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7203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0 、訪客IP:3.145.75.39
姓名 徐佳鉉(Chia-Hsuan H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客家特色產業的文化價值-以公館紅棗產業為例
(The cultural value of Hakka Specialty Industry:A case on Gongguan Ziziphus-Jujuba Industry)
相關論文
★ 客家文化產業發展環境分析之研究-以關西仙草產業為例★ 節慶活動與客家文化創新之研究─以苗栗火旁龍為例
★ 客語無障礙環境政策回應性評估之研究-以聖德老人服務中心為例★ 女性村長在推動客家社區事務領導特質之研究
★ 客家族群在臺灣播遷之研究—以苗栗何子報家族為例★ 地方休閒產業發展的回應性評估之研究:以苗栗舊山線為例
★ 非營利組織產業化與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兩個社區為例★ 地方特色產業競爭力之研究-以新埔柿餅為例
★ 客家產業政策成效評估之研究★ 發展客庄聚落文化與生態觀光策略之研擬 以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社區為例
★ 年輕世代客家飲食意象調查研究-以中壢地區大學院校學生為例★ 地方文史工作者與客家學術機構之對話-以新竹縣為例
★ 民眾對客家創作音樂認知之研究-文化迴圈的觀點★ 桃園縣平鎮市三官信仰與聚落發展之研究
★ 客家特色產業政策網絡之研究★ 臺灣客庄旅遊地與飲食意象關聯之實證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地方文化產業的推動,除了經濟產值目標的追尋,亦欲消弭不適合存在於社會的價值觀與讓民眾有更美好的生活環境等,然而,卻鮮少文章著墨於該等文化層面的影響,但文化層面的價值,正是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的基石,是累積資產的泉源,更是活絡地方的不二法門。
有鑑於此,本研究以苗栗縣客庄公館鄉之紅棗產業為例,以美學、精神、社會、歷史、象徵、真實等六項文化價值為主要分析層面,透過文獻資料及訪談當地紅棗產業之相關人士,整理出產業的發展脈絡,及探討發展紅棗產業對當地帶來哪些文化價值。
首先,公館紅棗產業的發展脈絡可分為四個時期來探討,且每個時期皆有重要的關鍵行動者,以促成今日紅棗產業的發展。再者,推動紅棗產業的確為當地帶來了美學、精神、象徵、社會、歷史、真實等六項文化價值,但每項文化價值呈現的程度不盡相同,此外,各文化價值層面亦會相互增強、移轉或削弱。最後,本研究歸納出公館紅棗產業目前面臨的問題及提出未來改進的方向,希望公館紅棗產業能夠繼續發揚光大,為當地創造更多的文化與經濟的價值。
摘要(英) In addition to achieve economic output, the target of promoting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also includes eliminating unsuitable values in society and making people have a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 But few articles focus on the effects of cultural dimensions like these. However, the cultural value d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and is a way to increase the economic output for an area.
For above reason, through a case study on Gongguan Ziziphus-Jujuba Industry,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value of developing Hakka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by the six dimensions of aesthetic, spiritual, social, historical, symbolic and authenticity cultural valu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First, the story of Gongguan Ziziphus-Jujuba Industr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 to explore, and there is a key actor in every period of the story. Second, although that all six dimensions of cultural value can be found in the study, but each dimensions presents different degrees. Third, each dimensions of cultural value will be reinforced, transferred or weakened each other.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Gongguan Ziziphus-Jujuba Industry still has some issues to face, and the study tried to provide the direction to improve. Hope we will see a better development on Gongguan Ziziphus-Jujuba Industry in the future.
