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97203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9 、訪客IP:18.117.170.80
姓名 李逸婷(Yi-ting L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從新制度經濟學觀點析探客家產業政策:以客家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畫為例
相關論文
★ 客家特色產業發展之回應性評估★ 休閒生態園區體驗行銷之研究—以新竹老頭擺客家美食休閒生態園區為例
★ 屏東六堆地區邱氏家族變遷之研究:政治菁英觀點★ 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
★ 客家社團成員參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解構式計畫行為理論觀點★ 紫金礦業與上杭縣之發展
★ 新北市客家文創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 泰國客家女性與客家文化推動之研究: 以泰國客家之音啟芳論壇為例
★ 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產業推動之研究-以桃園蓮花季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網站品質評估之研究
★ 文化創意產業感性行銷之研究-以苗栗三義木雕為例★ 桃園縣高齡者學習需求與參與意願之研究
★ 南桃園國小客家新移民子女教育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與文化再製理論★ 兩蔣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兼論其對客家文化園區的啟示
★ 桃園縣國民小學實施客語教學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學校支持系統觀點★ 寶島客家電台志工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自新制度經濟學觀點,以制度變遷理論、交易成本理論以及代理理論為分析架構,嘗試析探客家委員會諸多產業政策之一:「客家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畫」,先針對客家產業政策進行討論,接著就客家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畫歷年補助狀況做歸納分析,並輔以深度訪談位於桃園縣申請計畫之民間團體、以為實證分析並與計畫要點對話呼應。
  研究發現包含:(1)本計畫制度變遷隨著三大時期的政策方向進行修改,由最早僅限地方政府申請、至目前民間團體亦得申請,並且以產值與經濟效益為主要考量。(2)桃園縣客家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畫申請件數與金額與其擁有最高客家人口數不成正比。(3)本計畫旨在降低交易成本與避免代理問題的各項督核機制,原則上達到其一定成效,然運作細節、尚有調整更完善的空間。(4)提供諮詢或輔導團隊、以及設置銷售通路為申請單位最迫切需求,方得提升客家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畫之深度與廣度。
摘要(英) The study focuses one of the Hakka industry policies: Hakka Culture Value-added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j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Frist, we discuss the definition of the Hakka industry policy, then analysis the Hakka Culture Value-added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ject over the years. Furthermore, the study try to inspect the project through comprehensive interviews with the applicants in Taoyuan.
The study indicates: (1) the project has been modifi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cy trend. (2) The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applications in Tauyuan county is inadequate. (3)There is still room for the supervision institution of the project to amend. (4) In order to upgrate and enrich the content of the project, the government could provide counsulting experts and the channels of distribution.
關鍵字(中) ★ 新制度經濟學
★ 制度變遷理論
★ 交易成本理論
★ 代理理論
★ 客家產業政策
★ 客家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畫
關鍵字(英) ★ New Istitutional Economics
★ institution change theory
★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 agent theory
★ Hakka industry policy
★ Hakka Culture Value-added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ject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限制 7
第四節 研究設計 10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15
第一節 新制度經濟學 15
第二節 客家產業政策 35
第三章 客家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畫之制度變遷與發展 55
第一節 客家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畫之背景與沿革 57
第二節 客家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畫之內容分析 69
第三節 客家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施行狀況析探 75
第四章 客家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畫實證分析 89
第一節 客委會與申請團體的目標比較 93
第二節 客家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畫之監督措施 100
第三節 客家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畫之績效不可衡量問題 105
第四節 客家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畫之作業機制析探 110
第五節 申請團體滿意程度 12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3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37
參考文獻 143
附錄一 客家委員會推動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畫補助作業要點 153
附錄二 訪談題綱 163
附錄三 已編碼文本段 165

參考文獻 壹、 中文文獻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牛信仁(2011)。電信普及服務政策規劃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俐容(2010)。客家文化政策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載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台北:智勝。
丘昌泰(2009)。多台灣客家的社團參與和族群認同。載於江明修、丘昌泰(主編),客家族群與文化再現。台北:智勝。
丘昌泰(2010)。客家政治與經濟導論。載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台北:智勝。
古永嘉譯(2003),Cooper, D. R. & Schindler, P. S.原著。企業研究方法(第八版)。臺北:華泰。
石建社(1998)。制度內涵與制度變遷。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 。
交易成本觀點。管理學報,19(5),927-948.
