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730602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9 、訪客IP:3.147.89.85
姓名 陳秀琴(ShiuChin.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河婆客家話研究
相關論文
★ 臺灣客家語四字詞研究★ 六堆地名與客家發展
★ 臺灣客家與原住民民間故事之動物變形比較研究★ 客家動物諺語之文化意涵研究
★ 在臺客籍「印尼」與「大陸」配偶之 客家認同比較研究★ 海陸客語語氣詞研究
★ 新竹「饒平」與「海陸」客話音韻比較研究★ 高樹大路關與內埔客家話比較研究
★ 印尼山口洋客家話研究★ 客家話體標記的研究
★ 臺灣客家話時間副詞研究★ 客家話程度副詞:詞彙、語法和語用特點研究
★ 台灣客家童謠以<月光光>起興作品研究★ 花蓮地區客語阿美語接觸研究
★ 幼稚園客語音韻覺識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 永定新舊移民之客家話比較-以楊梅鎮秀才窩與蘆竹鄉羊稠村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研究的方言點河婆位於廣東省揭西縣河婆鎮,河婆鎮於獨山、明山、巾山三
山環抱中,是縣城所在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因位於三山附近,故一
般人多稱河婆即為三山國王發蹟的所在地。河婆鎮的人口結構是福客混居, 基本分為
潮、客兩個民系,在語言結構上方言有客家話、潮汕話和半山客話三種。本研究旨
在河婆鎮客家話的語音演變現象。
本文以《切韻》為憑,研究調查河婆語音現況探討,內容第一章主要說明研究的
動機和目的,以及河婆鎮的歷史沿革和語言概況,並敘明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將深入調查的語音資料觀察其聲母、韻母、聲調等的語音現象。第三章依十六攝韻
母及平上去入四聲調研究河婆客家話現今的語音變化與中古語音作比較分析。第四
章揭露出河婆客家話的變化及特色,第五章探討河婆客家話辭彙和其他海豐陸豐家
話詞彙的比較。第六章結論說明此次研究的發現及不足之處。
研究發現河婆客家話聲母有兩套舌上音,韻母效攝開口一等表現不一致,保有完
整的輔音韻尾,音調有陰去歸上、上聲不分陰陽調的特色。
摘要(英) In this study, the Hakka dialect in Hepo, located in Hepo Township, JieXi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is investigated. Hepo Township is surrounded by three mountains,
Dushan, Mingshan, and Jinshan, which is the location of the county town and the center of
politics, economic, and culture. Located near the three mountains, Hepo is commonly
known as the location where the kings of the three mountains thrived.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Hepo Township includes the Chaozhou people and Hakkas. In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 there are three dialects, Hakka, Chaozhou, and Mid-Hakka. This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phenomenon of pronunciation evolution of the Hepo Hakka dialect.
In this study, based on "Qieyu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Hepo pronunciation is
explored. In Chapter I,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purpose, the history and language
overview in Hepo Township,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methods used are described. In
Chapter II, the pronunciation is deeply investigated to observe the pronunciation
phenomenon of Hepo initials, finals and tones. In Chapter III, according to sixteen finals
and four tones-level tone, falling-rising tone, falling tone, and entering tone, today’s
Pronunciation changes of the Hepo Hakka dialect is studied, compared, and analyzed with
medieval voice. In Chapter IV, Hepo Hakka changes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revealed. In
Chapter V, the Hepo Hakka vocabulary is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Haifeng,
Lufeng Hakka vocabulary. In Chapter VI, the Conclusions, the findings and inadequacies
of this study are described.
In this stud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wo sets of tip-tongued affricates in Hepo Hakka
initial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inal-Xiaoshe is inconsistent. The complete consonant
is reserv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nes are that Yinqu belongs to the falling-rising tone,
and the falling-rising tone is not distinguished between yin and yang tones.
Keywords: Hakka, Qieyun, She, medieval voice, consonants
關鍵字(中) ★ 河婆客家話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摘要…………………………………………………………………………IV
英文摘要………………………………………………………………… V
謝辭…………………………………………………………………………VI
目錄…………………………………………………………………………VII
圖次…………………………………………………………………………VIII
表次…………………………………………………………………………X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方法……………………………………………………1
第二節 河婆歷史背景與語言概況…………………………………2
第三節 研究方法……………………………………………………4
第四節 文獻探討……………………………………………………6.
