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120100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1 、訪客IP:18.189.193.172
姓名 汪順平(WANG,SHUN-PI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女遊記--論《紅樓夢》的閨閣、海上、詩社
(Women,Travelling and Memory-- Female, Navigation, Poets Society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相關論文
★ 唐青樓才女薛濤論★ 消逝中的府城文化記憶--以許地山、葉石濤和陳燁為論述場域
★ 大旨談情—瓊瑤文本與《紅樓夢》之互文★ 河東君與《柳如是別傳》──「接受觀點」的考察
★ 豔異編研究★ 世變中的記憶與編寫──以丁耀亢(1599-1669)為例的考察
★ 規訓或懲罰︰重審公案中的酷刑★ 晚清狹邪小說的人倫世界——以《品花寶鑑》為例
★ 跨 文 化 的 想 像 與 實 踐:試 探 高 羅 佩 的《狄 公 案》★ 重寫名女人:臺灣歷史小說的案例考察
★ 戰後台灣女性成長小說-從反共文學到鄉土文學★ 說部與史部的辨證與互證-史家劉知幾(661-721)之
★ 從非小說到小說—「志怪」論述研究★ 艷而人情的話本小說-一片情研究
★ 台灣科幻小說的文化考察(1968-2001)★ 亂離中的自由──五四自由傳統與台灣女性渡海書寫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女遊記--論《紅樓夢》的閨閣、海上、詩社
摘 要
  歷史上為女性作傳的傳統其來有自--自西漢劉向明指《列女傳》,其以婦德為重的揀選標準,深深影響了其後的列女書寫。曹雪芹有意突破陳規,於小說第一回即借石頭之口標明其列女標準:為幾個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異樣女子昭傳,破除閨閣所固有的階級指涉,使得諸如妾--香菱;丫環--晴雯、襲人;女伶--齡官、芳官等位居弱勢的薄命女性都能展現自我性格與才能,且有被紀錄的可能。
  《紅樓夢》反映並呈現了明清時期才女紛紛成立詩社的風氣,曹雪芹在此基礎上加以擴伸,詩社成員已不侷限於千金閨秀,村嫗及洋女子皆可入社,為詩社的話題和活動開啟一個新視界;小說第四十九回,寶琴、邢岫煙等人的齊聚進場,更是為紅樓詩社達到高峰,她們展現其賦詩作詞的才能,並彼此分享自己的遊歷見聞,帶出西洋女子真真女所具有的現代旅遊意涵,為女性的遊歷行為打造了更多、更自由的可能性。
  曹雪芹替這些不被男性本位社會記憶的未嫁女子作錄,帶出她們遊走行為中所生發的抒情及敘事意義,其一舉一動都被如照相機般可攝像的通靈寶玉給留存下來,賦與她們於精神文化記憶中的不朽作用。《紅樓夢》不僅大旨談情,更強調記憶及書寫的重要--可超脫軀體的毀滅以達到流傳不滅,為這些流離薄命的女性達成傳錄後世的積極想望。
關鍵字:紅樓夢、閨閣、海上、詩社、遊記
摘要(英) Women,Travelling and Memory--
Female, Navigation, Poets Society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BSTRACT
Chinese historical biographies have never tired of write or portrait women. In tradition, women always been taught to be well-manner since they were born till they dead. These kind of value easily seen in Chinese historical biographies, literature and novels. However, Chao- Xueqing broke the tradition while writing hi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Chao created some women characters that deeply in love, crazy of social status, and dare to show off their artistic taste and capability.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talented women established poets Society, and welcome every women to join in. During the members’ gathering, they made poem and shared their travelling experience with each other. These had helped broaden women mind. Chao-Xueqing wrote about those unmarried women, like a camera, he took down pictures of every detail of women. Nevertheless, these ill-fated women inspire readers from the past and then.
Key Word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Female, Navigation, Poets Society, Travel notes
關鍵字(中) ★ 紅樓夢
★ 閨閣
★ 海上
★ 詩社
★ 遊記
關鍵字(英) ★ The Story of the Stone.
