12日,四惠東地鐵站,筆者口訪紀錄。
劉寶國先生口訪紀錄,2010年7月15日,筆者電話訪問。
韓桂芹女士口訪紀錄,2010年7月15日,筆者電話訪問。
八、網路資源:
電影:《春苗》,http://hk.cnmdb.com/title/5041/plotsummary(擷取時間:2011年5月27日)。
電影:《紅雨》,http://hk.cnmdb.com/title/5046/plotsummary(擷取時間:2011年5月27日)。
電影《紅雨》主題曲《赤腳醫生向陽花》的歌詞,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audio/2010-10/13/c_12654687.htm(擷取時間:2011年5月27日)。
電影:The Barefoot Doctors of Rural China,http://www.youtube.com/watch?v=1YvwVFC-TJY&feature=player_embedded#(擷取時間:2011年5月27日)。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網頁,http://www.mc.ntu.edu.tw/epm/main.php?Page=A5B1(擷取時間:2011年6月29日)
國立臺灣大學傳染病防治研究及教育中心公衛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傳染病學學程網頁,http://homepage.ntu.edu.tw/~ntuidrec/index/NTUIDREC_IDP/idp_index.html (擷取時間:2011年6月29日)
指導教授 齊茂吉(Mao-chi Chi) 審核日期 2011-7-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