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075601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2 、訪客IP:3.15.211.19
姓名 張曉琪(Hsiao-Chi Ch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從族群代表性觀點析探客語生活學校實施成效~以南桃園國小為例
(A Study on the Hakka Life School Policy from Ethnical Representation Perspective--ACas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 Southern Taoyuan County)
相關論文
★ 客家特色產業發展之回應性評估★ 休閒生態園區體驗行銷之研究—以新竹老頭擺客家美食休閒生態園區為例
★ 屏東六堆地區邱氏家族變遷之研究:政治菁英觀點★ 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
★ 客家社團成員參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解構式計畫行為理論觀點★ 紫金礦業與上杭縣之發展
★ 新北市客家文創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 泰國客家女性與客家文化推動之研究: 以泰國客家之音啟芳論壇為例
★ 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產業推動之研究-以桃園蓮花季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網站品質評估之研究
★ 文化創意產業感性行銷之研究-以苗栗三義木雕為例★ 桃園縣高齡者學習需求與參與意願之研究
★ 南桃園國小客家新移民子女教育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與文化再製理論★ 兩蔣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兼論其對客家文化園區的啟示
★ 桃園縣國民小學實施客語教學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學校支持系統觀點★ 寶島客家電台志工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以自編「從不同族群代表性觀點析探客語生活學校實施成效調查問卷」,針對在南桃園101年度接受客委會補助之46所國民小學客語生活學校為研究對象,以客語生活學校之校長、教務主任、教學組長、擔任客語教學之教師等教育人員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為268人。另以立意抽樣將參與全國觀摩賽各項次累積得獎八次的學校列入深度訪談的對象,並採質化軟體MAXQDA進行分析。研究發現:一、客語生活學校執行滿意度:族群參與度以客籍團隊參與度明顯居高;客籍團隊對於客語生活學校的政策執行具有積極的執行力與高滿意度。二、客語生活學校執行成效:輔助學校特色發展;增加師生對客家文化的瞭解。三、族群的使命與認同是讓政策執行成功的關鍵:具有客籍身分之組員對闡揚客家文化具有使命感;具有客籍身分者更具文化傳承的感受性。最後,提出客家認同做為推展客家文化的基石以及研究建議。
摘要(英) The study of Hakka Language Life School Policy, based on survey questionnaire was specifically designed and disseminated to educational personnel such as principals, directors of Educational Affairs Division, section chiefs of Curriculum and Hakka teachers in the selected 46 government-funded language programs and had resulted in 286 valid samples. The author compiled statistics and analyzed the teaching effec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and with interviews. Besides, the study also interviewed the schools which gained 8 or more Teaching Excellence by purposive sampling and analyzed these interviews by MAXQDA. The finding showed that:1)execu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Hakka Language Life School Policy:Hakka team has the obvious high in participation;Hakka team has the positive behavior and the best executive satisfaction. 2)executive effects of the Hakka Language Life School Policy:to assist school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to increase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derstanding Hakka cultures. 3)The ethnical missions and identification were the keys to make the policy successful:Hakka people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receptivity of inheritance in Hakka cultures. This study recommended that Hakka identification had the affection to the Hakka
cultures, the Hakka cultures then carried out unobstructively.