★ Female
★ Navigation
★ Poets Society
★ Travel notes
論文目次 女遊記——論《紅樓夢》的閨閣、海上、詩社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十八世紀的新人、新事、新編 1
第一節 起於小說史的紅學思考 1
一、敘事觀轉變的發想 1
二、其來有自的男性旅記 2
三、東/西交會的旅遊觀點 4
四、加盟旅團的海上女 6
第二節 文獻回顧下的學術嘗試 8
一、女性研究示例 8
二、旅行研究示例 9
第三節 女遊記的取徑 12
一、擇選文本與論文舉要 12
二、綱目簡述 15
第二章 女:閨閣簿冊新人選 19
第一節 列女傳:不同以往的揀選標準 19
一、閨閣中歷歷有人 19
二、當日地陷東南:閨閣的流離身世 27
第二節 女子有行/不行的抉擇 40
一、缺乏保障之婚 40
二、暫為解脫之非婚 51
第三節 無才便有德:才/德間的頡頏取捨 56
一、慕才雅集 56
二、林下風與閨中秀 69
第三章 遊:海上地陷新行跡 79
第一節 四山五嶽都走遍的陸上行遊 79
一、游/遊之釋義與精神 79
二、林妹妹棄舟登岸 81
三、村姥姥博覽奇物 89
第二節 島雲蒸大海的異域見聞 99
一、「海上」的異域想像 99
二、「海棠」意旨 104
三、黃髮女與自行船:《紅樓夢》的「洋」貨 110
第三節 廣輿記:薛寶琴的行賈視野 117
一、明清婦女巡遊類型 117
二、懷古詩題下的山水遊歷 121
第四章 記:詩社藝文新意涵 127
第一節 使閨閣昭傳:薄命司的記憶功能 127
一、部冊檔案庫的建造 127
二、讖語性質的遊戲 134
第二節 豎詞壇,開吟社的遊藝記述 140
一、「緣事而發」的詩詞本事 140
二、懷古新編 141
三、「昨夜朱樓夢」的離散情結 149
第三節 信口開合:說故事的劉姥姥 152
一、穿街走巷的自由度 152
二、「說故事的人」之敘事救贖 156
第五章 結論:在西天取經與老殘憂國間的女途中 161
論文參考引用文獻 165
參考文獻 論文參考引用文獻
(古籍依朝代、其他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一、 使用文本:
曹雪芹、高鶚原著,馮其庸等校注:《彩畫本紅樓夢校注一百二十回》(全三冊),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
〔法〕陳慶浩編著:《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 增訂本》,北京:中國友誼公司出版,1987年
二、 古籍:
【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春秋戰國】晏嬰著:《晏子春秋》,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哲科庫.思想類.諸子思想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四部叢刊景明活字本
【春秋戰國】管仲:《管子》,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哲科庫.思想類.諸子思想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四部叢刊景宋本
【漢】鄭玄注:《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十三經注疏本,1967年
【漢】班昭:《曹大家女誡》,頁3,〈婦行〉,收於【清】陳弘謀:《五種遺規.教女遺規.卷上》,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綜合庫.教育類.蒙養家訓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乾隆培遠堂刻匯印本
【漢】王逸:《楚辭.卷八.九辯章句》,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藝文庫.文學類.詩文總集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四部叢刊景明翻宋本
【漢】班固《漢書》,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地理類.二十六史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乾隆武英殿刻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論語》,收入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論語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晉】陳壽:《三國志》,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歷史類.二十六史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百衲本景宋
紹熙刻本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歷史類.二十六史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百衲本
景宋紹熙刻本
【南北朝】鮑照:《鮑明遠集》,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藝文庫.文學類.詩文別集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四部叢刊景宋本
【南朝宋】劉義慶著,徐震堮校箋:《世說新語校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
【南朝梁】蕭統:《文選》,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藝文庫.文學類.詩文總集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胡刻本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六臣注文選》,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藝文庫.文學類.詩文總集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四部叢刊景宋本
【唐】白居易:《白居易集》,臺北:里仁書局,1980年
【唐】孟棨:《本事詩》,北京: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
【唐】駱賓王:《駱丞集》,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藝文庫.文學類.詩文別集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文淵閣
四庫全書本
【唐】姚思廉:《梁書》,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歷史類.二十六史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乾隆武英
殿刻本
【唐】范攄:《雲溪友議》,《筆記小說大觀二十七編》;臺北:新興書局,1979年
【宋】李如圭:《儀禮集釋(一)》,見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年
【宋】司馬光:《書儀》,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綜合庫.生活類.日用百科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清雍正刻

【宋】周煇,《清波雜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1039冊
【宋】陳思:《海棠譜》,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哲科庫.農學類.作物栽培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宋百川學海

