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730601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87 、訪客IP:3.16.212.32
姓名 許翹庭(Ciao-ting h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客家地區宮廟與祭祀圈發展之研究-以楊梅錫福宮為例
(Study on Temple and Territorial Cult Development in Hakka Area-Using Hsi Fu Temple in Yangmei as an Example)
相關論文
★ 桃園縣「南北輪政」對地方政治發展影響─以中壢為例★ 從美學經濟觀點析論客家偶像劇
★ 國民小學客語教學評估之研究-以苗栗縣客語生活學校為例★ 苗栗縣社區大學客家文化課程推動成效之研究
★ 客家文化古蹟與地方行銷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大溪鎮為例★ 台灣客家族群「語言權」保障之研究—以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為例
★ 金廣福文教基金會參與客家地區社區營造之研究★ 桃園縣新屋鄉客家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
★ 九二一重建地區文化產業政策對居民認同之影響--以新社客家社區為例★ 台灣客家餐廳營運模式與樂活風格初探─以台北市、台北縣、台中市為例
★ 美濃文化產業發展之行銷策略★ 以公私協力推動客家文化發展之研究— 平鎮客家書院之經驗
★ 客家社區非營利組織治理原則之研究:以新竹縣某協會為例★ 客家地區學童家庭金錢教養與金錢態度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國小為例
★ 客語生活學校與社區組織協力治理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平國小布馬陣活動為例★ 桃園縣國小推動客語生活學校計畫之成效-政策行銷的角度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錫福宮在楊梅地區分別是由九個里,里民所共同祭祀與供奉的宮廟,其中宮廟不論是管理委員會開會、祭祀活動、廟坪酬神演戲等等都是用客家話發音的,顯然此地成為最具有客家特色的代表地區。本文透過實地参與觀察、紀錄、並使用文獻資料及深度訪談等方式,來瞭解楊梅客家地區錫福宮歷年組織變動與定期舉辦祭祀活動內容,進而探討傳統客家信仰組織互動與社會功能以及祭祀圈內涵價值,並評估政府在辦理推動客家重點發展區的設置或客家文化節目活動,推行的可行性參考,進而建議楊梅客家地區宮廟能夠發展成為最具客家代表性之一的地區信仰中心與客家文化特色風貌的再現。最後也將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期望將來各方作為相關法令的修訂及宮廟重建的全面性規劃參考,並提供宮廟發展與經濟觀光效益面向的參考。同時透過祭祀圈來看客家地區楊梅錫福宮九個里所共同聯庄祭祀範圍的發展現況。也期望藉由本文的相關文獻蒐集與實地參與紀錄資料,以重整錫福宮快要流失的資料,藉以保存大部份已漸漸被遺忘的廟宇沿革及發展歷程。
摘要(英) Hsi Fu Temple in Yangmei is the temple worshiped by the residents in nine neighborhoods. In the temple, the meetings of management committee, cults and the performance to worship the gods are in Hakka. It thus represents Hakka characteristics. By on-site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 and record as well as literatures and in-depth interview, this research probes into the past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regular cults of Hsi Fu Temple in Hakka area of Yangmei, and further explores organizational interaction of traditional Hakka religion, social function and value of territorial cult. It also evaluates the governmental construction of Hakka key areas or Hakka cultural programs, and suggests that the temple of Hakka area in Yangmei can be developed into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Hakka local religious centers and Hakka cultural features. Finally, regarding the findings, specific suggestions are indicated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legal amendment, temple reconstruction, templ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and tourism benefi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rritorial cult,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cults in Hsi Fu Temple of Yangmei by the residents in nine neighborhoods, and intends to reorganize the precious data of Hsi Fu Temple by literature review, on-site participation, and record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templ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which are mostly neglected.
