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730601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76 、訪客IP:18.223.195.20
姓名 傅孟嬌(Meng-jaio F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從「作月子」看閩客族群文化的異同
(The study of the cultu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aiwan Minnan population and Hakka ethnic groups via " Zuoyue Zi" customs)
相關論文
★ 新埔地區的產業變遷★ 流域與區域:鳳山溪流域交通發展史
★ 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記憶與認同的影響★ 儀式中身份的轉化:以客家拜新丁為例
★ 族群、產業與社會資本:以屏東檳榔業「行口」為例★ 外籍配偶與客家文化傳承
★ 越南籍配偶眼中的閩客族群意象★ 族群通婚中的性別文化與權力配置
★ 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記憶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 博物館展示與客家記憶
★ 閑聊(Gossip)中客家常民的歷史意識★ 新加坡當鋪業與客家
★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標準作業程序(SOP)建立之研究★ 「文化治理」中的不對等權力關係—以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例
★ 客家採茶婦女的勞動意識 ─以新竹縣峨眉鄉為例★ 東南亞的「客家」意涵:英殖民馬來亞的華人分類過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台灣境內漢人的作月子文化與習俗人所皆知,眾人所知的作月子習俗不外乎喝麻油雞、生化湯;不洗頭、不勞動、不食冷性食物;做滿月吃油飯分蛋糕…等。學術上對台灣作月子文化與習俗的研究,也多以醫療因素、產婦個人條件、或中國文化傳統觀念等方向做為研究作月子文化的觀點,然而,台灣境內的漢人包括了閩南族群、客家族群、外省族群等,卻少有針對族群之別的觀點來深入研究作月子的習俗文化,作月子文化真的能以漢人作月子文化習俗一言以蔽之嗎?研究者想要以閩客族群執行作月子文化與習俗的過程為主,加上族群的特有特質為輔,來清楚界定閩客族群兩者間作月子文化習俗的差異,一來能一解自己的好奇心,再來希望藉由此論文試圖將閩客文化的部份做個區分,為閩南與客家的文化特性做個較明確的區隔,讓客家或閩南文化的保存有根可循。
本研究的研究的方法以質化的深度訪談資料為研究的主要方法,其資料來源也以受訪者的訪談內容為主要的分析材料。研究結果顯示,因閩客族群在大陸原鄉與生活氣候與條件的相似,且都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而形成作月子的方法大方向相似度及近似,但因族群特質在人文精神與性格、宗族組織、生活飲食觀、宗教信仰觀、教育觀等向度上,有些許的差異,形成對作月子習俗文化在執行上的態度、觀念不同,造成閩客家族群在作月子習俗文化的執行上的差異,客家族群顯現出其對生兒育女及宗族組織…的重視與執著;閩南族群則顯現閩南族群對作月子文化的遵循態度,是以符合生活為主,對習俗文化表現較少的遵循度。閩客族群對作月子文化與習俗的執行態度與觀念,雖因族群特質而存有些微的差異,但均對現今市場上作月子中心的成立大有啟示。
摘要(英) The territory of Han Taiwanese culture and customs of people of Zuoyue Zi is well known, but people know nothing more than to drink sesame chicken soup, biochemical soup, not to wash hair, not to work, not to eat cold foods, for a month. After the month, families will distribut oil rice or full-moon cake. Academic culture and customs of Taiwan Zuoyue Zi researchs are only focued on medical factors, maternal personal conditions, or the dire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values. However, they lack of the point views in analyses ab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aiwan Minnan population and Hakka ethnic groups, ethnic and other provinces. This thesis performs Zuoyue Zi behavior first on the ethnic culture and customs of the process-based, and then supplemented with ethnic-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to clearly defin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ethnic groups in cultural practices Zuoyue Zi. Via this paper, people can part the cultural distinction, the Minnan and Hakka cultural identity to be more specific differentiation, so that the preservation of Hakka or Fujian culture has roots can be follow.
This research methods are based on qualitative data via depth interviews. These data source from the interviews of respondents are the major analyses of materials. Research results display, due to the life climate and conditions in mainland for Minnan-Hakka ethnic group being similar to that in Taiwan,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formation for Zuoyue Zi is similar and approximate. In details, these two ethnic groups have different views in ethnic group trait in Humanities spirit and character, clan organization, life diet, religious belief, and education. That leads to some attitude, and concept differences in formation on for Zuoyue Zi customs culture in implementation for Minan and Hakka ethnic groups. Hakka reveals the attention and dedication to give birth to children and clan organizations communities. Minnan group follows on Zuoyue Zi culture attitude with the consistent of daily life. In other words, they are practices less followed with the original cultural expression. Zuoyue Zi culture and customs of the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are slight different due to ethnic traits, but the researches are of great inspiration for Zuoyue Zi agencies on the market today.
