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0756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90 、訪客IP:18.191.98.152
姓名 朱瑾玉(Chin-yu Ch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客家童謠融入客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客語薪傳班為例
(The Action Research of Hakka Children’s Ballads Integrate into Hakka Teaching—Take the Class of Hakka Heritage for Example)
相關論文
★ 客家特色產業發展之回應性評估★ 休閒生態園區體驗行銷之研究—以新竹老頭擺客家美食休閒生態園區為例
★ 屏東六堆地區邱氏家族變遷之研究:政治菁英觀點★ 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
★ 客家社團成員參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解構式計畫行為理論觀點★ 紫金礦業與上杭縣之發展
★ 新北市客家文創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 泰國客家女性與客家文化推動之研究: 以泰國客家之音啟芳論壇為例
★ 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產業推動之研究-以桃園蓮花季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網站品質評估之研究
★ 文化創意產業感性行銷之研究-以苗栗三義木雕為例★ 桃園縣高齡者學習需求與參與意願之研究
★ 南桃園國小客家新移民子女教育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與文化再製理論★ 兩蔣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兼論其對客家文化園區的啟示
★ 桃園縣國民小學實施客語教學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學校支持系統觀點★ 寶島客家電台志工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中文摘要
客家童謠富有啟蒙兒童智慧之功能。除了唸誦之外,它有節奏、韻腳、趣味、富有文學性,還可以配合遊戲,讓兒童從中學習豐富之客家語言與客家文化。而客家童謠是唸謠,「四縣山歌、海陸齋」,海陸腔適合唸誦,能充分發揮唸謠的特色,與經文的唸誦有異曲同工之妙,正好發揮海陸腔韻律之美。本研究採取海陸腔教學,並透過行動研究方法,檢視客家童謠融入客語教學的執行、行動、觀察與省思,以達成童謠教學成效,並作為推動幼兒客語教學的藍本。研究發現,客家童謠課程設計模式,可以透過教學活動的CRC模式與ASSURE模式,而使用行動研究藉由行動團隊具專業又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隨時修正與改進教學設計,讓教學的品質與效果更臻完美,而達到預期的成效。研究建議包括:(1)以「客家謠遙搖」作為客家童謠教學模式與推廣方案;(2)營造幼兒客語生活環境;(3)客語教學資源分享等。
關鍵詞:客家童謠、客語教學、海陸腔、行動研究。
摘要(英) The Action Research of Hakka Children’s Ballads Integrate into Hakka Teaching—Take the Class of Hakka Heritage for Example
Abstract
Hakka children’s ballads have the function of inspiring children’s wisdom. They can be chanted, and the tempo, rhythm, interest and literariness also help children learn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from games. Hakka children’s ballads should be read out.『Sii-Cieng tone suit Hakkanese folk song,Hai-lu tone suit Lection』. The tone of Hai-Lu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being read out. Its sound effect just like the way Chinese poems’ being read out. Meanwhile, we can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the ballads by reading out. My study is based on Hai-Lu tone and through the action research to learn how Hakka children’s ballads integration in Hakka teaching.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I observe and reflect the result whether Hakka children’s ballads can contribute to Hakka teaching and finally become the prototype of Hakka teaching. The study shows curriculum plans could be implemented via teaching activities of CRC mode and ASSURE mode. In teaching, the action team revises and improves teaching plans with time. Furthermore, the teammates’ specialized and abundant teaching experiences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ven make it more perfect. The result of study shows in line with the original expectation. My study suggests three ways to teach Hakka. First, to teach and boost the project with “Hakka ballads、multimedia、and activities.” Second, to create a Hakka children’s living environment. The last, to share the resources of Hakka teaching.
Keyword:Hakka children’s ballads, Hakka Teaching, Hai-Lu Tone, Action Research.
