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130100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3 、訪客IP:3.147.85.108
姓名 是瑞華(SHIH JUI HUA)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貔貅形象及其故事研究
相關論文
★ 中國文學中的桃花研究★ 戒嚴時期台灣流行歌曲研究1949~1987年
★ 排灣族傳統童謠研究★ 台灣王爺故事研究
★ 臺灣地區國字「標準字體」之研究★ 元明清動物故事研究
★ 彈詞《珍珠塔》研究★ 【相聲瓦舍】及其相聲劇作品之研究
★ 中國民間蛇郎類型故事研究★ 《聊齋誌異》植物精怪故事研究
★ 《剪燈新話》人物研究★ 李漁同類型小說與戲曲比較
★ 唐代令曲研究★ 壇經版本考
★ 俞大綱劇作研究★ 《風月錦囊》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遠古時代,人們對於地動山搖、雷火旱澇等天災無力抵禦,先民們為了尋求精神的支持、心靈的鼓舞和勝利的信念,只能透過自己的想像力,塑造出「各司其職、各剋其物」的神靈,期以寄託於超自然界的冥冥神力,得到生存的保障,並為他們消災解厄,求得心靈的撫慰。
由於猛獸在原始人類心中,被認為擁有不可企及的神力與本領;初民們在疑慮且敬畏的心態下,產生了「動物崇拜」的心理;之後更將所崇拜的動物,神化為神靈加以膜拜,相信這「動物神靈」能以其神力庇護他們,對抗天災、抵抗猛獸和敵人,並深信這隻神獸能為他們辟邪擋災且趨吉避凶,貔貅的形象就此誕生。
貔貅是猛獸與瑞獸之形加以整合;集多種動物特徵於一身,其外貌已非現實生活中的動物形象,而是在各個時期,被塑造成符合當時人們理想意願的神獸。在古代,人們基於生存需要,貔貅曾被賦予驅邪辟凶的功能;而流傳至今的貔貅,人們更深信它在生活上具有招財、祈福、鎮宅、化煞等功能;所以貔貅是融合了中國固有的祥瑞思想與造物觀念,而成為祈求天賜福祿、辟邪禳災的神獸。
貔貅的形象以龍頭為特徵,以獅、虎為主體,陸續增加了翼獸和角獸的特徵,使貔貅外型更具神獸的力量與特質,成就了人們心中的期望。在今日百姓的心中,貔貅除了驅邪禳災之外,「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的神性更滿足世人所望,在輾轉相傳的民間傳說與故事中,都可以一一得到印證。
摘要(英) In ancient times, the mankind had no means to deal with natural disasters like earthquake, thunderstorm, drought or flood that one could only create deities with “specific accountability and overcoming” through imaginations in order to gain mental support, spiritual inspiration and courage of victory, hoping that the super-natural powers could secure their lives by avoiding the catastrophes.
Primitive peoples supposed the fierce beasts possess mystical power and ability that “animal adoration” was developed as a result of worry and reverence. People further deified the animals and started worshipping, hoping that the “animal deities” could protect them from natural disasters, beasts and enemies; and deeply believed these animal deities could ward off evil spirits and unfortunate mishaps, the image of Pixiu (貔貅) was so created.
Pixiu is a hybrid creature with the images of beasts and auspicious animals; the appearance is no longer a real form of an animal and has been evolved through different periods following peoples’ wish. At earlier time people gave Pixiu the capability of warding off evil spirits for the sake of survival; while today it is more believed to possess powers like money rolling in, fortune, home blessing and fending off dangers. By merging the Chinese inherent propitious thought with the concept of creation Pixiu becomes a fantastic animal representing fortune and wealth with the power of warding off evils and dangers.
Pixiu has the head of a dragon, body of a lion and tiger, wings and horns were eventually added in order to express the mythical power and character of a fantastic animal, and so to meet the image as people expect. Today, in addition to the warding off of evil spirits and dangers, Pixiu’s mystic capability of drawing and preserving wealth fulfills people’s desire makes it a very famous legend.
