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130101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85 、訪客IP:18.220.102.112
姓名 楊昌賓(Yang-chang Bi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王文興與國共內戰:論《龍天樓》
(Wang Wen-hsing and the Civil War: On the "Long Tian Lou")
相關論文
★ 唐青樓才女薛濤論★ 消逝中的府城文化記憶--以許地山、葉石濤和陳燁為論述場域
★ 大旨談情—瓊瑤文本與《紅樓夢》之互文★ 河東君與《柳如是別傳》──「接受觀點」的考察
★ 豔異編研究★ 世變中的記憶與編寫──以丁耀亢(1599-1669)為例的考察
★ 規訓或懲罰︰重審公案中的酷刑★ 晚清狹邪小說的人倫世界——以《品花寶鑑》為例
★ 跨 文 化 的 想 像 與 實 踐:試 探 高 羅 佩 的《狄 公 案》★ 重寫名女人:臺灣歷史小說的案例考察
★ 戰後台灣女性成長小說-從反共文學到鄉土文學★ 說部與史部的辨證與互證-史家劉知幾(661-721)之
★ 從非小說到小說—「志怪」論述研究★ 艷而人情的話本小說-一片情研究
★ 台灣科幻小說的文化考察(1968-2001)★ 亂離中的自由──五四自由傳統與台灣女性渡海書寫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龍天樓》過去被視為反共小說,太原五百完人事蹟被編入小學課本,內容描述國軍英勇奮戰的歷史;然而歷史上的國共內戰,國軍兵敗如山倒,這樣真實的歷史被隱藏起來。透過研究方法及相關書籍,探討小說的時代背景以及角色的創傷與糾葛,論證五百完人的真實與虛妄,揭開神話的謎團,還原歷史的真相,也讓王文興寫作《龍天樓》的苦心得到表露的機會。
本論文的收穫在於確認《龍天樓》與國共內戰的關連,找出被正史所隱蔽的真實歷史,論證小說中所使用的文學手法,最終透析歷史事實,並賦予《龍天樓》在文學史上應有的評價與地位。
摘要(英) " Long Tian Lou" had been considered as an anti-communist novel whose content mentioned Taiyuan 500 Deed was woven into the primary school textbook, described the history of the Kumintang Troops’’ Brave Fight. However, the truth is "the Brave Fight" which was collapsed, not brave. The real historical fact was hidden. The thesis investigated the background of the novel as well as the trauma and the entanglement of each role. To demonstrate the true and false of Perfect 500 Deed, to discover the mysteries of myth and the historical truth, the thesis had Wang Wen-hsing’’s painstaking writing"Long Tian Lou" get the opportunity to show in public.
The harvest of the thesis is to confi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ng Tian Lou" and the Civil War, to discover the real historical fact hidden by the official history, and to give " Long Tian Lou" appropriate evaluation and status.
關鍵字(中) ★ 王文興
★ 龍天樓
★ 國共內戰
★ 現代主義
★ 太原戰役
★ 五百完人
關鍵字(英) ★ Taiyuan battle
★ modernism
★ the Civil War
★ Wang Wen-hsing’’s
★ Perfect 500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
一、資料蒐集及其比對(文本的分析及核對) 2
二、鄉土調查法 2
三、役期研究 5
第二章、映照於個體中的集體記憶:從集體記憶來看 12
第一節、 理論的證成 12
一、個體與集體:通過個體記憶形塑成的集體記憶 12
二、記憶框架之存在 12
三、文學與鄉土:鄉土文學論戰 13
四、族群之界定 14
第二節、「回望彼鄉」、「成功嶺上」與「祈願報恩」:談《龍天樓》、《草原底盛夏》與〈海濱聖母節〉中的集體記憶 15
一、由此鄉回望彼鄉:《龍天樓》中的集體記憶 15
第三節、從「十萬青年十萬軍」到「風光少爺兵」:《臺灣軍旅文選》中的集體記憶 33
一、 離亂時代的集體記憶 33
二、非自願的的離家記憶 34
三、異鄉奇特風俗的體驗 35
四、鄉愁記憶的逐漸轉淡 36
第四節、地域的印記:從不同作品看國共內戰中國軍失利的主因 37
一、西安事變與對日抗戰 37
二、共軍的宣傳策略、政經措施、共諜的滲透與學潮 42
三、國軍派系林立、軍紀敗壞與忽視民間力量 57
四、國際力量的介入 64
五、山東的淪陷 68
第五節、小結 70
第三章、在靜止中的思想流動與傷痕:從意識流與創傷記憶手法來看 71
第一節、 在靜止中的思想流動與傷痕:從意識流手法來看 71
一、從「知新溫故」到理論的創造與運用 71
二、從龍天樓到山西戰場上的意識流動:〈龍天樓〉 77
第二節、 背叛、戰敗、創傷與逃亡:從創傷記憶手法來看 87
一、外在身體的創傷:關師長 87
二、軀體以及外在友情的創傷:魯團長 90
三、外在手足的創傷:秦團長 92
四、外在親情的創傷:查旅長 95
五、內在精神的創傷:段參謀(心死) 98
第三節、小結 99
第四章、戒嚴下的自保:從象徵與隱喻手法來看 100
第一節、 表象下的真實:從象徵手法來看 100
一、《龍天樓》中的象徵手法 100
二、一零八條好漢的身影:象徵演義文學的英雄人物與〈龍天樓〉與《水滸傳》中的關係做連結: 102