關鍵字(中) ★ 客家童謠
★ 客語教學
★ 海陸腔
★ 行動研究
關鍵字(英) ★ Hakka children’s ballads
★ Hakka Teaching
★ Hai-Lu Tone
★ Action Research
論文目次 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ii
目次 iv
圖次 vi
表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相關文獻檢閱…………………………………………………………………13
第二節 客家童謠意涵與特質…………………………………………………………23
第三節 客家童謠學習與課程設計……………………………………………………40
第四節 客語教學的重要性與實施概況………………………………………………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49
第二節 教學設計與策略……………………………………………………………… 5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蒐集………………………………………………………… 55
第四節 編擬教學問卷與測驗………………………………………………………… 61
第四章 行動研究歷程與省思……………………………………………………………… 63
第一節 客語課程活動設計…………………………………………………………… 64
第二節 認識自己系列………………………………………………………………… 78
第三節 和樂的家庭系列……………………………………………………………… 90
第四節 我的學校系列 ……………………………………………………………… 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31
參考文獻……………………………………………………………………………………133
中文部分………………………………………………………………………………133
英文部分………………………………………………………………………………140
附錄…………………………………………………………………………………………141
附錄一 客家童謠依其內容與性質大致可以分為 …………………………………141
附錄二 錄音/錄影/攝影同意書 ……………………………………………………152
附錄三 參與本課程及研究計畫家長同意書……………………………………… 153 附錄四 行動研究團隊觀察扎記…………………………………………………… 154
附錄五 省思札記記錄表…………………………………………………………… 155
附錄六 客家童謠融入客語教學之調查問卷……………………………………… 156
附錄七 客家童謠融入客語教學之行動研究評量表……………………………… 158
附錄八 第一階段 學習成果測驗題 (聽與說)……………………………………159
附錄九 第二階段 學習成果測驗題 (聽與說)……………………………………160附錄十 第三階段 學習成果測驗題 (聽與說)……………………………………161
附錄十一 課程計畫檢核表………………………………………………………… 162
附錄十二 薪傳班快樂學客語報名表……………………………………………… 163
附錄十三 薪傳班快樂學客語招生海報…………………………………………… 164
附錄十四 客家話的語音系統 ………………………………………………………16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孔 員(2005)。幼稚園推動親子共讀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王全興(2008)。學習者中心教學環境之課程行動研究─以資訊科技融入國小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85,109–136。
王國璠(1981)。臺灣歲時與大陸風慣的比較。 臺灣史蹟源流研究會。
王增能(1995)。客家飲食文化。中國:福州教育。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2)。台灣客語教材。
取自http://edu.ocac.gov.tw/lang/hakka/b/b.htm(2012.07.01)。
中華民國保護世界遺產協會(2009)。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vB0FxB6CQUW7n4gwkv5_OvjT(2012.07.01)。
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3)。生趣介人公書。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
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12)。客家好朋友。取自http://www.hac.taipei.gov.tw/(2012.07.01)。
古安琪(2009)。數位學習融入客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桃園縣田心國小五年級學生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台灣母語日之法令。教育部(2006)。取自http://3w.naer.edu.tw/Files/law_95.pdf 。
(2012.07.01)。
朱仲謀(譯)(2004)。Mcniff.J,&Whitehead.J.(著)。行動研究原理與實作(Action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台北市:五南。
朱仲謀(譯)(2006)。Johnson.A.P.(著)。行動研究導論(A short guide to action research)。台北市:五南。
朱紹菱(2007)。提升鄉土語言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江明修(2010)。客家政治與經濟。臺北:智勝。
卯靜儒、張建成(2005)。在地化與全球化之間—解嚴後台灣課程改革論述的擺盪。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1),39-76。
何石松(1999)。論客語之美。 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7,摘要。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1)。Mcniff.J,Lomax.p,& Whitehead.J.(著)。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You and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嘉義縣:濤石。
吳意芳(2007)。幼稚園實施客家文化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吳聲淼(2003)。峨眉地區客家童謠初探。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李正賢(譯)(2006)。Marshall.C,&Rossman.G.B.(著)。質性研究(Desiging qualitative research)。台北市:五南。