關鍵字(中) ★ 客家民間宗教信仰
★ 宮廟發展
★ 祭祀圈
關鍵字(英) ★ Hakka religious belief
★ temple development
★ territorial cult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ii
目 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相關文獻檢閱 15
第二節 客家信仰與祭祀圈 19
第三節 宮廟與地方發展 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7
第一節 研究流程 47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0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5
第四章 楊梅錫福宮個案析探 61
第一節 錫福宮歷史背景介紹 61
第二節 錫福宮祭祀圈地理位置 79
第三節 錫福宮歷年組織概述 89
第四節 錫福宮舉辦祭祀等相關活動現況 111
第五節 錫福宮與聯庄祭祀圈的發展 137
第五章 研究發現及建議 16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6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66
參考文獻 175
附錄一:全國各大學「宗教信仰」博碩士論文數量統計 195
附錄二:全國客家宗教信仰相關博碩士論文 204
附錄三:全國神明信仰相關博碩士論文 221
附錄四:全國祭祀圈相關期刊論文 235
附錄五:全國廟宇發展相關博碩士論文 237
附錄六:全國單以廟宇相關博碩士論文 266
附錄七:桃園縣主神供奉三官大帝廟分布 272
附錄八:錫福宮所有財產登記情形 274
附錄九:監督寺廟條例 (民國18年12月07日公發布) 281
附錄十:寺廟登記規則 282
附錄十一:錫福宮組織章程 284
附錄十二:楊梅市供奉三官大帝廟一覽表 292
附錄十三:錫福宮九個里里長連署退出值年爐主表 295
附錄十四:錫福宮重建委員會設置要點(民國96年12月) 296
附錄十五:錫福宮第五屆第二次信徒大會議程 299
附錄十六:錫福宮祭祀圈內九個里土地公廟 304
附錄十七:客家宮廟主神在台灣的分布 309
附錄十八:訪談同意書 310
附錄十九:楊梅錫福宮廟方訪談題綱 311
附錄二十:錫福宮祭祀圈範圍各里里長訪談題綱 314
附錄二十一:錫福宮祭祀圈範圍各界代表訪談題綱 317
附錄二十二:錫福宮祭祀圈範圍店家居民訪談題綱 319
附錄二十三:楊梅錫福宮廟方訪談稿 321
附錄二十四:錫福宮祭祀圈範圍各里里長訪談稿 353
附錄二十五:錫福宮祭祀圈範圍各界代表訪談稿 381
附錄二十六:錫福宮祭祀圈範圍店家居民訪談稿 398
圖目錄
圖2-1 宗教信仰相關博碩士論文篇數統計圖 16
圖2-2 宗教信仰相關期刊篇數統計圖 18
圖3-1 本研究流程圖 49
圖3-2 錫福宮九個里聯庄區域地圖 51
圖4-1 楊梅錫福宮老照片回顧 74
圖4-2 九個里信眾樂捐祈福金公佈 78
圖4-3 錫福宮點光明燈情形 78
圖4-4 錫福宮安奉太歲情形 78
圖4-5 錫福宮制化、拜斗情形 78
圖4-6 錫福宮龍柱認領情形 78
圖4-7 錫福宮石雕認領情形 78
圖4-8 桃園縣楊梅市地理位置圖 80
圖4-9 楊梅市地圖 80
圖4-10 錫福宮祭祀圈地區範圍地圖 81
圖4-11 楊梅市錫福宮地理位置圖 88
圖4-12 錫福宮管理委員會組織圖 90
圖4-13 錫福宮管理委員會服務處 92
圖4-14 錫福宮重建委員會辦事處 92
圖4-15 錫福宮信徒代表大會開會情形 98
圖4-16 錫福宮首士工作會議開會情形 105
圖4-17 錫福宮首士人員工作情形 107
圖4-18 錫福宮舉辦閹雞秤重比賽情形 112
圖4-19 錫福宮閹雞秤重比賽成績公告 112
圖4-20 錫福宮禮斗、制化、點光明燈景像 118
圖4-21 錫福宮舉辦中元節普渡法會會場 121
圖4-22 錫福宮九個里聯庄土地公廟神牌令 123
圖4-23 錫福宮北港朝天宮進香與遶境活動 131
圖4-24 楊梅錫福宮重建動工與上樑大典 138
圖4-25 楊梅錫福宮重建工程進度現場實景 141
圖4-26 楊梅九個里聯庄地區觀光景點 154
表目錄
表2-1 宗教信仰相關博碩士論文篇數統計 16
表2-2 宗教信仰相關期刊篇數統計 17
表2-3 全國祭祀圈相關博碩士論文 21
表2-4 全國客家宗教信仰相關期刊論文 25
表2-5 全國宮廟發展相關期刊論文 43
表2-6 全國宮廟地區發展相關期刊論文 44
表3-1 深度訪談對象一覽表 59
表4-1 楊梅錫福宮大事年表 64
表4-2 楊梅錫福宮祭祀圈九個里人口數統計表 87
表4-3 楊梅錫福宮第五屆信徒代表名單 94
表4-4 錫福宮歷年主任委員與副主任委員名單 95
表4-5 楊梅錫福宮值年爐主輪值表 102
表4-6 楊梅錫福宮九十九年度值年爐主首士芳名表 103
表4-7 99年桃園縣楊梅市民代表選舉選區 110
表4-8 民國100年歲次辛卯年十二生相運氣排列表 116
表4-9 楊梅錫福宮前往北港進香團行程時間表 128
表4-10 新埔枋寮褒忠亭義民廟中元節年度輪值奉祀表 133
表4-11 楊梅市各三官大帝廟祭祀範圍區域里別表 151
表4-12 楊梅錫福宮九個里聯庄地區景點與活動表 153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見川、李世偉(1999),臺灣的民間宗教與信仰,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尹章義(2005),台灣客家史研究,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出版。
丘昌泰(2009),台灣客家的社團參與和族群認同,輯於江明修等(主編)客家族群與文化再現,台北:智勝文化。
江明修(2009),研究方法論,台北:智勝。
