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130503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7 、訪客IP:3.142.198.108
姓名 江荷鳴(He-ming Chi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葉公超與中華民國外交(1949-1961)
(Yeh Kung-Chao and the diplomacy of Republic of China (1949-1961))
相關論文
★ 俞正燮婦女思想之研究★ 石達開與太平天國之研究(1831-1863)
★ 《民報》歷史觀之研究★ 太平天國婦女地位之研究
★ 論蔣李內爭與國共內戰之挫敗(1945-1949)★ 明末樞輔孫承宗之研究
★ 《大公報》在國共內戰初期立場之研究(1945.12-1947.1)★ 國共內戰之書寫—以《巨流河》等五本文藝作品為例
★ 石門水庫教會之研究★ 兩岸基督教詩歌創作之探討—以天韻合唱團及呂小敏為例
★ 雍正能臣李衛之研究★ 清世祖理漢政策(1651-1661)
★ 清代徽州鹽商子弟教育研究(1644~1840)★ 三元宰相--商輅之研究
★ 賢媛之冠-商景蘭研究★ 清鄭澎湖海戰之研究─ 《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之析論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摘要
葉公超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的外交史上曾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其中葉公超曾參與並發揮較大影響力的,主要是在1952年的中日和平條約、1954年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以及1961年底應對外蒙古入聯合國案等三件事情。
在1952年在中日雙邊和會的談判上,葉公超力爭中華民國擁有台澎的主權。在其全力交涉談判之下,所取得的成果有四,第一是關於條約性質的交涉。第二是是關於偽政權財產處理。第三是與財產問題有關的第三條問題。第四是解決「或」與「及」的爭議。在解決中日和會中的爭議之後,中日兩國終於順利簽訂了中日和約。
1952年中日和約簽訂之後,1954年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的過程,雖然葉公超在交涉過程中不時遭遇困難,但仍盡力在符合中華民國的利益之下完成條約的簽訂。交涉過程中葉公超與駐美大使顧維鈞合作,共同合作解決的問題有,第一、爭取美國同意開始談判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之前,同意防約有限定適用範圍的規定,並以紐案解決外島問題。第二、雙方約定在紐案提出之前對外界宣佈談判防約之事。第三、在適用範圍的問題上,確定限定於台灣與澎湖,但另外加上「適用於互相同意所決定的其他領域」,亦即可擴充解釋至金門、馬祖。第四、在反攻大陸的問題上,實現蔣介石在採取反攻大陸的軍事行動之前,徵求美方同意的承諾。
1961年外蒙古入會案的問題,在此之前1955年的外蒙古案,葉公超與當時台北政府領導人蔣介石一樣,都認為必須動用否決權。然而到了1961年,由於美國對於外蒙古問題以及中國代表權問題的態度是,為保住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不惜接受蘇聯所提茅利塔尼亞與外蒙古整批入會的交易,以拉攏亞非國家的勢力,因此美國希望中華民國政府不要動用否決權阻擋外蒙入會。葉公超為了上述配合美國的對華政策,以求取對中華民國最有利的外交局勢,其對外蒙古動用否決權的態度開始有了轉變,而這樣的轉變卻使得他最後不容於蔣而奉召返國。
葉公超的外交思維是中華民國擁有中國大陸及台澎地區的主權,但又深知美國立場及觀感的重要性。葉公超即是以此外交思維主持戰後中華民國外交。但另一方面,葉公超卻又有直言不諱的性格。在這樣性格之下,其外交主張若與上位者相同,則能相安無事,但若與上位者衝突,則易斷送政治生命。或許正如葉公超本人所說,其性格是不適合從事政治外交,然其對戰後中華民國外交做出的貢獻也不容抺滅。
摘要(英) Yeh Kung-Chao and the diplomacy of Republic of China (1949-1961)
Abstract
Yeh Kung-Chao, a former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and Plenipotentia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ho had undeniabl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the diplomacy of Republic of China. His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included conclusions of the “Treaty of Taipei (1952)”, “Mutual Defense Trea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54)”, and the dealing with the admission of the Mongolian People’’s Republic into UN in 1961.
In 1952, Yeh Kung-Chao strove to the sovereignty of Taiwan and Penghu at the Sino-Japanese Peace negotiation. This meeting left us four main contributions: 1. Negotiation of the nature of the treaty. 2. The disposing of property of puppet regimes. 3. The problem related to the property mentioned in the third article. 4. The solution of the argument on the meanings of terms "or" and "and".