關鍵字(中) ★ 公館紅棗產業
★ 文化價值
★ 客家特色產業
關鍵字(英) ★ Gongguan Ziziphus-Jujuba Industry
★ cultural value
★ Hakka Specialty Industry
論文目次 章節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設計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客家特色產業 13
第二節 文化價值 23
第三節 客家特色產業與文化價值 26
第四節 相關文獻檢閱 36
第三章 公館紅棗產業的發展脈絡 39
第一節 物產豐饒的公館鄉 39
第二節 認識紅棗 44
第三節 紅棗產業的發展脈絡 53
第四章 公館紅棗產業的文化價值 63
第一節 美學價值 63
第二節 客家精神與象徵價值 72
第三節 社會價值 84
第四節 歷史價值 96
第五節 真實價值 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15
第二節 建議 120
參考書目 125
壹、中文部分 125
貳、網站資料 130
附錄一 棗農之訪談題綱 133
附錄二 當地居民之訪談題綱 135
附錄三 業者之訪談題綱 136
附錄四 地方文史工作者之訪談題綱 137
附錄五 社區組織之訪談題綱 138
附錄六 農會之訪談題綱 139
附錄七 編號A1之訪談稿 140
附錄八 編號A2之訪談稿 150
附錄九 編號B1之訪談稿 159
附錄十 編號C1之訪談稿 178
附錄十一 編號C2之訪談稿 191
附錄十二 編號D1、E1之訪談稿 197
附錄十三 編號E2之訪談稿 212
附錄十四 編號F1之訪談稿(一) 223
附錄十五 編號F1之訪談稿(二) 233
附錄十六 編號F2之訪談稿 240
附錄十七 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 249
圖目錄
圖 1 1 研究架構圖 7
圖 1 2 研究流程圖 10
圖 1 3 苗栗縣各鄉鎮位置圖 11
圖 1 4 研究範圍 12
圖 3 1 棗樹休眠期 47
圖 3 2 棗樹發芽期 48
圖 3 3 棗樹的芯 48
圖 3 4 棗樹開花 49
圖 3 5 成熟的紅棗果實 49
圖 4 1 社會互動關係圖 84
圖 4 2 石圍牆遺址 101
圖 4 3 震災紀念碑 101
圖 4 4 揆一樓 102
圖 4 5 石墻雙石母祠 105
圖 4 6 浣衣空間 105
圖 5 1 各項文化價值呈現程度 117
表目錄
表 1 1 訪談資料表 9
表 2 1 政府單位對地方特色產業的輔導對象 15
表 2 2 文化政策下的台灣文化產業嬗變 16
表 2 3 相關文獻檢閱整理 36
表 3 1 公館鄉2011年5月份人口統計資料 43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中企處(編)(2005)。2005年中小企業白皮書。台北:中企處。
文建會(1999)。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台北:文建會。
王中天(2003)。社會資本:概念、源起及現況。問題與研究,42(5),139-163。
王俊傑、邱重銘、藍麗春(2009)。文化政策下的台灣文化產業嬗變。嘉南學報,(35),437-451。
王淳熙、林茂賢、林會承、郭介恒、張志成、傅朝卿、劉益昌、蔡斐文、顏廷伃(2006)。文化資產執行手冊。台北:文建會。
王新才、張勇(2006)。棗譜。河南:新鄭奧星實業有限公司。
古宜靈、周志龍、廖淑容(2000)。文化政策與文化產業之發展-西歐城市經驗的省思。理論與政策,14(2),165-197。
吳德錫(譯)(2003)。文化全球化(Jean-Pieree Warnier原著)。台北:麥田。
吳濟華、鄭志明(2009)。地方文化特色產業之發展與介紹。研習論壇,(104),9-22。
沈清松(2002)。歷史性、文化空間與文化產業。哲學雜誌,(38),26-36。
辛晚教(2005)。地方文化產業與國際休閒化。載於古宜靈、辛晚教、廖淑容(編),文化生活圈與文化產業(277-285頁)。台北:詹氏書局。
周錦宏(2010)。客家文化產業與第三部門。台北:智勝。
林文進(1996)。物產富饒公館鄉。苗栗:苗栗縣政府。
林瑜、戴啟才(1990)。台灣觀光農場巡禮。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俞龍通(2008)。文化創意,客家魅力:客家文化創意產業觀點、策略與案例。台北:師大書苑。
徐文達(2010)。ㄏㄤˇ兜苗栗-My Guide 暢玩苗栗旅遊護照。苗栗: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
徐漢斌(譯)(1996)。客家與台灣(江運貴原著)。台北:常民文化。
徐麗雯(2008)。公館家鄉寶:隘寮下的新故鄉。台北:客委會。
翁徐得(1995)。地方產業與地域振興。「文化‧產業」研討會暨社區總體營造中日交流展,台北。
翁註重(2001)。試論地場性產業-文化產業的地方特性與時空意義。工業設計,29(2),160-167。
高宗熹(1993)。客家人-東方的猶太人。台北:武陵。
張君玫、黃鵬仁(譯)(1995)。消費(Robert Bocock原著)。台北:巨流。
張典婉(2004)。苗栗山水。台北:愛書人。
張致遠(2007)。苗栗縣客家風情。苗栗:苗栗縣文化觀光局。
張維安(2000)。臺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張維安(2007a)。台灣客家企業家探索:客家族群因素與金錢的運用。載於丘昌泰、蕭新煌(編),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台灣與全球的經驗(21-44頁)。台北:智勝。
張維安(2007b)。產業經濟篇。載於徐正光(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132-151頁)。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張維安、謝世忠(2004)。經濟轉化與傳統再造:竹苗臺三線客家鄉鎮文化產業。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張維倫、鄒歷安、潘筱瑜、蔡宜真(譯)(2003)。文化經濟學(David Throsby原著)。台北:典藏。
張翰璧(2000)。桃竹苗茶產業與客家族群經濟生活間的關係。載於張維安(編),臺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87-121頁)。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曹端波(2007)。鄉村旅遊與鄉村發展。貴州大學學報,25(6),88-92。