江運貴(1996),客家與臺灣,臺北:常民文化。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8),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台北: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阮昌銳(1990),義民爺的崇拜及其功能,中國民間宗教研究,頁261-288,台北:臺灣省博物館。
呂理政(1992),臺灣民間信仰概說,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頁1-21,
台北:稻鄉。
宋光宇(1995),宗教與社會:台灣當前民間信仰的發展趨勢,台北:東
大圖書。
余光弘(1997),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臺灣地區民間宗教的發展--寺廟調查資料之分析,台北:桂冠圖書。
林衡道(1971),褒忠亭義民廟,新竹:縣文化中心。
林勝俊(1988),臺灣寺廟的職權與功能之研究,台北,文史哲。
林光華(1990),褒忠義民廟之沿革,頁4-7,新竹:新竹縣文化中心。
林本炫(1993),宗教與社會變遷,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房學嘉(1996),客家源流探奧,台北:武陵。
雨青(1998),客家人尋根,台北市:武陵出版。
邱彥貴、吳中杰(2000),台灣客家地圖,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邱彥貴(2001),義民心鄉土情:褒忠義民廟文史專輯,從祭典儀式看北臺灣義民信仰──以枋寮褒忠亭丁丑年湖口聯庄值年中元為例,頁
150-185,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桃園縣楊梅市公所(1992),楊梅鎮鎮誌,桃園:桃園縣楊梅市公所。
桃園縣楊梅市公所(2005),展望楊梅,頁65-66,桃園:桃園縣楊梅市公所。
徐正光(1994),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宗教、語言與音樂,台北:臺灣省文獻會。
徐正光(2002),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台北:正中書局。
徐正光(2007),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南天書局。
莊訓霸(1989),褒忠義民廟創建二百週年紀念特刊,鍾鼓齊頌‧眾心崇祀,頁41-54,新竹:義民廟。
莊芳榮(1996),台灣地區寺廟發展之研究,台北:南天書局。
陳運棟(1989),臺灣的客家人,台北:臺原出版社。
張珣、江燦騰(2001),當代臺灣本土宗教研究導論,台北:南天出版社。
張珣、江燦騰(2003),台灣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視野和新思維,頁64-107,台北:南天出版社。
張珣、葉春榮(2006),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結構與變異,台北:南天出版社。
黃厚源(1994),我家鄉桃園縣,桃園:桃園縣政府。
黃厚源(1998),畫說楊梅,桃園:楊梅青工會編印。
黃榮洛(2000),台灣客家民俗文集,新竹縣:竹縣文化局。
黃永達(2004),台灣客家讀本,台北:全威創意。
黃永達(2006),枋寮褒忠義民亭祭祀輪值與客家社區意識及宗族意識關聯性轉化之初探,輯於賴澤涵等(主編),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台北:南天書局。
楊梅鎮誌編纂小組(1983),楊梅鎮誌,桃園:桃園縣楊梅市公所。
楊鏡汀(1991),客家人的宗教信仰,台北市:正中書局。
楊國鑫(1993),臺灣三山國王廟初探,台北:唐山出版。
楊梅聯庄祭典委員會印製(1998),楊梅錫福宮供奉褒忠義民爺各里鄰
奉饌分配日程表,楊梅:楊梅聯庄祭典委員會。
楊梅聯庄祭典委員會印製(1998a),褒忠亭義民節輪值楊梅聯庄祭典區
經費收支決算表(87.9.31.止),楊梅:楊梅聯庄祭典委員會。
楊梅聯庄祭典委員會印製(1998b),褒忠義民爺楊梅聯庄祭典頭重溪三
元宮奉饌輪值表,楊梅:楊梅聯庄祭典委員會。
楊梅聯庄祭典委員會印製(1998c),褒忠義民廟八十七年度楊梅聯庄祭
典委員工作分擔表,楊梅:楊梅聯庄祭典委員會。
楊梅聯庄祭典委員會印製(1998d),褒忠義民廟八十七年度楊梅聯庄祭
典區委員名冊,楊梅:楊梅聯庄祭典委員會。
葉倫會(2008),臺灣義民廟的故事之台北市客家義民祭,台北:博客思出版社。
賴澤涵、傅寶玉(2006),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頁277-298與411-431,台北:南天書局。
鄭志明(2005),宗教組織的發展趨勢,台北:大元書局。
劉昌博(1981),臺灣搜神記,客家人的神明,頁206,台北:黎明文化。
劉還月(2000),臺灣的客家人,台北:常民文化。
劉還月(2004),臺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台北:常民文化公司。
蔡相輝、吳永猛(2001),臺灣民間信仰,台北:空大。
鍾靈秀(1982),人類與文化,義民廟與地方發展,頁83-91,台北:中研院。
鍾肇政(1990),臺灣客家人新論,發揚新義民精神,頁26-30,台北:
臺原。
薛雲峰(2008),快讀台灣客家,台北市:客委會,南天書局。
羅濟鎮(1990),楊梅鎮誌,桃園:桃園縣楊梅市公所。
羅烈師(2007),宗教信仰篇,輯於徐正光(主編)臺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南天書局。
二、學位論文