第五節 方言點與發音人簡介………………………………………8
第二章 河婆客家話的語音系統………………………………… 10
第一節 聲母部分……………………………………………………10
第二節 韻母部分……………………………………………………12
第三節 聲調部分……………………………………………………15
第四節 文白異讀……………………………………………………16
第三章 河婆客家話和中古音韻比較………………………………18
第一節 聲母部分……………………………………………………18
第二節 韻母部分……………………………………………………27
第三節 聲調部分……………………………………………………40
第四章 河婆客家話特點……………………………………………43
第一節 聲母的特點…………………………………………………43
第二節 韻母的特點…………………………………………………50
第三節 聲調的特點…………………………………………………56
第五章 河婆客家話與台彎海陸系統客家話詞彙比較……………57
第一節 詞彙的比較…………………………………………………57
第二節河婆客家話的特殊詞彙…………………………………… 88
第六章 結論………………………………………………………90
參考文獻………………………………………………………………………91
附錄:……………………………………………………………………………97
ㄧ、同音字表………………………………………………………………… 97
二、河婆客家話分類詞彙表…………………………………………………144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期刊論文
丁聲樹、李榮,1981,〈和語音韻講義〉,中國,《方言》第四期,頁241-274。
王士元,塗又光譯,1982,〈語言變化的詞彙透視〉,中國,《語言研究》第二期,頁34-48。
王士元著,劉漢城、張文軒譯,1987,〈聲調的音系特徵〉,中國,《國外語言學》第一期,頁1-11。
王士元、鄧曉華,2003,〈古閩、客方言的來源以及歷史層次問題〉,中國,《古漢語研究》第三期,
頁8-12。
王福堂,2003,〈方言本字考證說略〉,中國,《方言》第四期,頁191-201。
伍巍,翁礪鋒,2012,〈漢語方言正偏結構詞探討〉,中國,《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四期,
頁132-164。
李榮,1983,〈《切韻》與方言〉,中國,《方言》第三期,頁161-165。
李榮,1996,〈我國東南各省方言梗攝字的母音〉,中國,《方言》第一期,頁1-11。
呂嵩雁,2005,〈《陸豐》方言的語言演變〉,臺灣,《花蓮教育大學學報》,頁63-90。
周祖謨,1985,〈漢語駢列的詞語和四聲〉,中國,《北京大學學報》第三期,頁1-4。
吳安其,2005,〈溫州話的韻母及其文白異讀〉,中國,《南開語言學刊》第二期,頁9-24。
徐朝東,2006,〈《切韻》系韻書中四種異常音切之考察〉,中國,國,《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
學版)》第六期,頁74-76。《語言研究》第一期,頁58-61。
曹潔,2005,〈宋跋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音注補苴〉,中
曹志耘,1998,〈漢語方言聲調演變的兩種類型〉,中國,《語言研究》第一期,頁89-99。
張光宇,1992,〈“益、石分合及其涵義”〉,中國,《語言研究》第二期,頁91-98。
張光宇,2008,〈漢語方言邊音的音韻行為〉,中國,《漢藏語學報》第三期,頁138-153。
張光宇,2008b,〈漢語方言的魯奇規律:古代篇〉,中國,《中國語文》第四期,頁349-361。
張渭毅,2008,〈論反切起源問題〉,中國,《荷澤學院學報》第一期,頁106-116。
張雙慶、萬波,1996,〈贛語南城方言古全濁上聲字今讀的考察〉,中國,《方言第五期,頁345-354。
陳立中,2005a,〈湖南客家方言聲母的演變〉,中國,《雲夢學刊》第二十六卷,第四期,頁115-118。
陳立中,2005b,〈漢語方言聲調送氣分化現象初探〉,中國,《漢語學報》第四期,頁31-39。
陳慶延,1989,〈古全濁聲母今讀送氣清音的研究〉,中國,《語文研究》第四期,頁25-27。
陳澤平,2012,〈福安話韻母的歷史音變及其共時分析方法〉,中國,《中國語文》第一期,頁58-96。
黃雪貞,1988,〈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中國,《方言》第四期,頁241-246。
黃雪貞,1989,〈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續論〉,中國,《方言》第二期,頁121-124。
黃典誠,1986,〈中古鼻音聲母在閩音的反映-為第18屆國際漢藏語言學會而作〉,中國,《廈門大
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四期,頁160-162。
溫美姬、溫昌衍,2010,〈南方方言保留魚部古讀的幾個本字-從客家方言說起〉,中國,《語言研
究》第四期,頁93-96。
楊秀芳,2000,〈方言本字研究的觀念與方法〉,臺灣,《漢學研究》第18卷,頁111-146。
廖珣英,2004,〈廣東梅縣客家方言入聲韻本字考〉,中國,《方言》第三期,頁256-259。
鄭曉峯,2001,〈漢語方言中的成音節鼻音〉,臺灣,《清華學報》新三十一卷,第一、二期合刊,
頁135-159,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鄧曉華,1998,〈客家話與贛語及閩語的比較〉,中國,《語文研究》第三期,頁47-51。
潘家懿,1994,〈海豐話形容詞的生動形式〉,中國,《語文研究》第一期,頁38-42。
潘家懿,1996,〈海豐方言三十年來的演變〉,中國,《方言》第四期,頁264-271。