李雪燕(2000)。國小低年級客家歌謠教學實施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振鶴、游汝杰(1990)。方言與中國文化。臺北:南天。
林紀慧、許宛琪(2007)。網路學習融入國中教學處補救教學之成效。教育資料與研究,78,227–248。
林菁(2005)。善用中小學教學資源–從教學資源的迷思談起。教育資料與研究,67,63–74。
林淑蓉(2007)。飲食文化篇。載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頁152~178)。台北市:客家研究學會。
林衡哲(2011)。西方音樂巨人馬勒:我的時代已經來臨。台北:遠流。
客委會(2008)。客委會客語童謠精選(海陸版)馮輝岳總編輯。台北市:客委會 。
客委會網路─哈客網路學院。取自http://elearning.hakka.gov.tw/kaga/Kaga_news.aspx、好客小學堂、取自http://child.hakka.gov.tw/new/、好客ING。取自http://broadcasting.hakka.gov.tw/。
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音樂網-客家童謠(2012)。取自http://music.ihakka.net/web/01_music_index.aspx(2012.07.01)。
客家委員會。取自http://www.hakka.gov.tw/mp1.html(2012.07.01)。
客家電視台─ㄤ牯ㄤ牯 咕咕咕。
取自http://www.iptv.com.tw(2012.07.01)客家電視台。
施如齡、吳香儀(2007)。數位學習時代的高等教育教學觀。教育資料與研究,78,41–60。鈕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
范文芳(2001)。頭前溪的故事。新竹: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范文芳(2005)。行出識字教學介牢籠,開拓現代化介客語教學。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報,12,25–34。
范文芳(2005)。鄉土語言教學的問題與精進。臺灣教育,647,12-16。
唐作藩(2011)。音韻學教程(第三版)。中國:北京大學。
徐正光(2002)。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台北縣:正中。
徐正光(2007)。台灣客家研究概論 。台北市:客家研究學會。
徐坤珍(2009)。客家童謠之社會文化意涵研究。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苗栗縣。
國立教育資料館(2009)。客委會部編本客家語教師手冊(海陸腔第一冊)。台北市:教育部。
國教司。國民教育社群網。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2012.10.12)。
張典婉(2004)。臺灣客家女性。 臺北:玉山社。
張奕華、許正妹(2002a)。設計網路化建構式學習環境:以團隊建立者為例。視聽教育雙月刊,44(1),25–46。
張奕華、許正妹(2002b)。設計網路化建構式學習環境:以了解幼兒教育評量之環境為例。教育科技與媒體,60,4–24。
張奕華、許正妹(2004)。互動式多媒體設計:兒童為中心的觀點。視聽教育雙月刊,46(1),13–28。
張德銳、簡賢昌、李建民、丁一顧、李俊達、高紅英等(2007)。教育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台北市:高等教育。
張學謙、陳雅玲、鍾鳳嬌、劉國裕、黃秋菊(2009)。客家文化教學實錄語教學策略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91,31–54。
教學媒體(2011)。ASSURE模式。
取自http://yavivilin.blogspot.tw/2011/03/assure.html(2012.07.01)。
梁思成(1981)。中國古代建築 。維基百科,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2013.01.10)。
畢撏(2008)。民間文學教程。中國:中央民族大學。
許金山(2006)。混合式數位學習歷程及成效分析。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9(1),66–84。陳年興、楊錦潭(2006)。數位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博碩。
郭木山(2001)。多元智慧在音樂教學之行動研究。臺東師院學報,12(上),179-209。
陳秀琪(2002)。台灣漳州客家話的研究-以詔安話為代表。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定銘(2010)。客家社區治理。載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頁102-129)。臺北:智勝。
陳國彥(2003)。鄉土教學面面觀。國教天地,第153期。
陳運棟(1983)。客家人。台北市:聯亞。
陸緋雲(2002)。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章太炎(1982)。章太炎全集,章氏叢書上‧新方言‧嶺外三州語。大陸:上海人民出版社。
彭欽清(2004)。心懷客家。取自http://www3.nccu.edu.tw/~pcc/(2013.02.01)。
曾瑞媛(1993)。桃竹苗客家童謠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瑞媛(2011)。育達科大學報,26,199~228。
黃子堯(2003)。客家民間文學。臺北:愛華。
黃永達(1992)。客家夏令營講義。台北市:客家雜誌社 。取自http://hakka226.pixnet.net/blog/post/18383338(2013.02.01)。客家夏令營沿革(1到21屆)。
黃恒秋(1993)。客家台灣文學論。臺北:愛華。
黃恒秋(1998)。台灣客家文學史概論。臺北:愛華。
黃彥菁(2008)。台灣客家童謠以<月光光>起興作品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黃秋香(2003)。國小教師實施客語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愷銘(2004)。線上學習融入族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原住民學生社團組織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德福(1992)。「民主進步黨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台北:時英。