After the conclusion of “Treaty of Taipei” in 1952, Yeh Kung-Chao still tried hard helping to bring about the “Sino-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 in 1954. Although he experienced a lot of difficulties through the process, he completed the mission of signing treaty in the interest of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is negociation Yeh Kung-Chao was in concert with the ambassador to the United States, Vi-Kyuin, Koo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mentioned above are the following: 1.The consensus of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n "Sino-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 and seeking New Zealand for proposing the UN a resolution prohibiting changes of Taiwan Strait relationship 2. Both sides agreed to declare the defense treaty before the case proposed by NZ; 3. On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the consensus on the limitation to Taiwan and Penghu, moreover, they reached an agreement on “the other areas” which was expanded to Kinmen and Matsu; 4. On the “Retaking the Chinese Mainland” policy, it fulfilled the Chiang Kai-Shek’s promise that Taiwan should strive for the grant of U.S. government’s before retake the Chinese Mainland.
In 1961 as the admission of the Mongolian People’’s Republic into the United Nations, Yeh Kung-Chao and Chiang Kai-Shek both recognized that to use veto power on this issue was necessary. However, the situation was changed in 1961. As a result of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U.S.A. and Taiwan on the deputy right of the Republic of Mongolia, the U.S. government accepted the agreement of the UN membership of Mauritania and the Republic of Mongolia required by CCCP to ensure representation of Taiwan in UN. Based on this position, the U.S. government expected that Taiwan had better not to use veto power to overrule the Republic of Mongolia from joining UN. In order to kee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 government and Taiwan, Yeh Kung-Chao chose to operate in coordination with U.S. government and shifted his ground to the admission of the Mongolian People’’s Republic into the UN. As a result of this shift, Yeh Kung-Chao was summoned to come back Taiwan.
Yeh Kung-Chao’s diplomatic thinking was that the Republic of China owned the sovereignty of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Penghu. But, at the same time he also gave considera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position of U.S. government. On the other hand, he gave the honest opinion throughout his life. In this regard, it’s easy to forfeit his career if he held the opposite or different opinions with the superior. According to Yeh Kung-Chao’s saying, his personality was not suit for being a public employment. But we still cannot eliminate Yeh Kung-Chao’s contribution to the diplomatic history of our country.
關鍵字(中) ★ 蔣介石
★ 入聯合國案
★ 外蒙古
★ 葉公超
★ 中日和平條約
★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關鍵字(英) ★ Chiang Kai-Shek
★ Outer Mongolia into the United Nations
★ Yeh Kung-Chao
★ Treaty of Taipei
★ Sino-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
論文目次 章節目錄
緒論................................1
第二章︰葉公超與舊金山和會及中日和約................12
第一節︰舊金山和會前與美日之交涉.................12
第二節︰葉公超與中日和會的召開..................20
第三節︰葉公超與中日和約的爭議..................28
第三章:葉公超與中美共同防禦條約..................38
第一節︰早期加入區域防禦組織與防約草案的努力...........38
第二節︰訴諸聯合國與決定簽訂防約的交涉..............44
第三節︰條約的談判與簽訂》....................50
第四章︰葉公超與外蒙入聯合國案...................60
第一節︰對外蒙入會案的態度與出使美國...............60
第二節︰配合美國政策改變對外蒙入會案的態度............66
第三節︰不容於蔣奉召返國.....................75
結論................................85
徵引書目..............................92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 、史料
(一)外交部檔案
〈中日和約會議紀錄、談話紀錄及說帖〉,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600/141 198/25。
〈中日和會會議紀錄案〉,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013
原檔編號:7/53。
〈中日和約說帖案〉,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檔號:012/6 原
檔編號:187。
〈中美兩國有關重要文件(第2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
號:805/0009。
〈中美兩國有關重要文件(第3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
號:805/0010。
〈許次長交下「外蒙」卷〉,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805/0117。
〈葉公超大使演講詞〉,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410.13/0005。
〈葉公超大使報告:關於美國最近檢討對華政策情形之分析〉,近代史檔案館藏,
《外交部檔案》,影像編號:11-NAA-02400。
〈葉公超部長指示駐外使節〉,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
411.1/0047,民43.4.1-44.3.31。
〈葉部長重要演詞〉,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803.1/0001,
民40.9.1-40.12.31。
〈葉部長重要演詞〉,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803.1/0001,
頁42-48。
《葉部長與藍欽公使談話紀錄案》,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
012/6 029,原檔編號28/52。
《葉部長與河田代表談話紀錄》,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046
029,原檔編號18/23。
〈對日和約案第一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0988-1。
〈對日和約案第一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467/27。