三、小結 115
第二節、 從國共內戰隱喻的手法來看:《龍天樓》與國共內戰的隱喻 115
一、山西的地勢與國共內戰前的挑戰: 115
二、防守山西的主要支援兵團:胡宗南兵團 117
三、太原戰役:淪陷前後所面臨的挑戰 120
四、人物的隱喻及逃亡地 122
五、太原五百完人及其他 130
六、小結 135
第五章、結論 137
一、由零碎到完整:集體記憶的創發與呈現 137
二、太原戰場痛苦煎熬之重現 137
三、戒嚴的鐵幕中以隱晦手法呈現真實 138
四、神話之解構:太原五百完人之實與虛 138
五、《龍天樓》地位的再確立:傷痕與懷鄉文學之先聲 138
參考書目(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40
附錄一: 144
附錄二: 陸軍的《忠誠報》1997月9月15日 第1版 146
附錄三: 義務役役期近年縮減情形表 148
附錄四:國共內戰簡表 149
附錄五:龍天樓的所在地,以及〈草原底盛夏〉的打靶路線 153
附錄五、王文興年表 163
參考文獻 (一)作家文本
1‧王力堅 《回眸青春 中國知青文學》(2008.9 airiti press )
2‧王文興 《王文興十五篇小說》 初版9印 (洪範書店2006年2月)
3‧王文興 《家變》 2版 (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2000年9月)
4‧王文興 《背海的人》 初版7印 (洪範書店1999年 9月)
5‧施耐庵撰 金聖歎批 繆天華校注《水滸傳(上)》重印2版5刷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印行 2006年5月)
6 ‧施耐庵著 羅貫中纂修《中國古典小說新刊—水滸傳(下)》第2次印行 (聯經出版社 1988)
7‧唐捐 《臺灣軍旅文選》 (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6年11月)
8‧羅貫中 施耐庵原著 李泉 張永鑫校注《水滸全傳校注(一)》初版2刷 (里仁書局印行 2001年9月15日)P、19
9‧羅貫中原著 吳小林校注《三國演義校注(一)》初版4刷 (里仁書局印行 2006年3月10日)
10‧齊邦媛《巨流河》(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2月15日第1版第36次印行)
11‧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一:昨天的雲(少年時代)》(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1月1日3印 )
12‧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二:怒目少年(流亡的學生時代)》(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2月1日4印 )
13‧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三:關山奪路(國共內戰)》(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1月1日4印 )
14‧白先勇《父親與民國》-- -白崇禧將軍紀念身影集(上)戎馬生涯(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5月21日出版4刷)
15‧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2月28日第3版第17次印行)
(二)專書論著
1‧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2版 (麥田城邦文化出版2007年9月)
2‧王甫昌《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1版4印 (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
3‧《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臺中市立文化中心編印2009年4月)
4‧《印象台灣系列:日治時期的臺中》(國家圖書館印行)
5‧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文學術語新詮》1版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
6‧總監修:閻振興 高明《當代國語大辭典》 1984年11月 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7‧《閻伯川先生傳略》
8‧瀧岡龜太郎《史記會註考證》(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一年二月大一版)
9‧閻錫山《閻錫山日記1931-1950》九州出版社(2011年8月第2次印刷)
10‧王樹森《山西王閻錫山》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三)期刊論文
1‧王文興 〈憶紀州庵舊事 兼談對紀州庵文學森林發展的期待〉 《文訊》311期 (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 民國100年9月) P、58
2‧王安琪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文興《背海的人》中的曼氏諷刺〉 《中外文學》 第30卷第6期九印 (台大外文系民國90年11月) P、188
3‧吉也〈男性之荒謬與莊嚴及異性之棲息〉─我看〈草原底盛夏〉、〈母親〉《台灣文藝》第104期(1987年1月)P、82
4‧朱立立 〈台灣知識分子的精神私史 王文興現代主義力作《背海的人》中的「爺」〉 《中外文學》第30卷第6期9印 (台大外文系2001年11月) P、217
5‧余光中 〈我的台北城南舊事〉 《文訊》309期(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 2001年7月) P、57