王彩霞(2008),民間信仰與族群關係─以竹南頭份造橋五穀宮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嘉棻(2008),漳泉客三系移民與彰化平原媽祖廟,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麗蓉(2009),清代高雄平原寺廟與地方社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田金昌(2005),台灣三官大帝信仰-以桃園地區為中心,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白雅蘋(2008),內埔鄉客家地區媽祖信仰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金瑞(1998),清代臺灣義民爺信仰與下淡水六堆移墾活動,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瑞昌(2005),臺灣客家族群民間信仰之研究-以新竹縣新埔鎮枋寮義民廟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怡彥(2000),從廟會活動來探討大廟與舊市街關係-以林口竹林山觀音寺為例,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秋薇(2003),玄天上帝廟對下營聚落發展的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吳連昌(2008),美濃客家民間信仰與聚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鳳華(2002),由祭祀圈看區域的整合與發展-以松山十三街庄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建鋒(2008),台北市大稻埕峽海城隍廟繞境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佳怡(2009),客家傳統宗教信仰的演變—以屏東內埔為例,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林本炫(1998),當代台灣民眾宗教信仰變遷的分析,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博士班,博士論文。
林秀昭(2007),北客南遷高雄地區的開發與義民爺信仰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志龍(2008),新竹枋寮褒忠義民廟「協議會」之研究(1914-1947),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子惟(2008),宗教活動對社區與文化觀光之意義- 以高雄縣湖內鄉慈濟宮五朝祈安醮典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系,碩士論文。
邱秀英(2006),花蓮地區客家信仰的轉變-以吉安鄉五榖宮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怡然(2008),終戰前苗栗客家地區鸞堂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姚麗香(1983),台灣地區在光復後宗教變遷之討論,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文琦(2001),台灣媽祖信仰的進香態度及其變遷—從信眾的觀點進行觀察,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潔芳(2001),慈惠堂的發展與信仰內涵之轉變,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范明煥(2002),新竹地區客家人媽祖信仰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玉玲(2009),義民信仰在頭份地方社會脈絡下的轉變,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范國銓(2009),褒忠義民信仰調查,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莊芳榮(1987),臺灣地區寺廟發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
張二文(2002),美濃土地伯公信仰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碩,碩士論文。
張雅媜(2010),宗教觀光旅遊動機、目的地吸引力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南鯤鯓代天府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陳俞君(2005),臺灣的三山國王信仰與傳說探討,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明(2006),台北市宗教據點觀光吸引力之研究-以龍山寺與行天宮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婉萍(2007),遊客前往大甲鎮瀾宮之觀光動機、參與行為與其滿意度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許碧雲(2008),頭份永貞宮媽祖信仰的社會文化意義,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教師碩士在職專,碩士論文。
舒奎翰(2001),都市中庄頭廟的現況與分析-以台中市東西區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馮建祥(2008),銅鑼鄉宗教組織的社會面向,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教師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美珍(2008),聚落、信仰與地方精英:以美濃二月戲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教師碩士在職專,碩士論文。