【宋】葉適:《水心集.水心先生文集》,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藝文庫.文學類.詩文別集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四部叢刊景明刻黑口本
【宋】李昉:《文苑英華》,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藝文庫.文學類.詩文總集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明刻本
【宋】章淵:《槁簡贅筆》,見張篷舟:《薛濤詩箋.薛濤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
【宋】陳元靚:《歲時廣記》,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綜合庫.生活類.節序禮俗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十萬
卷樓叢書本
【宋】馬令:《南唐書》,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歷史類.別史載記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嘉慶墨海
金壺本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臺北:長安出版社,1984年
【宋】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藝文庫.文學類.詩文別集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四
部叢刊景明嘉靖本
【宋】張敦頤:《六朝事迹編類》,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地理類.風土雜述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明古今逸史本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地理類.全國總志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文淵
閣四庫全書補配古逸叢書景宋本
【宋】陳景沂:《全芳備祖》,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哲科庫.科技類.地球生物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明毛氏
汲古閣鈔本
【宋】洪興祖撰:《楚辭補注》,臺北:頂淵文化,2005年
【宋】袁采:《袁氏世範.卷三.治家》,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綜合庫.教育類.蒙養家訓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知不足齋叢書本
【南宋】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南宋】尤袤:《全唐詩話》,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元】周致中纂集:《異域志》,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元】趙素:《為政九要》,收於《居家必用事類》,京都:中文出版社,1984年
【元】陶宗儀:《輟耕錄》,臺北:新興書局,1982年
【明】謝肇淛:《五雜組》,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歷史類.雜錄瑣聞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明萬曆四十
四年潘膺祉如韋館刻本,約西元17世紀
【明】徐樹丕:《識小錄》,臺北:新興書局,1985年
【明】官修:《明太祖實錄》,臺北: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
【明】官修:《明太宗實錄》,臺北: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
【明】官修:《明世宗實錄》,臺北: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
【明】徐學聚:《國朝典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明】劉氏(王節婦):《女範捷錄.才德篇》,王相《新增女子四書讀本》;上海:文盛書局石印,1914年
【明】馮夢龍著,欒保群、呂宗力、劉凌注:《智囊全集》,石家庄:花山文藝出版社,1988年
【明】李東陽《懐麓堂詩話》,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藝文庫.文學類.文學評論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知不
足齋叢書本
【明】袁中道:《珂雪齋前集》,《四庫禁燬叢刊》集部第18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明】湛若水,〈湛甘泉先生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56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據明刻本配鈔本影印出版,1997年
【明】楊循吉:《燈窗末藝》,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43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據明人文集叢刊影印明鈔本,1997年
【明】皇甫信:《遊金碧山記》,收入崇禎《吳縣志》,上海:上海書店據明崇禎刊本影印《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1990年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明】都穆:《遊名山記》,收入《叢書集成新編.史地類第90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據寶顏堂祕籍本排印,1985年
【明】抱甕老人輯,顧學頡校注:《今古奇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哲科庫‧醫學類‧本草炮製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文淵
閣四庫全書本
【明】范濂撰:《雲間據目鈔》,收入《筆記小說大觀正編》,臺北:新興書局,1978年
【明】王士性:《廣志繹》,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臺北:古亭書屋,北平地方研究叢書,1970年
【明】張岱、【清】蔣坦等:《秋燈鎖憶/陶庵夢憶/香畹樓憶語/影梅庵憶語》,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2年
【明】徐三重:《明善全編》,〈家則〉,收於《古今圖書集成.家範典,卷3,家範總部》,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
【明】譚元春:《譚友夏合集》,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藝文庫.文學類.詩文別集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明崇
禎六年刻本
【明】陸應陽撰:《廣輿記》,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地理類.全國總志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康熙
刻本
【明】湯顯祖著,徐朔方箋校:《湯顯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
【明】湯顯祖撰:《牡丹亭》,收入《四部刊要.集部.詞曲類》,臺北:漢京文化,1984年