黃默(1994)。媒體改造與民主自由 :言論與民主政治。台北:前衛。
馮輝岳(1982)。童謠探討與賞析。台北:國家。
馮輝岳(1991)。客家童謠大家唸 。台北:武陵。
馮輝岳(1996)。台灣童謠大家唸 。台北:武陵。
彭欽清、黃子堯(2007)。文學篇。載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頁337-361)。台北市:客家研究學會。
楊熾明(2000)。台灣鄉土音樂(客家系民歌)的認知與探討。台北:名藝欣賞。
楊鏡汀(2002)。客家人的宗教信仰。載於徐正光主編,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頁102-129)。台北縣:正中。
溫麗榮(2009)。客家意象融入舞蹈教學的行動研究–以苗栗縣建功國小舞蹈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葉日松(2001)。客語現代詩歌選。臺北:武陵。
新台灣新聞週刊( 2013/2/19 )。見證台灣從壓抑到重生,第591期。取自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70880(2013.02.19)。
劉于绮(2007)。幼稚園客語教學實施情形與其困境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劉東隆(2013)。政府不希望客家話成為絕響。取自: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9/6/22/n2566135.htm(2013.02.01)。
劉煥雲(2008)。台灣客家童謠及其文化意涵之研究。漢學研究集刊,7,159-195。
劉還月(1999)。台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 。台北市:常民文化。
劉還月(2002)。台灣的客家民俗。載於徐正光主編,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頁78-101)。台北縣:正中。
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係統(2012)。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e=1289961531780(2012.07.01)。
潘世尊(2006)。教育實踐、知識與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26,1–21。
潘世尊(2007a)。行動研究能否建構教育理論?當代教育研究,15(2),113–139。
潘世尊(2007b)。教育實務問題的解決與行動研究–以W,Carr的主張基礎之探討。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4,203–224。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初版五刷)。台北市:心理。
蔡沛蓉等(2005)。哈客輕鬆遊。台北市:聯經。
賴志彰(2007)。建築篇。載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頁362-385)。台北市:客家研究學會。
黎淑卿(2010)。親子語言互動對客語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基隆地區國小學生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戴惠婷(2009)。客家元素在現代舞蹈的應用-以光環舞集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簡秀桃(2007)。遊戲童謠之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聯合新聞網(2009)。2009全國客家會議文化發展新紀元。取自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2013.02.01)。
薛惠貞(2006)。客家兒歌及童謠應用於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宜蘭一所國小社團教學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語文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謝臥龍(2005)。質性研究(初版二刷)。台北市:心理。
謝金青(2000)。低年級學生「鄉土語文」學習動機提升之教學策略與技巧。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寧、黃詠光、吳欣隆(譯)(2009)。Kathy Charmaz(著)。建構扎根理論(Constructing Grounded Theory)。臺北:南天。
羅烈師(2007)。宗教信仰篇。載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頁179~20)。台北市:客家研究學會。
羅常培(1950)。語言與文化。中國:國立北京大學。
羅綸新(2009)。客家文化與語言網路資源調查。教育資料與研究,91,(頁111–130)。
羅肇錦(1990)。語言與文化。國文天地。
羅肇錦(1992)。台灣的客語話。台北:臺原。
羅肇錦(2000)。台灣客語族群史。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羅肇錦(2007)。語言文化篇。載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頁237-263)。
台北市:客家研究學會。
貳、英文部分
Brophy, T. S. (2000). Assessing the developing child musician: A guide for general music teachers. Chicago: GIA.
Dalby, B. (1999). Teaching audiation in instrumental clas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5(6), 22-25.
Mayer, R. E. (1987).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approach.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Whyte, J. B. (1987). Issues and dilemmas in action research. In G. Walford (Ed.). Doing sociology of education. New York: THE Falmer Press.
指導教授 陳定銘(Ting-ming Chen) 審核日期 2013-7-1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