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1201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8 、訪客IP:18.223.107.149
姓名 趙婕妤(Chieh-yu Cha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皮錫瑞《孝經鄭注疏》研究
(The study of Pi Xi‐rui ’s “Xiao Jing Zheng Zhu Shu”)
相關論文
★ 《六十種曲》表記情節研究★ 清乾嘉以降崑劇全本戲演出研究
★ 陳柱《公羊》學的倫理思想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孝經鄭注疏》為晚清學者皮錫瑞針對《孝經鄭注》一書所作的疏解,皮錫瑞首先對《孝經鄭注》此書作一簡單概述,在其序言中即釐清了《孝經鄭注》的作者問題、成書年代,以及運用何種經學觀點成書,雖援引不少證據說明,然仍可從中窺見皮錫瑞個人立場。
《孝經鄭注》此書是現今所見玄宗御注本通行之前所流傳的本子,其中深刻注解和對禮學、經義的解說備受許多學者肯定,然而部分亡佚、文句殘闕,以及作者不明的缺憾,卻始終跟隨《孝經鄭注》之本而莫有定案和解釋。皮錫瑞《孝經鄭注疏》即是為了盡力還原《孝經鄭注》原貌,並舉證說明作者為鄭玄無疑而努力。在疏解的過程中,皮錫瑞對文獻的考證、對文字訓詁的考索、對經義的考究,在在皆展現了皮氏考據學的功力和今文經學家的獨特觀點,從中更可發現皮錫瑞對鄭玄的推崇,致力發揚鄭學的用心。
就學術史的意義而言,皮錫瑞《孝經鄭注疏》一書不但重新檢視《孝經鄭注》本身的價值,闡發《孝經》經文經義,推尊鄭學、疏通鄭義,更可透過皮氏疏解的立場,了解晚清今文經學家皮錫瑞對經學關注的面向以及實踐的途徑。
摘要(英) The “Xiao Jing Zheng Zhu Shu” is a comment book of the “Xiao Jing Zheng Zhu” written by Pi Xi‐rui,a schola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Pi Xi‐rui first made a simple sketch to the “Xiao Jing Zheng Zhu”and then clarified some problems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ook such like who the author is, when the book was written and which point of view of the classics was used to accomplish the book. Although he explained them with lots of citations, we can still find the personal stance of Pi Xi‐rui through them.
The book “Xiao Jing Zheng Zhu” was spread before the popularity of the comment book written by the emperor Xuan which we can see today. Its deeply explanations and the comments about the ritual study and the meaning of the classics are acclaimed by lots of scholar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ities such as parts of the book were lost and the author of the book was unknown. They have been accomplished with the book and still have no decisions and explanations. Pi Xi‐rui wrote the “Xiao Jing Zheng Zhu Shu” in order to restore the original image of the “Xiao Jing Zheng Zhu” and worked hard on the argument that the author of the “Xiao Jing Zheng Zhu” is Zheng Xuan definitely and he also used some citations to explain it. In the process of commenting, not only the textual researches, but the research of the text interpret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the classics can show the textual research skills of his own and the unique viewpoint of the modern
literary classics researcher. We can even find Pi Xi-rui’s high praise to Zheng Xuan and his effort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research of Zheng’s.
In respect of the significance of academic history, the “Xiao Jing Zheng Zhu Shu” of Pi Xi‐rui not only reviewed the value of “Xiao Jing Zheng Zhu” and elucidated articles and the meaning of the classics, but also praised the researches of Zheng’s and commented on the Zheng’s words. In addition to those, we can still learn the focus to the classics of the modern literary classics researche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way Pi Xi‐rui put it into practice from his stance while commenting.