【明】凌濛初:《拍案驚奇》,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明】龐尚鵬(1524-1580):《龐氏家訓》,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綜合庫.教育類.蒙養家訓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清嶺南遺書本
【明】陳繼儒:《安得長者言》,《寶顏堂祕笈》本),收入嚴一萍選輯:《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之一八,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明】張溥輯評,宋效永校點:《三曹集》,長沙:岳麓書社,1992年
【明】王鏊《(正德)姑蘇志》,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地理類.各地方志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文
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焦竑:《玉堂叢語》,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臺北:智揚出版社,1989年
【明末】葉紹袁:《午夢堂全集》,收入《中國文學珍本叢書》,上海:貝葉山房,1936年
【明末】商景蘭:〈琴樓遺稿序〉,見王秀琴:《歷代名媛文苑簡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年
【明末清初】余懷:《板橋雜記》,收入李海榮、金乘平主編:《南京稀見文獻叢刊--板橋雜記、續板橋雜記、板橋雜記補》,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年
【清初】天花主人編:《雲仙笑》,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3年 
【清】袁嘉:《湘痕閣詩稿.卷下.題汪畹芬夫人秋江送別圖即次原韻》,收入《隨園全集》本,冊二十五,上海:新文化書社,1935年
【清】鄭泰:《月令精鈔》,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綜合庫.生活類.節序禮俗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康熙刻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哲科庫.政治類.官箴治蹟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康熙
三十八年金陵濂溪書屋刊本
【清】張潮:《幽夢影》,《翠琅玕館叢書》本,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1916年重編
【清】盧文弨:《抱經堂文集》,《抱經堂叢書》本;北京:直隸書局據乾隆五十六年據1791年抱經堂重刊本影印,1923年
【清】李漁:《閑情偶寄》,杭州: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
【清】夏伊蘭:《吟紅閣詩鈔》,收入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第九冊.卷三.偶成》,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藝文庫.文學類.詩文總集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道光二十四年嫏環別館刊本
【清】傅以漸:〈學之道.好學〉,收於《御定內則衍義》(二),卷16,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清】梁章鉅:《文選旁證》,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藝文庫.文學類.詩文總集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道光
刻本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
【清】二知道人(蔡家琬)《紅樓夢說夢》,收入《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 紅樓夢卷》,卷三,〈二知道人.紅樓夢說夢〉,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清】趙宏恩:《(乾隆)江南通志》,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地理類.各地方志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王士禎:《居易録》,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歷史類.雜錄瑣聞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文淵閣
四庫全書本
【清】王士禎:《香祖筆記》,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歷史類.雜錄瑣聞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文淵
閣四庫全書本
【清】張英:《御定淵鑒類函》,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綜合庫.其他類.類書雜纂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文
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汪灝等:《廣群芳譜》,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哲科庫.農學類.作物栽培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康熙
刻本
【清】席裕福、沈師徐編:《皇朝政典類纂》,臺北:文海出版社,1988年
【清】官修:《清聖祖實錄》,北京:中華書局出版,中國書店發行,1986-87年
【清】和珅、穆彰阿等纂修:《欽定大清一統志》,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地理類.全國總志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四部叢刊續編景舊鈔本
【清】李慎儒:《遼史地理志考》,「王昭君墓」下注,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歷史類.二十六史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光緖二十八年刻本
【清】袁棟:《書隱叢說》,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歷史類.雜錄瑣聞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浙江巡撫采
進本
【清】談遷:《北遊録》,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地理類.遊歷行紀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鈔本
【清】郝懿行:《爾雅義疏》,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哲科庫.思想類.經學思想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同治
五年郝氏家刻本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清】王闓運:《湘綺樓全集.文集》,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藝文庫.文學類.詩文別集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清光緒刻本