黃瑞芳(2009),長老教會在六堆客家地區的信仰歷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文欣(2008),聚落與宗教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鄉為例
(1684-1990),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劉憶芳(2009),義民爺的神格多樣性-以苗栗市義民廟為例,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玉玲(2000),新埔枋寮義民爺信仰與地方社會的發展-以楊梅地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惠敏(2008),苗栗客家地區的媽祖信仰-以苗栗銅鑼天后宮為例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教師碩士在職專,碩士論文。
謝詩凌(2002),鶯歌鎮民間信仰廟群與地方發展,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美玲(2004),宜蘭地區客家與三山國王信仰之演變,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秀琴(2008),客家地區基督教信仰研究--以苗栗家庭教會為例,國立交 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教師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羅月鳳(1991),「犒將」民間祭祀活動對客家發展的意義—以台中縣東勢鎮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烈師(2005),台灣客家之形成:以竹塹地區為核心的觀察,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建華(2009),探討宗教信仰對宗教觀光客重遊意願之影響-以北港朝天宮遊客為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博士論文。
三、期刊文章
王志宇(2006),廟會活動與地方社會--以臺灣苑裡慈和宮為例,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2期,第239-262頁。
杜雅鈴(1998),臺南市集福宮祭祀圈研究,臺灣人文(師大),第11卷第2期,第201-217頁。
呂桂英(2005),社區總體營造之文化重建與祭祀圈的探討:以虎尾西安社區白鶴文化節與褒忠大[facc]社區花鼓節為案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6卷第4期,第30-48頁。
宋天瀚(2006),「祭祀圈」理論的再思考--一個歷史學觀點的考察以清水巖為例,中州學報,第24期,第23-46頁。
岡田謙,陳乃蘗譯(1960),台灣北部的祭祀圈,台北文物,第9卷第4期第,1-22頁。
林美容(1987),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62期,第53~114頁。
林美容(1988),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
歷史月刊,第9期,第59-63頁。
林美容(1991),台灣民間信仰的分類,漢學研究通訊,第10卷第1期。
林美容(2000),彰化媽祖的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68期,第41~104頁。
林美容(2000a),彰化媽祖信仰圈內的曲館與武館之社會史意義,人文
及社會科學集刊,第5卷第1期,第57~86頁。
林振春(1997),社區:從祭祀圈、生活圈到文化圈,社區發展季刊,第77期,第132-140頁。
林桶法(1998),從民間奉祀看恆春地區開發的特質,輔仁歷史學報,第9期,第243-245;247-259頁。
施振民(1973),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36期,第191-208頁。
許嘉明(1978),祭祀圈之於在台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1卷第6期,第61-62頁。
張 珣(2002),祭祀圈研究的反省與後祭祀圈時代的來臨,國立台
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季刊,第58期,第78-111頁。
陳緯華(2004),漢人社會的整體論觀點與祭祀圈研究,臺灣宗教研究,第3卷第1期,第129-160頁。
陳緯華(2005),傳統漢人社會中的庄與地緣意識:彰化平原福佬客地區祭祀圈文化的歷史考察,臺灣宗教研究,第5卷第1期,第105-126頁。
陳諭萱(2006),雙溪鄉的祭祀圈研究,民俗與文化,第3期,第233-255
頁。
曾振名(1977),褒忠義民廟的社會功能:從宗教組織看新竹客家人
的都市化〉,中國民族學通訊,第15期,第18-19頁。
黃厚源(1991),埔心鄉土歷史,我家鄉桃園縣,桃園文獻,桃園縣政
府編印,第2期。
黃厚源(2000),錫福宮滄桑,人與地學訊,第49期,第10-13頁。
黃琡勻(2006),新竹沿海地區信仰與祭祀圈探討,竹塹文獻雜誌,第36期,第29-55頁。
彭明輝(2004),中和地區的寺廟、祭祀圈與聚落發展,北縣文化,第11卷第80期,第33-50頁。
楊國鑫 (1987),在日漸疏離的道路上:客家新生代對義民的看法,
三臺雜誌,第14期,第46-48頁。
楊曲昌(1998),塹港富美宮之祭祀圈演變探究,臺灣人文(師大),第2期,第175-200頁。