關鍵字(中) ★ 皮錫瑞
★ 鄭玄
★ 《孝經鄭注》
★ 清代今文經學
關鍵字(英) ★ Pi Xi‐rui
★ Zheng Xuan
★ “Xiao Jing Zheng Zhu”
★ the research of the modern literary classics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方法/ 14
第四節 預期成果/ 17
第二章 《孝經鄭注》作者相關問題的考辨/ 19
第一節 皮錫瑞疏解《孝經鄭注》之基本立場/ 19
第二節 《孝經鄭注》之作者問題/ 23
第三節 皮錫瑞論辨方法之檢討/ 37
第四節 本章結論/ 39
第三章 《孝經鄭注》輯佚、訓詁問題的考察/ 43
第一節 《孝經鄭注》之輯佚問題/ 43
第二節 《孝經鄭注》之訓詁問題/ 55
第三節 《孝經鄭注》所據經文之復原/ 66
第四節 本章結論/ 69
第四章 《孝經鄭注》孝道核心問題的闡述/ 73
第一節 孝的根本態度與極至表現:敬與祀天/ 73
第二節 孝的相對關係:孝慈、諫爭與不孝之刑/ 77
第三節 孝的歷程與境界:孝行之始與終/ 88
第四節 本章結論/ 97
第五章 鄭注《孝經》今古文問題的考索/ 101
第一節 辨駁孔安國、劉炫注經的古文觀點/ 101
第二節 申明鄭玄注經的今文立場/ 109
第三節 推崇鄭玄對今古文經說的權衡/ 126
第四節 本章結論/ 135
第六章 結論:《孝經鄭注疏》的學術史意義/ 139
引用文獻目錄/ 145
參考文獻 引用文獻目錄
一、皮錫瑞著作及皮錫瑞研究相關論著
(一)皮錫瑞著作
《孝經鄭注疏》清光緒廿一年[1895年]師伏堂叢書本
《經訓書院自課文》清光緒十九、廿一年[1893、1895年]師伏堂叢書本
《古文尚書冤詞平議》清光緒廿二年[1896年]湖南思賢書局刊本
《尚書大傳疏證》清光緒廿二年[1896年]師伏堂叢書本
《今文尚書考證》清光緒廿三年[1897年]師伏堂叢書本
又,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鄭志疏證》清光緒廿五年[1899年]湖南思賢書局刊本
又,世界書局,1982年
《六藝論疏證》清光緒廿五年[1899年]湖南思賢書局刊本
《魯禮褅袷義疏證》清光緒廿五年[1899年]湖南思賢書局刊本
《尚書中候疏證》清光緒廿五年[1899年]湖南思賢書局刊本
《聖證論補評》清光緒廿五年[1899年]師伏堂叢書本
《師伏堂駢文》清光緒廿一、三十年[1895、1904年]師伏堂叢書本
《師伏堂詩草》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師伏堂叢書本
《漢碑引經考(附引緯考)》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師伏堂叢書本
《師伏堂詠史》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師伏堂叢書本
《師伏堂詞》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師伏堂叢書本
《經學通論》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湖南思賢書局刊本
又,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又,周春健校注,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年
《經學歷史》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湖南思賢書局刊本
周予同注,臺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
《王制箋》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湖南思賢書局刊本
又,《「王制箋」校箋》王錦民校箋(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年)
《駁五經異義疏證》影民國廿三年河間李氏重刊本,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一一七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師伏堂日記》,影湖北省圖書館藏《師伏堂日記》稿本,收入【珍稀日記手札文獻資料叢刊】。(北京:國家圖書館,2009年)
《皮錫瑞儒學論集》潘斌選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年)
(二)相關論著
1.專書
《清皮鹿門先生錫瑞年譜》皮名振編(臺北:臺灣商務書局,1981年)
《通經致用一代師─皮錫瑞生平和思想研究》吳仰湘著(湖南:岳麓書社,2002年)
《清末民初公羊學研究─皮錫瑞、廖平、康有為》丁亞傑著(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
2.學位論文
《皮錫瑞經學史觀及其經學問題之探討》許英才著(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2年)
《皮錫瑞易學述論》高志成著(逢甲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4年)
《皮錫瑞詩經通論研究》胡靜君著(逢甲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5年)
《皮錫瑞尚書學述》夏鄉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3年)
《皮錫瑞尚書學研究》何銘鴻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文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3.期刊論文
〈皮錫瑞經學歷史析論〉張火慶著(《孔孟月刊》,1978年十二月)
〈經學歷史─湘省碩儒皮錫瑞名著簡介〉顧沛君著(《湘南文獻》第七卷第三期,1979年七月)
〈讀皮錫瑞經學歷史書後〉蔡榮婷著(《孔孟月刊》第二十卷第二期,1981年十月)
〈皮錫瑞「魏晉為經學中衰時代」觀點之述評〉陳全得著(《孔孟月刊》第三十卷第七期,1992年三月)
〈皮錫瑞詩經通論評介〉趙制陽著(《明新學報》第三期,1983年一月)
〈皮錫瑞「南學會講義」探析〉胡楚生著(《興大中文學報》第七期,1994年一月。後收入《清代學術史研究續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年。)
〈皮錫瑞《經學通論》與陳澧《東塾讀書記》之異同〉丁亞傑著(《孔孟月刊》第三十五卷第二期,1996年十月)
〈皮錫瑞的變法思想淺論〉宋衛忠著(《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四月)
〈皮錫瑞、康有為、廖平公羊學解經方法〉丁亞傑著(《元培學報》第六期,1999年十二月)
〈皮錫瑞之史論與其政治思想〉吳仰湘著(《求索》,2001年一月)