【清】潘耒:《遂初堂集》,輯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49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清】官修:《國朝宫史》,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歷史類.詔令典要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文淵閣
四庫全書本
【清】三泰:《大清律例》,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哲科庫.法制類.律令規章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文淵閣
四庫全書本
【清】洪秋蕃:《紅樓夢抉隱》,收入一粟編:《紅樓夢卷》,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清】周春:《閱紅樓夢隨筆》,收入一粟編:《紅樓夢卷》,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清】官修:《大清會典則例》,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史地庫.歷史類.詔令典要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文
淵閣四庫全書本
【晚清】徐珂:《清稗類鈔》,北京,商務印書館,1916年
【清】查慎行:《敬業堂詩集》,收入《四部叢刊初編集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清】青山仙農:《紅樓夢廣義》,上海:中西書局,1932年
【清】佩衡子:《吳江雪》,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6年
【清】陳培桂、林豪,《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3年
【清】李綠園:《家訓諄言》,載入欒星編:《歧路燈研究資料》,河南:中州書畫社,1982年
【清】王引之:《經義述聞》,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藝文庫.語文類.訓詁文法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道光
刻本
【清】曹寅等奉敕編纂:《全唐詩》,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藝文庫.文學類.詩文總集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鄂爾泰:《欽定授時通考》,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哲科庫.農學類.農學總論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
【清】梁章鉅:《退庵隨筆》,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綜合庫.其他類.雜書類纂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道光
十六年刻本
【清】錢泳:《履園叢話》,北京:中華書局據清道光十八年述德堂刊本標點,1979年
【清】徐瀛:《紅樓夢問答》,收入【清】蟲天子輯:《香豔叢書》,國學扶輪社輯,民國三年上海和記中國圖書公司排印本
【清】徐瀛:《紅樓夢論贊.劉老老贊》,收入一粟編:《紅樓夢卷》,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清】張新之:《紅樓夢讀法》,收入一粟編:《紅樓夢卷》,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清】林鍼:《西海紀遊草》,載鐘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湖南:嶽麓書社,1985年
【清】袁枚:《隨園詩話》,現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著錄,《中國基本古籍庫.藝文庫.文學類.文學評論目》,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據清乾隆十
四年刻本
【清】納蘭成德:《淥水亭雜識》,收入【清】朱克敬撰:《瞑庵雜識》四卷,續二卷,臺北新興書局,1973年
【清】徐鳳儀:《紅樓夢偶得》,收入一粟編:《紅樓夢卷.卷三》,冊一,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清】王希廉:《王希廉評本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臺北:廣文書局,1977年
郭建勳注譯,黃俊郎校閱:《新譯易經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
滕志賢注譯,葉國良校閱:《新譯詩經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0年
陳鼓應註釋:《老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
楊伯峻撰:《春秋左傳注》第二冊,臺北:漢京文化,1987年
楊天宇撰:《周禮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禮記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論語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洪北江主編:《山海經校注》,臺北:洪氏出版社,1981年
劉康德撰:《淮南子直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趙幼文校:《曹植集校注》,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大安出版社,2011年
朱鶴齡箋注:《李義山詩集》,香港:中華書局,1982年
李壽松、李翼雲編著:《全杜詩新釋》,北京:中國書店,2006年
葉憲奇疏注:《李商隱詩集疏注》,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
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清史稿校註》,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1986年
三、 專著:
〔美〕浦安迪(Andrew H. Plaks)著,沈亨壽譯:《明代小說四大奇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
〔美〕卡倫.卡普蘭(Caren Kaplan), Questions of Travel:Postmodern Discourses of Displalement,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3.
〔美〕桑塔耶娜(George Santayana)著、繆靈珠譯:《美感》,上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
[英]約翰.伯格(John Berger)等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臺北:麥田出版,2010年
[美]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陳恆、梅義徵譯:《利瑪竇的記憶之宮:當東方遇到西方》,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5年
〔美〕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文化類同與文化利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美〕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著,林郁庭譯:《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苗栗:桂冠圖書,2008年