潘家懿,2000,〈海陸豐客家話與臺灣“海陸客”〉,中國,《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16卷,
第二期,頁86-93。
劉綸鑫,2000,〈客贛方言的聲調系統綜述〉,中國,《南昌大學學報(人社版)》第三十一193 卷,
第四期,頁100-106。
謝永昌,1997,〈古漢語的“活化石”-客家話-兼論客家方言以梅縣話為代表的緣由〉,中國,《嘉
應大學學報》第五期,頁102-107。
謝留文,1995,〈客家方言古入聲次濁聲母字的分化〉,中國,《中國語文》第一期,頁49-50。
謝留文,2000,〈漢語南方方言幾個常用詞的來歷〉,中國,《方言》第四期,頁313-316。
謝留文,2003,〈客家方言“魚虞”之別和“支”與“脂之”之別〉,中國,《中國語文》第六期,頁512-575。
藍小玲,1997,〈客方言聲調的性質〉,中國,《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第三期,頁87-92,
羅肇錦,2006,〈客語源起南方的語言論證〉,臺灣,《語言暨語言學》第七卷,第二期,頁545-568。
羅肇錦,2007,〈客語曉匣合口變唇齒音(hu→fv)的推斷〉,臺灣,《客家研究》第二卷, 第二期,
頁83-102。
嚴修鴻,2000,〈從南方方言裏“腎、□、睡”白讀音看禪母古讀〉,中國,《語文研究》第四期,頁
53-60。
顧黔,1997,〈優通泰方言韻母研究_共時分布及歷時溯源〉,中國,《中國語文》第三期,頁192-201。
二、會議論文
江敏華,2008,〈南投國姓鄉客語的語言接觸現象〉,臺灣,《第八屆國際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頁
101-113。
吳中杰、范鳴珠,2006,〈國姓鄉的語言接觸與族群認同〉,臺灣,《第一屆臺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
會論文》,頁1-19。
陳秀琪,2004,〈客家話聲調的移轉現象〉,中國,《第六屆國際客方言研討會》,頁197-209。
陳秀琪,2005,〈知莊章聲母的捲舌音-舌位的前化運動〉,臺灣,《第九屆國際暨二十三屆全國聲
韻學學術研討會》,靜宜大學。
彭盛星,2010,〈台灣海陸客話和廣東陸河客話的語音比較〉,臺灣,《臺灣客家語文研究集刊》第
一集,頁187-218,社團法人臺灣客家語文學會。
劉鎮發、劉慧玲,2001,〈印尼加里曼丹西部的海陸客家話〉,臺灣,《第三屆客家方言研討會》,
頁207-229。
三、專 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2005,《方言調查字表》,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
丁邦新,2007,《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中國,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1987,《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香港朗文出版社。
雲惟利,2004,《一種方言在兩地三代間的變異:文昌話和漳州話在本土與海外的時地差異》,中國,
廈門大學出版社。
王力,1980,《漢語史稿》,中國,中華書局。
王力,1990,《同源字典》,臺灣,文史哲出版社。
王力,2002,《古漢語字典》,臺灣,中華書局。
王力,2008,《漢語語音史》,中國,商務印書館。
王士元、彭剛,2006,《語言、語音與技術》,中國,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福堂,2005,《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中國,語文出版社。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學研究室,2003,《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中國,語文出
版社。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學研究室,2004,《漢語方言詞彙》(第二版),中國,語文出版社。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7,《客語能力認證基本詞彙-中級、中高級》,臺灣,行政院客
家委員會。
李方桂,1980,《上古音研究》,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如龍,1993,《客家方言本字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李如龍、張雙慶,1992,《客贛言調查報告》,中國,廈門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2001a,《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中國,商務印書館。
李如龍,2001b,《漢語方言特徵詞研究》,中國,廈門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2002,《漢語方言研究文集》,中國,暨南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2007,《漢語方言學》,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榮,1982,《音韻存稿》,中國,商務印書館。
邱彥貴、吳中杰,2001,《台灣客家地圖》,臺灣,貓頭鷹出版社。
辛世彪,2004,《東南方言聲調比較研究》,中國,上海教育出版社。
何大安,2002,《南北是非:漢語方言的差異與變化》,臺灣,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