〈皮錫瑞與晚清教育變革〉吳仰湘著(《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三月)
〈皮錫瑞「文明排外」思想論評〉吳仰湘著(《社會科學輯刊》,2001年四月)
〈皮錫瑞南學會講學內容述論〉吳仰湘著(《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五月)
〈皮錫瑞變法思想淺論〉馬少甫著(《榆林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九月,頁29-32)
〈皮錫瑞《經學歷史》的編纂特點〉馬少甫著(《史學史研究》,2003年二月)
〈皮錫瑞的「《春秋》非史」說與近代學術史上的「《春秋》性質研究」〉晁天義、張仁璽著(《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第四期,頁46-50)
〈論皮錫瑞變法思想的特色〉吳仰湘著(《船山學刊》,2003年三月)
〈皮錫瑞「經學歷史」之作意─由「通經」而「致用」之津梁〉夏鄉著(《孔孟月刊》第四十一卷,2003年五月)
〈臺灣研究皮錫瑞概況〉蔡長林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四卷,2004年三月)
〈讀皮錫瑞《經學歷史》〉張國華著(《華夏文化》,2004年四月)
〈《師伏堂日記》所見皮錫瑞之經學觀〉吳仰湘、楊豔萍著(《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六月)
〈大陸研究皮錫瑞概況〉吳仰湘著(《船山學刊》,2005年第二期,頁44-49)
〈皮錫瑞對《春秋公羊傳注疏》的批評─稿本《師伏堂經說‧公羊傳》例說〉吳仰湘著(《求索》,2006年三月,頁205-208)
〈《經學歷史》與皮錫瑞學術思想初探〉馬少甫著(《北方論叢》,2006年第四期,頁19-22)
〈皮錫瑞「經學歷史」所言國朝經師紹承漢學二事商兌〉周美華著(《文與哲》第九期,2006年十二月)
〈皮錫瑞《經學歷史》並非經學史著作〉吳仰湘著(《史學月刊》,2007年三月)
〈淺論皮錫瑞的批判易學思想〉李銘偉著(《宜賓學院學報》,2007年第十一期,頁101-102)
〈皮錫瑞《經學家法講義》稿本的內容及其價值〉吳仰湘著(《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二月)
〈皮錫瑞學術交往考〉劉鈺著(《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二期,頁305-306,317)
〈皮錫瑞維新變法思想新論〉羅利璋著(《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四月,頁131-134)
〈論皮錫瑞的《尚書中候疏證》〉曹輝著(《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二期,頁174-175)
〈論皮錫瑞鄭學研究〉潘斌著(《社會科學輯刊》,2011年三月)
二、孝經類文獻及相關論著
(一)民國以前文獻
《古文孝經孔傳》孔安國著(影知不足齋叢書本,1921年,上海古書流通處影印)
《孝經注疏》,[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影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本。臺北:藝文出版社,2007年。
《孝經注疏》清同治十年重刊武英殿本。
《孝經刊誤》朱熹著(收於四部叢刊《朱文公集》,陳俊民校訂《朱子文集》卷六十六,德富文教基金會,2000年2月)
《孝經述注》丁晏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一五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孝經學》曹元弼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一五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孝經義疏補》阮福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一五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孝經要義》陳柱著(國學小叢書,臺灣:商務印書館,1936年)
《孝經通論》鄔慶時著(國學小叢書,臺灣:商務印書館,1936年)
《孝經鄭注》嚴可均輯(咫進齋叢書,收入【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臺灣:藝文印書館)
《孝經集注述疏》簡朝亮著、周春健校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11年)
《孝經鄭注考證》潘任著(虞山潘氏叢書,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
《孝經鄭氏解疏》潘任著,收入《學古堂日記》(清光緒間刊本,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
(二)近、當代著作
1‧專書
《孝經學源流》陳鐵凡著(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年)
《孝經鄭注校證》陳鐵凡著(臺北:國立編譯館,1987年)
《孝經鄭氏解抉微、孝經鄭氏解斠詮》陳鐵凡著。臺北:燕京文化事業股份公司,1977年。
《敦煌經部文獻合集─群經類論語之屬、群經類孝經之屬、群經類爾雅之屬》張涌泉主編審訂、許建平編(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孝經譯注》胡平生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孝經注疏研究》陳一風著(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年)
《孝經與孝文化研究》王玉德著(武漢:崇文書局,2009年)
《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呂妙芬著(臺北:聯經出版,2011年)
《孝經學論集》[日]林秀一著(東京:明治書院,1976年)
《孝經述議復原に關する研究》[日]林秀一著(東京:文求堂書店,昭和二十八年(1953年)八月)
《「孝」思想の宗教学的研究─古代中国における祖先崇拝の思想的発展》[日]池澤優(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2年)
《生民之本─「孝經」的哲學詮釋及英譯》[美]羅思文、安樂哲著、何金俐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學位論文