〔美〕卡拉.亨德森(Karla A.Henderson)等:《女性休閒──女性主義的視角》,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美〕伊恩.P.瓦特(Lan Watt)著,高原、董紅鈞譯:《小說的興起——笛福、理查遜、菲爾丁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年
[美]曼素恩(Susan Mann)著,定宜莊、顏宜葳譯:《綴珍錄:十八世紀及其前後的中國婦女》,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
[英]R.J.約翰斯頓著,唐小峰等譯:《地理學與地理學家--1945年以來的英美人文地理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
〔英〕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著,韋虹、旻樂譯:《奧蘭多(Orlando)》,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4年
[荷]米克.巴爾(Bal, Mieke)著,譚君強譯,萬千校:《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法]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屠友祥譯:《S/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法〕陳慶浩編著:《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 增訂本》,北京:中國友誼公司出版,1987年
〔德〕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臺北:谷風出版社,1989年
〔德〕本雅明(Walter Benjamin):〈講故事的人 論尼古拉.列斯克夫〉,收於〔美〕漢娜.阿倫特(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編,張旭東、王斑譯:《啟迪:本雅明文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
上海市紅樓夢學會等編:《紅樓夢鑑賞辭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方豪:《方豪六十自定稿》,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9年
毛文芳:《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
王力堅:《清代才媛文學之文化考察》,臺北:文津出版,2006年
王太愚:《紅樓夢人物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
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王宏鈞主編:《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王志弘:《流動、空間與社會 王志弘1991-1997論文選》,臺北:田園城市文化,1998年
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
王德威:《現代抒情傳統四論》,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年
古鴻廷:《清代官制硏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1999年
田禾編選:《紅樓夢詩詞曲賦評註》,香港:上海書局,1982年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著,鄭學勤譯:《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臺北:聯經出版,2006年
朱光潛:《詩論》,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
朱淡文:《紅樓夢研究》,臺北:貫雅文化,1991年
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全四冊),臺南:臺南市政府,2000年
江燦騰:《日據時期台灣佛教文化發展史》,臺北:南天出版社,2001年
衣若蘭:《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板橋:稻鄉出版社,2002年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巫仁恕、狄雅斯(Imma Di Biase):《游道--明清旅遊文化》,臺北:三民書局,2010年
巫仁恕:《奢侈的女人--明清時期江南婦女的消費文化》,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周汝昌、嚴中著:《江寧織造與曹家》,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周汝昌著,周倫玲編:《紅樓十二層》,太原:書海出版社,2005年
周定一主編:《〈紅樓夢〉語言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
周思源:《周思源正解金陵十二釵》,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易紅霞:《誘人的傻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林鎮山:《離散.家園.敘述:當代台灣小說論述》,臺北:前衛出版社,2006年
金明求:《虛實空間的移轉與流動--宋元話本小說的空間探討》,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俞大綱:《戲劇縱橫談》,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年
俞平伯:《紅樓心解:讀紅樓夢隨筆》,陜西: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俞曉紅著:《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說》,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姚平:《唐代婦女的生命歷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關於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施蟄存:《唐詩百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柯慶明:《境界的再生》,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
紀流注譯,侯仁之、于希賢審校:《長春真人西遊記》,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1988年
胡曉真著:《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3年
徐扶明:《〈紅樓夢〉與戲曲比較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高彥頤(Dorothy Ko)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康來新:《石頭渡海--紅樓夢散論》,臺北:漢光文化,1985年
張汝倫:《意義的探究--當代西方釋義學》,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年
張愛玲:《紅樓夢魘》,臺北:皇冠雜誌社,1980年
張錯:《漂泊者.新序》,臺北:爾雅出版,1986年
曹淑娟:《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曹淑娟:《晚明性靈小品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梁乙真:《中國婦女文學史綱》,上海:上海書局,1990年
梁嘉彬:《廣東十三行考》,臺中:東海大學出版社,1960年
郭少棠:《旅行:跨文化想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年