章和杰(1996)。生態價值。台北:茂昌圖書。
連樹聲(譯)(2005)。原始文化(Edward Tylor原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陳子涵(2006)。客家聚落與建築形式變遷之研究─以苗栗公館石圍墻庄為例。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其南(1996)。地方文化與區域發展。地方文化與區域發展研討會,台北。
陳其南(1998)。文化產業與原住民部落振興。原住民文化與觀光休閒發展研討會,台北。
陳彥仲、葉益青、羅秀華(2006)。台灣的地方特產。台北縣:遠足文化。
陳漢初(1991)。石圍墻越蹟通鑑。苗栗文獻,(6),156-180。
郭曜棻(2004)。全球化下地方文化產業壟斷邏輯之實踐--以九份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旭正(1999)。社區空間營造中「美感歷程」的經營。1999社區美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曾逸昌(2010)。客家總論:蛻變中的客家人。台北:曾逸昌。
黃世輝(2001)。文化產業與居民參與。文建會90年度社區總體營造年會,台北。
黃世輝(2002)。社區自主營造的理念與機制:黃世輝研究論文集。台北:建築情報季刊。
黃宏至(2010)。地方產業通路建構之網絡治理探討:公館鄉紅棗產業為例。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苗栗。
黃坤祥、朱惠琴(2005)。高雄市原住民文化產業現況與未來展望研究調查研。高雄:高市研考會。
黃慧文(2008)。電子商務帶出地方特色產業的一片天。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1(12),111-118。
楊敏芝(2002)。地方文化產業與地域活化互動模式研究-以埔里酒文化產業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敏芝(2003)。文化產業理論思潮與發展趨勢研析。2002年文建會文化論壇系列實錄:文化創意產業及地方文化館,台北。
劉孟軍(2008)。中國紅棗產業的現狀與發展建議。果農之友,(3),3-4。
劉增城(1998)。訪鄉賢陳北開農友談公館鄉石牆紅棗觀光農園與史績巡禮。苗栗區農業專訊,(創刊號)。
劉增誠(2009)。探索石圍牆紅棗故鄉源流。未出版(苗栗社區大學講課資料)。
劉潤平(2009)。紅棗的營養價值及其保健作用。中國食物與營養,(12),50-52。
劉藍玉(譯)(2004)。文化遺產:鑑定、保存與管理(Graeme Aplin原著)。台北:五觀藝術管理。
劉懿瑾(2003)。客家聚落之空間性及其生活世界的建構─以苗栗公館石圍庄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蔣玉嬋(2004)。地方文化產業營造與社區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07),241-253。
蔣勳(2005)。天地有大美:蔣勳和你談生活美學。台北:遠流。
賴玉釵(2010)。日常生活中的美感傳播:評析《日常生活美學》。新聞學研究,(105),277-283。
賴杉桂(2007)。在地全球化-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研考雙月刊,31(5),39-50。
薛富興(2002)。生活美學-一種立足於大眾文化立場的現實主義思考。文藝研究,(3),22-31。
貳、網站資料
OTOP地方特色網。關於OTOP。2010年7月9日。取自:http://www.otop.tw/about/index.html
公館鄉公所全球資訊網。轄區介紹。2010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miaoli.gov.tw/kungkuan/2-6.php?menuID=452
公館鄉農會。2011年6月6日。取自:http://www.kkfa.org/index.php
石墻社區發展協會特賣網。2011年6月3日,取自:http://www.stonewall.org.tw/catalog/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網站。2011年7月13日,取自: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43944&ctNode=2580&mp=4&ps=
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2010年12月26日。取自:http://www.nhinb.gov.tw/chinese/20_cue/04_map_01_04.asp?xlv=2&pid=3&xprvid=#
社區治安,安全生活守護網。2010年11月5日,取自: http://www.safemyhome.tw/star_a.html#s1
苗栗社區總體營造。社區名錄。2011年5月30日,取自:http://social.mlc.gov.tw/tour1/index-1.asp?m=99&m1=4&m2=12&gp=&sid=&keyword=&aid=&id=82
苗栗縣戶政服務網。2010年6月11日。取自:http://mlhr.miaoli.gov.tw/tables2.php?y=99&m=10&unit=28
黃世輝、賴孟玲(2007)。試論鄉村社區產業之價值系統,2010年12月5日,取自:http://blog.yuntech.edu.tw/userfilev4/4423/%E8%A9%A6%E8%AB%96%E9%84%89%E6%9D%91%E7%A4%BE%E5%8D%80%E7%94%A2%E6%A5%AD%E4%B9%8B%E5%83%B9%E5%80%BC%E7%B3%BB%E7%B5%B1.pdf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法令規章。地方產業發展基金行政規則。2010年10月9日。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ct.asp?xItem=8111&ctNode=528&mp=1
指導教授 周錦宏 審核日期 2011-7-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