6‧林秀玲〈王文興專號 序〉《中外文學》第30卷第6期9印(台大外文系民國2001年11月) P、24
7‧林秀玲〈林秀玲專訪王文興:談《背海的人與南方澳》〉《中外文學》第30卷第6期9印(台大外文系2001年11月)P、34
8‧林育群 〈再說一次,紀州庵的故事〉 《文訊》311期 (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 民國100年9月1日) P、64
9‧吳達芸 〈一個知識分子敗類之死《背海的人》閱讀手記〉 《中外文學》 第30卷第6期9印(台大外文系2001年11月) P、232
10‧柯慶明〈在網路時代保存手稿〉《中外文學》第30卷第6期九印(台大外文系 民國90年11月) P、366
11‧陳義芝 〈借象徵的方式:王文興短篇小說人物分析〉《淡江中文學報》第21期 (淡江大學中文系2009.12 )P、169
12‧許劍橋〈背時間的人,迎文字的海〉—王文興的寫作信仰與實踐《文訊》第246期 (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2006年4月) P、20
13‧張誦聖 〈解讀王文興現代主義新作《背海的人》續集〉《文學場域的變遷》 (聯合文學 2001年6月1日) P、227
14‧張琬琳〈文人,水岸,與紀州庵 尋索台北城南文學足跡〉《文訊》311期(文訊雜誌社 2011年9月) P、69
15‧張馬可〈中華民國軍事戰略與兵役制度演進之研究〉《空軍學術月刊》第582期(2005年5月) P、69
16‧張俐璇紀錄整理 〈白先勇:從《現代文學》的小說談起〉 《文訊》309期 (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 2001年7月) P、66
17‧張俐璇紀錄整理 〈楊照:在土洋之間的風景〉 《文訊》309期 (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 2001年7月) P、80
18‧曾秀萍紀錄整理 〈王德威:喧嘩與孤寂:小說百年的省思〉 《文訊》 309期 (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 2001年7月) P、50
19‧馮子純紀錄整理 〈王文興:魯迅《古小說鉤沉》的啟示〉 《文訊》309期 (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 2001年7月 P、52
20‧馮子純紀錄整理 〈陳芳明:小說的百年盛世〉 《文訊》309期 (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2001年7月) P、52
21‧楊馥菱〈西風東漸下的試煉---《家變》探賾〉《人文社會科學學刊》第2期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2003年6月5日) P、156
22‧褚麗絹;王增義〈探討役期政策對空軍人力運用及部隊運作情況之影響〉《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06期 (2008年10月)P.71
23‧劉淑貞 〈札記王文興 遠離抑或靠近?一個現代主義的觀察〉 《文訊》232期 (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 2005年2月) P、14
(三)文選單篇文章
1.唐捐 〈序論:身體與文體之兵變〉 《臺灣軍旅文選》 (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6年11月) P、10
2.袁哲生〈恭禧你,外島!〉 《臺灣軍旅文選》 (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6年11月) P、104~105
3.楊牧 〈我的航行〉 《臺灣軍旅文選》 (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6年11月) P、34
4.管管〈秋千〉《臺灣軍旅文選》 (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6年11月) P、9
(四)、翻譯作品
1‧宇文所安(Stephen Owen)著鄭學勤譯《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初版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11月)
2‧饒博榮作 李延輝譯〈龍天樓情文兼茂,不是敗筆〉《中外文學》第30卷第6期九印 (台大外文系 民國90年11月) P、98
3‧【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著 畢然、郭金華譯 《論集體記憶》第1版 (世紀出版集團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2002年10月)
4‧張誦聖 《文學場域的變遷》 (聯合文學 2001年6月1日)
5‧【美】梅﹒弗里德曼著 申雨平、曲素會、王少麗、陳馮嬿譯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叢書編輯委員彙編 《意識流:文學手法研究》第1版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1992年8月)
(五)學位論文
1‧王本立《國共內戰在西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論】 2006年6月)
2‧何力行 《六0年代《現代文學》雜誌的中國文學論述》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 民國2000年6月)
(六)報章
《聯合報》 民國100年8月6日 話題A8版 新聞辭典
(七)網路資源
海洋大學〈成功嶺集訓注意事項〉http://ind.ntou.edu.tw/~militran/training.htm
(八)電視影音
2012年2月10日公共電視播出的主題之夜《他們在島嶼寫作》
指導教授 康來新(Kang-lai Sin) 審核日期 2012-7-3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