陳國棟:《東亞海域一千年》,臺北:遠流出版,2005年
喬以鋼:《中國女性與文學:喬以鋼自選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
湯錦台:《大航海時代的台灣》,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1年
童元方:《遊與藝:東西南北總天涯》,臺北:三民書局,2011年
馮其庸、李希凡主編:《紅樓夢大辭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年
馮承鈞譯:《馬可波羅行紀》,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3年
馮爾康:《18世紀以來中國家族的現代轉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黃應貴、王璦玲:《空間與文化場域: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臺北:國家圖書館,2009年
虞雲國、周育民主編:《中國文化史年表》,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
廖炳惠:《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詞匯編》,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
劉心武:《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新店:人類智庫,2011年
劉心武:《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第二部],臺中:好讀出版,2006年
劉詠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1998年
劉翠溶:《順治康熙年間的財政平衡問題》,臺北:嘉新水泥公司,「嘉新論文」,1969年
歐麗娟:《紅樓夢人物立體論》,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鑑賞》,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蔡義江:《追蹤石頭:蔡義江論紅樓夢》,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
鄭毓瑜:《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臺北:麥田出版,2005年
鄧雲鄉:《紅樓識小錄》,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北新書局,1935年
錢杭、承載著:《十七世紀江南社會生活》,臺北:南天書局,1998年
簡錦松:《杜甫夔州詩現地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
嚴明:《紅樓夢與清代女性文化》,臺北:洪葉文化,2003年
龔鵬程:《游的精神文化史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四、 專書論文:
王志弘:〈空間與社會 邁向社會優位的空間理論〉,見氏著:《流動、空間與社會
王志弘1991-1997論文選》,臺北:田園城市文化,1998年
王志弘:〈速度的性政治 穿越移動能力的性別區分〉,收入氏著:《流動、空間與社會 王志弘1991-1997論文選》,臺北:田園城市文化,1998年
朱文一:〈院的本質及文化內涵的追問〉,收錄於季鐵男主編:《建築現象學導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
何宗美:〈士女雅集與文學風流--中晚明「女子預社」現象及其影響〉,收入陳洪,喬以鋼等著:《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的性別審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年
呂正惠:〈物色論與緣情說:中國抒情美學在六朝的開展〉,收入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文心雕龍綜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巫仁恕:〈晚明的旅遊風氣與士大夫心態--以江南為討論中心〉,收入熊月之、熊秉真主編:《明清以來江南社會與文化論集》,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

李辰冬:〈紅樓夢的世界〉,收入呂啟祥、林東海主編:《紅樓夢研究稀見資料滙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李貞德:〈最近中國宗教史研究中的女性問題〉,收入李玉珍、林美玫合編:《婦女與宗教:跨領域的視野》,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李惠儀(Wai-Yee,Li):〈禍水、薄命、女英雄--作為明亡表徵之清代文學女性群像〉,收入胡曉真主編:《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1年
佟新:〈不平等性別關係的生產與再生產〉,收於唐燦主編,《家庭與性別評論》第1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林鎮山:〈探索女性書寫的新/心版圖--文化/文學的產銷〉,收入氏著:《離散.家國.敘述--當代臺灣小說論述》,臺北:前衛出版社,2006年
孟憲實:〈試論敦煌的婦女結社〉,《敦煌吐魯番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柯慶明:〈論紅樓夢的喜劇意識〉,收入《境界的再生》,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
胡曉真:〈文學與性別--明清時代婦女文學〉,收入李貞德主編:《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2009年
高友工:〈中國文化史中的抒情傳統〉,《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年
熊秉真著,岳心怡譯:〈建構的感情--明清家庭的母子關係〉,原刊於Late Imperial China,Vol.15,No.1(June,1994),現收於盧建榮主編:《性別、政治與集體心態:中國新文化史》,臺北:麥田出版,2001年
鄧小南:〈出土材料與唐宋女性研究〉,收入李貞德主編:《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臺北:聯經出版,2009年
五、 期刊論文:
[美]魏愛蓮(Ellen Widmer)著,劉裘蒂譯:〈十七世紀中國才女的書信世界〉,《中外文學》第22卷第6期,1993年11月,頁55-81。
[美]孫康宜(Kang-i Sun Chang )著,張健譯:〈中晚明之交文學新探〉,《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3卷第6期,2006年11月,頁23-32。
王安祈:〈明代的私人家樂與家宅演劇〉,《故宮文物月刊》第7卷第12期,1990年12月,頁64-77。
王汎森:〈日譜與明末清初思想家--以顏李學派為主的討論〉,《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9卷第2期,1998年
王璐:〈明清晉商對外貿易地理方向選擇原因分析〉,《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第20卷第1期,2008年1月,頁125-128。
吳仁安:〈明代江南社會風尚初探〉,《社會科學家》,1987年第2期,頁39-46。
李小波、袁霜凌:〈馬可.波羅東游與長春真人西游--旅遊者行為特徵與地理視野
差異性研究的典型個案〉,《人文地理》第19卷第5期,2004年10月,頁22-25。
李伯重:〈明清江南的出版印刷業〉,《中國經濟史研究》,2001年第三期,頁94-146。
沈旭元:〈紅牙檀板奏哀聲--論《紅樓夢》中的十二女伶〉,《紅樓夢學刊》1983年第四輯,總第18輯,1983年11月,頁104-120。
周慧:〈從利奧塔的《後現代狀況》解讀後現代的兩重涵義〉,《外國文學》,2010年第1期,2010年1月,頁119-160。