《「孝經」研究史簡論》朱明勛著(湖北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孝治天下:入關前後滿族孝道觀念之轉化及其影響》黃麗君著(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清代《孝經》文獻研究》趙景雪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近代中國孝道文化研究》劉永祥著(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3.期刊
〈孝經學史叢考〉陳鴻森著(《嚴耕望先生紀念論文集》,1998年,頁53-72)
〈《孝經》作者與成書年代考〉張濤著(《文史》,1999年十二月,頁41-49)
〈「經義考」孝經類別錄(下)〉陳鴻森著(《書目季刊》第三十四卷二期,2000年九月,頁1-27)
〈唐玄宗〈孝經序〉「舉六家之異同」釋疑─唐宋官修注疏之一側面〉陳鴻森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03年三月,頁35-64)
〈「孝經」整理研究史論略〉王玉德著(《歷史文獻學論集》,2003年九月)
〈《孝經》名義考─兼及《孝經》的成書年代〉舒大剛著(《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一期,2004年二月,頁38-42,80)
〈孝經鄭注新辨〉莊兵著(《名古屋大學中國哲學論集》第三號,平成十六年(2004年)三月,頁1-33)
〈《孝經鄭注》回傳中國考〉顧永新著(《文獻季刊》,2004年七月)
〈清代《孝經》研究論要〉朱明勛、戴萍波著(《內江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卷第三期,2005年)
〈敦煌本孝經考略〉陳鐵凡著(《東海學報》第十九卷,2008年七月)
〈1978年以來《孝經》研究綜述〉杜娟著(《中國史研究動態》2008年第三期,頁2-7)
〈近年來《孝經》研究綜述〉蕭永明、羅山著(《雲夢學刊》2009年五月,頁24-28)
〈鄭玄注《孝經》考辨〉耿天勤著(《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二期,2010年三月)
〈劉向刪繁《孝經》考辯〉莊兵著(《華梵人文學報》第十四期,2010年六月,頁6-42)
〈《點校補正經義考》〈孝經類〉、〈孟子類〉標點指瑕〉石立善著(《經學研究論叢》第十八輯,2010年九月,頁205-254)
〈西方鄭玄研究述評〉韓大偉著(《歷史文獻研究》第二十九輯,2010年九月,頁104-109)
〈讀馬一浮先生《孝經大義》二題〉舒大剛著(《馬一浮思想新探─紀念馬一浮先生誕
辰125週年暨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年六月,頁364-378)
〈迷霧濃雲:《孝經鄭注》真偽諸說平議〉舒大剛著(「海峽兩岸鄭玄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2010年7月21-23,錄自「國際儒學網」: 
http://www.ica.org.cn/jingxue.php?ac=view&id=2714)
〈海峽兩岸鄭玄學術研討會綜述〉楊敦雷著(《中國史研究動態》2011年第三期,頁34-36)
〈《孝經》的作者及其成書時代〉伏俊璉著(《先秦文獻與文學考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十月,頁87-98)
〈六藝根源之總會─鄭玄的《孝經注》觀〉陳壁生著(中央研究院「秦漢經學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2011年11月23-25日)
三、鄭玄相關論著
《鄭康成年譜》王利器著(濟南:齊魯書社,1983年)
《鄭學叢著》張舜徽著(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05年)
《毛詩傳箋通釋》馬瑞辰著、陳金生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鄭玄以禮箋詩研究》梁錫鋒著(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鄭玄通學及鄭王之爭研究》史應勇著(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7年)
《鄭玄志》耿天勤主編(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四月)
《魏晉儒學新論─以王肅和「王學」為討論的中心》郝虹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禮儀、讖緯與經義─鄭玄經學思想及其解經方法》車行健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
四、其它經部文獻及相關論著
(一)民國以前文獻
1.諸經
《周易注疏》,[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逹正義。影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本。臺北:藝文出版社,2007年。
《尚書注疏》,[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逹正義。影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本。臺北:藝文出版社,2007年。
《毛詩注疏》,[漢]鄭玄箋、[唐]孔穎逹正義。影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本。臺北:藝文出版社,2007年。
《周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影嘉慶廿一年江西南昌府學本。臺北:藝文出版社,2007年。
《儀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影嘉慶廿一年江西南昌府學本。臺北:藝文出版社,2007年。
《禮記注疏》,[漢]鄭玄注、[唐]孔穎逹正義。影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本。臺北:藝文出版社,2007年。
《春秋左傳注疏》,[晉]杜預注、[唐]孔穎逹正義。影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本。臺北:藝文出版社,2007年。
《春秋公羊傳注疏》,[漢]何休注、[唐]徐彥疏。影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本。臺北:藝文出版社,2007年。
《春秋穀梁傳注疏》,[晉]范甯注、[唐]楊士勛疏。影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本。
臺北:藝文出版社,2007年。
《論語注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影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本。臺北:藝文出版社,2007年。