關鍵字(中) ★ 族群認同
★ 代表性官僚
★ 客語生活學校
★ 客語教學
關鍵字(英) ★ Ethnical identification
★ representative bureaucracy
★ Hakka Language Life School
★ Hakka Language teaching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五節 相關文獻檢閱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39
第一節 族群代表與科層體制 ..........39
第二節 客家文化與認同 ............44
第三節 客語生活學校政策 ........48
第四節 南桃園國小客語生活學校現況 ......5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6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64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69
第一節 客語生活學校實施成效之分析.....69
第二節 全國觀摩賽表現優異學校深度訪談分析 ........88
第三節 綜合討論與歸納........ 10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研究發現...........11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0
參考文獻............... 127
附錄................. 137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王明珂(1990)。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市:允晨。
王明珂(1994)。過去、集體與族群認同:台灣的族群經驗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
歷史的比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史。
王甫昌(2003)。當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市:群學。
朱元發(1990)。韋伯思想概論。臺北市;遠流。
朱紹菱(2007)。提升鄉土語言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江惠如(2008)。多元文化下臺灣客語之保存與展現:以行政院客委會推廣之客
語生活學校為例。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江寶琴(2009)。苗栗縣國民小學客語生活學校客語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
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苗栗縣。
君恩特‧帕拉佛(2003)。族群關係。台北市:前衛。
吳錫德(2002)。法國的語言政策-全球化與多元化的挑戰。輯於施正鋒主編,
各國語言政策(頁501-542)。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出版。
吳耀明(2007)。鄉土語言教學政策形成與實施現況訪談分析。屏
東教育大學學報26 007.03,37-71。
吳美枝(2011)。語言使用與客家認同關係之研究-以三義鯉魚潭村為例。國立
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苗栗縣。
李維(譯)(2000)。L. S. Vygotsky著。思維與語言(Thought and Language)。臺
北市:桂冠。
李其維(2001)。破解「智慧胚胎學」之謎-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台北市:果實。
李憲榮(2002)。加拿大的英法雙語政策。輯於施正鋒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49)。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出版。
李承傑(2004)。加拿大原住民教育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李瑞蘭(2008)。國民小學客語教學評估之研究-以苗栗縣客語生活學校為例。國
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
園縣。
巫淑蘭(2000)。族群及其文化「本質」-從族群主觀研究出發對台灣族群論述及
異文化研究室也做一個補充。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市。
杜子信、蔡芬芳(譯)(2004)。赫爾貝特.尼丹寇洛(Herbert Denicolo)等著。族群衝突管理 : 以南提洛爾.巴斯克及北愛爾蘭為例(konfliktrequlierung in ethnisch qespaltenen Gesellschaften am Beispiel sudtirol Baskenland und Nordirland)。台北市:前衛。
余致力(2007)。性別差異對公共管理者任用之影響:代表性文官  
  體系的理論省思與實證探索。國家菁英,3(4),61-84。
周雅雯(2006)。台灣客語政策評估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周素娥(2009)。桃園縣國民中學實施鄉土語言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台北市。
松本一男(2007)。客家人的力量。台北市:旭昇。
林秀幸(2007)。界線、認同和忠實性-進香,一個客家地方社群理解和認知他者
的社會過程。輯於丘昌泰、蕭新煌(主編),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臺灣
與全球的經驗(頁77-125)。臺北市:智勝。
林吉洋(2007)。敘事與行動:台灣客家認同的形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浩(2007)。客家文化人類學視野。台北縣:客家台灣文史工作室。
林火清(2008)。客語生活學校觀摩看出問題。客家,222-245,58-60。
林榮美(2008)。高雄市國小教師鄉土語言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邱春美(2006)。客語生活學校可以更好。客家,198-221,58-59。
邱秀宇(2009)。政府政策行銷策略成效之研究-以客家桐花祭活動為例。國立
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施正鋒(2002)。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出版。
施正鋒(2006)。台灣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翰蘆。
洪蘭(譯)(1998)。史迪芬平克(Pinker, Steven)著。語言本能: 探索人類語言進化的奧祕(The language instinct 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e)。臺北市:商業周刊/城邦文化。
洪泉湖(2011)。當代族群關係,台北市:商鼎。
洪惟仁(2002)。台灣的語言政策何去何從。輯於施正鋒(主編),各國語言政策—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01-542)。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出版。