孟憲實:〈試論唐代西域的民間結社〉,《西域研究》(烏魯木齊),2009年第1期,頁1-12。
胡小林:〈清代初年的蕉園詩社〉,《古典文學知識》,2008年第二期,頁63-69。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清代婦女彈詞小說中的自我呈現〉,《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集刊》第三期,1995年8月,頁63-75。 
胡錦媛:〈繞著地球跑--當代台灣旅行文學〉(下),《幼獅文藝》第516期,頁51-59。
范宜如:〈華夏邊緣的觀察視域:王士性《廣志繹》的異文化敘述與地理想像〉,《國文學報》第42期,2007年10月,頁121-151。
孫念祖:〈薛寶琴「懷古」詩謎試解〉,香港《中報月刊》,1983年第10期
孫軍輝:〈唐代女商人略考〉,《歷史教學(高校版)》,2007年第五期,總第527期,頁21-23。
孫康宜(Kang-i Sun Chang)作,謝樹寬譯:〈柳是與徐燦:陰性風格或女性意識〉,《中外文學》,第22卷第6期,總第258期,1993年11月,頁8-25。
殷學明:〈論中國詩學中的緣事說〉,《甘肅理論學刊》第4期,總第206期,2011年7月,頁157-160。
郝春文:〈再論北朝至隋唐五代宋初的女人結社〉,《敦煌研究》(蘭州),2006年第6期,頁103-108。
高彥頤:〈「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3期,1995年8 月,頁21-50。
高莉芬:〈水的聖域--兩晉江海賦的原型與象徵〉,《政大中文學報》第1期,2004年6月,頁113-148。
張煜:〈明清比丘尼與閨閣女性的生活、寫作比較〉,《東方叢刊》2007年第4期,2007年12月,頁192-204。
陳國典:〈淺析藏傳佛教朝聖者的聖地情結〉,《宗教學研究》,2006年第1期,頁182-183。
渠紅岩:〈論傳統文化中桃花意象的隱喻意義〉,《南京政治學院學報》第28卷第1期,總第161期,2012年,頁90-94。
黃鈺:〈親近神明的召喚--淺析藏傳佛教的朝聖行為〉,《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年第7期,頁370。
楊小紅:〈《詩經》中女性的常見比喻及其文化意蘊〉,《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0卷第5期,2010年10月,頁78-111。
劉水雲:〈《紅樓夢》中賈府家班與清雍乾年間的家樂〉,《紅樓夢學刊》2011年第二輯,頁158-168。
劉衛英、王立:〈懷古詩的詩學本質及其精神史意義〉,《求索》,1998年第6期,頁93-97。
劉蘊芳:〈話說中國詩社〉,《台灣光華雜誌》,1996年3月,頁52。
潘朝陽:〈空間地方觀與「大地具現」暨「經典訴說」的宗教性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0卷第3期,2000年9月,頁169-188。
滕新才:〈明朝中後期旅遊文化論〉,《旅遊學刊》第16卷第6期,2001年第6期,頁64-69。
蔡靖芳:〈唐代女性出遊詩歌論析〉,《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2期,2009年4月,頁117-122。
顏彥:〈《紅樓夢》與西洋文明--1949之前紅學研究之三〉,《紅樓夢學刊》,2006年第六輯,頁293-308。
六、 研討會論文集及論文:
〔日〕吉川幸次郎:〈推移的悲哀〉,《中外文學》第6卷第4期,1977年
朱嘉雯:〈挑戰「男遊女怨」的文學傳統--現代少女遊歷觀念試詮〉,收入東海大學中文系編:《旅遊文學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2000年
吳毓琪:〈康熙時期臺灣宦遊詩人對海洋空間的體驗、感知和審美〉,收入林慶勳主編:《多重視野的人文海洋: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文
學院,2010年
邱仲麟:〈論明世宗禁尼寺--社會史角度的觀察〉,收入周宗賢主編,《中國政治、宗教與文化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1994年
東吳大學歷史系編:《全球化下明史研究之新視野論文集》(三),臺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2007年
林佳燕:〈湍轉則日月似驚,浪動則星河如覆--試論六朝海洋文學書寫〉,收入林慶勳主編:《多重視野的人文海洋: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2010年
張淑香:〈杜麗娘在花園--一個時間的地點〉,收入華瑋主編:《湯顯祖與牡丹亭》(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5年
陳建明:〈漢語「博物館」一詞的產生與流傳〉,收入中國博物館學會編:《2005年中國博物館學會學術研討會文集:回顧與展望--中國博物館發展百年》,北京:紫
禁城出版社,2005年
蔡瑜:〈從對話功能論唐代女性詩作的書寫特質〉,收入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編:《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
七、  研討會論文:
李惠儀:〈明清之際流離道路的難女形象〉,「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國際學術研討
    會」會議論文(臺北: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主辦,2008年3月26-28
    日)
康來新:〈記憶、虛構、書寫 :重讀薄命司〉,發表於「記憶與文化:第一屆紅
   樓夢與明清文學國際論壇暨研究生論文發表會」,中壢:中央大學文學院
   國際會議廳,2007年6月7日-8日。頁3-4。
八、  演講資料:
康來新主講:〈「天生有眼」:試論通靈寶玉的科/技想像及其真/假辨證〉,臺北政治大學主辦:「百年論學:中國古典文藝思潮研讀會」,第六十三次研讀會,政治大學百年樓中文系會議室(O309),2011年6月11日。
九、  報紙
鴻齋:〈辨中國古代女子蔽面的風俗〉,《中央日報.版七.文物周刊》第70期,1948年1月21日。
十、 博碩士論文:
王佩萱:《明清家樂戲班及其表演藝術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王鴻泰:《流動與互動--由明清間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眾場域的開展》,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王櫻芬:《「身體場域」的「大地行旅」--以《西遊記》「西天之路」作探討》,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2年
李君偉:《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區婦女名字初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論文
洪美華:《清代民間秘密宗教中的婦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黃懷德:《漢唐民間結社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詹皓宇:《明末清初私人養優蓄樂之探討--以李漁家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蔡宜蓉:《明末清初「女扮男裝」故事研究》,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蔡櫻如:《〈紅樓夢〉空間陳設的研究:以「怡紅院」為中心》,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賴文華:《〈三言二拍中的游民探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指導教授 康來新(Lai-shin Kang) 審核日期 2013-1-2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