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41305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0 、訪客IP:3.144.124.195
姓名 藍鳳貞(Feng-chen La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吳濁流與臺灣文學發展之研究
相關論文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傳教及發展─以台南新化教會為例★ 桃園地區開漳聖王信仰之研究 ─以大溪仁和宮為例
★ 帝國邊區的村落、族群與歷史:以屏東萬金庄為中心討論(1861-1945)★ 日治時期臺灣茶業改良之研究
★ 臺灣三官大帝信仰-以桃園地區為中心(1683~1945)★ 帝國玄關─日治時期基隆的都市化與地方社會
★ 北埔姜家女性研究(1834-1945)★ 清代臺灣私鹽問題研究--以十九世紀北臺灣為中心
★ 北臺灣隘墾社會轉型之研究:以新竹關西地區為例(1886-1945)★ 煤礦產業與地方社會--以台北土城地區為例(1897~1989)
★ 台灣六十年來茶業技術研究與發展變遷 -以「茶業改良場」為中心(1945~2005)★ 戰後台灣茶業的發展與變遷
★ 新竹枋寮褒忠義民廟「協議會」之研究(1914-1947)★ 聚落與宗教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鄉為例(1684-1990)
★ 日治時期臺灣「特別輸出入港」之研究★ 中壢十三庄輪祀網絡之研究(1826~1945)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以吳濁流生長的時代背景為中心,從其生平家世、求學過程及職場生涯,了解其性格及批判意識型塑。在面對日本及國府政權的統治下,臺灣人民是如何看待這段歲月,而知識分子又是以何種方式回應兩種政權的統治,其扮演的角色如何?
本研究時間斷限為1900年(明治33年)至1976年,此與吳濁流的生卒年一致。吳濁流出生在日治時期,對日本統治有深刻體認,經歷了多次抗日事件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二二八事件,在國府遷臺後又面臨到白色恐怖的威脅。本研究以終戰(1945年)前後作為吳濁流文學作品之分期界限,從時代背景切入,透過文學作品的介紹,以小說為主,回憶錄為輔,最後分析在兩個時期吳濁流之文學作品在表現主題、寫作手法及其關切重心是否一致或有其變化。
吳濁流與臺灣文學的發展密不可分,他經歷兩個不同政權的統治,也感受到強權之下文學的有志難伸。他認為自己應為臺灣文學的延續有所貢獻,故他在1964年創辦《臺灣文藝》,為臺灣文學盡一分心力,也提供文人創作的園地。
摘要(英) This study centers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growth of Wu Cho-liu,From his life, family background, education, and career, To understand his personality and his shaping of critical awareness. In the face of the regimes of Japan and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how the people of Taiwan look at this time, And how the intellectuals respond to the two regimes, What roles they play?
The time limit of this study is from 1900 (Meiji 34) to 1976,And 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ime when Wu Cho-liu’’s was born and died.Wu Cho-liu was born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He ha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being ruled by Japan,He had experienced a number of anti-Japanese wars, the first world war,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the 228 incident. He also faced terror threats after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moved to Taiwan .The study takes it as the boundaries of Wu Cho-liu’s literary works around the end of the war (1945),It begins wit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works, dominated by novels, and supplemented by memories.Finally, it analyzes the two periods of Wu Cho-liu’s literary works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hemes, skills and the coherences of his concerns.
Wu Cho-liu i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He went through two different regimes, and he strongly felt literature hard to go on under the power of the regimes.He thought he should contribute to the continuation of Taiwanese literature,In 1964, he founded “Taiwanese Art and Literature” to devote himself to Taiwanese literature and provide a place for the creation of literary works.
關鍵字(中) ★ 臺灣文學
★ 臺灣文藝
★ 文學創作
★ 吳濁流
關鍵字(英) ★ Taiwan Literature and Art
★ Taiwanese literature
★ literature
★ Wu Cho-liu
論文目次 緒 論…………………………………………………………………………… 1
第一章 吳濁流的家世生平…………………………………………………… 9
第一節 家世……………………………………………………………… 9
第二節 人生閱歷…………………………………………………………13
第二章 日治時期吳濁流的文學創作…………………………………………27
第一節 時代背景…………………………………………………………27
第二節 文學作品介紹……………………………………………………36
第三節 文學作品特色……………………………………………………62
第三章 戰後時期吳濁流的文學創作…………………………………………67
第一節 時代背景…………………………………………………………67
第二節 文學作品介紹……………………………………………………77
第三節 文學作品特色……………………………………………………94
第四章 吳濁流與臺灣文學 …………………………………………………101
第一節 吳濁流對臺灣文學的看法 ……………………………………101
第二節 《臺灣文藝》的創辦與經營 …………………………………113
第三節 吳濁流在臺灣文學史的定位………………………………… 136
結 論……………………………………………………………………………143
參考書目…………………………………………………………… …………145
附 錄……………………………………………………………………………149
參考文獻 一、史料、檔案
中國時報,《臺灣:戰後50年—土地、人民、歲月》,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
份有限公司,1995年。
王詩琅,〈臺灣新文學雜誌史末〉,《臺北文物》第3卷第3期,1954年
黃得時,〈臺灣新文學運動概觀〉,《臺北文物》第4卷第2期, 1955年。
張深切,〈《臺灣文藝》的使命〉,《臺灣文藝》第2卷第5號,1935年。
鍾肇政,〈臺灣文學的起飛〉,收於《民眾日報四十年史》,高雄:1990年。