〈對日和約案第三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600.14 235/1。
〈對日和約案第三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0988-3。
〈對日和約案第三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0988-3。
〈對日和約案第五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0988-5。
〈對日和約案第五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0988-5。
〈對日和約案第七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七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十一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十一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十二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十二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十三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十三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十七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十七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十七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十七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二十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二十四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二十五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二十五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二十三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三十一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三十一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三十八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四十三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四十四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四十九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五十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五十七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五十七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五十七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五十七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五十七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五十七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五十七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五十七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案第五十七冊〉,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012/6。
〈對日和約參考資料〉,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檔號:012/6 125
原檔編號:108/30。
〈關於中日和約中日雙方之聲明及致詞案〉,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
檔號:012/6 17/7。
〈關於中日和約中日來往文件案〉,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檔號
012/6 18/38。
〈葉公超大使與杜魯門談話〉,近代史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影像編號:
11-NAA-05395。
(二)國史館檔案
〈忠勤檔案─中美〉編號:10,國史館藏,《蔣經國總統檔案》,檔號:3010.82/5044.01-55。
〈特交文電─領袖事功之部:柒、領導革命外交─我與聯合國〉,國史館藏,《蔣
中正總統檔案》,檔號:2010.40/4450.01-033/15。
〈特交檔案分類資料─外交:對聯合國外交〉,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檔案》,
典藏號:002080106020007。
〈特交檔案分類資料—外交:對聯合國外交〉,第20卷,國史館藏,《蔣中正
總統檔案》。
〈特交文電─領袖事功之部:柒、領導革命外交─我與聯合國〉,國史館藏,《蔣
中正總統檔案》。
「蔣介石手諭令葉公超自動辭職」(1961年10月27日),國史館藏,《石叟叢
書》影像資料,續編,〈石叟文集〉,編號:009,頁43-44。
「訪美時與美方第四次會談紀錄」,續編,〈訪美專輯〉,國史館藏,《石叟叢
書》影像資料,編號:13,頁51-52。
「訪美時與美國甘迺迪總統在華盛頓發表之聯合公報」,續編,〈訪美專輯〉,
國史館藏,《石叟叢書》影像資料,編號:7,頁19-21。
(三)日本國會會議記錄
日本國會會議錄,衆議院會議紀錄第7号,1952 (昭和27) 年1月26日。
(四)美國外交文書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2-1954,
vol. 12,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52-1954,
vol. 14,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55-1957,
vol.11,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1-1963,
vol.12,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五)美國國會會議記錄
Congressional Record, May 21, 1959,pp.8760-8762.
二、專書
(一)中文
王景弘,《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臺灣》,台北:遠流,2000年。
中華民國國家建設叢刊編纂委員會編,《外交與僑務》,《國家建設叢刊》,第
三冊,台北:正中書局,1971年。
古遠清,《幾度飄零─大陸赴台文人沉浮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出版處,2010年。
田桓主编,《戰後中日關係文獻集:1945-197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6
年。
林正義,《1958年臺海危機期間美國對華政策》,台北:商務印書館,1985年。
朱傳譽主編,《葉公超傳記資料》,台北:天一,1984年。
胡為真,《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台北:商務印書館,2001年。
秦賢次編,《葉公超其人其文其事》,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3年。
符兆祥,《葉公超傳:葉公超的一生》,台北:懋聯文化基金,1994年。
張嘉琪,《崢嶸歲月》,台北:長青文化,1999年。
陳子善編,《葉公超批評文集》,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
國史館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 民國39 年6 月28 日,台北:國史館,1996年。
張騰蛟著,《文學藝事外交—葉公超傳》,台北:近代中國,1988年。
傅國湧,《葉公超傳》,鄭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葉崇德主編,《回憶葉公超》,上海:學林出版,1993年。
資中筠、何迪編,《美台關係四十年1949-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聯合國,《第十屆會正式記錄,全體會議記錄》,紐約:聯合國,1955年。
(二)日文
三浦陽一,《吉田茂とサンフランシスコ講和上卷》,東京:大月書店,1996
年。
五百旗頭真,《日本の近代(6):戰爭‧佔領‧講和》,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1
年。
吉田茂,《回想十年》,第一卷,東京:新潮社,1958年。
(三)西文
A Translation of Foreign Minister Yeh’s Memorandum to President Chiang on Revision of the Sino-American Draft Treaty, September 10, 1954, in appendix III(b), sections 1&2, part 1, Koo Memoirs, vol. 7.
Conlon Associates Ltd,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Asia, Studies Prepared at the Request of the Committee of Relations, United States Senate,(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59),pp.153-154.