溫振華(1999),清代臺北盆地漢人社會祭祀圈之演變,臺北文獻直字,第88期,第1-42頁。
葉宛錡(2002),阿蓮區域祭祀圈的空間結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第37期,第49-72頁。
廖財固 ; 駱為光(1995),艋舺龍山寺之祭祀圈,地理教育,第19期,第189-204頁。
劉枝萬(1960),臺灣省寺廟教堂名稱、主神、地址調查表,臺灣文獻,
第11卷第2期,第37~236頁。
劉枝萬(1994),台灣民間信仰之調查與研究,台灣風物,第44卷第1期。
劉繼元(1996),崇正會舉辦義民祭典的真義,客家雜誌,第76期,
第23頁。
劉阿榮(2000),宗教vs. 科技──新世紀的辯證和想像,社會文化學
報,第12期,第85-113頁。
鄭吉成 ; 王彥妮(1994),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祭祀圈之研究,地理教育,第20期,第41-68頁。
鄭志明(1995),台灣民間宗教的文化意識,歷史月刊,第86期。
賴俊樺(1998),臺東市建和里的宗教信仰與祭祀圈,臺東文獻,復刊第4期,第58-78頁。
賴玉玲(2002),楊梅的義民信仰聯庄與祭典,民俗曲藝,第137期,第165-201頁。
瞿海源(1986),現代人的宗教行為與態度,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9卷第1期。
羅烈師(2005),信仰、族群與政治:臺灣枋寮義民廟十五大庄形成
史及其傳播,客家研究輯刊,第26期,第37-43頁。
蘇俊凱 ; 黃德芳 ; 張珊華 ; 翁逸芬(1998),南方澳地方祭祀圈及其類型之探討,傳習,第16期,第155-169頁。
邱坤玉,「漢人移民的設庄發展與祭祀圈:以三降的設庄與信仰調查為例」,客家社會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79頁,台北:文津, 2008年出版。
林美容,「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1988
第三次中國海洋發展史研討會,第95-125頁,中研院三民所,1988年5月27日。
林美容,「媽祖信仰與地方社區─高雄縣媽祖廟的分析」,1996宗教與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文哲所主辦,1996年5月25日。
林美容,「媽祖信仰與地方社區─高雄縣媽祖廟的分析」,1996台灣民間信仰科際研討會,民族所主辦,1996年6月15日。
林美容,「媽祖信仰與地方社區─高雄縣媽祖廟的分析」,1996媽祖研究國際會議,省文獻會、北港朝天宮主辦,1996年7月24日。
林美容,許谷鳴,「關渡媽祖的信仰圈」,2001媽祖信仰與現代社會國際會議,朝天宮台灣宗教學會主辦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協辦,雲林朝天宮,2001年5月26-28日。
陳元煦,「媽祖信仰圈形成原因淺析──兼談當代“媽祖熱"問題」,
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324-332頁,雲林:財團法人
北港朝天宮,1997年。
陳清香,「北港朝天宮內供像造型初探—以正殿媽祖像和觀音殿觀音像為例」,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事會,1997年。
黃永達,「枋寮褒忠義民亭祭祀輪值與客家社區意識及宗族意識關聯
性轉化之初探」,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桃園: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2001年。
楊彥杰,「臺灣北部的汀洲移民與定光古佛信仰-以淡水郢山寺為中心」,2001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研討會,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主辦,2001年12月。
蔡佳凌,「大龍峒保安宮的老祖力士會」,2008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大綱發表會,國立政治大學,2008年10月4日。
羅烈師,「義民信仰的傳播與形成-以臺灣平鎮褒忠祠為例」,2001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研討會,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主辦,2001年12月。
五、報紙
曹俊漢(2007.06.27)。錫福宮重建工作無著落,9里長退出錫福宮輪
值爐主。中國時報,B2版。
周敏煌(2010.11.10)。藍也拜綠也拜,廟寺來者不拒。中國時報,A 3
版。
周曉婷(2010.11.17)。重現三府會香,蘇煥智擬推動,為了正統之爭
中斷超過半世紀,噗友建議擲筊解決爭議,蘇認為若恢復舉辦,
盛況將不輸大甲媽祖遶境。中國時報,C1版。
周曉婷(2010.11.10)。恢復宗教盛事,麻豆代天府樂見。中國時報,
C1版。
張謙俊(2010.11.20)。興建寺廟展示館,議員質疑效益有限。中國時
報,C2版。
張謙俊(2010.11.22)。五甲贏鳳山贏,藍綠必爭龍成宮。中國時報,
C3版。
甘嘉雯(2010.11.27)。最佳爐主 一年連中三元。中國時報,C2版。
陳彥豪(2006.03.19)。三山國王節,百廟大會師,參拜湧入數千,人
「六獻禮」莊嚴隆重。聯合報,C2版。
袁志豪(2008.08.31)。士林慈諴宮,石雕、對聯思古情。聯合報,C2版。
林順良(2010.08.17)。鬼月不關門,客家廟宇香火旺。聯合報,B1
版。
鄧榮坤(2011.02.01)。楊梅街區信仰中心錫福宮。桃園新報,A 4版。