關鍵字(中) ★ 貔貅
★ 神獸
★ 形象
★ 傳說故事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錄

頁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前人的研究成果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6
第二章 貔貅二字探源與名稱釋義 …………………………………………………8
第一節 「貔」與「貅」二字釋義 ……………………………………………8
第二節 「貔貅」名稱釋義及探源……………………………………………13
第三節 貔貅的別稱 …………………………………………………………21
第三章 貔貅形象的特徵分析………………………………………………………33
第一節 潛在深淵,行為陸上,騰升於天——貔貅的「龍頭」形象………33
第二節 黑風萬騎卷空山,怒吼巖林出錦斑——貔貅的「虎嘴與虎爪」
形象……………………………………………………………………37
第三節 怒懾熊羆威凜凜,雄驅虎豹氣英英——貔貅的「獅身」形象……42
第四節 萬麋傾角,猛虎為之含牙——貔貅的「鹿角」形象………………45
第五節 壯哉南山豹,不畏白額虎——貔貅的「豹牙與豹尾」形象……47
第六節 貔貅「頷下長鬚,兩肋有翼」之形象………………………………50
第四章 貔貅的傳說與民間故事……………………………………………………55
第一節 貔貅成為招財神獸的傳說……………………………………………55
第二節 貔貅為姜子牙的坐騎的傳說…………………………………………60
第三節 貔貅與龍生九子的傳說………………………………………………63
第四節 貔貅與南朝梁太子蕭統的民間故事…………………………………77
第五節 貔貅與地藏菩薩的坐騎………………………………………………80
第五章 貔貅材質在文化上的寓意…………………………………………………85
第一節 石刻貔貅 —— 花如解笑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85
第二節 玉雕貔貅 —— 玉在淵則川媚,玉在山而草澤 …………………92
第三節 銅鑄貔貅 —— 不為燥濕寒暑變其節,不為風雨暴露改其形……96
第四節 木質、翡翠、琉璃等貔貅製品 ……………………………………100
第六章 貔貅於文學作品中代表的意涵 …………………………………………105
第一節 貔貅及其引申意涵在文學中的應用 ………………………………105
第二節 具有人格精神象徵的「貔貅」應用 ………………………………109
第七章 結論 ………………………………………………………………………127
參考書目 ……………………………………………………………………………131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古籍:
先秦:
袁珂《山海經校注》,四川:巴蜀書社,1992年。
《周易》,臺北:大安出版社,2006年。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
王國軒、王秀梅譯註《孔子家語》,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逸周書》,濟南:齊魯書社,2000年。
《晏子春秋》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
《國語》,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
《管子》,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
《楚辭》,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荀子》,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
《莊子》,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戰國策》,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呂氏春秋》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
《周易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周禮注疏》(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尚書正義》(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孟子注疏》(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漢〕揚雄《法言義疏》,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漢〕揚雄《方言》,《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年。
〔漢〕史游《急就篇》,湖南:嶽麓書社,1989年。
〔漢﹞袁康、吳平輯錄《越絕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漢〕班固撰《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
〔漢〕蔡邕《蔡中郎集》,《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漢〕許慎《說文解字》,台北:黎明文化,1986年。
〔漢〕應劭《風俗通義》,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漢〕王充《論衡》,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魏〕酈道元著《水經注》,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
〔魏〕張揖《廣雅》,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年。
〔晉〕干寶撰《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晉〕葛洪著,楊明照校釋《抱朴子外篇》,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
〔晉〕崔豹撰《古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梁〕沈約撰《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梁〕宗懔撰〔隋〕杜公贍注《荊楚歲時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梁〕蕭子顯撰《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北魏〕酈道元著《水經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北齊〕劉晝《劉子》,《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唐〕李延壽撰《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唐〕令狐德棻撰等撰《周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唐〕魏徵、令狐德棻撰《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唐〕令狐德棻等撰《周書》,1974年。
〔唐〕歐陽詢撰《藝文類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唐〕杜佑《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唐〕陸德明撰《經典釋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唐〕徐堅編集《初學記》,《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唐〕封演撰《封氏聞見記》,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遼〕釋行均撰《龍龕手鑑》,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80年。
〔宋〕歐陽脩《集古錄跋尾十卷》,光緒丁亥校刊行素艸堂藏版。
〔宋〕歐陽修 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宋〕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
〔宋〕蘇軾《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宋〕司馬光編《類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宋〕朱熹著《周易本義》,台北:大安出版社,2006年。
〔宋〕沈括著《夢溪筆談》,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宋〕丁度等編《集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宋〕吳處厚撰《青箱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李誡撰《營造法式》,北京:商務印書館,1954年。
〔宋〕羅願撰《爾雅翼》,《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年。
〔宋〕李石撰《續博物志》,四川,巴蜀書社,1991年。
〔宋〕趙明誠撰《宋本金石錄》,北京:中華書局據古逸叢書三編影印,1991年。
〔宋〕陸游著《劍南詩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宋〕陳祥道撰《禮書》《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宋〕洪興祖撰《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元〕脫脫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元〕張憲撰《玉笥集》,《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元〕關漢卿《關漢卿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元〕李祁《篁墩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元〕張洪範《文淵閣四庫全書》《御定佩文齋詠物詩選》。
〔明〕陸容《菽園雜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明〕李東陽《李東陽集》,長沙:岳麓書社,1984年。
〔明〕李東陽《懷麓堂集》,《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楊慎《升菴集》,《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胡侍《真珠船》,上海:商務印書館,1036年。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出版,1983年。
〔明〕謝肇淛《五雜俎》,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
〔明〕徐
指導教授 李國俊 審核日期 2013-1-1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