三、期刊論文
王紹堉,〈葉公超與沈昌煥〉,《傳記文學》,80卷1期(2002年1月),頁
8-13。
王正華,〈蔣介石與1961年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問題〉,《國史館館刊》,21期
(2009年9月),頁95-97、99-149、179。
王正華,〈蔣介石與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國」入會案〉,《國史館館刊》,
19期(2009年3月),頁133-135、137-193。
林新民,〈為歷史留下見證--葉公超:悲劇的主角〉,《傳記文學》,80卷1期
(2002年1月),頁39-45。
阮大仁,〈由蔣中正日記去看葉公超大使去職之經緯--「侮辱政府」、「奸詐欺
騙」、「賣國漢奸」三罪併發(一)〉,《傳記文學》,96卷6期總號577(2010
年6月),頁4-22。
阮大仁,〈由蔣中正日記去看葉公超大使去職之經緯--「侮辱政府」、「奸詐欺
騙」、「賣國漢奸」三罪併發(二)〉,《傳記文學》,97卷1期總號578(2010
年7月),頁65-82。
阮大仁,〈由蔣中正日記去看葉公超大使去職之經緯--「侮辱政府」、「奸詐欺騙」、「賣國漢奸」三罪併發(三)〉,《傳記文學》,97卷2期總號579,
(2010年8月),頁83-96。
李樸生,〈關於葉公超被免駐美大使職事〉,《傳記文學》,41卷3期(1982年
9月),頁99-100。
李明峻,〈蒙古公民投票案例實踐解析〉,《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9期(2010
年3月30日),頁50-53。
張淑雅,〈Unleashing Chiang Kai-Shek? Eisenhower and the Policy of Indecision
toward Taiwan, 195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0期(1991
年6月),頁376。
張淑雅,〈藍欽大使與一九五0年代的美國對臺政策〉,《歐美研究》28:1(1998
年3月),頁193-262。
張淑雅,〈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簽訂: 一九五0年代中美結盟過程之探討〉,《歐
美研究》24:2(1994年6月),頁51-99。
陳立文,〈葉公超傳〉,《近代中國》,90期(1992年8月),頁151-161。
廣東文獻,〈葉資政公超先生事略〉,《廣東文獻季刊》,11卷4期(1981年12
月),頁54-55。
葉公超,〈關於中美防禦條約的幾點〉,《海外文摘》,352期(1978年3月),
頁6-7。
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87):葉公超、蕭公權、潘光旦、莊長恭、董顯光、
程發軔、蔣建白、洪遜欣、蕭吉珊、麥煥章、姚琮、孫蔚如〉,《傳記文學》,
40卷3期(1982年3月),頁141-148。
蔡孟堅,〈葉公超半生浩嘆:從接洽中日和約結識談到交往經過〉,《傳記文學》,
54卷4期總號323(1989年4月),頁43-48。
蔡慧瑛,〈葉公超外交生涯的頓挫--從外蒙古進入聯合國談起〉,《傳記文學》,
83卷4期總號497(2003年10月),頁70-90。
劉藎章,〈也為葉公超先生去職疑案說幾句話﹣﹣那通電話和那通電報裡究竟講
些什麼?(書簡)〉,《傳記文學》,53卷6期總號319(1988年12月),頁26-27。
戴振豐,〈邁向和談之路:吉田茂在佔領改革下的和談戰略(1945-1951)〉,
《亞太研究論壇》,第38期(2007年12月),頁93-124。
The New York Times, Nov.14 1959, pp.2,4.
四、學位論文
謝如欽,〈國家危機管理之研究-1954-1999台海危機探討〉,台北:國立政治
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2004年。
沈碧雲,〈外蒙進入聯合國之硏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硏究所碩士論文,
1980年。
湯健明,〈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與中美關係〉,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美關係
硏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蕭秋美,〈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之硏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政治硏究所民
碩士論文,1997年。
林君成,〈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始末之硏究〉,台北:私立輔仁大學歷史學硏究所
碩士論文,1996年。
鄭炯兒,〈「友好同盟」的悲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之中蘇關係〉,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
五、報紙
《中央日報》,台北,1961年10月14日,版1。
《申報》,1941年4月15日,第一張版一。。
《聯合報》,台北,1961年10月14日,版1。
張作錦,〈感時篇-葉公超之惡過於秦檜?由《蔣介石日記》看蔣對葉之深惡痛
絕〉,《聯合報》,2011年1月6日,版D3。
葉公超,〈病中瑣憶〉,《聯合報》,1981年11月20日,版8。
六、數位網站
張淑雅撰,〈美國第七艦隊協防台灣〉, 《台灣大百科全書》, (綱路版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5536資料擷取時間2011年4月
4日)。
張淑雅撰,〈控蘇案〉,《台灣歷史辭典》(台北:遠流網路版。
http://nrch.cca.gov.tw/ccahome/website/site20/contents/011/cca220003-li-wpkb
hisdict002516-0751-u.xml 資料擷取時間:2011年4月20日)。
〈中美聯合公報〉,《台灣大百科全書》, (綱路
版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5240資料擷取時間2011年9
月14日)。
指導教授 王成勉(Chen-Main Wang) 審核日期 2012-1-1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