六、網站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9年)臺灣民間信仰宗教簡介,2009年9月20日,網址:http://www.mwr.org.tw/tw_religion/introduction/tw07.htm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9年)客庄十二大節慶,2009年11月18日, 網址:http://www.ihakka.net/2009.12/PressConference.html
內政部統計處,內政統計年報,2010年8月13日,網址: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內政部民政司,宗教輔導,2010年8月23日,網址:
http://www.moi.gov.tw/dca/02faith_001.aspx
內政部民政司,民政法令,宗教相關法令,2010年8月23日,網址:
http://www.moi.gov.tw/dca/01laws_001.aspx?sn=4&page=0
桃園縣選舉委員會,最新消息,2010年6月13日,網址:
http://ty.cec.gov.tw/?Menu_id=1477
桃園縣政府,桃縣簡介,土地面積,2010年9月20日,網址: http://www.tycg.gov.tw/site/index.aspx?site_id=012&site_content_sn=820
桃園縣政府,桃縣簡介,各鄉鎮市簡介,楊梅市公所,2010年9月20日,網址: http://www.tycg.gov.tw/site/index.aspx?site_id=012&site_content_sn =836
桃園縣政府民政處,民政,宗教業務,2010年9月20日,網址:
http://www.tycg.gov.tw/site/site_index.aspx?site_id=029&site_content_sn=12859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在地文化資產,人文民俗鄉鎮特色,2010年9月20日,網址:
http://www.tyccc.gov.tw/artasset/accent/upt.asp?p0=26
桃園縣政府客家事務局,局長的話,輔導重點發展區鄉鎮營造鄉鎮特色,2011年1月25日,網址:
http://www2.tyccc.gov.tw/hakka/intro2.html
桃園縣楊梅市公所,楊梅市地圖,2009年12月20日,網址:
www.yangmei.gov.tw
桃園縣楊梅市公所,2010年10月12日,網址:
http://www.yangmei.gov.tw/home.php
桃園縣楊梅市戶政事務所,2010年6月21日,網址:
http://www.ychbo.gov.tw/down0002/down0099/09906.html
桃園楊梅新聞網,2010年11月7日,網址:
http://blog.udn.com/yangmei320/2363614
民眾日報桃園電子報,2010年10月20日,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hz7369/article?mid=8874&prev=8876&next=8871
社區文化資產,十三鄉鎮,楊梅錫福宮,2010年6月21日,網址:
http://www2.tyccc.gov.tw/heritage/tcpcs_search.asp?SelectCase=10206
貳、西文部分
Ahern, Emily Martin(1981) Chinese Ritual and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hipper, Kristofer M.(1977) Neighborhood Cult Association in
Traditional Tainan, in 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G. William
Skinner ed., pp. 651-676. Stanford : Stanford Universtiy Press.
Litzinger, Charles Albert(1983)Temple Community and Village Cultural
Integration in North China : Evidence from “Sectarian Cases”
(Chiaoan) in Chihei, 1860-95.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sl.
Jordan, David(1986)Shyunshow and Jinnshiang : Two Kinds of Chinese
Religious Processions and their Sociological Implication. A Paper
Presented in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nology,
Academia Sinica. (in press)
Feuchtwang, Stephan(1974)Domestic and Communal Worship in Taiwan. In 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Arthur P. Wolf ed., pp. 105-129. Stanford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haron A. CARSTENS(2007) “The Spiritual World of a Hakka Village ” . 4 (1): 29-64, Taiwan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指導教授 江明修 審核日期 2011-7-2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