二、傳記回憶錄(吳濁流專著)
吳濁流,《瘡疤集上》,臺北:集文書局,1963年8月。
吳濁流,《瘡疤集下》,臺北:集文書局,1963年11月。
吳濁流,《吳濁流選集小說卷》,臺北:廣鴻文出版社,1966年12月。
吳濁流著,張良澤編,《吳濁流作品集卷?亞細亞的孤兒》,臺北:遠景出版社,1977年9月。
吳濁流著,張良澤編,《吳濁流作品集卷?左砥n,臺北:遠景出版社。1977年9月。
吳濁流著,張良澤編,《吳濁流作品集卷?波茨坦科長》,臺北:遠景出版社,1977 年9月。
吳濁流著,張良澤編,《吳濁流作品集卷?黎明前的臺灣》,臺北:遠景出版社,1977 年9月。
吳濁流著,張良澤編,《吳濁流作品集卷?臺灣文藝與我》,臺北:遠景出版社,1977年9月,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臺北:遠景出版社,1995年7月。
吳濁流,《無花果》,臺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8月。
吳濁流,《臺灣連翹》,臺北:前衛出版社,1989年2月。
三、近人研究
(一)文學類
古繼堂,《臺灣小說發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呂新昌,《鐵血詩人吳濁流》,臺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
李 喬,《臺灣文學造型》,高雄:派色出版社,1992年8月。
李敏勇,《臺灣戰後文學反思》,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4年第一版
一刷。
李瑞騰,《臺灣文學風貌》,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
尾崎秀樹,《近代文學的傷痕》,東京:岩波書店,1991年。
宋澤萊,《臺灣文學三百年》,新北市: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1
年4月初版。
林載爵,《臺灣文學的兩種精神》,臺南:南市文化,1994年。
胡民祥編,《臺灣文學入門文選》,臺北:前衛出版社,1989年。
施 淑,《日據時代臺灣小說選》,臺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
陳芳明,《左翼臺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10
月初版一刷。
許俊雅,《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許俊雅 編 《日據時期臺灣小說選讀》,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
荊子馨(Leo Ching),《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 臺北:
麥田出版事業公司,2006年。
彭瑞金,《臺灣文學探索》,臺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
彭瑞金,《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年2月。
彭瑞金 主編 ,《吳濁流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
游勝冠,《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臺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
梁明雄,《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運動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張良澤,《四十五自述—我的文學歷程》,臺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
張金墻,斷裂與再生《臺灣文藝》研究(1964~1994),臺南:南市文化,1999
年。
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1998年。
葉石濤編譯,《臺灣文學集?》,高雄:春暉出版社,1992年。
葉石濤,《臺灣文學的悲情》,臺北:派色文化出版社,1990年。
葉石濤,《臺灣文學的困境》,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2年。
葉石濤,〈四十年代的臺灣文學〉,收錄於《臺灣文學入門》,高雄:春暉出版社,
1997年。
葉石濤,《文學回憶錄》,臺北:遠景出版社,1983年。
葉石濤,《臺灣文學的回顧》,臺北:九歌出版社,1983年4月初版。
廖天欣,《臺灣何時變天》,臺北:文苑出版社,2005年。
鍾肇政,《鍾肇政回憶錄(一)》,臺北:前衛出版社,1998年。
鍾肇政,《鍾肇政回憶錄(二)》,臺北:前衛出版社,1998年。
(二)歷史類
方孝謙,《殖民地臺灣的認同摸索》,臺北:巨流圖書,2001年。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
所,1983年元月初版。
林瑞明,《臺灣文學的歷史考察》,臺北:允晨文化出版社,1996年。
翁佳音,《臺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1895~1902)》,臺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1986年。
陳芳明 編著,《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89年7月。
許介鱗 編著,《臺灣史記 日本殖民統治篇1》,臺北:文英堂出版社,2007年。
許雪姬等撰,《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建會,2004年。
許極燉,《臺灣近代發展史》,臺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
葉榮鐘等著,《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71年。
彭明敏,《自由的滋味》,(臺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9月。
薛化元,《臺灣開發史》,臺北:三民,1999年。
三、論文
王慧芬,〈臺灣客籍作家長篇小說中人物的文化認同〉,東海大學中研所碩士論
文, 1999年。
邱一帆,〈臺灣客籍作家吳濁流在詩歌表現上的困境〉,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
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張簡昭慧,〈臺灣殖民文學的社會背景研究—以吳濁流文學、楊逵文學為研究中
心〉,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張金墻,〈斷裂與再生《臺灣文藝》研究(1964~1994)〉,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
碩士論文,1996年。
陳明娟,〈日治時期文學作品所呈現的臺灣社會—賴和、楊逵、吳濁流的作品分
析〉,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士論文,1989年。
曾春鎂,〈新埔地區經濟與社會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
潘進福,〈吳濁流的詩論與詩歌〉,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9年。
翟筱芸,〈吳濁流文學之研究—日據時代中國作家的民族意識〉,中國文化大學
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6月。
褚昱志,〈吳濁流及其小說之研究〉,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2003年。
楊明慧,〈臺灣文學薪傳的一個案例--由吳濁流到鍾肇政、李喬〉,東海大學中文
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
劉奕利,〈臺灣客籍作家長篇小說中女性人物研究──以吳濁流、鍾理和、鍾肇
政、李喬所描寫日治時期女性為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
士論文, 2005年。
四、相關資源
(一)吳濁流故居 ﹝新竹縣新埔鎮﹞
(二)新吳濁流藝文館 ﹝苗栗縣西湖鄉五湖村﹞
指導教授 吳學明 審核日期 2012-7-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