研究會論文集(1999)。台灣族群變遷。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
紀清珍(2007)。鄉土語言教學的問題與精進。臺灣教育,647,12-16。
范盛保(2002)。澳洲的語言政策-從同化到多元文化。輯於施正鋒(主編),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1-149)。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出版。
范佐勤(2008)。中壢客家的福佬化現象與客家認同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
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孫煒(2008)。民主國家獨立機關的創建理由與制度定位:兼論對於我國政府改
造的啟示。行政暨政策學報,46,107-150。
孫煒(2010a)。客家行政與政策。輯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策與經濟(頁80-99)。臺北市智勝文化出版。
孫煒(2010b)。設置族群型代表性行政機關的理論論證。臺灣政治學刊,14(1),105-158。
徐正光、彭欽清、范振乾、賴旭貞、鄭力軒(2002)。台灣客家族群史-社會篇。
南投縣: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徐桂香(2010)。『客語生活學校計劃』推動之策略-以屏東縣竹田國小為例。
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翁興利、陳文學(2008)。我國原住民族文官之研究:消極代表性官
僚的測量。國家菁英,4(1),1-17。
陸可婷(2009)。鄉土語言教學績優學校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莊吉發(2002)。篳路藍縷:從檔案資料看清代台灣粵籍客民的拓墾過程與社區
發展。輯於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43-286)。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莊英章(2007)。客家研究之我見。輯於客家文化研究通訊,6,33-40,新世紀
客家研究省思暨賴澤涵教授榮退學術研討會。
許惠捷(2011)。北埔在地客家認同的浮現與轉化。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郭士國(2012)。族群型代表性行政機關課責之硏究:以我國中央與地方客家行
政機關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板(1992)。客家認同的危機。客家雜誌,25,20-21。
陳義助(2000)。與從事鄉土語言教學的老師們分享幾個觀點。研習資
訊17:2,10-19
陳敦源(2005)。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的觀點。臺北市:韋伯。
陳宗盈,連詠心(譯)(2007)。基維斯托 (Kivisto, Peter)著。多元文化主義與全球社會(Multiculturalism in a global society)。臺北縣永和市 : 韋伯文化國際。
陳麗華(主編)(2011)。談泛臺灣客家認同--1860~1980年代臺灣「客家」族群的塑造。臺大歷史學報,48,1-49。
陳美智(2011)。客家語教學支援工作人員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桃園
縣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明裕(2011)。臺灣客家認同之研究:以《客家風雲雜誌》和《客家雜誌》為探討中心。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定銘、陳彥蓉(2012)。從族群觀點分析公務人員考試客家事務行政類科現況。
國家菁英季刊,8(2),50-62。
黃政傑 ; 李隆盛(1995)。大陸高中教育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
3(6),1-14。
黃雅榆(2002)。客家人對客語及客語教學的態度---以臺灣四個地區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陸洛(2003)。人我關係之界定-「折衷自我」的現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
張茂桂(1993)。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市:業強。
張慶龍(1998)。國民小學「鄉土語言」教學的困難與突破。研習資訊,15(3),
22-26。
張世賢(2002)。嚴重抗議教育部敷衍「鄉土語言」教學。客家,
146,29。
張光宇(2002)。客家話是大家共同的財富。輯於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頁592-595)。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張冠瑩(2005)。鄉土語言教師族群觀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張又千(2004)。都會區客語生活學校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美昱(2007)。推動鄉土語言教學面面觀。中等教育,58(1),137-146。
張淑美(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實施客語教學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學校支持
系統觀點。國立中央大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張維安、徐正光、羅烈師(主編)(2008)。多元族群與客家--台灣客家運動20年。臺北市:南天。
張帶金(2009)。國民小學客語生活學校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
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亦華, 許正妹著(2010)。質化資料分析-MAXQDA軟體的應用。臺北市:心理。
喬健、李沛良、李友梅、馬戎主編(2005)。文化、族群與社會的反省。北京大
學出版社。
彭成億(2010)。客語生活學校與社區組織協力治理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平國小
布馬陣活動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桃園縣。
楊國樞(2003)。族群認同與族群關係。臺北市: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本土心理學
研究室。
廖慧娟(2010)。「莫忘祖宗言!」:「後客運世代」面臨的「客家性」要求。國立
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中秋(2012)。客家政策效益之實證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
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劉鎮發(1995)。「客家人」名稱的由來及客家認同的危機。客家,64,58-61。
劉鎮發(1997)。客家認同的落差。客家,79,32-33。