關鍵字(中) ★ 作月子習俗
★ 閩南族群文化
★ 客家族群文化
關鍵字(英) ★ Zuoyue Zi Custom
★ Minan Ethnic Group Culture
★ Hakka Ethnic Group Culture
論文目次 中 文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相關理論 5
第二章 台灣作月子文化 11
第一節 作月子的相關問題 11
第二節 閩客作月子文化相關研究的文獻探討 42
第三章 閩客生兒育女觀念的研究分析 70
第一節 閩客婦女生產過程的分析 73
第二節 生兒育女觀念方面的分析 75
第三節 小結 81
第四章 閩客婦女作月子文化的分析比較 83
第一節 閩客族群生活、飲食、經濟觀的分析 83
第二節 閩客的生育禮俗及族群文化觀的分析 98
第三節 小結 120
第五章 結論 123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發現 123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26
第三節 研究建議 128
參考文獻 130
附錄一 閩客傳統作月子方法訪談大綱 135
參考文獻 万建中,2004,《圖文中國民俗禁忌》。北京:中國旅遊出版。頁5-11。
尹章義,1985,<閩粵移民的協和與對立>,《台灣文獻直學》74:1-27。
方惠卿、曾文俊,2006,<產後調攝之探討>,《中醫婦科醫學雜誌》7:54-56。
王灝,1992,《台灣人的生命之禮:成長的喜悅》。台北市:臺原出版社。頁68-92。
田金昌,2005,<評房學嘉著《客家源流探奧》>,《史匯》9:187-196。
田聖芳,2006年,《台灣婦女產後照護之變遷─以北部為例》。臺北:國立台灣       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丘昌泰、張翰璧、鄭曉峰,2006,<2004年桃竹苗地區客家族群的社會文                化調查報告>,《客家研究》。創刊號:183-209。
任騁,1993,《中國民間禁忌》。臺北:漢欣。頁3-27;頁260-288。
宋光宇編譯,1997,《人類學導論》。臺北:桂冠。頁447-498。
李亦園,1990,《中國人:觀念與行為》。臺北:巨流。頁113。
李坤錦,1997,<雲林地區的客家人>,《客家雜誌》。90期。
李郁屏,2008,《萬巒鄉客家婦女「偋間角」的敘事分析》。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豐楙,2010年,《慶典禮俗》。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李廣均,2007,<為何客家婦女不再以妹字命名:一些觀察與想法>,《客家文化研究通訊》9:178-191。
李經漢,1999,<客家究屬何種民族之探討>,《客家雜誌》。107期:63-65。
吳宜樺、郭素珍,1999,<本省婦女作月子期間依傳統習俗執行飲食規範之探討 >,《護理新象》(9)1:64-72。
吳輝雄,1991,<以現代醫學眼光看客家俗>,《聯大學報》(3)2:179-182。
林再復,1991,<福佬客之研究>,《聯合學報》8:337-346。
林再復、井泓瑩,2005,<台灣閩客文化異同之研究>,《聯大學報》1:144-214。
林明義,2006,《台灣冠婚.葬祭.家禮全書》。臺北:武陵。頁93-98。
林盈慧、陳彰惠,1999,<做月子習俗與產婦的健康維護>,《台灣醫學》。(43)6:728-732。
林瑤棋,2007,<台灣閩客族群的血緣與修譜新觀念>,《台灣源流》9389:5-16。
周金水,2003,《客家民風禮俗全書.禮俗通識》。桃園:文大圖書。
周菲菲,2008,<源和流─論河洛文化對客家文化和日本文化的不同影響>,《歷史月刊》92449:87-95。
邱美華,2008,<客家婦女在社會變遷中價值觀傳遞、壓力調適之研究>,《通觀洞視學報》9:35-49。
邱彥貴,2003,<試論福佬客現象:台灣經驗的歸納 >,《2003年亞太客家文化節—客家族群多元文化研討會論文》。苗栗:苗栗縣文化局。
馬以工,1992,《中國人的生命禮俗.嘉禮篇》。台北:十竹書屋、行政院新聞局。頁340-341。
秦草,2005,《對禁忌與迷信的101個問題》。台中市:好讀出版社。頁50-66。
翁玲玲,1992,《漢人婦女產後作月子儀式的行為探討—兩個漁民社區的調查研究》。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碩士論文:新竹。
徐正光主編,2007,《台灣客家研究概論》。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完會。
徐貴榮,2000,<台灣福佬客形成之因>,《客家雜誌》116:35-37。
唐儷芳,1995年,《「坐月子」對產婦的意義》。臺北: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其南,1991,《家族與社會》。臺北:聯經。