江岷欽(2002)。全球化視野之公共管理革新:以西敏寺模式與政府再照模式為例。國立台北大學第二屆論文發表暨學術研討會。
吳君玲(2009)。地方產業轉型發展之研究-以苗栗地區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信慧(2008)。客家桐花祭政策網絡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呂春嬌(2008)。兩蔣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兼論其對客家文化園區的啟示。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李世暉(2010)。客家數位內容產業。載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台北:智勝。
周錦宏 (2010a)。客家行政與政策。載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台北:智勝。
周錦宏(2010)。客家文化產業與第三部門。台北:智勝文化。
林佳蓁(2005)。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之回應性評估研究:以苗栗大湖草莓園區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林毅夫(1994)。關於制度變遷的經濟學理論-誘致性變遷與強制性變遷。上海:新華。
邱展富(2002)。新制度經濟學觀點論政府採購制度之變遷。國立中
洪馨蘭(1998)。菸草美濃-美濃地區客家文化與菸作經濟。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胡愈寧、周志隆、劉道名 (2010)。客家鄉鎮經濟發展政策施政滿意度分析:以苗栗縣企業經營者觀點為例。載於江明修(主編),客家城市治理。台北:智勝。
孫煒 (2010a)。客家行政與政策。載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台北:智勝。
徐仁輝(1995)。地方政府支出預算決策的研究。世新學報,5,1-15。
徐仁輝(1995)。新制度經濟學與公共行政。世新學報,5,273-288。
徐正光 (2007)。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南天。
徐毓宏(2008)。鐵道文化產業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以三義舊山線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
涂昶辰(2000)。 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組織績效評估指標建立建立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其祿(2007)。管制行政:理論與經驗分析。台北:商鼎。
莊麗香(2006)。六堆客家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及成效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莊蘭英(2008)。六堆地區客家特色產業消費心理向度及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屏東內埔地區為例。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許哲源(2006)。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以六堆地區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陳向明(2007)。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定銘(2010)。客家社區治理,載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台北:智勝。
陳定銘、吳信慧苗栗縣客家桐花祭政策網絡關係之研究,載於江明修(主編),客家城市治理。台北:智勝。
陳板(2002)。化邊緣為資源:台灣客家文化產業化的策略。載於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編),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陳姿樺(2008)。台灣客家文化創意產業藍衫服飾設計與評選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建青、楊甦華(2004)。創新、經濟增長與制度變遷的互依性。南開經濟研究,4,30。
陳敦源(2001)。新制度論的範圍與方法:一個理性選擇觀點的方法論檢視。行政暨政策學報,3,129-184。
陳敦源(2005)。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觀點。台北:韋伯。
陶默耘(2000)。民主行政之制度性研究-學校改革趨勢分析。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曾國峰(2003)。媒體組織資訊管理。載於彭芸、關尚仁(主編)新世紀媒體經營管理。台北:雙葉書廊。
黃子堯 (2004)。台灣客家學術研究運動及其面向。台灣客家運動與社會發展研討會。台北: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馮建彰(1999)。地方、歷史敘說、異己觀--馬蘭阿美人的社群建構。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振德(1994)。農業發展條例立法決策過程之研究-新制度經濟學之應用。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進能(2003)。共有土地買賣制度下共有人交易之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順意(2004)。客家文化產業行銷之研究-以客家桐花祭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黃詩瑜(2011)。客家特色產業與地方發展:以銅鑼杭菊為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黃毅志、張維安(2000)。台灣閩南與客家的社會階層之比較分析。台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南投:台灣史文獻會。
楊怡婷(2004)。台灣農地政策形成與調適之研究—新制度經濟學之應用。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昌國(2000)。從經濟分析方法探討法之實效性。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長鎮 (1991)。社會運動與客家人文化身份意識之甦醒。載於徐正光(主編),徘徊於現實和族群之間,台北;正中。
楊美峰(2008)。新竹縣關西地區茶產業變遷與轉化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楊國樞 (1998)。中國人對現代化的反應:心理學的觀點。載於喬健、潘乃谷 (主編),中國人的觀念與行為。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楊雅筑(2007)。六堆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現況與輔導需求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葛傳宇(2009)。代理理論之侷限性—以世界銀行之環保政策變遷為例。公共事務評論學報,10(1)。
趙琪、林正士(2002)。廣告管理決策前因之研究:整合代理理論與
劉阿榮、李世暉(2010)。客家經濟與產業發展。載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台北:智勝。