劉還月(2001)。台灣客家族群史-移墾篇(上),台灣客家的初墾與次移民。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蔡清田、雲大維(2007)。影響國小教師鄉土教育課程決定因素之研究。屏東教
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9,89-122。
衛惠林(1950)。曹族三族群的族式組織。文獻專刊。
鄭雅方(譯)(2006)。打開史金納的箱子。臺北市:張老師。
蕭新煌、黃世民(2001)。台灣客家族群史-上篇。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賴澤涵(主編)(2002)。客家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謝俊義(2000)。新制度主義的發展與展望。中國行政,68,1-26。
謝劍(2002)。為有源頭活水來:客家研究的回顧與前瞻。輯於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9)。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謝嘉璘(2006)。臺灣原住民升學優待政策之研究-以升學加分和原住民族教育體系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碧蓮(2011)。國民小學「客語生活學校」執行成效之研究。玄奘大學公共事
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謝易宏(2012)。台灣立委選制變遷的新制度論解釋。臺灣民主季刊,9(1),
81-141。
鍾振斌(1997)。別讓客語生活學校成果觀摩賽走火入魔-給李主委的一封信。
六堆風雲,125,11-12。
鍾易達(2007)。「家」裡尋「客」-閩南媽媽、客家爸爸與我。高雄師範大學國
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鍾芳廉(2008)。客語生活學校實施現況與成效分析—以屏東縣內埔國小為例。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蕭新煌(2007)。客家研究的本土化與全球化。輯於客家文化研究通訊,6,33-40
新世紀客家研究省思暨賴澤涵教授榮退學術研討會。
顔愛靜(等譯)(2009)。制度與經濟理論。臺北市:五南。
顏秀慧(2012)。法律櫥窗-淺論公務員定義(p.16-19)。綠基會通訊。
羅一貴(2009)。桃園縣國小推動客語生活學校計畫之成效-政策行銷的角度。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蘇國勛(1989)。理性化及其限制-韋伯思想引論。臺北市:桂冠。
蘇裕玲(1995)。族群社區與族群書寫-待台灣客家意識展現的兩個面向。國
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顧忠華(1994)。韋伯學說新探。臺北市 : 唐山。
貳、西文部分
Bradbury, M. R., & Kellough, J. E. (2011). Representative Bureaucracy: Assessing the Evidence on Active Representation. Th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41(2), 157-167.
Bradbury, M., & Kellough, J. W. (2010). Representative Bureaucracy: Assessing the Evidence on Active Representation. Th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40 (5), 1-11.
Hsieh, J., & Piang, T. B. (2002). Ethnic identity and cultural accommod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akka associations in Kuala Lumpur and Selangor, Malaysia. In Chang Cunwu & Tang Siyong (Eds.), Proceedings of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III: Culture, education and identity (pp.424-444). Taipei: Feder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Association. (in Chinese)
Kardiner, A., & Linton, R. (1939). The individual and his society the psychodynamics of primitive social organiza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Kingsley, J. D. (1944). Representative bureaucracy: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 Yellow Spring, OH: Antioch Press.
Kravchuk, R. S., & Rosenbloom, D. H. (2005).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Politics and Law in the Public Sector. Boston: McGraw-Hill Press.
Krislove, S. (1974). Representative bureaucracy. Englewood Cliffe, NJ: Prentice-Hall.
Kymlicka, W. (1989). Liberalism, community, and culture. Oxford England and New York: Clarendon Press.
Mosher, F. C. (1968). Democracy and the public servi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itts, D. W. (2007). Representative bureaucracy, ethnicity, and public schools: Examining the link between repres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39, 497-526.
Selden, S. C. (1997). The promise of representative bureaucray: Diversity and responsiveness in a government agency. Armonk, NY: M. E. Sharpe.
Statistics Canada. (1974). Home Language and Knowledge of Language: Census Technical Reports. Ottawa: Minister of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odward, K. (1997).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In K. Woodward (Ed),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pp. 7-62). London: Sage.
指導教授 陳定銘(Ting-Ming Chen) 審核日期 2013-7-1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