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0155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1 、訪客IP:3.16.137.107
姓名 邱志誠(Zhi-cheng Qi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胡耀邦與中共黨內鬥爭之研究(1977–1987)
(A Research on Hu Yaobang and the Internal Power Struggle of the CCP(1977-1987))
相關論文
★ 陸軍第一士官學校教育之研究—以常備士官班為例(1965-1985年)★ 李國鼎與台灣產業經濟
★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研究★ 中共經濟特區之研究(1980-1992)
★ 中共十一大及其後續發展之研究★ 毛澤東人口政策之研究
★ 毛澤東時期陳雲角色之研究★ 華國鋒之研究
★ 抗戰前期廖承志與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之研究(1938-1941)★ 張聞天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之研究(1925-1945)
★ 中共建國初期治理西藏之研究(1949-1959)★ 王稼祥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1931-1945)
★ 中共治理新疆與生產建設兵團前期發展之研究(1949-1966)★ 「文革」時期樣板戲之研究
★ 「農業學大寨」運動之研究(1964-1980)★ 中共建國初期的「東北王」-高崗的崛起與沒落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胡耀邦(1915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5日),中國湖南瀏陽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代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總書記。
「文革」結束後,1977年3月,胡耀邦再度復出,出任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當7月鄧小平恢復職務後,鄧小平挑選了胡耀邦為夥伴,推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打倒了兩個凡是論派。在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掌握了實權,而胡耀邦也因助鄧有功,從1981年6月至1982年9月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總書記、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總書記成為中共的第二代領導人,是中國共產黨內少見開明的領導人及改革派領袖。
胡耀邦對知識分子採取自由開放的態度,引起鄧小平的不滿,兩人的思想逐漸產生分歧和衝突,加上保守派陳雲、胡喬木、鄧力群等人的打擊,使胡耀邦很難真正握有實權,最終因與鄧小平理念不合,被迫辭職下台。
摘要(英) Hu Yaobang , born in Liuyang County, Hunan Province, China, was one of the major second-generation leaders of the CCP(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e had been the Chairman and 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CP respectively.
In March of 1977, afte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Hu Yangbang made a comeback and took up his post as standing Vice President of the Central Party School of CCP. When Deng Xiaoping recovered his position, he chose Hu Yaobang as his comrade to drive the debate about whether “Practice is the sole criterion of testing truth”, and defeated the “Two Whatevers”. In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CP, Deng Xiaoping held the real power. Owing to his contribution of helping Deng, Hu Yaobang, within less than two years from June of 1981 to September of 1982, had successively held the posts of a member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CP Central Committee, a member of the CCP Political Bureau’s Standing Committee, 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Secretariat of the CCP Central Committee, the Chairman of the CCP Central Committee, 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CP Central Committee, and became the second-generation leader of the CCP. He was a rarely enlightened leader of the CCP and of the reformist group.
Hu Yaobang’s free and open attitude towards the intellectuals caused the dissatisfaction of Deng Xiaoping. Their political ideas gradually diverged and conflicted. Along with the attack of Chen Yun, Hu Qiaomu and Deng Liqun of the conservative group, it was hard for Hu Yaobang to hold the real power. Eventually, on account of his incompatible political ideas with Deng Xiaoping, Hu Yaobang was forced to resign and step down.
關鍵字(中) ★ 胡耀邦
★ 鄧小平
★ 總書記
★ 平反冤假錯案
★ 真理標準問題討論
關鍵字(英) ★ Hu Yaobang
★ Deng Xiaoping
★ General Secretary
★ the redressing of unjust
★ false and wrongful casesdebate on truth criterion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致謝………………………………………………………………………………iii
目錄………………………………………………………………………………iv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幫助鄧小平重掌大權…………………………………………………11
第一節 發動真理標準問題討論…………………………………………11
第二節 推動平反冤假錯案………………………………………………19