劉惠玲 (2005)。台灣客家文化運動與族群建構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煥雲(2009)。台灣客家文化產業與文化觀光之發展-以六堆地區為例。2009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研討會,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劉賢雄(2005)。日本國民年金制度之探討及其對台灣國民年金制度之啟示。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憶萱(2008)。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記憶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劉曉芬、張筳裕(2010)。產學合作中的師生互動-一個新制度經濟學觀點。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6(2),181-206。
劉宜君(2006)。公共網絡的管理與績效評估之探討。行政暨政策學報,42,107-142。
蔡珮玲(2007)。應用整合行銷傳播及政策行銷經營六堆地區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之研究。美和技術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蔡智強(2007)。我國地方政府預算決策過程之研究-新制度經濟學中代理人理論的運用。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鄧秀美(2009)。客家文化休閒產業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新屋鄉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蕭新煌、黃世明(2008)。纂修《台灣全志‧社會志》:實務的經驗與檢討。方志學理與戰後方志纂修食物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
謝宜君(2008)。桃園縣新屋鄉客家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謝俊義(1999)。新制度經濟學對當代行政改革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未出版,台北。
鍾丰琇(2009)。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營運策略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鍾志芳(1993)。美濃鎮的菸葉發展。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教育》,19。









貳、 英文文獻
Arrow, Kennth. (1985). Economics of Agency. in Pratt and Zeckhauser, Principals and Agent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erle, Adolf., Gardiner., Means(1932). The Modern Corporation & Private. New York:Macmillan
Bettignies ,J.E. , Ross, T. (2004). The Economics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 ships. Canadian Public Policy, 30, 135-154.
Coase , Ronald H. (1960).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3, 1-44.
Commons, John R. (1934).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ts Place in Political Economy. New Jersey: Transaction Publishers.
Crawford Sue, Ostrom Elior (1995). A Grammer of Institution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9(3), 582-599.
Denhardt, Robert B. & Janet V. Denhardt. (2007). The New Public service, Armonk, New York: M. E.
Eisenhardt, K.(1985). Control: Organizational and economic approaches. Management Science,31, 134-149.
Eisenhardt, Kathleen (1989). Agency Theory: An Assessment and Re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 57-74.
Goodin, R. E. (1996). The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Desig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orn, Murray J. (1995).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ensen, &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 305-360.
Mahaney, R. C., & Lederer, A. L. (2003). Information systems project management: an agency theory interpretation.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 68(1), 1-9.
March, James G, Olsen, Johan P (1989). Rediscovering institutions: The organizational basis of politic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Nabli, M. K. & Nugent. J. B. (1989)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its Applicability to Development. World Development 17, 1333-1347.
North, Douglass C. (1990).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orth, Douglass C. (2005).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Change. Princeton :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and Oxford.
Ostrom, E. (1986). An Agenda for the Study of Institutions. Public Choice, 48, 3-25.
Peters, Guy (1999).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New York: Willing House.
Pierson Paul (2000). Increasing Returns, Path Dependence,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s, 94(2), 251-267.
Simon, Herbert (1955). On a class of skew distribution function. Biometrika, 52, 425-440.
Veblen, Thorstein. B. (1899).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an Economic Study of Institutions. New York: Macmillan Company
Williamson Oliver(1996). Corporate Finance &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Mechanisms of Governance. New York: Oxford.
指導教授 陳定銘 審核日期 2012-10-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