《爾雅注疏》[晉]郭璞注、[宋]邢昺疏。影嘉慶廿一年江西南昌府學本。臺北:藝文出版社,2007年。
《孟子注疏》[漢]趙歧注、[宋]孫奭疏。影嘉慶廿一年江西南昌府學本。臺北:藝文出版社,2007)
2.史書
《大唐新語》劉肅撰(【唐宋史料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後漢書》范曄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隋書》魏徵等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漢書》班固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國語集解》徐元誥撰,王樹民、沈長雲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3.經學通論
《鄭珍集‧經學》鄭珍著、王鍈點校(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經學博采錄》[清]桂文燦著(影民國敬躋堂叢書本。臺北:明文書局,1992年。)
  又,陳居淵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揅經室集》[清]阮元著、鄧經元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經義述聞》王引之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經典釋文》陸德明著(宋元遞修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群書治要》魏徵等著(影宛委別藏日本天明刻本,【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一一八七冊)
《翁注困學紀聞》王應麟著、翁元圻注(收入【國學基本叢書】,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二)近、當代著作
1‧經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錢穆著(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37年)
《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著(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兩漢思想史》徐復觀(臺灣: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
《中國經學史的基礎》徐復觀(臺灣: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西漢經學源流》王葆玹著(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年)
《中國近代經學史》田漢雲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
《中國經學思想史》姜廣輝主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梁啟超著(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周予同經學史論》朱維錚編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2.經學通論及經學相關研究
《許慎之經學》黃永武著(臺灣:臺灣中華書局,1972年)
《經傳釋詞》王引之撰、王經世補(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經今古文學問題新論》黃彰健著(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年)
《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美]艾爾曼著、趙剛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
《經學、政治和宗族─中華帝國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研究》[美]艾爾曼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何樂士編(北京:語文出版社,2004年)
《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張舜徽著(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汪暉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
《中國近世儒學實質的思辨與習學》朱鴻林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周代朝聘制度研究》李无未著(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漢學師承記箋釋》江藩著、漆永祥箋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江藩與「漢學師承記」研究》漆永祥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先因後創與不破不立:近代中國學術流派研究》桑兵、關曉虹主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
《清代今文經學的興起》黃開國著(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
《康有為經學述評》丁亞傑著(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
《經學、科舉、文化史》[美]艾爾曼著(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清代輯佚研究》喻春龍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中國傳統學術的近代轉型》陳勇、謝維揚主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孟子是西漢今文經學的先驅〉陳桐生著(《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十六卷第二期,2000年,頁44-50、71)
指導教授 孫致文(Chih-wen Sun) 審核日期 2013-1-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