第三節 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29
第三章 胡耀邦與鄧小平之間的合作與衝突……………………………42
第一節 鄧胡趙體制形成…………………………………………………42
第二節 面臨經濟改革及文化批判運動…………………………………52
第三節 面對鄧力群與胡喬木的打擊……………………………………66
第四章 胡耀邦下台…………………………………………………… 78
第一節 鄧小平決心撤換胡耀邦…………………………………………78
第二節 胡耀邦黯然辭職…………………………………………………87
第五章 結論…………………………………………… …………………101
徵引書目…………………………………………………… ……………… 108
參考文獻 一、史料
中共中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中共中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陳雲年譜》,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
宋永毅主編,《中國文化大革命文庫》光碟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出版,2002年。
胡喬木,《胡喬木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994年。
盛平,《胡耀邦思想年譜(1975-1989)》。香港:香港泰德時代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陳雲,《陳雲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鄭仲兵主編,《胡耀邦年譜資料長編》(下冊)。香港: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鄭仲兵主編,《胡耀邦年譜資料長編》(上冊)。香港: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二、專書
于光遠、胡績偉等著,《猛醒的時刻》。北京: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陳雲傳》。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
文聿,《中國“左”禍》。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年。
方雪純,《胡耀邦與中共政局》。臺北:留學出版社,1984年。
王洪模,《1949-1989年的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王若水,《胡耀邦下台的背景》。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朱佳木,《我所知道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9年。
何蘭階、魯明健,《當代中國的審判工作》。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3年。
吳江,《十年的路—和胡耀邦相處的日子》。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1997年。
吳國光,《趙紫陽與政治改革》。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
宋任窮,《宋任窮回憶錄續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
李英明,《鄧小平與後文革的中國大陸》。臺北:時報文化,1995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杜維運發行,2008年。
杜導正,《趙紫陽還說過什麼?杜導正日記》。台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沈寶祥,《胡耀邦與真理標準討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阮銘,《鄧小平帝國》。臺北市:時報文化,1992年。
阮銘,《尋找自由第一部自由的追求與毀滅(下)》。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宗鳳鳴,《趙紫陽軟禁中的談話》。香港:開放出版社,2007年。
金聖基,《聚焦人民大會堂》。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年。
胡德平,《中國為什麼要改革—思憶父親胡耀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胡績偉,《胡趙新政啟示錄—並對「新民主主義」進 行剖析》。香港:新世紀出版及傳媒有限公司,2012年。
胡績偉,《胡績偉自述》,第三卷。香港:卓越文化出版社,2006年。
胡績偉,《從華國鋒下台到胡耀邦下台》。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馬立誠、淩志軍,《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1998年。
高皋,《後文革史:中國自由化潮流》。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
高皋,《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三頭馬車時代》。紐約:明鏡出版社,2009年。
寇建文,《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權力轉移1978-2010》。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張黎群等主編,《懷念耀邦》,第三集。香港:亞太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張樹軍、史言編,《中國共產黨重大事件實錄 : 紅色檔案》。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許保家,《讓思想衝破牢籠—胡耀邦出任中宣部長的日子(1978-1980)》。香港:天行健出版社,2010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冊。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
陳利明,《胡耀邦傳》。香港:夏菲爾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陸鏗,《胡耀邦訪問記》。香港:香港百姓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
傅高義,《鄧小平改變中國》。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曾慧燕,《中國大陸學潮》。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89年。
童青林編,《回首1978—歷史在這裡轉折》。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新華月報社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紀(1949-2004)》。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楊中美,《胡耀邦》。台北:日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楊繼繩,《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香港:Excellent Culture Press,2004年。
楊繼繩,《鄧小平時代》。香港:三聯書店,1999年。
《葉劍英傳》編輯組,《葉劍英傳》。北京:北京電子出版物出版中心,2001年。
滿妹,《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
李雅明主編,《管惟炎口述歷史回憶錄》。新竹市:清大出版社,2004年。
