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77 、訪客IP:13.58.139.55
姓名 游家驊(Jia-hua Yo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機械工程學系 論文名稱 累積損傷模型應用於系統退化行為的探討 相關論文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以研究室所發展出來的累積損傷模型來探討系統可靠度退化的行為,先暸解用來模擬系統元件參數的累積損傷模型和Weibull可靠度退化模型的參數特性,以明瞭模型之參數的改變對於系統元件的影響,之後以實際的數據進行嵌合以了解這兩個模型的嵌合的效果,然後對失去部分資訊的數據重新分組及以累積損傷模型和Weibull可靠度退化模型作嵌合,並對失去部分資訊之數據的嵌合效果做討論與比較,進而探討累積損傷模型之元件參數的設定對於串聯系統所產生的效應,並推導出元件在失效機率密度函數中所佔的面積比例,從而實際的使用此面積比例作為系統關鍵元件之判斷依據的參考,並將累積損傷模型之參數變化對於串聯系統之參數的效應,和元件所造成系統失效可能性之比例的影響的討論,應用至複雜系統之退化行為的分析與探討,可由累積損傷模型參數之特性了解系統退化情形的物理涵義,藉此設計出適合此複雜系統的元件參數。
摘要(英) In this thesis is developed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side more clearly about the cumulative damage model, which was considered as the relation of hazard rate with the damage index. Several examples are taken to in the fittings for comparison with Weibull distribution. One purpose is considered the fitting sensitivity of this model by randomly choosing part of data in carrying out the fittings. It is found that the data is ls likely to cover the range of middle of reliability decay.Based on the above facts this model can also be applied to the situation of more complicated system.
關鍵字(中) ★ 可靠度
★ 累積損傷模型
★ 複雜系統關鍵字(英) ★ Complex system
★ Cumulative damage model
★ Reliability論文目次 摘要i
Abstractii
誌謝iii
目錄iv
圖目錄vi
表目錄viii
符號說明xi
第一章緒論1
1.1研究動機1
1.2文獻回顧1
1.3論文架構2
第二章可靠度理論4
2.1可靠度的定義4
2.2可靠度函數5
2.3浴缸曲線8
2.4可靠度模型10
2.4.1廣義Gompertz-based模型10
2.4.2Logistic-based模型13
2.4.3ecn模型15
2.4.4累積損傷模型17
第三章累積損傷模型對系統退化過程之嵌合與探討23
3.1η累積損傷模型和Weibull可靠度退化模型的比較23
3.2部分數據分佈的嵌合與分析26
3.2.1數據處理及嵌合26
3.2.2部分數據點遺失的嵌合28
3.2.3針對部分數據點作重新分組的嵌合33
3.3串聯系統之退化行為的探討39
3.3.1串聯系統之理論公式39
3.3.2串聯系統退化行為的模擬與分析40
第四章累積損傷模型對複雜系統退化行為之分析與研究67
4.1複雜系統的元件參數變化對系統可靠度的影響與探討68
4.1.1Cut-Set method的說明與應用68
4.1.2調整元件參數對複雜系統可靠度的影響71
4.2複雜系統元件的增加對可靠度的影響與分析75
4.3複雜系統調整元件參數及增加元件的影響與比較79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99
5.1結論99
5.2建議102
參考文獻103
參考文獻 [1]K. C. Kapur, and L. R. Lamberson, Reliability in Engineering Design,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1977.
[2]S. S. Rao,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McGraw-Hill, Inc., New York, 1993.
[3]林冠甫,「新產品動態可靠度的預估」,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4]楊萬騏,「機件硬化層動態可靠度退化模式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5]許芳勳,「動態可靠度模型之探討及其應用」,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6]王碩銘,「潛變-破裂動態可靠度退化模式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7]K. S. Wang, S. T. Chang, Y. C. Shen, “Dynamic Reliability Models for Fatigue Crack Growth Problem",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Vol.54, No.4, pp.543-556, 1996.
[8]K. S. Wang, Y. C. Shen, J. J. Huang,“Loading Adjustment for Fatigue Problem Based on Reliability Conside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Vol.19, No.10, pp.693-702, 1997.
[9]王國雄,沈盈志,「具平均應力金屬疲勞壽限預估模式之探討」,中華民國力學期刊,第十三卷第三期,245-254頁,1997。
[10]沈盈志,「金屬材料疲勞累積效應與可靠度關係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
[11]張豪麟,「系統動態可靠度與其失效率關係的探討」,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12]K. S. Wang, “Study of Hazard Rate Functions on the Cumulative Damage Phenomenon”, Journal of Mechanics, Vol.27, pp.47-55, 2011.
[13]郭思吟,「失效率為累積損傷函數關係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14]陳崇齡,「疲勞負載之調整對複合積層板動態可靠度效應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
[15]楊昌裔,可靠度工程,新文京開發,台北縣,2007。
[16]戴久永,可靠度導論,三民書局,台北市,2001。
[17]Sheldon Ross,機率導論,華泰文化,台北市,2006。
[18]劉偉彥,「失效率函數與可靠度成等差或等比及混合型關係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指導教授 王國雄(Kuo-Shong Wang) 審核日期 2012-1-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