何大安,2004,《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臺灣,大安出版社。
何石松、劉醇鑫,2002,《現代客語詞彙彙編》,臺灣,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林倫倫,2002,《廣東閩粵客古語詞考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林金樹,2006,《從客人到馬來西亞客家人》,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客家研究會。
吳中杰,2010,《廣東陸河客家話與其週邊方言關係研究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臺灣,行政院國家
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吳安其,2006,《歷史語言學》,中國,上海教育出版社。
徐通鏘,1991,《歷史語言學》,中國,商務印書館。
徐通鏘 ,1997,《語言論》,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徐通鏘,2004,《漢語研究方法論初探》,中國,商務印書館。
祝校先、祝振媛、祝振東,2003,《漢字溯源》,中國,中國書籍出版社。
耿振生,2004,《20世紀漢語音韻學方法論》,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袁家驊,2000,《漢語方言概要(第二版)》,臺灣,語文出版社。
郝士宏,2008,《古漢字同源分化研究》,中國,安徽大學出版社。
馬秋武,2008,《優選論》,中國,上海教育出版社。
馬建忠,1983,《馬氏文通》,中國,商務印書館。
張玉書等,1996,《新修康熙字典》,臺灣,啟業書局。
張光宇,1990,《切韻與方言》,臺灣,商務印書館。
張光宇,1996,《閩客方言史搞》,臺灣,南天書局。
張琨,1992,《漢語方音》,台灣,學生書局。
陳秀琪,2012,〈客家話莊系字的歷史層次〉《客家話的比較研究》,臺灣,南天出版社。
陳保亞,1999,《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1898-1998)》,中國,山東教育出版社。
陳政,2006,《字源談趣》,中國,新世界出版社。
陳俊傑,2003,《國姓鄉福佬化客家裔漢人的族群關係調查》,臺灣,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陳原,2000,《社會語言學》,中國,商務印書館。
陳曉錦,2003,《馬來西亞的三個漢語方言》,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曹志耘,2002,《南部吳語語音研究》,中國,商務印書館。
曹志耘,2008a,〈方言卷〉《漢語言文字學論叢》,中國,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曹志耘,2008b,〈語音卷〉《漢語方言地圖集》,中國,商務印書館。
游汝杰,2000,《漢語方言學導論》,中國,上海教育出版社。
游汝杰,2004,《漢語方言學教程》,中國,上海教育出版社。
游汝杰,鄒嘉彥,2004,《漢語接觸論集》,中國,上海教育出版社。
賀登崧著,石汝杰、岩田禮譯,2003,《漢語方言地理學》,中國,上海教育出版社。
溫昌衍,2006,《客家方言》,中國,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董同龢,1944,《上古音韻表稿》,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董同龢,1965,《漢語音韻學》,臺灣,文史哲出版社。
董紹克,2002,《漢語方言詞彙差異比較研究》,中國,民族出版社。
詹伯慧,2001,《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中國,湖北教育出版社。
詹伯慧,2002,《廣東粵方言概要》,中國,暨南大學出版社。
鄒嘉彥、游汝杰,2004,《語言接觸論集》,中國,上海教育出版社。
翟時雨,2003,《漢語方言學》,中國,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劉俐李,2004,《漢語聲調論》,中國,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劉澤民,2005,《客贛方言歷史層次研究》,中國,甘肅民族出版社。
劉曉南,2008,《漢語歷史方言研究》,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
赫恪,2003,《一個村落的誕生‧大和志》,臺灣,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楊秀芳,1991,《臺灣閩南語語法稿》,臺灣,大安出版社。
楊劍橋,2005,《漢語音韻學講義》,中國,復旦大學出版社。
楊劍橋、張世祿,2009,《音韻學入門》,中國,復旦大學出版社。
橋本萬太郎著,餘志鴻譯,2008,《語言地理類型學》,中國,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鄭張尚芳,2002,〈漢語方言異常音讀的分析及滯古層次分析〉,臺灣,《南北是非:漢語方言的差異
與變化》,頁97-128。
謝留文,2003,《客家方言語音研究》,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謝劍,1981,《香港的惠州社團:從人類學看客家文化的持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謝國平,1992,《語言學概論》,臺灣,三民書局。
藍小玲,1999,《閩西客家方言研究》,中國,廈門大學出版社。