趙紫陽,《國家的囚徒—趙紫陽的秘密錄音》。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鄭惠主編,《中國命運大選擇:十一屆三中全會親歷》。深圳: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2008年。
鄧力群,《十二個春秋》。香港:博智出版社,2006年。
蕭冬連,《歷史的轉軌—從撥亂反正到改革開放(1979-1981)》。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
戴煌,《胡耀邦與平反冤假錯案》。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4年。
韓文甫,《鄧小平傳治國篇》。臺北市:時報文化,1993年。
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費正清主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66-1982)》。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蘇紹智,《十年風雨—文革後的大陸理論界》。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6年。
蘇紹智、陳一諮、高文謙編,《人民心中的胡耀邦》。紐約:明鏡出版社,2006年。
三、期刊
丁東,〈唐達成訪談錄〉,《百年潮》,期1,1998年,頁47-49。
方雪純,〈匪黨中央機構遞嬗及人事現況分析〉,《匪情月報》,卷21期12,1979年6月,頁40-45。
李仲達,〈華國鋒面臨挑戰〉,《匪情月報》,卷21期6,1978年12月,頁14-17。
李春兆,〈歷史的真相和歷史的啟迪—也談1981年對《苦戀》的批判〉,《文藝理論與批判》,期3,1998年,頁24-29。
沈寶祥,〈胡耀邦生前辦過理論動態-訪沈寶祥教授〉,《百年潮》,期9,2007年,頁14-17。
武雁萍,〈胡耀邦以“兩個不管”解決“兩個凡是”〉,《福建黨史月刊》,期11,2010年,頁11-13。
胡福明口述、呂錚整理,〈敲響“兩個凡是”的喪鐘真理標準爭論始末〉,《文史參考》,期12,2001年,頁100-104。
胡績偉,〈劫後承重任 因對主義誠—為耀邦逝世十周年而作〉,《書屋》,期4,2000年,頁4-30。
徐慶全,〈《苦戀》風波始末〉,《電影文學》,期23,2008年,頁196-199。
郝懷明,〈胡耀邦與作協四大〉,《炎黃春秋》,期9,2010年,頁43-47。
張光年,〈1981年批判《苦戀》的前前後後—張光年日記選〉,《百年潮》,期1,1998年,頁38-46。
張連瑩,〈粉碎“四人幫”後我的上訪經歷〉,《鍾山風雨》,期6,2010年,頁38-39。
張競立,〈中共「平反冤案」的鬪爭〉,《匪情月報》,卷21期7,1979年1月,頁18-24。
傅頤,〈圍繞“兩個凡是”的交鋒和“綱”的轉移—訪華楠同志〉,《百年潮》,期1,2001年,頁4-12。
程中原,〈鄧小平第三次復出經過〉,《百年潮》,期5,2009年,頁45-48 。
彭建新,〈廣東省反右派鬥爭極右派摘帽、平反概況〉,《廣東黨史》,期5,1995年,頁42-45。
楊奎松,〈淺談中共歷史檔案的利用與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期27,1999年,頁137-155。
楊榮甲,〈楊士傑人生的兩件大事〉,《炎黃春秋》,期3,2011年,頁53-57。
葉劍英,〈領導班子問題〉(1978年12月13日),《黨的文獻》,期6,1988年,頁8。
〈新時期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於組織路線重要性的論述選載〉,《黨的文獻》,期3,1995年,頁7。
薛慶超,〈複查“六十一人叛徒集團”〉,《讀書文摘》,期2,2012年,頁18-24。
四、報紙
方玄,〈不要用極左的眼光看問題〉,《人民日報》,1979年6月2日,版3。
〈加快幹部“四化”步伐 大膽起用一代新人 中央組織部負責人答新華社記者和本報記者問〉,《人民日報》,1985年2月9日,版1。
〈本市覆查糾正冤假錯案工作基本結束〉,《文匯報》,(1979年8月15日),版1。
本報特約評論員,〈老幹部的光榮責任〉,《人民日報》,1978年2月19日,版1。
本報評論員,〈切實清理審幹積案 落實黨的幹部政策〉,《人民日報》,1978年1月19日,版 1。
本報評論員,〈毛主席的幹部政策必須認真落實〉,《人民日報》,1977年12月7日,版1。
白樺,〈關於《苦戀》的通信——致《解放軍報》、《文藝報》編輯部〉,《人民日報》,1981年12月24日,版1。
〈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清理“左”的思想〉,《人民日報》,1981年3月10日,版1。
〈在三中全會方針指導下進行四項基本原則教育〉,《人民日報》,1979年6月17日,版3。
〈在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人民日報》,1984年12月30日,版1。
改革要貫穿四化建設的整個過程 希望全黨同志和工人階級站在改革的前列〉,《人民日報》,1983年1月21日,版1。
吳培華、盧祖品、蔣蔭安,〈團結起來同心同德為中華騰飛為創作繁榮奮勇前進 中國作協第四次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 胡耀邦、萬里、習仲勳、谷牧、喬石、薄一波、周谷城等出席祝賀胡啟立代表中央書記處向大會致祝詞,張光年代表作家協會作報告〉,《人民日報》,1984年12月30日,版1。
邵華澤,〈文風和認識路線〉《人民日報》,1978年1月9日,版3。
周揚,〈關於馬克思主義的幾個理論問題的探討〉,《人民日報》,1983年3月16日,版4。
〈胡耀邦同志談領導四化建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指導思想搞四化 建設必須進行一系列改革
〈真理標準問題要繼續深入討論〉,《文匯報》,1979年7月4日,版1。
〈貫徹三中全會精神 反對“左”右幹擾 萬裡同志在省委工作會議上聯繫安徽實際,指出必須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正確思想路線,一切工作才能順利進行〉,《人民日報》,1979年6月2日,版1。
〈認真補好真理標準討論這一課〉,《人民日報》,1979年8月3日,版1。
張光年,〈張光年在中國作協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上作報告指出:創作自由是社會主義文學的題中應有之義〉,《人民日報》,1984年12月30日,版3。
楊逢春、葉揚、陳中,〈把「四人幫」顛倒了的幹部路線是非糾正過來〉,《人民日報》,1977年10月7日,版3。
齊茂吉,〈「二胡獨奏」與「五胡亂華」〉,《中國時報》,(1979年8月24日)。
齊茂吉,〈中共對「民主牆」感困擾〉,《中國時報》,1979年12月4日,版2。
齊茂吉,〈馬克斯主義是人道主義嗎?—評析中共內部的一項理論爭執〉,《中國時報》,1983年3月26日,版2。
齊茂吉,〈華國鋒為什麼也公開「批毛」〉,《中國時報》,1980年8月12日,版2。
顧言,〈展開健全的文藝批評〉,《人民日報》,1981年6月8日,版4。
五、網路資源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3041600187.html(擷取時間:2013年4月16日)。
白樺,〈我所見到的胡耀邦〉,《胡耀邦史料信息網》 http://www.hybsl.cn/huinianyaobang/huainianwenzhang/2008-12-01/10958.html(擷取時間:2012年11月25日)
《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5/09/content_8138077.htm(擷取時間:2012年7月19日)。
〈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公報(第一號)〉,《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68/64565/65376/4429537.html(擷取時間:2012年11月10日)。
指導教授 齊茂吉(Mao-Chi Chi) 審核日期 2013-6-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