陳裕美,2004,<客家禮俗─客家度子歌。談客家婦女由出嫁祈子到行冠筓禮之間的禮俗>,《苗栗文獻》(1)15:30-46。
陳運造,2004,<客家禮俗─客家生育與結婚禮俗植物初探>,《苗栗文獻》(1)15:47-57。
陳瑞隆編著,1998,《台灣生育、冠禮、壽慶禮俗》。台南市:世峰出版社。
陳麗麗,1990,<以傳統中醫學觀點探討台灣常見食物之寒熱性能>,《護理研究》(47)3:87-91。
陳麗麗、王純娟,2000,<產婦對於傳統醫療中有關產後調理的態度及行為研究>,《護理研究》(8)1:49-58。
張維安,2007,<產業經濟篇>,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完會。頁132-151。
張翰璧,2007,<客家婦女篇>,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完會。頁111-131。
莊華堂,1997,<白河地區的福佬客及客家人>,《客家雜誌》90期。
郭立誠,1979,《中國生育禮俗考》。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頁85-151。
曹甲乙,1969,<古時的分娩習俗>,《台灣風物》19(3/4):16-26。
馮秀珍,2009年4月,<客家族群與中華漢族(上)>,《廣東文獻》(37)2:49-58:11-17。
黃久華,2003年,《產婦執行坐月子習俗遵循度與產後健康狀態之相關性研究》。臺北: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秀政、李昭容、郭佳玲,2007年6月,<羅香林與客家研究>,《興大歷史學報》18:291-314。
黃怡瑾,2001,<「私」領域中的女性困境:生育、教養與照顧工作之分工>,《台南師院學報》34:341-365。
黃筱玲,1999,《做月子習俗之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萍瑛、鐘晉蘭,2006 ,<歷史學視野中的客家研究─王東教授談客家與客家研究>,《客家文化研究通訊》8:26-40。
楊彥傑, 2003,<大陸客家田野研究十年回顧>,《客家文化研究通訊》6:106-113。
楊淑玲,2004,《生育習俗對中老年婦女保健觀念之影響》。國立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昭景、邱文彬,2005,<生存、覺知與存在:客家飲食內涵與發展>,《餐旅暨家政學刊》(2)1:71-81。
曾文俊,2006,<「坐月子」義解 >,《中醫婦科醫學雜誌》7:52-53。
曾慶國,1997,<彰化縣福佬客>,《客家雜誌》90:26-31。
游丞儀,2005, <台灣閩客語<桃花過渡>的分析比較>,《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報》12期:263-283。
彭永鑫,1998,<中醫傳統篇(上)─坐月子,做些什麼?>《嬰兒與母親》257:214-219。
潘惠晴、朱佩玲、林淑娟、張翠樺、李幼華,1993,<中國傳統習俗對孕產婦健康維護行為之影響>,《榮總護理》(10)3:247-254。
潘世斌,1992,<傳統坐月子的現代觀>,《嬰兒與母親》184:55-56。
劉錦雲著,1998,《客家民俗文化漫談》。台北市:武陵。頁143-147。
劉還月,1999,<台灣民間信仰的特色>,《文化視窗》10:63-69。
鄧之卿,2009,<山居歲月—新竹客家飲食文化及體現>,《餐旅暨家政學刊》(6) 4:353-377。
簡榮聰編著,1994,《台灣生育文化》。南投市:省文獻會。
羅勇,2005,<論民間信仰對客家傳統社會的調控功能>,賴澤涵、傅寶玉主編,《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台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頁435-454。
羅肇錦,2007,<語言文化篇>,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頁:237-263,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完會。
羅煥光,1997,<傳統客家生育禮俗>,《史館學報》。4期:149-163。
羅惠敏、吳霞玲、李麗花、劉欣怡,2006,<作月子儀式行為>,《聖母學報》:61-65。
羅惠敏、徐南麗等,2005,<比較漢族和原住民產婦做月子態度與遵從行為相關因素之探討>,《慈濟護理雜誌》第4卷:第四期:70-78。
賴正均,1998,<從中西醫及營養學觀點看產後的飲食宜忌>,《北市中醫會刊雜誌》:45-55。
指導教授 張翰璧(Han-pi Chang) 審核日期 2011-12-1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