蕭宇超,2007,《海陸客語之一般變調與重疊結構變調研究:優選理論分析》,臺灣,行政院客家委員
會。
羅常培、周祖謨,2007,《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中國,中華書局。
羅香林,1933,《客家研究導論》,臺灣,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羅肇錦,1984,《漢語語法》,臺灣,學生書局。
羅肇錦,1990,《台灣的客家話》,臺灣,臺原出版社。
四、碩、博士論文
朱心怡,2007,《新竹饒平與海陸客話音韻比較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
文。
江敏華,2003,《客贛方言關係研究》,臺灣,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洪惟仁、程士毅,2008,《南投地區的語言分佈》,臺灣,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邱湘雲,2006,《海陸客家話和閩南語構詞對比研究》,臺灣,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
文。
周景慧,2008,《外省客家人的認同與文化:以廣東省五華縣籍為例》,臺灣,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
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汎平,2009,《廣東五華客家話比較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建芳,2009,《新屋海陸客家話詞彙研究》,臺灣,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徐貴榮,2002,《台灣桃園饒平客話研究》,臺灣,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
徐貴榮,2008,《台灣饒平客話音韻的源與變》,臺灣,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
所博士論文。
彭心怡,2010,《江西客贛語的特殊音韻現象與結構演變》,臺灣,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 系博士論
文。 199
彭芊琪,2005,《外省客家人的本土化:以廣東陸豐莊氏宗親會為例》,臺灣,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
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子祺,2000,《新竹海陸客家話音韻研究》,臺灣,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陳秀琪,2002,《台灣漳州客家話的研究-以詔安話為代表-》,臺灣,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
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琪,2006,《閩南客家話音韻研究》,臺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畢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梁心俞,2007,《印尼西加地區海陸客語接觸研究》,臺灣,私立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惠珍,2008,《印尼山口洋客家話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昌衍,2001,《客家方言特徵詞研究》,中國,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蔡仁佐,2001,《客語音韻與閩南語文讀》,臺灣,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
張為閔,2008,《台海兩岸海豐客語之變異及其研究》,臺灣,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曉峯,2001,《福建光澤方言》,臺灣,國立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博士論文。
藍清水,2011,《被遺忘的外省客家移民-戰後河婆客的集體記憶與認同之分析》,臺灣,國立中央
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
五、相關網站
客家委員會:
http://www.hakka.gov.tw/。
中印佛教交通史:
http://dongchu.ddbc.edu.tw/html/02/cwdc_03/cwdc_030312.html#d1e6635。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main.htm。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辭典:
http://hakka.dict.edu.tw/hakkadict/index.htm。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辭典:
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index.html。
指導教授 羅肇錦、陳秀琪 審核日期 2013-7-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